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負陰而抱陽,陰陽相對,互為表裏。元陽、元陰分別指代人體陰陽二氣,元陽、元陰乃是先天之基,人體表征為寒熱、濕燥等等。修真煉道本質乃是點化陰質,陰中出神,此也為丹道之本”,陶衛陽乃是丹道大家,內丹術與外丹術實為一體,因此深有心得。


    趙鶴年雖不精通外丹術,但《三洞混靈無極真經》總承三派,符籙、內景,金丹三派均有涉獵,因此聽聞陶衛陽討論丹道,心有所悟:陰、陽二氣實乃性、命二物所藏,性藏陰,命藏陽,魂為陽,魄為陰,神魂內駐,魄不外遊,陰陽相互協調,相互為用。


    他精神內駐,真氣遊走,忽然丹田中垂芒篆素光大放,丹田之中真氣律動,自然而然,化為一道溪流圍繞垂芒篆翻湧不休。


    趙鶴年心中忽生種種感悟,他伸出右手往前一點,忽然麵前桌案之上,水杯中茶水頓起漣漪,隨後茶水之中出現一道旋渦,旋渦愈轉愈快,繼而騰出水杯,水流漸漸飄上半空,如一道微型颶風,刮的院中翠竹搖曳、池邊柳絛飛舞。


    陶、黃兩位道長相視一眼,不知發生何事,見無大礙,也不幹預。隨即颶風中飛出一禽,赤喙藍羽,左右雙翼各生一靈紋,駕馭水火之力,於庭院中半空盤旋三圈,又飛去颶風之中不見,隨即化為一道溪流沒入杯中,庭院中頓時風停聲止。


    兩人都被眼前景象驚得目瞪口呆,如此精妙神通,真是令人歎為觀止。兩人呆愣數息,黑袍人率先開口問道:“不知道友施展何種神通,竟生如此玄妙”。


    趙鶴年搖搖頭,淡淡笑道:“方才聽陶先生述論,心有所感,並非什麽大神通,隻是些幻術而已”。黑袍人自是不信,方才動靜並非虛幻,哪種幻術能如此擬實,心中猜測:定是神通無疑。


    陶衛陽卻是若有所思,隨即問道:“道友此術不知喚作何名?方才那禽鳥似是陰陽二氣化生?”


    趙鶴年點點頭,說道:“瞞不過道友,卻是以丹田真氣分化陰陽二氣,並非真實。若是以神通命名,不若喚作‘擬物化形’?”他以此命名,乃是因為此術借鑒當日丹秋真人,以琉璃盞幻化虯龍之法,結合丹道陰陽二氣成就。隻是當日丹秋真人乃是以法器禁製幻化,今日他乃是以陰陽二氣擬物,雖有相似,卻實為不同。


    陶衛陽拊掌笑道:“道友大才,此術精妙之處令人驚歎,卻不知此術還有何玄妙,道友可能為我二人稍作演示?”


    趙鶴年點點頭,說道:“自無不可”,隨即站起身來,來到庭中空地,從地上攝起兩片竹葉,拿在掌中,口中輕吐一口靈氣,隨即兩片竹葉化為兩隻青色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又一掐印訣,兩隻蝴蝶忽然靈光大盛,化為兩柄綠瑩瑩的飛劍,劍氣橫空,寒光徹骨。


    黑袍道人見此,饒有興趣的說道:“在下可否一試?”趙鶴年淡淡笑道:“道友請”。


    黑袍道人輕甩袍袖,從中飛出一把白金飛劍,往空中兩柄竹葉飛劍而去。劍光交擊,隻聽金鐵脆鳴,碰撞有聲,竹葉飛劍竟毫不落下風。黑袍道人不由心中驚奇,他這柄白金飛劍乃是摻了西方辛金鍛造,雖隻些許,也是鋒利無匹,已然是器中上品,竟不能拿下。雖言幻術,卻是謙語。


    黑袍道人興致盎然,手掐劍訣,往空虛點,白金飛劍撥開兩劍,忽綻道道劍氣,宛若白霜,直往兩劍削來。


    趙鶴年不慌不忙,口念法咒,伸起右手兩指,往前一點,一道雷光自指尖迸發,兩柄飛劍立變模樣,化為兩條青蛇,往白金飛劍飛撲而來。白金飛劍急震數道劍氣,兩條青蛇卻渾然不懼,兩尾絞盤,兩頭纏繞,將白金飛劍罩在其中。


    黑袍道人眉頭緊鎖,自己隨身法劍,還奈何不得兩片竹葉,心頭也是起了火氣,雙指往空連點,飛劍竟生吟嘯之聲,道道劍氣蕭瑟,凝如寒冰,隻望青蛇疾射。


    趙鶴年微微笑道:“道友小心了”,說完一指虛空,兩條青蛇周身蕩起陣陣雷芒,竟將白金飛劍劍氣滌蕩一空。


    黑袍道人不由心中一驚,恐傷了護身法器,忙要開口求饒。卻見青蛇忽化兩片青碧竹葉緩緩飄落,不由一陣失神,伸手一召,將飛劍收迴。


    趙鶴年輕輕拱手說道:“得罪”。黑袍道人不由心中苦笑,想他單憑兩片竹葉竟將自己逼得無力還手,實在是臉上無顏。


    一旁陶衛陽看得心旌搖曳,忽見已然分出勝負,不由一陣悵然,開口說道:“道友此法似虛還實,以假亂真,不類幻術,實乃造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空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子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子魚並收藏空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