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明和尚自無憂山絕雲寺返迴之後,便在寺中靜修參禪,並不曾再出寺一步,期間有雲浮山落金禪院淨慧長老派人來請他去講法,也被他婉言謝絕。
這日,湛明和尚正在大堂之中與數十弟子說法,其中有修行入了門的,也有還是凡俗的僧眾。
眾僧雖然知道湛明和尚佛法精深,但是無奈佛法隻是聽得摸不得,各個都是抓耳撓腮不得要領。
湛明也隻是搖頭,佛門與玄宗不同,佛門最重心性,玄宗最看資質。
佛門不論是漸修或是頓悟,都要有堅定的信念,不畏前路茫茫,不畏一無所成,也不畏世俗眼光。
玄宗則是先擇鍾靈毓秀的弟子教導,再從弟子之中優中擇優,或是資質,或是心性,又或是機緣,再傳其上乘功法,成就上品道基。
佛門雖與玄宗著重點不同,可是最終有成就的也必定二者兼顧。隻是蒼元國地處偏僻,國小民寡,兩者兼顧的弟子更是萬中無一。
他自從修成金丹,門下也隻有寂空這一個弟子。眼見七寶園日漸興旺,古岩寺作為佛主一脈傳承卻日益衰落,也不由生出無名煩惱。
忽然他口中講經聲一停,坐在蒲團上一動不動,眾弟子皆是朝上看來。原來金身羅漢境界神識能夠延伸三十餘裏,他早已感應到有虹光往此處落來。
待到感應到來人氣息,不由嘴角帶起笑意,對麵前寂空說道:“寂空,你去山門前迎接貴客。”
寂空疑惑的看了師尊一眼,見他並無其他言語,便從座位上站起,躬身行了一禮,起身來至山門之前。
方至山門,果然見到一道虹光馳來。待到看清來人麵貌,連忙上前含笑道:“原來是趙施主到了。小僧奉恩師之命前來迎候。”
趙鶴年聽說,也不詫異。湛明和尚能夠感應到自己到來也不足為奇,但是他身為前輩,卻派弟子迎接,這卻是自己沒想到的。還了一禮道:“寂空大師有禮,不知湛明大師正在何處,在下也好前去拜見。”
寂空笑道:“恩師正在經堂之中等候,施主請隨小僧前去。”說完轉身在前引路。
趙鶴年在後心道:“這湛明和尚似是料到自己會來,不知是因為何事?”
穿過曲折的甬道,來到一座石窟之前。寂空在門前站定,立於門側,伸手虛引,道:“施主請。”
趙鶴年也不辭讓,邁步直趨入堂,隻見佛龕之下的蒲團上端坐著一個年老僧人,白眉白須,麵容慈祥。
此時湛明已經揮退左右弟子,見到趙鶴年進來,笑道:“趙施主,別來無恙?”
趙鶴年朝著湛明行了一禮,道:“承蒙大師下問,在下一切安好。此次途徑貴寺,特來拜訪,打擾之處還望大師莫要怪罪。”
湛明笑著從蒲團上站起,領著趙鶴年來至後堂坐下。笑道:“前次施主來訪,貧僧碰巧外出,不能親自接待,此次施主造訪,定要多住幾日。”
趙鶴年含笑點頭,又說起當日貝葉經書之事。問道:“在下自從大師手中得到經文,始終不能參透,不知其中蘊藏何種奧秘?”
湛明和尚笑道:“施主不能參透貝葉經書,也並非是書中有何隱秘。貧僧當時曾說當以‘心眼’觀看,既然如此,施主肉眼豈能觀看。”
趙鶴年問道:“不知這心眼如何打開?”
湛明和尚笑道:“你玄宗也有天眼之術,你如何不知?”又搖頭笑道:“罷了,既然你尋到貧僧麵前,貧僧便助你一臂之力。”
說著翻手取出一盞銅燈,正是那盞雀首銅燈。便讓趙鶴年在蒲團上坐下,自己則坐在趙鶴年對麵,將銅燈放在兩人中間。
銅燈無火自燃,放出柔和的橙光。湛明和尚道:“請施主觀看此火,然後閉上雙目”。
趙鶴年聞言仔細觀察了一下燈火,然後閉上雙目,便聽湛明和尚說道:“施主腦海之中既有燈火之相,便以心湖映照此火,若能將燈火凝如實質,使之靈動起來,內外化為虹橋,虛實相互勾連,心眼便算成功。”
趙鶴年開始閉目之時,腦海之中還有燈火印象,過不多久,印象便就模糊起來。他用心力努力迴想燈火,燈火也就越加清楚,隻是稍稍懈怠,燈火又漸漸變得模糊。如此循環往複,心神也變得疲憊起來。
湛明和尚見他眉頭緊鎖,便知他沒有摸著門路。便輕聲說道:“莫要妄動心神。心動則風升,風升則火滅。氣清則心靜,心靜則神朗。”
這日,湛明和尚正在大堂之中與數十弟子說法,其中有修行入了門的,也有還是凡俗的僧眾。
眾僧雖然知道湛明和尚佛法精深,但是無奈佛法隻是聽得摸不得,各個都是抓耳撓腮不得要領。
湛明也隻是搖頭,佛門與玄宗不同,佛門最重心性,玄宗最看資質。
佛門不論是漸修或是頓悟,都要有堅定的信念,不畏前路茫茫,不畏一無所成,也不畏世俗眼光。
玄宗則是先擇鍾靈毓秀的弟子教導,再從弟子之中優中擇優,或是資質,或是心性,又或是機緣,再傳其上乘功法,成就上品道基。
佛門雖與玄宗著重點不同,可是最終有成就的也必定二者兼顧。隻是蒼元國地處偏僻,國小民寡,兩者兼顧的弟子更是萬中無一。
他自從修成金丹,門下也隻有寂空這一個弟子。眼見七寶園日漸興旺,古岩寺作為佛主一脈傳承卻日益衰落,也不由生出無名煩惱。
忽然他口中講經聲一停,坐在蒲團上一動不動,眾弟子皆是朝上看來。原來金身羅漢境界神識能夠延伸三十餘裏,他早已感應到有虹光往此處落來。
待到感應到來人氣息,不由嘴角帶起笑意,對麵前寂空說道:“寂空,你去山門前迎接貴客。”
寂空疑惑的看了師尊一眼,見他並無其他言語,便從座位上站起,躬身行了一禮,起身來至山門之前。
方至山門,果然見到一道虹光馳來。待到看清來人麵貌,連忙上前含笑道:“原來是趙施主到了。小僧奉恩師之命前來迎候。”
趙鶴年聽說,也不詫異。湛明和尚能夠感應到自己到來也不足為奇,但是他身為前輩,卻派弟子迎接,這卻是自己沒想到的。還了一禮道:“寂空大師有禮,不知湛明大師正在何處,在下也好前去拜見。”
寂空笑道:“恩師正在經堂之中等候,施主請隨小僧前去。”說完轉身在前引路。
趙鶴年在後心道:“這湛明和尚似是料到自己會來,不知是因為何事?”
穿過曲折的甬道,來到一座石窟之前。寂空在門前站定,立於門側,伸手虛引,道:“施主請。”
趙鶴年也不辭讓,邁步直趨入堂,隻見佛龕之下的蒲團上端坐著一個年老僧人,白眉白須,麵容慈祥。
此時湛明已經揮退左右弟子,見到趙鶴年進來,笑道:“趙施主,別來無恙?”
趙鶴年朝著湛明行了一禮,道:“承蒙大師下問,在下一切安好。此次途徑貴寺,特來拜訪,打擾之處還望大師莫要怪罪。”
湛明笑著從蒲團上站起,領著趙鶴年來至後堂坐下。笑道:“前次施主來訪,貧僧碰巧外出,不能親自接待,此次施主造訪,定要多住幾日。”
趙鶴年含笑點頭,又說起當日貝葉經書之事。問道:“在下自從大師手中得到經文,始終不能參透,不知其中蘊藏何種奧秘?”
湛明和尚笑道:“施主不能參透貝葉經書,也並非是書中有何隱秘。貧僧當時曾說當以‘心眼’觀看,既然如此,施主肉眼豈能觀看。”
趙鶴年問道:“不知這心眼如何打開?”
湛明和尚笑道:“你玄宗也有天眼之術,你如何不知?”又搖頭笑道:“罷了,既然你尋到貧僧麵前,貧僧便助你一臂之力。”
說著翻手取出一盞銅燈,正是那盞雀首銅燈。便讓趙鶴年在蒲團上坐下,自己則坐在趙鶴年對麵,將銅燈放在兩人中間。
銅燈無火自燃,放出柔和的橙光。湛明和尚道:“請施主觀看此火,然後閉上雙目”。
趙鶴年聞言仔細觀察了一下燈火,然後閉上雙目,便聽湛明和尚說道:“施主腦海之中既有燈火之相,便以心湖映照此火,若能將燈火凝如實質,使之靈動起來,內外化為虹橋,虛實相互勾連,心眼便算成功。”
趙鶴年開始閉目之時,腦海之中還有燈火印象,過不多久,印象便就模糊起來。他用心力努力迴想燈火,燈火也就越加清楚,隻是稍稍懈怠,燈火又漸漸變得模糊。如此循環往複,心神也變得疲憊起來。
湛明和尚見他眉頭緊鎖,便知他沒有摸著門路。便輕聲說道:“莫要妄動心神。心動則風升,風升則火滅。氣清則心靜,心靜則神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