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緩緩停在趙鶴年身前,趙鶴年向那老丈打個稽首道:“見過居士。”
老丈笑道:“小道長可是上山聽鼎元真人講法?”
趙鶴年聽他聲音洪亮,吐字雄渾,知道這老丈是個善於保養元氣的人。迴道:“正是。”
老丈極為高興,忙道:“既然如此,便請小道長上車同往如何?”
趙鶴年也不拒絕,笑道:“既然如此,那便有勞了。”
駕車的漢子忙跳下車轅,請趙鶴年上車。趙鶴年鑽入車廂,裏間隻坐了老丈一人,倒也十分寬敞。
待到趙鶴年坐下,老丈問道:“小道長也知鼎元真人名號嗎?”
趙鶴年迴道:“偶然聽人說起,卻也不知詳細。不知老丈可能告知一二?”
老丈撚須笑道:“人生飄來蕩去,腳下東奔西走,心中思慮不定,身體衰敗枯寂。年輕時血氣正旺,從不思死後輪迴之事;衰老後毛脫身僂,始知生時虛度光陰。
鼎元真人大智大慈,剖析道經,深入淺出。講解性光生發,才知出生不是開始,死後不是結束。若是一念生發,性光出現,自然輪迴有望。聆聽道經有功,皈依正法有感,徐徐養煉,自然功成。”
趙鶴年哈哈笑道:“這真人原來是個騙子”。
老丈聞言大驚,忙道:“小道長切莫胡言亂語,這鼎元真人是有大神通的,煉丹藥以養真,施符水而救人。真真慈悲為懷,你沒見過真人神通,故而有所不敬。隻是若讓旁人聽見,恐怕生出禍患。”
趙鶴年搖頭道:“非是貧道胡言。譬如說,讀書能明理,可是理是理,行是行。世道浸染,往往人心變改,理還在那裏,你自己還是自己。性光又如何生發?”
老丈思索片刻,搖頭道:“先要明理,而後能行。若是不明就裏,那又如何尋得真理?”
趙鶴年道:“既然如此,是先有理,還是先有行。人不明理,理就不存在嗎?隻要念念正,自然事事明,又何必遠來聽經?”
老丈道:“妙音能使心常明,玄聲能解腹內結。若是道經無用,又何必傳看世人?”
趙鶴年知他心有所向,一味辯解終是無用,也不與他爭論。便點頭道:“老丈所言極是,待貧道見過真人,或有改觀也未可知。”
老丈登時笑道:“正是呢,小道長也是善解經書之人,或能從中有所領悟也未可知。”
趙鶴年心中暗笑,也不辯駁,有意聊起其他。他心中對那鼎元真人雖有好奇,不過沒有見到正主之前也沒多大感想。反而對眼前老者有些好奇,畢竟能有青氣的官吏可是不多,如何跑到這西南邊地來?
趙鶴年有意引導,不過多久,老者便說起來曆。
老者姓王,字正皓。乃是天佑朝司掌禮樂之官,加少傅銜。
他年少成名,後入仕途。意氣風發,針砭時弊,頗見成效,政績卓著。曾上書批判道觀靡費,建議斷棄供奉。當今國主並未見責,因他素有賢名,超格擢升,以至如今位列三孤。
近些年來,心力交瘁,無意仕途。轉而仰慕玄風,精研經卷,卻覺神思愈明,深察無為之道。於是上書請辭,致仕還鄉。國主雖有留意,三命不允。無奈他去意已決,國主見他年老,隻得允許歸田,賜下金珠錦帛。他隻是封存官邸,帶著兩個仆從迴到四平府故裏。
趙鶴年道:“失敬,失敬。老丈身份顯赫,怎得獨自來此,何不讓兒孫作陪?”
王老笑道:“兒孫自有兒孫福。況且如今老朽致仕還鄉,乃是白身。若是興師動眾反惹災禍。老朽能有車駕來往,已是福分,安敢再奢求其他。”
趙鶴年點頭道:“老丈真乃仁人君子。”
王老笑道:“老朽看道長是個真修行,像是個有本事的,何不投入朝廷麾下,立下一份家業也好,何苦枉自奔波勞碌。”
趙鶴年笑道:“人不自修,立身有業也似浪裏浮萍。莫看富貴顯祿,都如塔尖掛明珠。不僅隨時有墜落之患,更有招人惦記之憂。我自一襲道衣,自然無憂無患。”
王老道:“若是如道長所說,人人避居世外,世間哪見繁華,豈不是最是淒苦?”
趙鶴年聞言,哈哈大笑,王老不明所以。待到趙鶴年笑聲停止,才道:“人背生疥瘡,不告他人,他人哪裏會曉得,自然也不會明白你的苦痛。人世如此,人人皆是這般。即使放眼天下,何人不是如此?繁華也如泥沙聚塔,轉眼而散。”
老丈笑道:“小道長可是上山聽鼎元真人講法?”
趙鶴年聽他聲音洪亮,吐字雄渾,知道這老丈是個善於保養元氣的人。迴道:“正是。”
老丈極為高興,忙道:“既然如此,便請小道長上車同往如何?”
趙鶴年也不拒絕,笑道:“既然如此,那便有勞了。”
駕車的漢子忙跳下車轅,請趙鶴年上車。趙鶴年鑽入車廂,裏間隻坐了老丈一人,倒也十分寬敞。
待到趙鶴年坐下,老丈問道:“小道長也知鼎元真人名號嗎?”
趙鶴年迴道:“偶然聽人說起,卻也不知詳細。不知老丈可能告知一二?”
老丈撚須笑道:“人生飄來蕩去,腳下東奔西走,心中思慮不定,身體衰敗枯寂。年輕時血氣正旺,從不思死後輪迴之事;衰老後毛脫身僂,始知生時虛度光陰。
鼎元真人大智大慈,剖析道經,深入淺出。講解性光生發,才知出生不是開始,死後不是結束。若是一念生發,性光出現,自然輪迴有望。聆聽道經有功,皈依正法有感,徐徐養煉,自然功成。”
趙鶴年哈哈笑道:“這真人原來是個騙子”。
老丈聞言大驚,忙道:“小道長切莫胡言亂語,這鼎元真人是有大神通的,煉丹藥以養真,施符水而救人。真真慈悲為懷,你沒見過真人神通,故而有所不敬。隻是若讓旁人聽見,恐怕生出禍患。”
趙鶴年搖頭道:“非是貧道胡言。譬如說,讀書能明理,可是理是理,行是行。世道浸染,往往人心變改,理還在那裏,你自己還是自己。性光又如何生發?”
老丈思索片刻,搖頭道:“先要明理,而後能行。若是不明就裏,那又如何尋得真理?”
趙鶴年道:“既然如此,是先有理,還是先有行。人不明理,理就不存在嗎?隻要念念正,自然事事明,又何必遠來聽經?”
老丈道:“妙音能使心常明,玄聲能解腹內結。若是道經無用,又何必傳看世人?”
趙鶴年知他心有所向,一味辯解終是無用,也不與他爭論。便點頭道:“老丈所言極是,待貧道見過真人,或有改觀也未可知。”
老丈登時笑道:“正是呢,小道長也是善解經書之人,或能從中有所領悟也未可知。”
趙鶴年心中暗笑,也不辯駁,有意聊起其他。他心中對那鼎元真人雖有好奇,不過沒有見到正主之前也沒多大感想。反而對眼前老者有些好奇,畢竟能有青氣的官吏可是不多,如何跑到這西南邊地來?
趙鶴年有意引導,不過多久,老者便說起來曆。
老者姓王,字正皓。乃是天佑朝司掌禮樂之官,加少傅銜。
他年少成名,後入仕途。意氣風發,針砭時弊,頗見成效,政績卓著。曾上書批判道觀靡費,建議斷棄供奉。當今國主並未見責,因他素有賢名,超格擢升,以至如今位列三孤。
近些年來,心力交瘁,無意仕途。轉而仰慕玄風,精研經卷,卻覺神思愈明,深察無為之道。於是上書請辭,致仕還鄉。國主雖有留意,三命不允。無奈他去意已決,國主見他年老,隻得允許歸田,賜下金珠錦帛。他隻是封存官邸,帶著兩個仆從迴到四平府故裏。
趙鶴年道:“失敬,失敬。老丈身份顯赫,怎得獨自來此,何不讓兒孫作陪?”
王老笑道:“兒孫自有兒孫福。況且如今老朽致仕還鄉,乃是白身。若是興師動眾反惹災禍。老朽能有車駕來往,已是福分,安敢再奢求其他。”
趙鶴年點頭道:“老丈真乃仁人君子。”
王老笑道:“老朽看道長是個真修行,像是個有本事的,何不投入朝廷麾下,立下一份家業也好,何苦枉自奔波勞碌。”
趙鶴年笑道:“人不自修,立身有業也似浪裏浮萍。莫看富貴顯祿,都如塔尖掛明珠。不僅隨時有墜落之患,更有招人惦記之憂。我自一襲道衣,自然無憂無患。”
王老道:“若是如道長所說,人人避居世外,世間哪見繁華,豈不是最是淒苦?”
趙鶴年聞言,哈哈大笑,王老不明所以。待到趙鶴年笑聲停止,才道:“人背生疥瘡,不告他人,他人哪裏會曉得,自然也不會明白你的苦痛。人世如此,人人皆是這般。即使放眼天下,何人不是如此?繁華也如泥沙聚塔,轉眼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