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土又曰五色土,為青、紅、黃、白、黑五色。東方屬木,青色;南方屬火,紅色;西方屬金,白色;北方屬水,黑色;中央屬土,黃色。
趙鶴年駕馭飛舟往南而去,此行卻是先往赤峰火池,一者尋找五色土之中紅土,二者攜迴金雕、火鴉。
此行卻是輕車熟路,飛舟不過三日光景,便至赤峰山腳,以心神感應之下,已知金雕就在此山之中,觸動役魂咒,不一會兒,便聽空中啼鳴之聲,趙鶴年喚下金雕,跨上雕背,禦風而起,金雕乃是猛禽一類,禦風之能更在仙鶴之上,比起飛舟更是迅疾,不過片刻便至峰頂。
天池依然如舊,隻是天池湖麵上此時隻有寥寥數隻寒蛙,趙鶴年尋著舊路來到燧木林,林中火鴉頓時驚鳴,他喚來六隻施咒火鴉,趙鶴年感應火鴉所飛來枝椏,他尋著六隻火鴉巢穴,若有雌鳥尚在,便不動巢穴,最後取下四隻,其中尚有六枚火鴉蛋。
看到燧木林,趙鶴年心中一動,祭出金烏壺,將一棵十餘丈的燧木罩住,掐動印訣,想要將燧木收入壺中,隻是燧木根須早已深入地下數丈,此時拔動,便如地龍翻身,頓時地動山搖,剛剛平息下來的火鴉群,紛紛飛上天空啼鳴,不過一柱香時間,金烏壺便將一株燧木吸入壺中。
趙鶴年倒是有心將整片燧木林與所有火鴉皆是收走,可是此壺雖是中品空間靈器,但其中空間隻有三十三丈方圓,此林怕不是有二三十畝大小,於是也就息了心思,若是將來此壺煉成寶器或可一試。趙鶴年又將四個巢穴,以及巢中之蛋皆是吸入壺中,六隻火鴉也紛紛振翅飛入。
趙鶴年見此事已了,便開始尋找五色土中的紅土,在赤峰隨處可見的泥土皆是泛著紅色,然而趙鶴年隻尋找帶有靈氣的泥土,尋了半日,終在赤峰以南,見到一片赤地,其上寸草不生,趙鶴年下地查看,其中火氣甚重,不由滿意點頭,拿出一座九層黑塔,這乃是一件上品法器,當初煉製此塔,便為今日所用,其中空間有數十丈方圓,收納五色土綽綽有餘。
因此地靠近赤峰火池,水係卻甚為發達,不過多久,便於附近尋著一個溫泉,趙鶴年隻覺此泉之水甚為合用,便又取出一隻鐵瓶將泉水吸入瓶中,直到夠用為止。
……
趙鶴年駕著金雕一路往西而行,隻是尋找數日卻沒發現合用之土,於是降下雲頭,將金雕收入靈獸環中。施展輕身法往一座村莊而去,不過多久,便看見一位老農正在田間鋤草,於是走上前去行了個道禮,說道:“老丈安好,小道有禮”。
老農見有人唿喊,忙抬頭看去,隻見一年輕道士向自己行禮,慌得連忙扔掉手中鋤頭,蓋因天佑國玄門乃是國教,舉國向道,道士地位崇高,哪能不慌。
老農慌忙快步走至趙鶴年身前,施了兩禮,嘴中說道:“道長快快免禮,折了小老兒的壽了”。
“道長有何事盡管說來,小老兒無有不依”。
趙鶴年微笑說道:“敢問老丈,貧道尋找一種白色泥土,與旁的泥土不同,此土卻要純純的白土,不含其他雜色”。
老農聽罷,哈哈一笑,“所說他事,小老兒或有不知,但尋此物,小老兒卻是知曉”。
“距離此地十七八裏,有座山梁,名為高嶺,其上便是道長口中所說白土,道長可向那處去尋”。
趙鶴年聽得白土下落,不由心中高興,從袖中取出一枚金塊,施了個障眼法,將之變成一顆石頭,遞給老農說道:“感謝老丈,貧道以此為謝,勿示他人”。
老農接過,不由一愣,卻也不敢扔掉,隻得揣入懷中,趙鶴年得了消息,便疾步離去,不過片刻便走得無影無蹤。老農見趙鶴年走遠,便想將石頭拿出來扔掉,從懷中掏出石塊,卻哪裏是石塊,卻是一錠金子。心中不由驚詫,莫非是遇到神仙?神仙將金子變成石塊,卻是要告訴我財不露白,又連忙將金子藏入懷中。
趙鶴年行不多遠,俯身於地上,左手抓起一把沙土,右手掐動印訣,口念法咒,將塵土往空中一揚,隻見他身化一道黃光,往地下而走。
趙鶴年駕馭飛舟往南而去,此行卻是先往赤峰火池,一者尋找五色土之中紅土,二者攜迴金雕、火鴉。
此行卻是輕車熟路,飛舟不過三日光景,便至赤峰山腳,以心神感應之下,已知金雕就在此山之中,觸動役魂咒,不一會兒,便聽空中啼鳴之聲,趙鶴年喚下金雕,跨上雕背,禦風而起,金雕乃是猛禽一類,禦風之能更在仙鶴之上,比起飛舟更是迅疾,不過片刻便至峰頂。
天池依然如舊,隻是天池湖麵上此時隻有寥寥數隻寒蛙,趙鶴年尋著舊路來到燧木林,林中火鴉頓時驚鳴,他喚來六隻施咒火鴉,趙鶴年感應火鴉所飛來枝椏,他尋著六隻火鴉巢穴,若有雌鳥尚在,便不動巢穴,最後取下四隻,其中尚有六枚火鴉蛋。
看到燧木林,趙鶴年心中一動,祭出金烏壺,將一棵十餘丈的燧木罩住,掐動印訣,想要將燧木收入壺中,隻是燧木根須早已深入地下數丈,此時拔動,便如地龍翻身,頓時地動山搖,剛剛平息下來的火鴉群,紛紛飛上天空啼鳴,不過一柱香時間,金烏壺便將一株燧木吸入壺中。
趙鶴年倒是有心將整片燧木林與所有火鴉皆是收走,可是此壺雖是中品空間靈器,但其中空間隻有三十三丈方圓,此林怕不是有二三十畝大小,於是也就息了心思,若是將來此壺煉成寶器或可一試。趙鶴年又將四個巢穴,以及巢中之蛋皆是吸入壺中,六隻火鴉也紛紛振翅飛入。
趙鶴年見此事已了,便開始尋找五色土中的紅土,在赤峰隨處可見的泥土皆是泛著紅色,然而趙鶴年隻尋找帶有靈氣的泥土,尋了半日,終在赤峰以南,見到一片赤地,其上寸草不生,趙鶴年下地查看,其中火氣甚重,不由滿意點頭,拿出一座九層黑塔,這乃是一件上品法器,當初煉製此塔,便為今日所用,其中空間有數十丈方圓,收納五色土綽綽有餘。
因此地靠近赤峰火池,水係卻甚為發達,不過多久,便於附近尋著一個溫泉,趙鶴年隻覺此泉之水甚為合用,便又取出一隻鐵瓶將泉水吸入瓶中,直到夠用為止。
……
趙鶴年駕著金雕一路往西而行,隻是尋找數日卻沒發現合用之土,於是降下雲頭,將金雕收入靈獸環中。施展輕身法往一座村莊而去,不過多久,便看見一位老農正在田間鋤草,於是走上前去行了個道禮,說道:“老丈安好,小道有禮”。
老農見有人唿喊,忙抬頭看去,隻見一年輕道士向自己行禮,慌得連忙扔掉手中鋤頭,蓋因天佑國玄門乃是國教,舉國向道,道士地位崇高,哪能不慌。
老農慌忙快步走至趙鶴年身前,施了兩禮,嘴中說道:“道長快快免禮,折了小老兒的壽了”。
“道長有何事盡管說來,小老兒無有不依”。
趙鶴年微笑說道:“敢問老丈,貧道尋找一種白色泥土,與旁的泥土不同,此土卻要純純的白土,不含其他雜色”。
老農聽罷,哈哈一笑,“所說他事,小老兒或有不知,但尋此物,小老兒卻是知曉”。
“距離此地十七八裏,有座山梁,名為高嶺,其上便是道長口中所說白土,道長可向那處去尋”。
趙鶴年聽得白土下落,不由心中高興,從袖中取出一枚金塊,施了個障眼法,將之變成一顆石頭,遞給老農說道:“感謝老丈,貧道以此為謝,勿示他人”。
老農接過,不由一愣,卻也不敢扔掉,隻得揣入懷中,趙鶴年得了消息,便疾步離去,不過片刻便走得無影無蹤。老農見趙鶴年走遠,便想將石頭拿出來扔掉,從懷中掏出石塊,卻哪裏是石塊,卻是一錠金子。心中不由驚詫,莫非是遇到神仙?神仙將金子變成石塊,卻是要告訴我財不露白,又連忙將金子藏入懷中。
趙鶴年行不多遠,俯身於地上,左手抓起一把沙土,右手掐動印訣,口念法咒,將塵土往空中一揚,隻見他身化一道黃光,往地下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