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第2章第2卷]


    第374節第三百七十四章琢磨主動偏好


    他無奈地笑了:“書記!您就別埋汰我啦!我本來想得挺簡單的,卻沒想到他們政協搞得這麽複雜,我溝通了半天,也不能完全達到一致,隻能擬定了兩個方案,您看看選哪個好?”


    “嗯!”王亦選展現了一貫的沉穩,將茶杯放下,雙手交叉放在桌前,“說說吧,都是兩個什麽方案?”


    “是!”他直截了當:“第一個,他們說是楊主席的意思,想讓您明天九點半到政協,由楊主席親自到樓門前迎接您,然後直接去大會議室?”


    出人意料的是,他本來以為王亦選在聽到這句“去大會議室”後會非常驚訝,卻沒想到這位大老板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隻是定定地看著他,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驀然的,他的心裏起了很大變化!


    怎麽迴事?王亦選竟然對這個去大會議室沒有任何反應,難道這位事事講求沉穩低調的大老板突然改變了風格?


    不可能!一個人再怎麽變,風格也不可能變!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王亦選對這件事情有著不同一般的看法!


    為什麽會有不同一般的看法呢?總得有些緣由吧?


    是因為想極力拉攏楊先開?要說拉攏,肯定有這方麵的原因,但是“極力拉攏”,還不至於!王亦選這人看似平和,其實骨子裏還是挺孤傲的,這一點和路老爺子非常相像,或者從清華、北大這樣高等學府出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特質,很難改變。所以,要想讓王亦選完全放下身段,去極力拉攏一個人,根本不可能。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前些天的上訪圍堵事件之後,王亦選的觀念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盡一切可能出頭露麵,增加對外參與活動與會議的次數,其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全麵展示控製力,彈壓住“林季張聯盟”的囂張氣焰。


    我的天!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剛才斥責薑明義的話可就有些過分了。不過,幸好我留了一手,沒自作主張斃掉這個大方案,而是把這兩個方案都保留了。


    好險!他暗地裏捏了一把汗,為自己沒有自作主張慶幸不已!


    既然是這樣,那麽接下來的匯報語氣就得改改了!因為還不能明確王亦選到底是怎麽想的,所以陳述這兩個方案時就別象剛才那樣帶有“偏好性”,必須不偏不倚才行。


    事實證明,他的這番通過細致觀察而產生的心理變化非常必要!稍有差池,就可能觸及王亦選的“雷區”!


    為官的一大禁忌,就是屬下代替領導作主。尤其是領導還沒有表態,作為屬下,就利用自身的“偏好性”為領導作了限定,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自古以來,隻有領導能有“主動偏好”,下屬是絕不能有的,最多也是“被動偏好”。


    正所謂“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吳王喜歡劍客,老百姓為了迎合,紛紛習武練劍,所以身上大多傷痕累累。而楚王喜歡腰身纖細的女子,後宮女子為了邀寵,比拚誰的腰更細,紛紛餓著不吃飯,甚至多人餓死。


    這就是領導的“主動偏好”和下屬的“被動偏好”,二者絕不能顛倒過來。比如說“百姓好劍客,吳王多創瘢;宮中好細腰,楚王竟餓死。”這是不可能的!


    當然,他方才試圖教育薑明義,也絕非因為他自身的“偏好性”,而是基於對王亦選以前“偏好性”的理解。可是現在,王亦選的“偏好性”變了,那就必須適時作出改變。不怕領導沒偏好,就怕領導偏好來迴變,那才是最要命的。要是不跟著變,想當然就去做了,那就是越俎代庖,這是傻瓜才幹的事兒!


    王亦選等了一會兒,見他兀自發愣,不由得咳嗽一聲:“怎麽了?小唐,這剛說了一個開頭,就忘了下麵怎麽說了?不象是你的風格啊?”


    這“風格”二字當即將他驚醒過來,急忙答道:“哦!沒有,書記,我本來以為您會反對去大會議室來著。”


    王亦選笑了笑:“反對?為什麽反對啊?你這還沒說完呢,我就這麽快表態,不太好吧?”


    “哦!”他捏了捏出汗的手心,強行擠出一絲笑容:“那好,那我就繼續說下去,等我說完了,再請您定奪!”


    “嗯!”王亦選隻說了這一個字,就將眼光放向了遠處,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他繼續說道:“政協辦公室說,這是楊主席的意思。上次您去看吳主席,他們稱之為辭舊,這次您去看楊主席,他們稱之為迎新。從更好地開展工作上來說,他們認為‘迎新’要比‘辭舊’更為重要。鑒於您上次去看吳老是直接去的辦公室,他們建議這次您到大會議室給全體機關幹部,包括不駐會的副主席和部分政協委員好好講講,既是給楊主席打打氣,也是給政協幹部和委員們提提要求,對如何更好地參政議政、做好政治協商工作提幾點期望。


    其實,這番話最後的幾句,是他主動加上去的,原來和薑明義商量時並沒有這些內容。現在形勢不一樣了,王亦選的“偏好”轉換意味著很有可能會去參加這個大會,那就得把這個大會的意義說得更加突出些為好。


    “嗯!”王亦選點了點頭,卻沒對這個方案進行明確的表態,隻是笑了笑:“這個老楊,帶著這幫政協的人,還挺有意思的,搞出這麽個‘辭舊迎新’來。別說,還挺有創意精神的嘛,你說是不是?”


    “是!”他吸取了教訓,不敢過多表態,隻是點了點頭,然後將評判大權交還給王亦選:“書記,您覺得這個方案怎麽樣?”


    王亦選再次展現了城府至深的狀態,避開了他的問話,說道:“不是還有另一個方案麽?那又是什麽?說來聽聽!”


    “是!”他不敢再多問,隻是不帶任何情感色彩地將與薑明義商定好的“小方案”陳述一遍。當然,在說的時候,他故意留了一個後手,那就是隱去了楊先開辦公室能坐二十餘人這個細節,包括大家基本落座後再加椅子這個由他想出來的好點子,也沒有說。


    聰明的人,不會一下子把自己手裏的好牌統統打光,總是留有一兩手好牌。同樣的,對於象王亦選這樣的圍棋高手來說,說話辦事習慣性地留有後手,以備不時之需,這才是真正的大家。


    對於他說的這個“小方案”,王亦選聽得很仔細,其間一言不發,隻是點了幾下頭,一直到他最後停止陳述,才問了一句:“說完了?”


    “是!”他答道:“說完了!您看這兩個方案,您覺得哪個好一些?”


    王亦選卻沒有直接迴答,而是眯縫著眼睛,反問他:“你還沒說說你對這兩個方案怎麽看的呢!說說看你的想法吧,如果你是我,你會選擇哪一個?”


    他的心頭一緊,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看來還真是這樣。在王亦選這種老謀深算的人麵前,自己那點小心思早就被看穿了。


    也罷,轉來轉去,還是轉不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索性就直說自己的觀念得了,省得王亦選還覺得自己扭扭捏捏的。


    於是,他鼓起了勇氣,將手背在身後,挺了挺胸膛,說道:“書記!那我就實話實說了,我不太讚成這個大的方案。因為他們說的這個‘迎新’重於‘辭舊’,我不太認同。隻有尊重前任,才能善待現任。要是隻知道善待現任,而不尊重前任,那麽肯定做不長久!上次您去看吳老,就是十來個人往辦公室裏一坐,談笑風生,氣氛挺好。可是現在,他們想讓您參加這麽大規模的會,還得在會上講講,未免有些小題大做。傳出去影響也不好,特別是讓吳老知道了,非找上門來不可!”


    “嗯!”王亦選點了點頭:“你的意思,還是一切從簡,參照上次去看吳仁豐的模式,這次我們也是去楊先開的辦公室,然後找幾個人一起坐著聊聊天。來一個‘辭舊迎新’同步,不分彼此!”


    他連連點頭:“對!至少我是這麽想的!其實這樣對楊先開也好,他剛剛接任,想迅速把事情做好,立刻打開工作局麵,這是好事。不過萬事不可太急,眼下還是應該沿襲傳統、坐穩位置為好,等位置坐穩了,再一步一步地推動工作,這樣才是萬全之策!”


    “哈哈!”王亦選此時竟然鼓了一下掌:“你小子!現在還真是隱隱有大家風範啊!確實是這個道理,凡事不可用強,不可太急。因為急則生變,強則轉弱。看來這一套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道理,你已經參得很透了啊!”


    他急忙擺手:“書記!我這都是跟您學的,而且很多地方沒學到位,隻是些皮毛而已,離您的境界還差得遠呢!”


    王亦選對他這番推心置腹的“高抬”沒有拒絕,一一接受了,而且微微笑了笑:“你別謙虛了!你剛才已經把這個所謂‘大方案’的弊端說得很清楚了,可是你也說了各有利弊,那麽你再把它的好處說說看!”


    “好處?”他頓了一下,考慮到王亦選習慣性的後發製人,所以決定還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我覺得要是開大規模會議的好處,也很明顯!那就是如您所說,可以團結更多的人,讓大家感受到您的親和、誠懇,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與您站在一起,保持一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道同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廣渠門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廣渠門內並收藏權道同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