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六人走後。葉讓問道:“真傳,不知接下來有何安排?”
趙鶴年道:“這青鬆觀倒是讓我想起一些事情來,若是不能調查明白,到底不能讓我心安。”
葉讓道:“是何事讓真傳如此煩惱?”
趙鶴年道:“前日我聽徐觀主提起青鬆觀祖師蘊真子名號,當時未曾想起,事後忽而想起一事。
我昔年看過天佑國開國密宗,曾在卷中見過青鬆觀祖師蘊真子舊事,知曉他手中有一件法寶,名為‘菁蕪鼎’。昔年太祖蕩除妖魔,平定天下,四麵名士來集,八方有道攏聚。
這蘊真子在其中可謂是名聲顯赫,他憑著一件菁蕪鼎,收繳不少妖魔。後來更在四平府雀舌嶺修成金丹。
傳聞他那寶鼎可以萃取妖魔精元,從而補益自身,想他成就金丹或有此鼎之功。
如今,天下清平,妖魔難覓。我恐這青鬆觀中有人利用此鼎,用那童男童女煉法。畢竟人乃萬靈之長,生成一身靈氣,童男童女又是先天之氣未散,最為邪魔所鍾。”
四人聞言,悚然而驚。沈茹身為女修,更是不忍道:“真傳所言,駭人聽聞,若是沒有真憑實據,實在難以令人相信。”
趙鶴年點頭道:“這也是我未曾對柯林幾人說明的緣故,若是不能弄清此事,又如何能夠返迴門中。”
四人皆道:“真傳有理。”
徐觀主道:“真傳所言固是有理,隻是那鼎元子勤修功德,廣施醫藥,在這四平府極有聲望,還望真傳明察。”
趙鶴年道:“你且不必擔心,我也隻是猜測,在此與你幾人分說,其中內情如何,此時定論為時尚早。”
徐觀主緊皺雙眉,默然不語。他執掌四平府道觀四十餘載,與那鼎元老道時有往來,那老道又時常贈他丹藥,可以說是相交篤厚。
趙鶴年也看出他臉色不好,搖頭道:“你我道人,要知世事洞明,莫以喜怒論事。縱你與他有些交情,也要明白以何事為重。”
他說此話語氣輕緩,落在徐老道耳裏卻響如炸雷。他在此地執掌四十餘載,享受官祿供奉,雖說還是道家做派,心中已有名利之念。莫看趙鶴年言語雖輕,但他一句話便可決自己生死。若是那鼎元子果然有古怪,他也要受此牽連。
嚇的他冷汗涔涔,連忙丟了藜杖,趴伏於地,乞罪道:“弟子言語有失,行止怠慢,還望真傳恕罪。”
趙鶴年也不見怪,說道:“徐觀主請起。俗話說,道化賢良佛化愚。那鼎元子講經說法雖非惡行,但也並不值得你我說道。若是他行惡事,那些所謂德行都是偽飾,他與你的人情也是虛假,你也莫要有所負累。”
徐觀主連忙爬起身來,口中諾諾連聲道:“謹聽真傳教誨。”
趙鶴年道:“稍後你且向那鼎元子下一封請帖,請他來至觀中,務必拖他半日。我與幾位道友到他觀中查探,但凡有所發現,立時把他擒拿。”
徐觀主道:“老道即刻去辦。”說罷,匆匆去了。
晚間,徐老道來至靜室,對趙鶴年道:“老道遣人前去青鬆觀送帖迴返,言報,明日一早,鼎元子下山前來。”
趙鶴年道:“我已知曉。明日你該做何事便做何事,切莫露出絲毫馬腳。若是他提前離去,恐怕生出變故。”
徐觀主道來:“真傳放心,老道自當盡心。”
次日一早,趙鶴年與葉讓四人出了觀門,騰身去到離觀一二裏外山頭站定。趙鶴年有望氣之術,遠遠在那裏眺望。
到了巳時一刻時候,就見一道流光飛至觀中。趙鶴年對四人說道:“想必是鼎元老道已至,我等可以前去了。”
四人急駕玄光,不消多時,齊至雀舌嶺山下。趙鶴年道:“你等四人分布道觀四周,若是遇到有人逃脫,或是飛書之類,即刻與我攔截。待我上去查探,若聽山上有雷法響動,都與我圍上山來。”
四人得了吩咐,連忙應下。
趙鶴年佩了遁空牌,將身隱匿,悄聲來至後山塔閣,俯身在閣樓探看,見到裏麵隻有三人盤坐鼎前,知道還有一人正在前院值守。
他潛身蟄伏,不一會兒,便聽裏麵有人說話。有一人說道:“師兄,你說那徐老道有何事請師父?”
另一人迴道:“能有何事,那徐老道年紀老邁,卻隻凝煞境界,當初承蒙師父恩賜丹藥,多破了幾處穴竅,卻還是無多進益,如今與師父越發走得近了,想必還想著師父助他煉成玄罡呢。”
趙鶴年道:“這青鬆觀倒是讓我想起一些事情來,若是不能調查明白,到底不能讓我心安。”
葉讓道:“是何事讓真傳如此煩惱?”
趙鶴年道:“前日我聽徐觀主提起青鬆觀祖師蘊真子名號,當時未曾想起,事後忽而想起一事。
我昔年看過天佑國開國密宗,曾在卷中見過青鬆觀祖師蘊真子舊事,知曉他手中有一件法寶,名為‘菁蕪鼎’。昔年太祖蕩除妖魔,平定天下,四麵名士來集,八方有道攏聚。
這蘊真子在其中可謂是名聲顯赫,他憑著一件菁蕪鼎,收繳不少妖魔。後來更在四平府雀舌嶺修成金丹。
傳聞他那寶鼎可以萃取妖魔精元,從而補益自身,想他成就金丹或有此鼎之功。
如今,天下清平,妖魔難覓。我恐這青鬆觀中有人利用此鼎,用那童男童女煉法。畢竟人乃萬靈之長,生成一身靈氣,童男童女又是先天之氣未散,最為邪魔所鍾。”
四人聞言,悚然而驚。沈茹身為女修,更是不忍道:“真傳所言,駭人聽聞,若是沒有真憑實據,實在難以令人相信。”
趙鶴年點頭道:“這也是我未曾對柯林幾人說明的緣故,若是不能弄清此事,又如何能夠返迴門中。”
四人皆道:“真傳有理。”
徐觀主道:“真傳所言固是有理,隻是那鼎元子勤修功德,廣施醫藥,在這四平府極有聲望,還望真傳明察。”
趙鶴年道:“你且不必擔心,我也隻是猜測,在此與你幾人分說,其中內情如何,此時定論為時尚早。”
徐觀主緊皺雙眉,默然不語。他執掌四平府道觀四十餘載,與那鼎元老道時有往來,那老道又時常贈他丹藥,可以說是相交篤厚。
趙鶴年也看出他臉色不好,搖頭道:“你我道人,要知世事洞明,莫以喜怒論事。縱你與他有些交情,也要明白以何事為重。”
他說此話語氣輕緩,落在徐老道耳裏卻響如炸雷。他在此地執掌四十餘載,享受官祿供奉,雖說還是道家做派,心中已有名利之念。莫看趙鶴年言語雖輕,但他一句話便可決自己生死。若是那鼎元子果然有古怪,他也要受此牽連。
嚇的他冷汗涔涔,連忙丟了藜杖,趴伏於地,乞罪道:“弟子言語有失,行止怠慢,還望真傳恕罪。”
趙鶴年也不見怪,說道:“徐觀主請起。俗話說,道化賢良佛化愚。那鼎元子講經說法雖非惡行,但也並不值得你我說道。若是他行惡事,那些所謂德行都是偽飾,他與你的人情也是虛假,你也莫要有所負累。”
徐觀主連忙爬起身來,口中諾諾連聲道:“謹聽真傳教誨。”
趙鶴年道:“稍後你且向那鼎元子下一封請帖,請他來至觀中,務必拖他半日。我與幾位道友到他觀中查探,但凡有所發現,立時把他擒拿。”
徐觀主道:“老道即刻去辦。”說罷,匆匆去了。
晚間,徐老道來至靜室,對趙鶴年道:“老道遣人前去青鬆觀送帖迴返,言報,明日一早,鼎元子下山前來。”
趙鶴年道:“我已知曉。明日你該做何事便做何事,切莫露出絲毫馬腳。若是他提前離去,恐怕生出變故。”
徐觀主道來:“真傳放心,老道自當盡心。”
次日一早,趙鶴年與葉讓四人出了觀門,騰身去到離觀一二裏外山頭站定。趙鶴年有望氣之術,遠遠在那裏眺望。
到了巳時一刻時候,就見一道流光飛至觀中。趙鶴年對四人說道:“想必是鼎元老道已至,我等可以前去了。”
四人急駕玄光,不消多時,齊至雀舌嶺山下。趙鶴年道:“你等四人分布道觀四周,若是遇到有人逃脫,或是飛書之類,即刻與我攔截。待我上去查探,若聽山上有雷法響動,都與我圍上山來。”
四人得了吩咐,連忙應下。
趙鶴年佩了遁空牌,將身隱匿,悄聲來至後山塔閣,俯身在閣樓探看,見到裏麵隻有三人盤坐鼎前,知道還有一人正在前院值守。
他潛身蟄伏,不一會兒,便聽裏麵有人說話。有一人說道:“師兄,你說那徐老道有何事請師父?”
另一人迴道:“能有何事,那徐老道年紀老邁,卻隻凝煞境界,當初承蒙師父恩賜丹藥,多破了幾處穴竅,卻還是無多進益,如今與師父越發走得近了,想必還想著師父助他煉成玄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