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各方現狀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運糧的事情張小白就交給了埃斯科拉和才四郎他們去忙活,自己則是閑了下來。
招攬清隱去北港的事情並不算太順利,清隱對於離開日本前往北港定居,並沒有什麽興趣,至於為他專門修建一座寺廟,也同樣是興趣不大,按照他的說法,他修佛法主在修心,無意主持一間寺廟。
這種事情強求不來,張小白也就隨緣了,最後不甘心的提了個提議,那就是招幾個聰慧的小學徒,幫著清隱做些雜活,如果清隱覺得其中有誰資質還不錯,願意教授一二,那就再好不過了。
已經接連兩次拒絕了張小白,清隱也就沒再拒絕這個提議,學徒也好,雜役也罷,都是一個稱謂而已,做的都是同樣的雜活,最後能不能學成,還是得看悟性。
皮涅羅船長帶領的新寶石級試航十分順利,第五天的傍晚便返迴了箕港,順便帶迴來了一個熟人。
“兼良大人、盛時大人,你們這是?”,正好在碼頭附近的張小白,見到了從藍寶石號上下來的一條兼良和伊勢盛時,卻是有些意外。
“公爵大人”
伊勢盛時客氣的行了一禮,而一條兼良嘛就隨意了許多,先不說人家曾任關白一職,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再者人家年紀在那擺著呢,將近八十的高齡,在哪都得被人敬著點。
更何況,一條兼良身後還帶著一隊人呢,盡管沒看清臉,可看著那裝束,張小白大概猜到了是誰。
都是有身份的人,自然不適合在碼頭上公開談事,當即便引著眾人前往張小白的宅院。
“公爵大人,恭喜恭喜”,眾人方一落座,伊勢盛時便是一串恭喜。
“還請盛時大人明示,不知著喜從何來?”,張小白不明白,這是有什麽自己不知道的消息嗎?
“慧子小姐和公爵大人訂婚已經年餘,當是完婚的時候了”,伊勢盛時臉上帶著笑。
原來是這樣啊,張小白在碼頭上看到那一行人的時候,心中就已經有所預計了,隻是心中還是有些不明白,伊勢盛時怎麽會和一條兼良這個爺爺輩的在一起,他不是應該在京都嗎。
“承蒙大人厚愛,兩位大人此行便是為了此事?這讓在下惶恐了,通知一聲,理應在下前往中村城的”,張小白向著一條兼良行了一禮,畢竟這爺爺輩兒的帶著孫女過來催促完婚,這是怕張小白毀約嗎?
一條兼良見到張小白這副樣子,心裏也是寬慰許多,說實話自己這主動帶著自家孫女過來,確實有些跌份兒了。
但是,一條兼良也是有難處啊。
以一條家的家世,那是當世最高貴的貴族了,但是這些年,一年混的不如一年,盡管自己兒子一條教房在中村城混的還不錯,整合了周邊的豪族,也算是維持住了一條家的一點顏麵,可也僅僅是勉強維持而已。
如今,伊勢盛時從京都趕到中村城,帶來的消息讓一條兼良有些難受,事情肯定是好事,可這好事不好辦啊。
“原來是冬良大人就任右近衛大將,這確實是一大喜事,可惜在下實在難以分身,就煩請兩位大人代為恭賀,此事乃是大事,理當辦的隆重些”
原來兼良大人的小兒子一條冬良繼任了家督之位,順便在朝廷裏獲得了個位置,右近衛大將,從三位,確確實實的高位,尤其是對於一個才剛剛15歲的小大人。
加官容易,辦禮難啊。
作為頂級豪門一條家的新任家督,榮封從三位,肯定不能辦的太簡陋,必須得能對得起一條家的顏麵啊,
可是這話是這麽說,但是辦起來就不一樣了,這得需要不少錢啊,這些年一條家隻出不進,早就沒有多少餘錢了,實在是拿不出這麽多錢來撐門麵。
關鍵時候,張小白的部下皮涅羅帶著船隊來了。
盡管伊勢盛時和一條兼良都沒有提禮錢的事情,張小白還是猜到了些,更何況,這種事情就像升學、升官擺個宴席一樣,主家大肆張羅一番,來者也總得送點禮金吧,更何況,張小白這個名義上的侄女婿?
我勒個去,張小白這一算,頓時感覺心裏不平衡了,一條兼良和一條教房都是老一輩兒了,年齡在那裏擺著,張小白也沒什麽感覺。可剛剛一算,這才15歲的一條冬良盡管比慧子年齡還要小一歲,卻是她的親叔叔。
別扭歸別扭,張小白去年應下了這門親事,既然不打算反悔,那就得禮節上不能缺,更何況,他也不差這點錢。
隻是這完婚?
“慧子小姐嫁過去也是側室,無需大肆操辦”,伊勢盛時作為中間人,當即說道。
張小白看向了一條兼良,這個事情嘛,自己肯定是不打算大辦的。
畢竟隻是一樁政治聯姻而已,而且,按照葡萄牙王國的規製,這娶側室根本就是不合法的,除非將伊莎貝爾給踢了。
如果隻是偷偷摸摸的納個側室,大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哪個貴族還沒幾個情人呢,可如果大肆操辦,那就是在打臉了,而且打的還是教會的臉。
畢竟張小白和伊莎貝爾的婚姻是在上帝的見證下締結的,沒有合適的理由便離婚或者休妻,那就是違背了在上帝跟前立下的誓言,就連國王都不敢這麽囂張,想要離婚也還得找個借口,把過錯安在女方身上。
“一切從簡即可”
一條兼良表現的也很大度,主要是這也確實不適合大肆操辦,畢竟這不是嫁為正室,以一條家的家世,也得顧及點臉麵。伊勢盛時的提議正是己方的意思,雙方都不用太為難,正好。
一切從簡,那肯定就簡單了。
跟隨船隊而來的慧子一行,直接便被接到了宅院之中,直接安歇了下來,侍女什麽的,暫時也不用麻煩,人家自己帶著人來的。
一切都進行的非常愉快,辦完了關鍵事情的一條兼良和伊勢盛時兩位大人,在箕港休整了一日,便借用張小白的船去了堺港,他們還要趕往京都張羅右近衛大將的榮譽宴。
張小白也沒有久留,船隊集結之後,裝上早就準備好的糧食,便踏上了返迴濟州島的旅程。
北風正盛,滿載糧食的六條大船,速度並沒有減少多少,不到三日便到達了九州南部海域。隻是接下來的路程就沒那麽快了,從九州南前往濟州島,一路上風向變換,大多時候都是逆風,隻能不斷調整航向和風向,兜著圈子趕往濟州島。
北風已至,寒冬也就不遠了。
濟州島的氣溫也比張小白離開時低了許多,尤其令人難受的是,這裏的海風也變得更加猛烈了,強勁的海風將岸邊的大樹吹得東倒西歪,也讓隻剩單薄衣衫的鄉民打起了哆嗦。
“庫房裏還有多少布料?全都發下去吧”
“多謝大人!”,站在一旁的盧師爺替鄉民們道了一聲謝,可眉頭卻也沒有舒展太多,最近就是他在負責庫房,每日都有計數,自然是知道庫房裏的那點布料,根本不夠這一萬多人分的。
“你也別急,咱們過兩日便要南下北港,那裏氣候要暖和許多”,這次的六條大船,按照最大程度載人,估計能帶走小兩千人,然後再加上先行返迴的許三爺他們,再迴來一趟,濟州島的壓力就會減小許多。
不過,這難受一兩個月是免不了的,也隻能是讓大家在這種天氣盡量少出門,等到北港運送新的物資到達,一切就會有所改觀了。
“這天氣,恐怕也不太好耕種”,張小白看著眼前大樹的慘狀,皺起了眉頭。
“這裏的氣候如何,我們也還不太清楚,今年隻能是摸索著來”,盧師爺摸著胡子,斟酌說道。
種地這種事,他們都不怕,可種地也是得看老天爺的,得順著老天爺的脾氣來,否則種田產的那點糧,終歸要被老天爺收走的。
“確實得摸索,這次我帶來幾種新糧食,大家此前應該還不曾見過吧,具體如何耕種效果更好,還得讓老鄉們多多摸索一番”
張小白性子也不算太急,知道一種糧食在不同地域的種植習性是不一樣的,具體如何種植效果最好,還是得經過多番驗證才能知道。
“這個自然,不過沒想到大人居然能找來如此多的新糧,若真如大人所講,土豆子一畝可產二三十擔,隻此一項便可活人無數”
盧師爺也是種過地的,自然知道現在種麥不過畝產三四擔,如果玉米種的精細些,產個四五擔或者五六擔,也不算太過驚奇。可一畝產二三十擔,盧師爺表示,自他記事以來,五十餘年從未聽聞此事。
“這些可是在紀伊國證明過的,咱大明子民不會比那些倭人差吧”,張小白也不知道濟州島種地的情況如何,但是不妨礙他用個激將法。
辦法無所謂老套不老套,好用就行。
盧師爺已經知道,張小白手下也是有倭人合作的,盡管那些倭人不是海盜,可也依舊不被盧師爺所喜。
聽到張小白用這個來激他,盧師爺嘴上沒說什麽狠話,心裏卻是記了下來,自己這些老鄉們可都是世代種地之人,絕對不能輸給那些倭人,給祖宗丟臉。
不過盧師爺心裏也知道,根本不需要自己多叮囑什麽,這糧食產的多與少,可是關係到自家口糧的大事,沒有人敢不盡心。
在張小白去箕港的這段日子,他在負責留守安置事宜之餘,也在雷奧的陪同下轉了轉這裏,也詢問了一些此地的島民,知道些大概的情況。
濟州此地水、土皆不缺,之前雖然耕地不多,可是草場確實不少,自元時便已經有了許多牧民在此放牧。
能長草就能種地,這是盧師爺最基本的看法,而且有那些手腳勤快的老農,這些天在被分到安置點後,都已經開始在找尋野菜、野果,順便收拾自家的田地了。
不用問,就憑那些老農臉上的笑容,盧師爺就知道,這些肯定是好田。
從箕港運來的糧食,已經從船上卸了下來,除了一部分進庫儲存之外,剩下的已經通知各安置大隊背了迴去。
家中有餘糧,心中才不慌,已經休養了十數日,眾人的身體已經恢複了許多,背糧食這種事情,沒有一個不積極的,一根大扁擔,扛上兩擔糧,腳步都依舊輕快。
“大人此舉仁義”,盧師爺看著大家分糧之後的精神,不由得再次恭維了張小白一把,這可是提前把糧食分給大家夥,而不是用糧食作為要挾大家的手段。
張小白擺了擺手,沒有多說什麽,倒不是他多麽高尚,整個濟州島四麵環海,距離最近的朝鮮國大陸,也在上百裏之外,沒有船他們根本無處可去,張小白自然也不怕他們拿了糧食跑路。
“組建鄉勇的事情,還得有勞盧師多多費心了,倭寇肆虐,這裏也難保無虞,未雨綢繆、提前做些防範總是好的”,張小白沒忘了,濟州島可是自己從那些九州海賊手裏搶來的,沒準兒什麽時候對方就殺迴來了。
“樸縣令,你估計那些海賊什麽時候來?”,張小白迴身喊了一句,遠處待命的樸縣令立刻小跑了過來,樸友仁心中苦悶,確實不敢表現出來。
他這個縣令現在完完全全成了擺設,以前他和那些海賊合作,不過是各取所需,自己提供往來方便,再從中抽點貨物銷往內陸,一舉兩得,何不美哉。
可現在倒好,眼前的這個家夥根本不像正經做生意的,來來迴迴運的全都是人,還是從大明弄來的農民,好不容易不運人了,居然運的全是糧食,而且現在還都免費發下去了。
事情明顯不對頭了啊,他們這是打算鳩占鵲巢,不想走了啊。
“樸縣令,你和對方合作這麽多年了,想來應該十分了解對方的習慣吧,你覺得他們什麽時間會來?”,張小白盡管不是十分相信他,卻也想聽聽對方的意見。
招攬清隱去北港的事情並不算太順利,清隱對於離開日本前往北港定居,並沒有什麽興趣,至於為他專門修建一座寺廟,也同樣是興趣不大,按照他的說法,他修佛法主在修心,無意主持一間寺廟。
這種事情強求不來,張小白也就隨緣了,最後不甘心的提了個提議,那就是招幾個聰慧的小學徒,幫著清隱做些雜活,如果清隱覺得其中有誰資質還不錯,願意教授一二,那就再好不過了。
已經接連兩次拒絕了張小白,清隱也就沒再拒絕這個提議,學徒也好,雜役也罷,都是一個稱謂而已,做的都是同樣的雜活,最後能不能學成,還是得看悟性。
皮涅羅船長帶領的新寶石級試航十分順利,第五天的傍晚便返迴了箕港,順便帶迴來了一個熟人。
“兼良大人、盛時大人,你們這是?”,正好在碼頭附近的張小白,見到了從藍寶石號上下來的一條兼良和伊勢盛時,卻是有些意外。
“公爵大人”
伊勢盛時客氣的行了一禮,而一條兼良嘛就隨意了許多,先不說人家曾任關白一職,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再者人家年紀在那擺著呢,將近八十的高齡,在哪都得被人敬著點。
更何況,一條兼良身後還帶著一隊人呢,盡管沒看清臉,可看著那裝束,張小白大概猜到了是誰。
都是有身份的人,自然不適合在碼頭上公開談事,當即便引著眾人前往張小白的宅院。
“公爵大人,恭喜恭喜”,眾人方一落座,伊勢盛時便是一串恭喜。
“還請盛時大人明示,不知著喜從何來?”,張小白不明白,這是有什麽自己不知道的消息嗎?
“慧子小姐和公爵大人訂婚已經年餘,當是完婚的時候了”,伊勢盛時臉上帶著笑。
原來是這樣啊,張小白在碼頭上看到那一行人的時候,心中就已經有所預計了,隻是心中還是有些不明白,伊勢盛時怎麽會和一條兼良這個爺爺輩的在一起,他不是應該在京都嗎。
“承蒙大人厚愛,兩位大人此行便是為了此事?這讓在下惶恐了,通知一聲,理應在下前往中村城的”,張小白向著一條兼良行了一禮,畢竟這爺爺輩兒的帶著孫女過來催促完婚,這是怕張小白毀約嗎?
一條兼良見到張小白這副樣子,心裏也是寬慰許多,說實話自己這主動帶著自家孫女過來,確實有些跌份兒了。
但是,一條兼良也是有難處啊。
以一條家的家世,那是當世最高貴的貴族了,但是這些年,一年混的不如一年,盡管自己兒子一條教房在中村城混的還不錯,整合了周邊的豪族,也算是維持住了一條家的一點顏麵,可也僅僅是勉強維持而已。
如今,伊勢盛時從京都趕到中村城,帶來的消息讓一條兼良有些難受,事情肯定是好事,可這好事不好辦啊。
“原來是冬良大人就任右近衛大將,這確實是一大喜事,可惜在下實在難以分身,就煩請兩位大人代為恭賀,此事乃是大事,理當辦的隆重些”
原來兼良大人的小兒子一條冬良繼任了家督之位,順便在朝廷裏獲得了個位置,右近衛大將,從三位,確確實實的高位,尤其是對於一個才剛剛15歲的小大人。
加官容易,辦禮難啊。
作為頂級豪門一條家的新任家督,榮封從三位,肯定不能辦的太簡陋,必須得能對得起一條家的顏麵啊,
可是這話是這麽說,但是辦起來就不一樣了,這得需要不少錢啊,這些年一條家隻出不進,早就沒有多少餘錢了,實在是拿不出這麽多錢來撐門麵。
關鍵時候,張小白的部下皮涅羅帶著船隊來了。
盡管伊勢盛時和一條兼良都沒有提禮錢的事情,張小白還是猜到了些,更何況,這種事情就像升學、升官擺個宴席一樣,主家大肆張羅一番,來者也總得送點禮金吧,更何況,張小白這個名義上的侄女婿?
我勒個去,張小白這一算,頓時感覺心裏不平衡了,一條兼良和一條教房都是老一輩兒了,年齡在那裏擺著,張小白也沒什麽感覺。可剛剛一算,這才15歲的一條冬良盡管比慧子年齡還要小一歲,卻是她的親叔叔。
別扭歸別扭,張小白去年應下了這門親事,既然不打算反悔,那就得禮節上不能缺,更何況,他也不差這點錢。
隻是這完婚?
“慧子小姐嫁過去也是側室,無需大肆操辦”,伊勢盛時作為中間人,當即說道。
張小白看向了一條兼良,這個事情嘛,自己肯定是不打算大辦的。
畢竟隻是一樁政治聯姻而已,而且,按照葡萄牙王國的規製,這娶側室根本就是不合法的,除非將伊莎貝爾給踢了。
如果隻是偷偷摸摸的納個側室,大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哪個貴族還沒幾個情人呢,可如果大肆操辦,那就是在打臉了,而且打的還是教會的臉。
畢竟張小白和伊莎貝爾的婚姻是在上帝的見證下締結的,沒有合適的理由便離婚或者休妻,那就是違背了在上帝跟前立下的誓言,就連國王都不敢這麽囂張,想要離婚也還得找個借口,把過錯安在女方身上。
“一切從簡即可”
一條兼良表現的也很大度,主要是這也確實不適合大肆操辦,畢竟這不是嫁為正室,以一條家的家世,也得顧及點臉麵。伊勢盛時的提議正是己方的意思,雙方都不用太為難,正好。
一切從簡,那肯定就簡單了。
跟隨船隊而來的慧子一行,直接便被接到了宅院之中,直接安歇了下來,侍女什麽的,暫時也不用麻煩,人家自己帶著人來的。
一切都進行的非常愉快,辦完了關鍵事情的一條兼良和伊勢盛時兩位大人,在箕港休整了一日,便借用張小白的船去了堺港,他們還要趕往京都張羅右近衛大將的榮譽宴。
張小白也沒有久留,船隊集結之後,裝上早就準備好的糧食,便踏上了返迴濟州島的旅程。
北風正盛,滿載糧食的六條大船,速度並沒有減少多少,不到三日便到達了九州南部海域。隻是接下來的路程就沒那麽快了,從九州南前往濟州島,一路上風向變換,大多時候都是逆風,隻能不斷調整航向和風向,兜著圈子趕往濟州島。
北風已至,寒冬也就不遠了。
濟州島的氣溫也比張小白離開時低了許多,尤其令人難受的是,這裏的海風也變得更加猛烈了,強勁的海風將岸邊的大樹吹得東倒西歪,也讓隻剩單薄衣衫的鄉民打起了哆嗦。
“庫房裏還有多少布料?全都發下去吧”
“多謝大人!”,站在一旁的盧師爺替鄉民們道了一聲謝,可眉頭卻也沒有舒展太多,最近就是他在負責庫房,每日都有計數,自然是知道庫房裏的那點布料,根本不夠這一萬多人分的。
“你也別急,咱們過兩日便要南下北港,那裏氣候要暖和許多”,這次的六條大船,按照最大程度載人,估計能帶走小兩千人,然後再加上先行返迴的許三爺他們,再迴來一趟,濟州島的壓力就會減小許多。
不過,這難受一兩個月是免不了的,也隻能是讓大家在這種天氣盡量少出門,等到北港運送新的物資到達,一切就會有所改觀了。
“這天氣,恐怕也不太好耕種”,張小白看著眼前大樹的慘狀,皺起了眉頭。
“這裏的氣候如何,我們也還不太清楚,今年隻能是摸索著來”,盧師爺摸著胡子,斟酌說道。
種地這種事,他們都不怕,可種地也是得看老天爺的,得順著老天爺的脾氣來,否則種田產的那點糧,終歸要被老天爺收走的。
“確實得摸索,這次我帶來幾種新糧食,大家此前應該還不曾見過吧,具體如何耕種效果更好,還得讓老鄉們多多摸索一番”
張小白性子也不算太急,知道一種糧食在不同地域的種植習性是不一樣的,具體如何種植效果最好,還是得經過多番驗證才能知道。
“這個自然,不過沒想到大人居然能找來如此多的新糧,若真如大人所講,土豆子一畝可產二三十擔,隻此一項便可活人無數”
盧師爺也是種過地的,自然知道現在種麥不過畝產三四擔,如果玉米種的精細些,產個四五擔或者五六擔,也不算太過驚奇。可一畝產二三十擔,盧師爺表示,自他記事以來,五十餘年從未聽聞此事。
“這些可是在紀伊國證明過的,咱大明子民不會比那些倭人差吧”,張小白也不知道濟州島種地的情況如何,但是不妨礙他用個激將法。
辦法無所謂老套不老套,好用就行。
盧師爺已經知道,張小白手下也是有倭人合作的,盡管那些倭人不是海盜,可也依舊不被盧師爺所喜。
聽到張小白用這個來激他,盧師爺嘴上沒說什麽狠話,心裏卻是記了下來,自己這些老鄉們可都是世代種地之人,絕對不能輸給那些倭人,給祖宗丟臉。
不過盧師爺心裏也知道,根本不需要自己多叮囑什麽,這糧食產的多與少,可是關係到自家口糧的大事,沒有人敢不盡心。
在張小白去箕港的這段日子,他在負責留守安置事宜之餘,也在雷奧的陪同下轉了轉這裏,也詢問了一些此地的島民,知道些大概的情況。
濟州此地水、土皆不缺,之前雖然耕地不多,可是草場確實不少,自元時便已經有了許多牧民在此放牧。
能長草就能種地,這是盧師爺最基本的看法,而且有那些手腳勤快的老農,這些天在被分到安置點後,都已經開始在找尋野菜、野果,順便收拾自家的田地了。
不用問,就憑那些老農臉上的笑容,盧師爺就知道,這些肯定是好田。
從箕港運來的糧食,已經從船上卸了下來,除了一部分進庫儲存之外,剩下的已經通知各安置大隊背了迴去。
家中有餘糧,心中才不慌,已經休養了十數日,眾人的身體已經恢複了許多,背糧食這種事情,沒有一個不積極的,一根大扁擔,扛上兩擔糧,腳步都依舊輕快。
“大人此舉仁義”,盧師爺看著大家分糧之後的精神,不由得再次恭維了張小白一把,這可是提前把糧食分給大家夥,而不是用糧食作為要挾大家的手段。
張小白擺了擺手,沒有多說什麽,倒不是他多麽高尚,整個濟州島四麵環海,距離最近的朝鮮國大陸,也在上百裏之外,沒有船他們根本無處可去,張小白自然也不怕他們拿了糧食跑路。
“組建鄉勇的事情,還得有勞盧師多多費心了,倭寇肆虐,這裏也難保無虞,未雨綢繆、提前做些防範總是好的”,張小白沒忘了,濟州島可是自己從那些九州海賊手裏搶來的,沒準兒什麽時候對方就殺迴來了。
“樸縣令,你估計那些海賊什麽時候來?”,張小白迴身喊了一句,遠處待命的樸縣令立刻小跑了過來,樸友仁心中苦悶,確實不敢表現出來。
他這個縣令現在完完全全成了擺設,以前他和那些海賊合作,不過是各取所需,自己提供往來方便,再從中抽點貨物銷往內陸,一舉兩得,何不美哉。
可現在倒好,眼前的這個家夥根本不像正經做生意的,來來迴迴運的全都是人,還是從大明弄來的農民,好不容易不運人了,居然運的全是糧食,而且現在還都免費發下去了。
事情明顯不對頭了啊,他們這是打算鳩占鵲巢,不想走了啊。
“樸縣令,你和對方合作這麽多年了,想來應該十分了解對方的習慣吧,你覺得他們什麽時間會來?”,張小白盡管不是十分相信他,卻也想聽聽對方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