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鶴年領著眾人去往女子受害之處,又指著山魈屍體說道:“這女子便是被這妖物所殺,所幸妖物已經伏誅,今後不會再來危害鄉鄰”。幾人忙來道謝,隻有女子丈夫傷痛不已。
劉春看著山魈遺骸,心中憤恨不已。他得此獸,花費不少心血,本來是想在門中露臉,不想被這道士殺死,一番心血付之東流。隻是心中惱怒,麵上卻是不顯。
兩人辭別之後,避過眾人,往飛鶴觀而去。劉春怕他一路乏味,便一路為趙鶴年述說宗門情景。
原來禦獸宗並無真傳之說,掌教之下,有五大長老輔佐,掌教弟子便為嫡傳,有尊位一十二之數,如今席位未滿,在位隻有八人。
五大長老分別以“蠃、鱗、毛、羽、昆”為號,分掌門中五峰,統領門中內門弟子。據他所說,他便是從屬昆長老座下。
兩人行不多久,便見一座山峰秀麗挺拔,形如白鶴含煙。山頂有一座宮觀,兩人在觀前落下身形。
此時,天色黑沉,不見繁星。觀門已經下鎖。劉春見四下無人,高聲喊道:“道爺迴來了,還不出來迎接”。
不一會兒,便見院中跑出來五六個人影,待到幾人到麵前站定。原來是兩個少年道僮,三個年紀稍大的中年道士,一個花白頭發的老道。
劉春見眾人到齊,指著趙鶴年說道:“這位是本道爺的貴客,你們不能有所怠慢,務必小心侍候,若是稍有不慎,小心爾等性命。”
眾人聽他聲色俱厲,知他素日為人,心中驚懼不已,紛紛側目悄悄打量趙鶴年。
趙鶴年淡淡笑道:“有勞諸位”。眾人忙道:“不敢”。
劉春請他廳中用茶,二人略說幾句,揮散侍奉道僮。他從袖中取出一隻玉簡,遞給趙鶴年,說道:“這其中記載的正是門中靈契法,還望道友小心對待,慎勿丟失,若是被門中得知,必然招致禍患。”
趙鶴年點頭道:“貧道知曉其中厲害。”
“隻是為何沒有鎖魂法”,趙鶴年拿起玉簡,默察之後,開口問道。
劉春笑道:“敝人查探道友周身氣機,知曉道友定然禦有數種靈獸。鎖魂法甚為粗淺,所禦靈獸不能超過三數,否則定然難以駕馭。再者鎖魂法禦使靈獸行動遲緩,機變不足,敝人甚覺不妥。因此並未隨身謄錄,不知道友可是有意查看?”
趙鶴年笑道:“既然如此,便就作罷。多謝道友指教。”
劉春道:“道友客氣”。他眉目低垂,心底卻升起一絲喜意。
趙鶴年微微點頭,畢竟到此為止,他倒也算老實。忽然抬頭問道:“道友可知何處有坊市,能否帶貧道前往?”
劉春聞言,心下一定,問道:“不知道友欲購何物,不妨告知敝人,敝人也好為道友引路,畢竟敝人也算半個東道主。”
趙鶴年笑道:“那便有勞道友費心。道友既為禦獸宗門人,不知坊市可有上好靈絲售賣?”
劉春略一沉思,迴道:“要說靈絲並不少見,隻是不知道友作何用處,若按用途來說,取材多有不同,其中差異難以細說。”
趙鶴年略顯驚詫的看著劉春,笑道:“不想道友對此竟有研究,也是在下糊塗,想來貴派也產此物。”畢竟靈絲製作,取材於蠶絲、毛發、羽毛、植纖等物,禦獸宗想來也是不缺。想通此節,笑問道:“在下想煉製一副上佳陣旗,不知道友可有推薦?”他不敢透露陣圖之秘,畢竟陣圖事關重大,若是小門小派,陣圖足以作為鎮宗寶物。
劉春聞言,歎道:“坊市之中,雖有出處,但難逢到。若是陣旗不隻一麵,恐怕數量也不堪用。畢竟若有上佳品質,煉製法衣也是供不應求,其價翻值何止十倍。”
劉春略一停頓,又道:“道友有所不知,若想煉製法旗,靈絲所需不少,且要同根同源,若是參雜使用,靈氣必然混雜。如此看來,想要購買同種靈絲,更是麻煩。”
趙鶴年點頭道:“既然如此。若是購買靈蠶,自己培育抽絲,這樣是否可行?”
劉春搖頭歎道:“若是如此簡單,上好靈絲又怎會如此難尋,其中還有一關竅。”
趙鶴年微皺雙眉,問道:“不知有何關竅?”
劉春道:“蟲豸氣血薄弱,春生秋死,難經霜雪,不度重年。若想成靈為怪,必得天地造化。靈蠶也是如此,隻有成靈蠶蟲,才能產出靈絲。”
趙鶴年道:“貧道哪裏去尋這許多靈蠶?”
劉春笑道:“即使販賣靈蠶,數量也是不大,而是當年即死,哪裏能湊夠這許多?”
趙鶴年道:“道友定然知曉其中緣由,何必故弄玄虛?”
劉春諂笑道:“道友不必著急,敝人必為道友說清道明。”
他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蠶分雌雄,嚼桑吐絲,雌雄交配,孕育卵胎。靈蠶之中,隻有雌蟲能繁育後代。其所產幼蠶,若不能吞吐靈機,與尋常蠶蟲並無不同,吐絲成繭以後,依舊破繭成蝶。所以隻有依靠繁育後代的蠶母,才能不斷繁殖。各門各派也都是培育蠶母,才能源源不斷供應靈絲。”
趙鶴年聞言,心中一動,便又收斂不見。問道:“若依道友所言,若想培養靈蠶,必得蠶母?沒有他法可想?”
劉春搖頭道:“卻無他法可想,看來道友隻能前往坊市碰碰運氣了,看有沒有上好靈絲售賣。”
趙鶴年歎道:“隻能如此了。”他想了想,又問道:“貧道閑來無事,對方才道友所說豢養靈蠶之法甚感興趣,不知道友可有靈蟲豢養相關典籍,若是日後逢著精怪靈蟲,也好捕捉豢養。”
劉春笑道:“敝人手中有一冊《豢靈典》,乃是本門豢養靈獸的寶籍,隻是此典共分三冊,敝人身份所限,隻有第一冊,道友若不嫌棄,便贈予道友。”
趙鶴年見他如此殷勤,接過書冊,笑道:“如此,那就卻之不恭了”。
兩人又閑談起來,約定明日前往坊市。劉春喚道:“來人”。便見一個十三四歲的道童走進廳中,施禮道:“不知觀主有何吩咐?”
劉春道:“且帶趙道友前往廂房歇息”,道童忙躬身領命。
劉春看著眼前消失在迴廊的背影,嘴角冷冷發笑。
劉春看著山魈遺骸,心中憤恨不已。他得此獸,花費不少心血,本來是想在門中露臉,不想被這道士殺死,一番心血付之東流。隻是心中惱怒,麵上卻是不顯。
兩人辭別之後,避過眾人,往飛鶴觀而去。劉春怕他一路乏味,便一路為趙鶴年述說宗門情景。
原來禦獸宗並無真傳之說,掌教之下,有五大長老輔佐,掌教弟子便為嫡傳,有尊位一十二之數,如今席位未滿,在位隻有八人。
五大長老分別以“蠃、鱗、毛、羽、昆”為號,分掌門中五峰,統領門中內門弟子。據他所說,他便是從屬昆長老座下。
兩人行不多久,便見一座山峰秀麗挺拔,形如白鶴含煙。山頂有一座宮觀,兩人在觀前落下身形。
此時,天色黑沉,不見繁星。觀門已經下鎖。劉春見四下無人,高聲喊道:“道爺迴來了,還不出來迎接”。
不一會兒,便見院中跑出來五六個人影,待到幾人到麵前站定。原來是兩個少年道僮,三個年紀稍大的中年道士,一個花白頭發的老道。
劉春見眾人到齊,指著趙鶴年說道:“這位是本道爺的貴客,你們不能有所怠慢,務必小心侍候,若是稍有不慎,小心爾等性命。”
眾人聽他聲色俱厲,知他素日為人,心中驚懼不已,紛紛側目悄悄打量趙鶴年。
趙鶴年淡淡笑道:“有勞諸位”。眾人忙道:“不敢”。
劉春請他廳中用茶,二人略說幾句,揮散侍奉道僮。他從袖中取出一隻玉簡,遞給趙鶴年,說道:“這其中記載的正是門中靈契法,還望道友小心對待,慎勿丟失,若是被門中得知,必然招致禍患。”
趙鶴年點頭道:“貧道知曉其中厲害。”
“隻是為何沒有鎖魂法”,趙鶴年拿起玉簡,默察之後,開口問道。
劉春笑道:“敝人查探道友周身氣機,知曉道友定然禦有數種靈獸。鎖魂法甚為粗淺,所禦靈獸不能超過三數,否則定然難以駕馭。再者鎖魂法禦使靈獸行動遲緩,機變不足,敝人甚覺不妥。因此並未隨身謄錄,不知道友可是有意查看?”
趙鶴年笑道:“既然如此,便就作罷。多謝道友指教。”
劉春道:“道友客氣”。他眉目低垂,心底卻升起一絲喜意。
趙鶴年微微點頭,畢竟到此為止,他倒也算老實。忽然抬頭問道:“道友可知何處有坊市,能否帶貧道前往?”
劉春聞言,心下一定,問道:“不知道友欲購何物,不妨告知敝人,敝人也好為道友引路,畢竟敝人也算半個東道主。”
趙鶴年笑道:“那便有勞道友費心。道友既為禦獸宗門人,不知坊市可有上好靈絲售賣?”
劉春略一沉思,迴道:“要說靈絲並不少見,隻是不知道友作何用處,若按用途來說,取材多有不同,其中差異難以細說。”
趙鶴年略顯驚詫的看著劉春,笑道:“不想道友對此竟有研究,也是在下糊塗,想來貴派也產此物。”畢竟靈絲製作,取材於蠶絲、毛發、羽毛、植纖等物,禦獸宗想來也是不缺。想通此節,笑問道:“在下想煉製一副上佳陣旗,不知道友可有推薦?”他不敢透露陣圖之秘,畢竟陣圖事關重大,若是小門小派,陣圖足以作為鎮宗寶物。
劉春聞言,歎道:“坊市之中,雖有出處,但難逢到。若是陣旗不隻一麵,恐怕數量也不堪用。畢竟若有上佳品質,煉製法衣也是供不應求,其價翻值何止十倍。”
劉春略一停頓,又道:“道友有所不知,若想煉製法旗,靈絲所需不少,且要同根同源,若是參雜使用,靈氣必然混雜。如此看來,想要購買同種靈絲,更是麻煩。”
趙鶴年點頭道:“既然如此。若是購買靈蠶,自己培育抽絲,這樣是否可行?”
劉春搖頭歎道:“若是如此簡單,上好靈絲又怎會如此難尋,其中還有一關竅。”
趙鶴年微皺雙眉,問道:“不知有何關竅?”
劉春道:“蟲豸氣血薄弱,春生秋死,難經霜雪,不度重年。若想成靈為怪,必得天地造化。靈蠶也是如此,隻有成靈蠶蟲,才能產出靈絲。”
趙鶴年道:“貧道哪裏去尋這許多靈蠶?”
劉春笑道:“即使販賣靈蠶,數量也是不大,而是當年即死,哪裏能湊夠這許多?”
趙鶴年道:“道友定然知曉其中緣由,何必故弄玄虛?”
劉春諂笑道:“道友不必著急,敝人必為道友說清道明。”
他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蠶分雌雄,嚼桑吐絲,雌雄交配,孕育卵胎。靈蠶之中,隻有雌蟲能繁育後代。其所產幼蠶,若不能吞吐靈機,與尋常蠶蟲並無不同,吐絲成繭以後,依舊破繭成蝶。所以隻有依靠繁育後代的蠶母,才能不斷繁殖。各門各派也都是培育蠶母,才能源源不斷供應靈絲。”
趙鶴年聞言,心中一動,便又收斂不見。問道:“若依道友所言,若想培養靈蠶,必得蠶母?沒有他法可想?”
劉春搖頭道:“卻無他法可想,看來道友隻能前往坊市碰碰運氣了,看有沒有上好靈絲售賣。”
趙鶴年歎道:“隻能如此了。”他想了想,又問道:“貧道閑來無事,對方才道友所說豢養靈蠶之法甚感興趣,不知道友可有靈蟲豢養相關典籍,若是日後逢著精怪靈蟲,也好捕捉豢養。”
劉春笑道:“敝人手中有一冊《豢靈典》,乃是本門豢養靈獸的寶籍,隻是此典共分三冊,敝人身份所限,隻有第一冊,道友若不嫌棄,便贈予道友。”
趙鶴年見他如此殷勤,接過書冊,笑道:“如此,那就卻之不恭了”。
兩人又閑談起來,約定明日前往坊市。劉春喚道:“來人”。便見一個十三四歲的道童走進廳中,施禮道:“不知觀主有何吩咐?”
劉春道:“且帶趙道友前往廂房歇息”,道童忙躬身領命。
劉春看著眼前消失在迴廊的背影,嘴角冷冷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