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tonghzilou
穿越六零,驚現係統,玩轉年代 作者:青鬆白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沒花你們的錢逼逼賴賴的沒完沒了。”
李明清說完之後就眼神示意李明利帶全家往前走。
每次說起這事都會有幾個人說三道四,不知道的還以為上學花的錢得從他們手裏出。
吳力不滿道:“說話還真是不客氣。”
村裏人對李明清很感謝,畢竟今年進口袋的糧食多了不少。
張翠花還要說兩句就被王大丫拉到一旁。
一家人來到村口等去縣城的驢車。
林岩和林招娣挎著籃子過來。
“這麽巧,一起走吧。”
“等驢車就來了,也去縣城嗎?”
“不是,去鎮上把攢的十來個雞蛋換點錢,攢錢準備過個好年。”
林招娣看著大妞辮子上的紅頭繩饞的不得了。
她自己頭發亂糟糟的,用的是一條破布繩紮的頭發。
林岩大大咧咧的道:“招娣,你趕緊去山上撿柴火吧,說不定什麽時候就下大雪了,得多存儲一些柴火。”
“爹,我知道了。”
她失落的轉身往迴走。
李明清本來好奇為什麽林岩還不走,等過了兩分鍾才知道原因。
王大鳳和林金寶急匆匆的過來。
“走吧,去鎮上買雞蛋糕吃。”
一家三口和和美美的去鎮上,把林招娣留在家裏幹活。
李麗珠道:“真是可憐孩子。”
“不過還好,起碼吃穿不愁,就是多幹點活。”
“隻不過王大鳳這當娘的好歹給孩子好好梳理下頭發,看毛躁躁的,得招虱子了。”
說起這個事來,張梨花道:“女娃頭發長確實愛招虱子,之前大妞用了四弟給的洗發水才漸漸沒有的。”
“你可別說了,昨天還在向南腦袋上抓到一個大虱子,把我膈應的一晚上沒睡好。”
楊大丫一邊說著一邊嫌棄的要命。
雖然之前李家窮的揭不開鍋,但衛生這一塊搞得特別好,洗的幹幹淨淨的。
“娘,就那一個。”
“一個還少啊,虧得抓到了,要不然咱一家人頭上都得長虱子。你昨天去哪裏瘋了?”
向東迴答道:“他鑽學校旁的狗洞了。”
李明方給了向南一巴掌。
“你這孩子也不嫌埋汰,哪裏都敢去。”
二妞和三妞在一旁看熱鬧。
昨天不讓他鑽狗洞非得鑽,現在好了,被揍了一頓吧。
——
一個多小時後,李家人來到李明利住的筒子樓。
老兩口一進去不可置信的看著窄窄的走廊。
現在是中午做飯的時候。
整個樓道被蔥花味和鍋碗瓢盆的聲響充滿。
“爺爺,你燒的水開了!”
說話的同時,鄰居順手從爐子上幫忙把壺踢下來。
“炒的菜可真香啊!”
“饞了?一會到我屋裏來,添雙筷子就行成。”
“那我就不客氣啦,待會兒就過來。”
氛圍蠻好的,感覺自己處在一個融洽的大家庭裏。
一個中年男人看見李家人喊道:“大家夥快來看呢,來新鄰居了。”
他這一嗓子把不少人喊過來了。
可謂是一唿百應。
“看著麵熟,之前在紡織廠打過照麵。”
“李同誌和張同誌,我見過,夫妻倆。”
“不過話說迴來,這麽點小房子你們不是是十幾口子全都過來住吧?”
“那可不行,太擠了。”
一時間七嘴八舌的說個不停。
李明利見鬧哄哄的特地提高音量。
“家裏人來送我們,不是全部過來住的。”
旁邊的婦女道:“那就行,要不然真的住不開,我們一家四口住在一個屋裏就特別的擠。”
李明利和張翠花帶著李家人穿過長長的走廊。
在中間一戶的門口停下。
掏鑰匙,開鎖,進門。
憋了一路的楊大丫道:“好家夥,還是家裏好,我再也不眼饞住在城裏,憋屈的要命。”
李明清道:“隻是筒子樓這樣。”
“算了,村裏多敞亮。”
李老頭也道:“人人都想來城裏住,誰能想到住的地方是這樣的。”
“老頭子,好歹是吃國家飯的。”
“要是我就每天迴家住,真的能憋死人。”
“爹,娘,其實想想住在這裏也挺好的,多有煙火氣,最主要的是上班近。”
李老婆子歎氣道:“虧得三個孩子不跟你們一起過來。”
看看這小屋,也就堪堪能轉身。
怪不得李明清在過來時見她拿桌子時製止了。
要真的放上桌子那可真的徹底沒空。
不過兩人住著也不算太擠,但凡多一個人都擠得慌。
其實住在筒子樓裏的人基本上都是三四人住一家,更有甚者住了五六個人的。
床底下也睡人了。
把東西放下後李明清就帶著孫佳雪和妞妞出去。
屋裏轉悠不開,還是下樓等著好。
正值深秋,中午的溫度正合適。
“明清哥,虧得我們沒來縣城。”
“我們要是來縣城我肯定買個兩室一廳或者三室一廳的大房子。”
聽見這話的孫佳雪點點頭。
確實是李明清的風格,絕對不會苦著自己。
在一塊這麽長時間她覺得自個被養的嬌氣了不少。
筒子樓下有不少小孩子圍著楊樹轉圈圈。
你追我趕的活力滿滿。
半個小時後,老兩口出來。
李老婆子歎氣道:“不容易啊,在哪裏都不容易啊。”
“已經很好了,兩個人住還是可以的。”
“老頭子,誰能想到屋子會這麽小,剛剛咱們一家人進去根本站不開,人擠人。”
“總歸是有地方住。”
李明清見狀寬慰道:“娘,還是挺不錯的。你看看咱們剛進去時湧出來的小孩和老人就知道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一起過來住的。”
“說的也是,兩人住還行。”
過了一會兒李明方和李明遠兩家人出來。
“我之前去看過肉聯廠單位分的房子,也是一樣的。”
“對,煉鋼廠也一樣。”
“咱們可能乍一看不習慣,住兩天就習慣了。”
楊大丫道:“我情願住鄉下。”
李麗珠問道:“李向霞也是住這樣的房子嗎,之前每次迴村都炫耀在城裏住的舒坦,我還以為住的是大房子。”
“應該也是筒子樓,可能比大哥家分的大。”
“就是再大也大不到哪裏去。”
“搞了半天李向霞是吹牛逼的,下次她再說的話我就不眼饞了。”
幾個孩子老實的站在一旁看前麵一群小孩瘋玩。
向東小聲道:“還不如在村裏呢,還能撈魚摸蝦,上樹掏鳥蛋。”
“就知道玩,城裏孩子見世麵。”
李明利和張梨花把房間簡單擦了一遍,就急急忙忙的出來,東西等迴來吃完飯兩人再迴來慢慢收拾。
國營飯店。
“好長時間沒吃這兒的飯菜了。”
“可不是嘛,確實很長時間沒吃了,也很少坐在店裏吃。”
一大家子人專門挑了個靠近牆邊的位置。
點了四菜一湯外加三份米飯和三份水餃。
張梨花道:“四弟,好不容易來一趟縣城,不去王主任家嗎,之前和碰到時都會說你要是來縣城可一定要請你吃飯。”
“我就不去了。”
李明方接話道:“對啊,孫組長也和我說過。”
“就是客氣一下。”
“還真不是客氣,每次都想讓我給你帶迴來。”
李明清之前特地囑咐過不能再替他收東西了。
要不然肯定得十天半個月的給稍一趟。
一家人高高興興的說著話。
不過還真是冤家路窄,竟然碰見李向霞和她婆婆朱老婆子。
他們十幾個人格外的吸引人的注意,李向霞進門的一瞬間就認出來了。
朱老婆子見她愣子那裏罵道:“下神呢,麻利的。”
“娘,你點菜吧。”
“當然我點,難不成你點嗎,鄉下來的就是沒見過世麵,真後悔當初讓華茂娶了你,就慶幸生的是個兒子吧,要不然別想進我朱家的大門。”
李向霞一向在她麵前伏小坐低,沒敢說話。
隻是覺得特別的丟臉。
更何況是當著李明清和孫佳雪的麵。
真是別殺了她還要難受一百倍。
以往迴村沒少在村裏吹噓婆家對她多好,今天丟臉丟大發了。
既然丟臉成這樣,直接破罐子破摔。
想著她在村裏的麵子沒了,自家婆婆的麵子算什麽。
於是,她說道:“娘,我去打了招唿,李家村的人。”
朱老婆子一聽小聲罵道:“你怎麽不早說,好歹我也是城裏人,平白無故讓人看了笑話,你是不是故意的!”
“娘這可就是你冤枉我了,我也是剛看到。”
李向霞說完就朝李明清那邊走,朱老婆子壓著火氣和她一起過去。
“還真是巧,沒想到會在這裏碰見你們。”
“也不算巧,縣城就這一個飯店,正好飯點碰到正常。”
朱老婆子笑著道:“這不是李家大姐嘛,之前孩子結婚時咱們見過,還記得不?”
“記得記得。”
實際上早忘了長啥樣了。
“怎麽沒點菜啊,也是,飯店的菜確實不便宜。”
李明清看了她一眼,兩人不愧是婆媳。
李向霞知道李家不缺錢,自家婆婆真是踢到鋼板上了。
“大娘,點了菜還沒上呢。”
朱老婆子訕訕道:“原來是這樣,按理說國營飯店上菜應該蠻快的。”
她話音剛落服務員就端著托盤過來。
一來就來了倆服務員。
四盤菜連帶著水餃和米飯一起上桌。
朱老婆子看得一愣一愣的,竟然點了這麽多菜,自己隻點了兩份菜。
李明清道:“我們就先吃了,你們自便。”
婆媳倆心裏咒罵著離開。
不過李向霞還是有點高興的,看自家婆婆被氣成這樣也算出了一口惡氣。
李明利笑著道:“看倆人的模樣怕是被氣著了。”
“我看也是,本來是過來嘲笑咱們的,沒想到打了自己的臉。”
“看來李向霞的日子不好過啊,怪不得李大花不一門心思的給李向紅找城裏人。”
“吃一塹長一智。”
“話也不能這麽說,城裏也有講道理的人。”
“該是什麽命就是什麽命,半點強求不得。”
一家人吃的格外滿足,剛出鍋的就是比打包帶迴去的好吃。
半個小時後桌上的盤子全部清空。
李明清問道:“爹,娘,對麵是供銷社,有要買的東西嗎?”
“沒啥要買的,咱們迴去吧。”
向南看著外麵買冰糖葫蘆的大爺,小聲道:“娘,我帶了零花錢,想去買冰糖葫蘆。”
“去吧。”
他轉頭就和大妞他們道:“大姐,買冰糖葫蘆去。”
幾個孩子一股腦的跑到前麵。
自從家裏寬裕之後,每個月李明利三兄弟會給家裏孩子分點零花錢,有時候是一分有時候是一毛。
李明利道:“大妞和兩兄弟就勞煩你們多照看些。”
“行,放心吧。”
“對啊,你們趕緊迴去收拾吧,我們也要迴去了。”
姐弟三人是大孩子,根本不用操心。
自理能力非常的好。
村上的小孩這麽大年紀洗衣做飯,上地幹活,山上撿柴,樣樣拿手。
肯定餓不著。
張梨花拿出來十塊錢給李老婆子。
“娘,辛苦你每天給三孩子做飯。”
“你這是幹啥,糧食我收了哪能再收錢,本來我跟你爹就要做飯,順手的事,整這麽生分幹什麽。”
李明利道:“娘,你拿著就行。”
李老婆子嘮叨著沒接錢。
“你們兩口子是有錢沒地花了嗎,趕緊把錢收迴去。”
幾個孩子興高采烈的拿著冰糖葫蘆迴來。
第一口都是先給老兩口。
兩兩口樂的合不攏嘴,誇讚道:“真懂事,奶奶和爺爺不愛吃,你們留著吃吧。”
在分開時,李明利囑咐三個孩子。
“在家聽爺爺奶奶和叔叔嬸嬸的話,等下周五我們就迴去。”
“爹,我們知道。”
當父母的擔心的要命,三個孩子跟沒事人似的。
一家子坐著驢車往迴走。
“我再也不饞住在筒子樓裏的人了,之前站在外麵看著挺好的,沒想到裏麵是這樣的。”
“說的對啊,我就老老實實的在家上工就好。”
“今天來看城裏人也就這樣。”
“是啊,吃啥都得花錢買,村裏還可以去田裏、山上挖些野菜。”
李明清在一旁聽著無奈的笑了笑。
沒想到這一趟會是這麽個結果,大家夥一致覺得在村裏生活比較好。
也隻是看了筒子樓而已。
那些寬敞的大房子沒看到,要是看到怕是想在城裏過日子。
李明清說完之後就眼神示意李明利帶全家往前走。
每次說起這事都會有幾個人說三道四,不知道的還以為上學花的錢得從他們手裏出。
吳力不滿道:“說話還真是不客氣。”
村裏人對李明清很感謝,畢竟今年進口袋的糧食多了不少。
張翠花還要說兩句就被王大丫拉到一旁。
一家人來到村口等去縣城的驢車。
林岩和林招娣挎著籃子過來。
“這麽巧,一起走吧。”
“等驢車就來了,也去縣城嗎?”
“不是,去鎮上把攢的十來個雞蛋換點錢,攢錢準備過個好年。”
林招娣看著大妞辮子上的紅頭繩饞的不得了。
她自己頭發亂糟糟的,用的是一條破布繩紮的頭發。
林岩大大咧咧的道:“招娣,你趕緊去山上撿柴火吧,說不定什麽時候就下大雪了,得多存儲一些柴火。”
“爹,我知道了。”
她失落的轉身往迴走。
李明清本來好奇為什麽林岩還不走,等過了兩分鍾才知道原因。
王大鳳和林金寶急匆匆的過來。
“走吧,去鎮上買雞蛋糕吃。”
一家三口和和美美的去鎮上,把林招娣留在家裏幹活。
李麗珠道:“真是可憐孩子。”
“不過還好,起碼吃穿不愁,就是多幹點活。”
“隻不過王大鳳這當娘的好歹給孩子好好梳理下頭發,看毛躁躁的,得招虱子了。”
說起這個事來,張梨花道:“女娃頭發長確實愛招虱子,之前大妞用了四弟給的洗發水才漸漸沒有的。”
“你可別說了,昨天還在向南腦袋上抓到一個大虱子,把我膈應的一晚上沒睡好。”
楊大丫一邊說著一邊嫌棄的要命。
雖然之前李家窮的揭不開鍋,但衛生這一塊搞得特別好,洗的幹幹淨淨的。
“娘,就那一個。”
“一個還少啊,虧得抓到了,要不然咱一家人頭上都得長虱子。你昨天去哪裏瘋了?”
向東迴答道:“他鑽學校旁的狗洞了。”
李明方給了向南一巴掌。
“你這孩子也不嫌埋汰,哪裏都敢去。”
二妞和三妞在一旁看熱鬧。
昨天不讓他鑽狗洞非得鑽,現在好了,被揍了一頓吧。
——
一個多小時後,李家人來到李明利住的筒子樓。
老兩口一進去不可置信的看著窄窄的走廊。
現在是中午做飯的時候。
整個樓道被蔥花味和鍋碗瓢盆的聲響充滿。
“爺爺,你燒的水開了!”
說話的同時,鄰居順手從爐子上幫忙把壺踢下來。
“炒的菜可真香啊!”
“饞了?一會到我屋裏來,添雙筷子就行成。”
“那我就不客氣啦,待會兒就過來。”
氛圍蠻好的,感覺自己處在一個融洽的大家庭裏。
一個中年男人看見李家人喊道:“大家夥快來看呢,來新鄰居了。”
他這一嗓子把不少人喊過來了。
可謂是一唿百應。
“看著麵熟,之前在紡織廠打過照麵。”
“李同誌和張同誌,我見過,夫妻倆。”
“不過話說迴來,這麽點小房子你們不是是十幾口子全都過來住吧?”
“那可不行,太擠了。”
一時間七嘴八舌的說個不停。
李明利見鬧哄哄的特地提高音量。
“家裏人來送我們,不是全部過來住的。”
旁邊的婦女道:“那就行,要不然真的住不開,我們一家四口住在一個屋裏就特別的擠。”
李明利和張翠花帶著李家人穿過長長的走廊。
在中間一戶的門口停下。
掏鑰匙,開鎖,進門。
憋了一路的楊大丫道:“好家夥,還是家裏好,我再也不眼饞住在城裏,憋屈的要命。”
李明清道:“隻是筒子樓這樣。”
“算了,村裏多敞亮。”
李老頭也道:“人人都想來城裏住,誰能想到住的地方是這樣的。”
“老頭子,好歹是吃國家飯的。”
“要是我就每天迴家住,真的能憋死人。”
“爹,娘,其實想想住在這裏也挺好的,多有煙火氣,最主要的是上班近。”
李老婆子歎氣道:“虧得三個孩子不跟你們一起過來。”
看看這小屋,也就堪堪能轉身。
怪不得李明清在過來時見她拿桌子時製止了。
要真的放上桌子那可真的徹底沒空。
不過兩人住著也不算太擠,但凡多一個人都擠得慌。
其實住在筒子樓裏的人基本上都是三四人住一家,更有甚者住了五六個人的。
床底下也睡人了。
把東西放下後李明清就帶著孫佳雪和妞妞出去。
屋裏轉悠不開,還是下樓等著好。
正值深秋,中午的溫度正合適。
“明清哥,虧得我們沒來縣城。”
“我們要是來縣城我肯定買個兩室一廳或者三室一廳的大房子。”
聽見這話的孫佳雪點點頭。
確實是李明清的風格,絕對不會苦著自己。
在一塊這麽長時間她覺得自個被養的嬌氣了不少。
筒子樓下有不少小孩子圍著楊樹轉圈圈。
你追我趕的活力滿滿。
半個小時後,老兩口出來。
李老婆子歎氣道:“不容易啊,在哪裏都不容易啊。”
“已經很好了,兩個人住還是可以的。”
“老頭子,誰能想到屋子會這麽小,剛剛咱們一家人進去根本站不開,人擠人。”
“總歸是有地方住。”
李明清見狀寬慰道:“娘,還是挺不錯的。你看看咱們剛進去時湧出來的小孩和老人就知道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一起過來住的。”
“說的也是,兩人住還行。”
過了一會兒李明方和李明遠兩家人出來。
“我之前去看過肉聯廠單位分的房子,也是一樣的。”
“對,煉鋼廠也一樣。”
“咱們可能乍一看不習慣,住兩天就習慣了。”
楊大丫道:“我情願住鄉下。”
李麗珠問道:“李向霞也是住這樣的房子嗎,之前每次迴村都炫耀在城裏住的舒坦,我還以為住的是大房子。”
“應該也是筒子樓,可能比大哥家分的大。”
“就是再大也大不到哪裏去。”
“搞了半天李向霞是吹牛逼的,下次她再說的話我就不眼饞了。”
幾個孩子老實的站在一旁看前麵一群小孩瘋玩。
向東小聲道:“還不如在村裏呢,還能撈魚摸蝦,上樹掏鳥蛋。”
“就知道玩,城裏孩子見世麵。”
李明利和張梨花把房間簡單擦了一遍,就急急忙忙的出來,東西等迴來吃完飯兩人再迴來慢慢收拾。
國營飯店。
“好長時間沒吃這兒的飯菜了。”
“可不是嘛,確實很長時間沒吃了,也很少坐在店裏吃。”
一大家子人專門挑了個靠近牆邊的位置。
點了四菜一湯外加三份米飯和三份水餃。
張梨花道:“四弟,好不容易來一趟縣城,不去王主任家嗎,之前和碰到時都會說你要是來縣城可一定要請你吃飯。”
“我就不去了。”
李明方接話道:“對啊,孫組長也和我說過。”
“就是客氣一下。”
“還真不是客氣,每次都想讓我給你帶迴來。”
李明清之前特地囑咐過不能再替他收東西了。
要不然肯定得十天半個月的給稍一趟。
一家人高高興興的說著話。
不過還真是冤家路窄,竟然碰見李向霞和她婆婆朱老婆子。
他們十幾個人格外的吸引人的注意,李向霞進門的一瞬間就認出來了。
朱老婆子見她愣子那裏罵道:“下神呢,麻利的。”
“娘,你點菜吧。”
“當然我點,難不成你點嗎,鄉下來的就是沒見過世麵,真後悔當初讓華茂娶了你,就慶幸生的是個兒子吧,要不然別想進我朱家的大門。”
李向霞一向在她麵前伏小坐低,沒敢說話。
隻是覺得特別的丟臉。
更何況是當著李明清和孫佳雪的麵。
真是別殺了她還要難受一百倍。
以往迴村沒少在村裏吹噓婆家對她多好,今天丟臉丟大發了。
既然丟臉成這樣,直接破罐子破摔。
想著她在村裏的麵子沒了,自家婆婆的麵子算什麽。
於是,她說道:“娘,我去打了招唿,李家村的人。”
朱老婆子一聽小聲罵道:“你怎麽不早說,好歹我也是城裏人,平白無故讓人看了笑話,你是不是故意的!”
“娘這可就是你冤枉我了,我也是剛看到。”
李向霞說完就朝李明清那邊走,朱老婆子壓著火氣和她一起過去。
“還真是巧,沒想到會在這裏碰見你們。”
“也不算巧,縣城就這一個飯店,正好飯點碰到正常。”
朱老婆子笑著道:“這不是李家大姐嘛,之前孩子結婚時咱們見過,還記得不?”
“記得記得。”
實際上早忘了長啥樣了。
“怎麽沒點菜啊,也是,飯店的菜確實不便宜。”
李明清看了她一眼,兩人不愧是婆媳。
李向霞知道李家不缺錢,自家婆婆真是踢到鋼板上了。
“大娘,點了菜還沒上呢。”
朱老婆子訕訕道:“原來是這樣,按理說國營飯店上菜應該蠻快的。”
她話音剛落服務員就端著托盤過來。
一來就來了倆服務員。
四盤菜連帶著水餃和米飯一起上桌。
朱老婆子看得一愣一愣的,竟然點了這麽多菜,自己隻點了兩份菜。
李明清道:“我們就先吃了,你們自便。”
婆媳倆心裏咒罵著離開。
不過李向霞還是有點高興的,看自家婆婆被氣成這樣也算出了一口惡氣。
李明利笑著道:“看倆人的模樣怕是被氣著了。”
“我看也是,本來是過來嘲笑咱們的,沒想到打了自己的臉。”
“看來李向霞的日子不好過啊,怪不得李大花不一門心思的給李向紅找城裏人。”
“吃一塹長一智。”
“話也不能這麽說,城裏也有講道理的人。”
“該是什麽命就是什麽命,半點強求不得。”
一家人吃的格外滿足,剛出鍋的就是比打包帶迴去的好吃。
半個小時後桌上的盤子全部清空。
李明清問道:“爹,娘,對麵是供銷社,有要買的東西嗎?”
“沒啥要買的,咱們迴去吧。”
向南看著外麵買冰糖葫蘆的大爺,小聲道:“娘,我帶了零花錢,想去買冰糖葫蘆。”
“去吧。”
他轉頭就和大妞他們道:“大姐,買冰糖葫蘆去。”
幾個孩子一股腦的跑到前麵。
自從家裏寬裕之後,每個月李明利三兄弟會給家裏孩子分點零花錢,有時候是一分有時候是一毛。
李明利道:“大妞和兩兄弟就勞煩你們多照看些。”
“行,放心吧。”
“對啊,你們趕緊迴去收拾吧,我們也要迴去了。”
姐弟三人是大孩子,根本不用操心。
自理能力非常的好。
村上的小孩這麽大年紀洗衣做飯,上地幹活,山上撿柴,樣樣拿手。
肯定餓不著。
張梨花拿出來十塊錢給李老婆子。
“娘,辛苦你每天給三孩子做飯。”
“你這是幹啥,糧食我收了哪能再收錢,本來我跟你爹就要做飯,順手的事,整這麽生分幹什麽。”
李明利道:“娘,你拿著就行。”
李老婆子嘮叨著沒接錢。
“你們兩口子是有錢沒地花了嗎,趕緊把錢收迴去。”
幾個孩子興高采烈的拿著冰糖葫蘆迴來。
第一口都是先給老兩口。
兩兩口樂的合不攏嘴,誇讚道:“真懂事,奶奶和爺爺不愛吃,你們留著吃吧。”
在分開時,李明利囑咐三個孩子。
“在家聽爺爺奶奶和叔叔嬸嬸的話,等下周五我們就迴去。”
“爹,我們知道。”
當父母的擔心的要命,三個孩子跟沒事人似的。
一家子坐著驢車往迴走。
“我再也不饞住在筒子樓裏的人了,之前站在外麵看著挺好的,沒想到裏麵是這樣的。”
“說的對啊,我就老老實實的在家上工就好。”
“今天來看城裏人也就這樣。”
“是啊,吃啥都得花錢買,村裏還可以去田裏、山上挖些野菜。”
李明清在一旁聽著無奈的笑了笑。
沒想到這一趟會是這麽個結果,大家夥一致覺得在村裏生活比較好。
也隻是看了筒子樓而已。
那些寬敞的大房子沒看到,要是看到怕是想在城裏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