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端靜公主51
清穿好孕:一不小心活到九十九 作者:花田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熙二十八年,昭華已經十五歲的年齡了。
昭華長了一張溫柔嬌美的臉,但她的氣質卻自信又明媚,整個人看起來光豔逼人,氣場也很強大。
不管她站在哪裏,都是人群中的焦點,讓人難以忽視。
昭華是康熙最為驕傲的女兒,每當他提起昭華的時候,他的語氣都帶著幾分驕傲和得意,不是說一些凡爾賽的言論,就是直接把昭華誇上天。
一開始太子等人聽到康熙在外人麵前誇讚昭華,他們心裏既羨慕又酸澀,在聽到康熙誇讚了昭華很多次之後,他們心裏連羨慕酸澀都沒有了,隻剩下了麻木和淡然,因為他們都已經習慣了。
從五歲起昭華就憑借著聰慧的腦子、超高的武力值,把尚書房裏的皇子及宗室子弟,甚至那些八旗子弟們壓得喘不過氣來。
就連蒙古的貴族子弟,也沒有逃過被昭華碾壓的命運,她可以說是很多人的噩夢。
這兩年,昭華的學問和武功有了不俗的成就。
她的學問和太子不相上下,但武功騎射要比太子高太多,大阿哥的騎射可以與昭華相較,但武功和學問遠不及昭華。
綜合各種情況,昭華可以說是康熙的眾多兒女中,最為優秀的一個。
有了昭華這樣優秀的女兒,康熙總是對其他孩子不滿意,他對太子和三阿哥、四阿哥的學問很滿意,但卻嫌棄他們武功騎射不甚出眾。
大阿哥武功騎射很出眾,但卻被康熙嫌棄學問太差,而其他的皇子們則被康熙各種嫌棄。
至於那些公主們,她們的學問都不錯,在武功騎射上有些薄弱,但這已經出乎康熙的預料了,所以康熙對她們一向以誇為主。
皇子們覺得他們背負了太多,有昭華這個全方麵碾壓他們的姐姐或者妹妹在,他們的日子實在是太難過了。
他們心裏想著,可能等到昭華出嫁後,他們的日子就能好過一些了。
很多皇子都期盼著昭華早點出嫁,就連和昭華關係很好的太子,也期待昭華這個妹妹早點嫁人。
沒有了昭華在身邊比較著,他們的日子也能輕鬆一些,也能讓皇阿瑪少挑他們的刺兒。
於是,在聽說康熙打算在巡幸塞外時,考慮大公主的婚事後,太子提議康熙提前給昭華定下婚事,也好讓昭華和未來的額駙趁早培養感情。
太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康熙,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個感天動地的好哥哥。
康熙聽了太子的提議後,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昭華是他最喜歡的女兒,自然是希望她的婚後生活能幸福的。
如果早早就給她定下婚事,讓她提前和未來額駙培養感情,等有了感情基礎之後,婚後的生活肯定不會差。
康熙聽了太子的建議後,打算這次巡幸塞外時,把大公主、二公主以及昭華的婚事定下來。
太子見康熙采納了他的建議,他心裏十分高興,離開的時候都哼著小曲兒。
康熙一行人來到草原後,當天晚上就受到了蒙古王爺的款待。
宴會上,昭華總覺得太子有些不對勁兒。
太子對蒙古的貴族子弟極為關注,打量他們的時候,那眼神時而嫌棄,時而鄙夷,時而輕蔑……
總之,他的眼神極為挑剔,仿佛所有人都不能入他的眼。
他打量著蒙古貴族子弟的時候,還時不時瞟她一眼,這實在是太反常了。
昭華思考著太子反常的原因,可怎麽也猜不出緣由,有種一頭霧水的感覺。
不過在幾天後,昭華終於明白了緣由。
這日,康熙和蒙古王爺們議事的時候,提起了幾位公主的婚事。
康熙想將大公主嫁給科爾沁部台吉博爾濟吉特?般迪,以此讓大清和科爾沁部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
大公主容貌出眾,性格溫婉嫻靜,處事周到又大氣,是個聰穎賢惠的女子,她的風評還是很不錯的。
在康熙隱晦的表示要將大公主下嫁給般迪的時候,般迪的父親對大公主很是滿意,立刻就和康熙達成了共識。
般迪的父親很有眼色的出列,為自己的兒子求娶大公主。
康熙高興的答應了,當場將大公主的婚事定下了。
康熙不想讓女兒那麽早出嫁,還想再留她們一兩年,所以隻是確定了未來的額駙人選,並沒有定下大婚的日子。
緊接著,康熙又說起了二公主。
二公主和大公主一樣,品貌都很出眾,很快就有了歸宿。
如同曆史上那樣,康熙為二公主選定的額駙,是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特?烏爾袞。
二公主的額駙人選定下來之後,康熙又說起了昭華。
他提起昭華的那一刻,眼中滿是讚賞之意,足以見得他有多麽喜歡這個女兒。
康熙覺得昭華是他最出色的女兒,肯定有很多人惦記著她的婚事,所以就等著蒙古的王爺們為自己、或者為自家兒孫求娶。
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提起昭華的之後,等來得不是蒙古王爺們的爭相求娶,而是帳篷內氣氛的冷凝。
在場那麽多的蒙古王爺,竟然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或者為兒孫求娶昭華。
康熙眼中滿是震驚和錯愕,臉上的表情都繃不住了。
怎麽會這樣?
昭華那麽容貌、氣質、才華、品性、學識、武功……各方麵都很優秀,怎麽可能沒人為自己、或者為兒孫求娶?
莫非他們的眼睛瞎了?
還是說,他們覺得自己或者兒孫配不上昭華,所以不敢開口?
康熙對昭華有些極為厚重的濾鏡,在他的眼裏,昭華可以說是千好萬好,渾身上下沒有一個缺點,是個最完美的女子。
在看到沒有人為自己、或者為兒孫求娶昭華之後,他心裏分外不解,覺得他們不是眼瞎,就是覺得配不上昭華,所以不敢開口。
蒙古的王爺們沒人開口,康熙也不好主動提起,免得讓自己下不來台,所以他直接轉移了話題。
康熙轉移話題之後,帳篷內的氣氛立刻恢複如常,蒙古王爺紛紛恭維起了康熙。
一時之間,帳篷內的氣氛熱鬧極了。
昭華長了一張溫柔嬌美的臉,但她的氣質卻自信又明媚,整個人看起來光豔逼人,氣場也很強大。
不管她站在哪裏,都是人群中的焦點,讓人難以忽視。
昭華是康熙最為驕傲的女兒,每當他提起昭華的時候,他的語氣都帶著幾分驕傲和得意,不是說一些凡爾賽的言論,就是直接把昭華誇上天。
一開始太子等人聽到康熙在外人麵前誇讚昭華,他們心裏既羨慕又酸澀,在聽到康熙誇讚了昭華很多次之後,他們心裏連羨慕酸澀都沒有了,隻剩下了麻木和淡然,因為他們都已經習慣了。
從五歲起昭華就憑借著聰慧的腦子、超高的武力值,把尚書房裏的皇子及宗室子弟,甚至那些八旗子弟們壓得喘不過氣來。
就連蒙古的貴族子弟,也沒有逃過被昭華碾壓的命運,她可以說是很多人的噩夢。
這兩年,昭華的學問和武功有了不俗的成就。
她的學問和太子不相上下,但武功騎射要比太子高太多,大阿哥的騎射可以與昭華相較,但武功和學問遠不及昭華。
綜合各種情況,昭華可以說是康熙的眾多兒女中,最為優秀的一個。
有了昭華這樣優秀的女兒,康熙總是對其他孩子不滿意,他對太子和三阿哥、四阿哥的學問很滿意,但卻嫌棄他們武功騎射不甚出眾。
大阿哥武功騎射很出眾,但卻被康熙嫌棄學問太差,而其他的皇子們則被康熙各種嫌棄。
至於那些公主們,她們的學問都不錯,在武功騎射上有些薄弱,但這已經出乎康熙的預料了,所以康熙對她們一向以誇為主。
皇子們覺得他們背負了太多,有昭華這個全方麵碾壓他們的姐姐或者妹妹在,他們的日子實在是太難過了。
他們心裏想著,可能等到昭華出嫁後,他們的日子就能好過一些了。
很多皇子都期盼著昭華早點出嫁,就連和昭華關係很好的太子,也期待昭華這個妹妹早點嫁人。
沒有了昭華在身邊比較著,他們的日子也能輕鬆一些,也能讓皇阿瑪少挑他們的刺兒。
於是,在聽說康熙打算在巡幸塞外時,考慮大公主的婚事後,太子提議康熙提前給昭華定下婚事,也好讓昭華和未來的額駙趁早培養感情。
太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康熙,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個感天動地的好哥哥。
康熙聽了太子的提議後,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昭華是他最喜歡的女兒,自然是希望她的婚後生活能幸福的。
如果早早就給她定下婚事,讓她提前和未來額駙培養感情,等有了感情基礎之後,婚後的生活肯定不會差。
康熙聽了太子的建議後,打算這次巡幸塞外時,把大公主、二公主以及昭華的婚事定下來。
太子見康熙采納了他的建議,他心裏十分高興,離開的時候都哼著小曲兒。
康熙一行人來到草原後,當天晚上就受到了蒙古王爺的款待。
宴會上,昭華總覺得太子有些不對勁兒。
太子對蒙古的貴族子弟極為關注,打量他們的時候,那眼神時而嫌棄,時而鄙夷,時而輕蔑……
總之,他的眼神極為挑剔,仿佛所有人都不能入他的眼。
他打量著蒙古貴族子弟的時候,還時不時瞟她一眼,這實在是太反常了。
昭華思考著太子反常的原因,可怎麽也猜不出緣由,有種一頭霧水的感覺。
不過在幾天後,昭華終於明白了緣由。
這日,康熙和蒙古王爺們議事的時候,提起了幾位公主的婚事。
康熙想將大公主嫁給科爾沁部台吉博爾濟吉特?般迪,以此讓大清和科爾沁部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
大公主容貌出眾,性格溫婉嫻靜,處事周到又大氣,是個聰穎賢惠的女子,她的風評還是很不錯的。
在康熙隱晦的表示要將大公主下嫁給般迪的時候,般迪的父親對大公主很是滿意,立刻就和康熙達成了共識。
般迪的父親很有眼色的出列,為自己的兒子求娶大公主。
康熙高興的答應了,當場將大公主的婚事定下了。
康熙不想讓女兒那麽早出嫁,還想再留她們一兩年,所以隻是確定了未來的額駙人選,並沒有定下大婚的日子。
緊接著,康熙又說起了二公主。
二公主和大公主一樣,品貌都很出眾,很快就有了歸宿。
如同曆史上那樣,康熙為二公主選定的額駙,是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特?烏爾袞。
二公主的額駙人選定下來之後,康熙又說起了昭華。
他提起昭華的那一刻,眼中滿是讚賞之意,足以見得他有多麽喜歡這個女兒。
康熙覺得昭華是他最出色的女兒,肯定有很多人惦記著她的婚事,所以就等著蒙古的王爺們為自己、或者為自家兒孫求娶。
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提起昭華的之後,等來得不是蒙古王爺們的爭相求娶,而是帳篷內氣氛的冷凝。
在場那麽多的蒙古王爺,竟然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或者為兒孫求娶昭華。
康熙眼中滿是震驚和錯愕,臉上的表情都繃不住了。
怎麽會這樣?
昭華那麽容貌、氣質、才華、品性、學識、武功……各方麵都很優秀,怎麽可能沒人為自己、或者為兒孫求娶?
莫非他們的眼睛瞎了?
還是說,他們覺得自己或者兒孫配不上昭華,所以不敢開口?
康熙對昭華有些極為厚重的濾鏡,在他的眼裏,昭華可以說是千好萬好,渾身上下沒有一個缺點,是個最完美的女子。
在看到沒有人為自己、或者為兒孫求娶昭華之後,他心裏分外不解,覺得他們不是眼瞎,就是覺得配不上昭華,所以不敢開口。
蒙古的王爺們沒人開口,康熙也不好主動提起,免得讓自己下不來台,所以他直接轉移了話題。
康熙轉移話題之後,帳篷內的氣氛立刻恢複如常,蒙古王爺紛紛恭維起了康熙。
一時之間,帳篷內的氣氛熱鬧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