第80頁
我是一棵許願樹[快穿] 作者:黃柏山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這裏,何艾不由得臉色一黑,她在京裏時,曾不止一次的見到過太子,太子的年齡甚至比柴昭還要大兩歲。
明景帝當初還曾有意讓她做太傅,可她隻與對方交流過幾句,就知道龍生的不一定都是龍,那位完全就是個被後宮給寵壞,又被身邊人給教歪了的存在。
在不下狠手的情況下,她完全沒有信心能將對方給導迴正途,但有太後與皇後那兩尊大佛在,她不可能有機會按自己的想法改造對方,坦然向明景帝交待過自己想法後,對上後宮,連他自己都需退避三分的明景帝,也隻得放棄這個安排。
能幹出娶自己親叔叔的未婚妻為嬪妾的荒唐行為,就算何艾的思想還算開明,也認為這人堪稱是道德敗壞、品性惡劣。
想到明景帝這幾年與她聯絡時,從不提太子的情況,反倒時常提及已被送入金蘭書院學習,現年已有十三歲的二皇子,何艾才臉色稍霽。
「你心可有怨?」
柴昭語氣肯定的迴道。
「無怨,學生與那張家小姐僅小時在後宮見過幾次麵,從沒有打過什麽交道,印象不深,她若有心,一直等學生,學生自然不會負她,絕不會心生二意,她既無心,學生謝她不嫁之恩!」
何艾點頭道,「嗯,算你勉強過關,不過想要娶我家女兒,有一個條件,你必需要答應!」
「大人請講!」
「先簽下一紙和離書,但凡做下任何對不起我家女兒,或是我家女兒認為與你感情不和,不想再與你過下去時,就是和離書生效之日,孩子與家產中的三分之二歸女方,不得再多糾纏,你可敢簽?」
柴昭目光複雜的看著眼前這位即將上任的未來嶽父大人,再次無比深刻的認識到,這世上隻有旁人想不到,絕對沒有對方做不出來的事。
「學生敢簽,因為學生有信心一生都不讓它生效!」
聽到這擲地有聲的堅定迴答,何艾這才滿意的點頭道。
「行,這件事我知道了,隻要巧姐兒自己願意,老夫人和夫人也都同意,你迴京之後,可跟皇上提一下,隻要他能同意就行!」
柳從蘭和陳明秀正是因為發現端倪,才會借著與雲桂新任知府同路的機會,寧願多繞路,也要先去見見當時的木昌榮。
經過這一路上的相處,不說因此而與對方感情加深的何巧兒,柳從蘭婆媳也都對他十分滿意,何艾雖已經看出來那三人的態度,也沒有直接作主。
而柳從蘭婆媳現在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後,雖然有些驚訝,還有些惶恐,但是看到對方毫不自恃身份,對待她們的態度一如既往,自然是更加滿意。
迴京後柴昭將此事稟明後,明景帝當然不會反對,雖然這樣以來,按輩分算,年齡比他小幾歲的何艾,將來竟然比他要長一輩,不過這點小事不會影響什麽。
也就太後與皇後對這樁親事頗有微詞,她們都知道何艾是皇上最信重的權臣,現在就已經位高權重,未來的前程肯定更好。
但太子先做下對不起昭王的事,哪怕昭王之前已經有言在先,可讓張家小姐婚嫁自由,可她嫁誰都能說得過去,就是嫁給太子這事,從哪方麵都說不去。
若非那張家不僅是太後的娘家,也是皇後的外祖家,這事怎麽也不可能發生,自知理虧,她們還隻能高興的幫著賜婚。
因兩人的年齡一個二十二,一個十七,在這個時代,已屬大齡青年男女,大婚日期定在三個月後,何艾對此很有意見,她認為以兩人的年齡,完全不用急著早早成親。
結果她的想法剛一試探性的提出,就被柳從蘭婆媳給懟的灰頭土臉,隻得入鄉隨俗,放棄挑戰。
可世事難料,正值宣政使府裏為何巧兒成親一事忙得熱火朝天之際,草原蠻族又有異動,邊境局勢不榮樂觀,明景帝立刻下旨,為防不測,令何艾帶兵迅速趕往甘門關準備增援。
何艾在川蜀之地的政務則都交由昭王暫代,本來即將要在京城娶妻的昭王,立刻晝夜兼程,迅速趕迴川蜀宣政使府,接任宣使職務的同時,就地在宣政府成親,被人戲稱昭王去做了何家的上門女媳。
太後之前是以自己身體不適,思念昭王為由,催促明景帝將昭王召迴宮中侍疾,她與皇後原本想給昭王再次賜婚的計劃被打亂後,還沒想好將昭王長留在京裏的新藉口,昭王就被明景帝再次派出去。
這迴接掌的還是遠比雲桂知府權利更為顯赫的川蜀宣政使,縱然太後因這番變故而真正被氣病,明景帝也不肯再聽她的話召迴昭王。
草原上出了一位英勇善征的大汗,已經統一草原各部,在草原上享有如日中天般的聲望,已成為周朝的心腹大患。
而周朝立國三百載,他之前的數代帝王都有些重文輕武,雖礙於祖製不敢太過分,但在那些文臣的唆使下,還是讓文臣勢力變得日益龐大。
不僅地方上的駐軍力量有被打壓,就連邊關駐軍的待遇也一年不如一年,有實力的軍事人才經常打壓或陷害,總軍中安排一些無能的世家子弟與勛貴子弟。
明景帝登基後,對這種狀況十分憂心,直到何艾入朝後,幫他出謀劃策,地方上的顧不上,邊關軍事投入卻增加了不少,啟用提拔起來不少軍事能力出色的將才,整頓軍務,清理出不少無才無德的草包。
</br>
明景帝當初還曾有意讓她做太傅,可她隻與對方交流過幾句,就知道龍生的不一定都是龍,那位完全就是個被後宮給寵壞,又被身邊人給教歪了的存在。
在不下狠手的情況下,她完全沒有信心能將對方給導迴正途,但有太後與皇後那兩尊大佛在,她不可能有機會按自己的想法改造對方,坦然向明景帝交待過自己想法後,對上後宮,連他自己都需退避三分的明景帝,也隻得放棄這個安排。
能幹出娶自己親叔叔的未婚妻為嬪妾的荒唐行為,就算何艾的思想還算開明,也認為這人堪稱是道德敗壞、品性惡劣。
想到明景帝這幾年與她聯絡時,從不提太子的情況,反倒時常提及已被送入金蘭書院學習,現年已有十三歲的二皇子,何艾才臉色稍霽。
「你心可有怨?」
柴昭語氣肯定的迴道。
「無怨,學生與那張家小姐僅小時在後宮見過幾次麵,從沒有打過什麽交道,印象不深,她若有心,一直等學生,學生自然不會負她,絕不會心生二意,她既無心,學生謝她不嫁之恩!」
何艾點頭道,「嗯,算你勉強過關,不過想要娶我家女兒,有一個條件,你必需要答應!」
「大人請講!」
「先簽下一紙和離書,但凡做下任何對不起我家女兒,或是我家女兒認為與你感情不和,不想再與你過下去時,就是和離書生效之日,孩子與家產中的三分之二歸女方,不得再多糾纏,你可敢簽?」
柴昭目光複雜的看著眼前這位即將上任的未來嶽父大人,再次無比深刻的認識到,這世上隻有旁人想不到,絕對沒有對方做不出來的事。
「學生敢簽,因為學生有信心一生都不讓它生效!」
聽到這擲地有聲的堅定迴答,何艾這才滿意的點頭道。
「行,這件事我知道了,隻要巧姐兒自己願意,老夫人和夫人也都同意,你迴京之後,可跟皇上提一下,隻要他能同意就行!」
柳從蘭和陳明秀正是因為發現端倪,才會借著與雲桂新任知府同路的機會,寧願多繞路,也要先去見見當時的木昌榮。
經過這一路上的相處,不說因此而與對方感情加深的何巧兒,柳從蘭婆媳也都對他十分滿意,何艾雖已經看出來那三人的態度,也沒有直接作主。
而柳從蘭婆媳現在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後,雖然有些驚訝,還有些惶恐,但是看到對方毫不自恃身份,對待她們的態度一如既往,自然是更加滿意。
迴京後柴昭將此事稟明後,明景帝當然不會反對,雖然這樣以來,按輩分算,年齡比他小幾歲的何艾,將來竟然比他要長一輩,不過這點小事不會影響什麽。
也就太後與皇後對這樁親事頗有微詞,她們都知道何艾是皇上最信重的權臣,現在就已經位高權重,未來的前程肯定更好。
但太子先做下對不起昭王的事,哪怕昭王之前已經有言在先,可讓張家小姐婚嫁自由,可她嫁誰都能說得過去,就是嫁給太子這事,從哪方麵都說不去。
若非那張家不僅是太後的娘家,也是皇後的外祖家,這事怎麽也不可能發生,自知理虧,她們還隻能高興的幫著賜婚。
因兩人的年齡一個二十二,一個十七,在這個時代,已屬大齡青年男女,大婚日期定在三個月後,何艾對此很有意見,她認為以兩人的年齡,完全不用急著早早成親。
結果她的想法剛一試探性的提出,就被柳從蘭婆媳給懟的灰頭土臉,隻得入鄉隨俗,放棄挑戰。
可世事難料,正值宣政使府裏為何巧兒成親一事忙得熱火朝天之際,草原蠻族又有異動,邊境局勢不榮樂觀,明景帝立刻下旨,為防不測,令何艾帶兵迅速趕往甘門關準備增援。
何艾在川蜀之地的政務則都交由昭王暫代,本來即將要在京城娶妻的昭王,立刻晝夜兼程,迅速趕迴川蜀宣政使府,接任宣使職務的同時,就地在宣政府成親,被人戲稱昭王去做了何家的上門女媳。
太後之前是以自己身體不適,思念昭王為由,催促明景帝將昭王召迴宮中侍疾,她與皇後原本想給昭王再次賜婚的計劃被打亂後,還沒想好將昭王長留在京裏的新藉口,昭王就被明景帝再次派出去。
這迴接掌的還是遠比雲桂知府權利更為顯赫的川蜀宣政使,縱然太後因這番變故而真正被氣病,明景帝也不肯再聽她的話召迴昭王。
草原上出了一位英勇善征的大汗,已經統一草原各部,在草原上享有如日中天般的聲望,已成為周朝的心腹大患。
而周朝立國三百載,他之前的數代帝王都有些重文輕武,雖礙於祖製不敢太過分,但在那些文臣的唆使下,還是讓文臣勢力變得日益龐大。
不僅地方上的駐軍力量有被打壓,就連邊關駐軍的待遇也一年不如一年,有實力的軍事人才經常打壓或陷害,總軍中安排一些無能的世家子弟與勛貴子弟。
明景帝登基後,對這種狀況十分憂心,直到何艾入朝後,幫他出謀劃策,地方上的顧不上,邊關軍事投入卻增加了不少,啟用提拔起來不少軍事能力出色的將才,整頓軍務,清理出不少無才無德的草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