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
林間的一處巨大空地裏,是一座座木棚,乍看有些像原始部落民族的居住地。
但這裏的人,一些身著甲胄,一些身著宋朝服飾,並非原始部落裏的民族,而是抗金義軍。
其中一個木棚內,是名為王彥的中年宋將和名為傅選的青年人。
傅選曾經是清風寨的義軍頭目,四個月前帶著手上的義軍加入了王彥的隊伍,也是第一支主動加入王彥的義軍,因此成為了王彥的心腹。
傅選此時開口稟道:“啟稟將軍,前方傳迴消息,羊角山被攻破,女真大軍朝太行山來了。”
羊角山和太行山的兩支義軍這半年來也有交流,大多時候各自抗金,也有過幾次合作,但都未曾考慮過合並。
這當中的原因可能是雙方都沒有想投靠對方的打算。
在宋軍時,韓世忠和王彥都是廂都指揮使,算是平級,各自有了勢力之後不合並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
此時聽聞羊角山被攻破,女真大軍朝太行山而來的消息,王彥開口問道:“有沒有韓將軍的消息?”
傅選迴答:“沒有。”
王彥又問:“派往後方的人,還未迴來複命?”
傅選又答:“沒有。”
前些天,王彥就派人去往後方,也就是黃河以南。
隻為聯係上宗穎,向宗穎說明他們的情況。讓宗穎知道,若是大軍此時過河收複失地,他王彥將會率領手上的義軍協助。
雖然如今自己是這五萬義軍的統領,但王彥從未忘記自己是一名宋將。
對於手上的這五萬人,王彥也時常跟他們說他們不隻是義軍,還是大宋的抗金隊伍。
有朝一日,將會歸為大宋的軍隊。
“將這消息傳下去,讓所有人做好抵禦金軍的準備,”
王彥緩緩開口吩咐。
傅選開口應下:“末將領命。”
黃河以南。
滑州,白馬城。
這裏是宋軍主力的所在之地。
一間堂屋內,是宗穎一人獨自徘徊。
大宋如今的局麵,似乎已經到了最差的時候。
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他,此時不隻是憂慮金軍打過黃河,還憂慮葉賊的趁機作亂。
而且宗穎隱隱感覺,沉寂了五年的葉賊,就要有動作了。
如果真有那一天,他能做的隻能是盡人事聽天命。
他也時常思索現在的局麵是怎麽造成的,為此他很是憤怒,憤怒杜充的投敵叛國。
如果沒有杜充的貪功冒進,如果沒有杜充的投敵叛國。
他或許已經打敗了女真西路軍,活捉了完顏希尹。
如果是這樣,局麵不會是如今這副樣子,黃河以北不會丟得這麽徹底,這麽莫名其妙。
最關鍵的是,如果他們擊退了金軍,就能全心全意去對付可能作亂的葉賊。
並不是像現在這樣,瞻前顧後,局勢困難。
“啟稟宗帥,發現三名可疑之人,自稱是黃河以北的義軍,奉王彥將軍之命前來,說是要見您。”
堂屋外,傳來了一道聲音。
聞言,堂屋內的宗穎停止了徘徊,同時皺起了眉頭。
黃河以北,韓世忠和王彥的事他是聽說了的,為此,還想著率大軍過河與義軍一起收複失地。
“帶他們三人進來。”
宗穎語落,兩名宋卒的看護下,一名青年宋將將三名百姓模樣的青年帶了進來。
走近,三名青年齊齊拱手問候:“屬下參見宗帥。”
宗穎打量了三人一眼,然後問道:“你們是王彥的人?”
“是。”為首的青年迴道,“王將軍讓我們前來,給宗帥帶話。”
“什麽話?”
“王將軍請求宗帥派大軍過河,收複失地,屆時,王將軍也會協助大軍。”
“你們現在有多少人?”
“五萬。”青年迴答。
宗穎思忖了良久,然後說道:“迴去告訴王彥,大軍將會過河,收複失地,隻是還不是現在,讓他先撐住,等待本帥的命令。”
“屬下領命。”
青年大喜迴道,無論如何,他得到了宗穎想過河收複失地的想法。
宗穎也確實有這樣的想法,當初退守黃河是為了鞏固防線。
如今黃河邊上的防線已經算得上牢固,想的自然就是過河收複失地。
有義軍的協助,自然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宗穎不願錯過這個機會。
沒有立即下達命令過河,也隻是因為還沒有向宋徽宗請命。
畢竟這樣的事太大,他雖然是這天下兵馬大元帥,但沒有天子的旨意,他還是不能率領大軍過河。
乾地,大江之上,三百零八艘戰船像一頭頭巨獸般順江水東流而去。
每一艘戰船上,都立著一麵迎風飄揚的大旗。
旗幟大部分都是黑色,中間繡著一個金黃色的大字,“乾”。
沉寂了五年的大乾,選擇在這永平六年的秋日,東征了。
當中一艘大船上,一身黑色甲胄的葉凡立於船頭,感受這夾雜著江水寒意的秋風,一時間有些思緒萬千。
曾經蜀國東征伐吳的那場夷陵之戰的開頭,估計跟自己現在東征的開頭差不多。
那場大戰過後,蜀國也就逐漸沒落了。
當然了,蜀國的逐漸衰落不單單是夷陵之戰的大敗,或許還有劉備的去世,蜀國多位名將的去世。
葉凡身後,名為施平安的將領走了過來,恭敬說道:“啟稟陛下,前方傳迴消息,說是福建路多地鬧了饑荒,有農民造反,造反的人數已經多達四萬之眾。”
葉凡淡淡問道:“是誰帶頭造的反?”
“帶頭造反之人名喚範汝為,之前是個普通農民,災荒之後為了生計,販賣起了私鹽。也是因為如此,被官府派人緝拿之時帶頭造反了。”
“範汝為。”葉凡淡淡吐出了這個名字,好像沒什麽印象。
北宋造反的人,他貌似隻記得方臘和宋江。
這範汝為,他實在沒印象。
當然了,沒印象是葉凡自身的曆史知識貧乏。
如果他真的熟讀宋史的每一個事件和人物,就應該知道南宋初年的範汝為起義。
而且此次起義的規模並不算小,人數最多的時候已經發展到了十萬之眾,引起了宋高宗的重視。
使得宋高宗派韓世忠前去平叛了此次農民起義,此次農民起義也才得以平叛,範汝為最終自焚而死。
但因為曆史的走向發生了改變,沒有南宋,也沒有什麽宋高宗,韓世忠如今也還在黃河以北扛起了抗金大旗,生死不明。
但範汝為還是出現在了曆史的舞台上,而且相比正常的曆史走向,範汝為起義少了很多阻礙,因為如今的大宋朝廷,實在沒精力分心去管起義的範汝為。
林間的一處巨大空地裏,是一座座木棚,乍看有些像原始部落民族的居住地。
但這裏的人,一些身著甲胄,一些身著宋朝服飾,並非原始部落裏的民族,而是抗金義軍。
其中一個木棚內,是名為王彥的中年宋將和名為傅選的青年人。
傅選曾經是清風寨的義軍頭目,四個月前帶著手上的義軍加入了王彥的隊伍,也是第一支主動加入王彥的義軍,因此成為了王彥的心腹。
傅選此時開口稟道:“啟稟將軍,前方傳迴消息,羊角山被攻破,女真大軍朝太行山來了。”
羊角山和太行山的兩支義軍這半年來也有交流,大多時候各自抗金,也有過幾次合作,但都未曾考慮過合並。
這當中的原因可能是雙方都沒有想投靠對方的打算。
在宋軍時,韓世忠和王彥都是廂都指揮使,算是平級,各自有了勢力之後不合並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
此時聽聞羊角山被攻破,女真大軍朝太行山而來的消息,王彥開口問道:“有沒有韓將軍的消息?”
傅選迴答:“沒有。”
王彥又問:“派往後方的人,還未迴來複命?”
傅選又答:“沒有。”
前些天,王彥就派人去往後方,也就是黃河以南。
隻為聯係上宗穎,向宗穎說明他們的情況。讓宗穎知道,若是大軍此時過河收複失地,他王彥將會率領手上的義軍協助。
雖然如今自己是這五萬義軍的統領,但王彥從未忘記自己是一名宋將。
對於手上的這五萬人,王彥也時常跟他們說他們不隻是義軍,還是大宋的抗金隊伍。
有朝一日,將會歸為大宋的軍隊。
“將這消息傳下去,讓所有人做好抵禦金軍的準備,”
王彥緩緩開口吩咐。
傅選開口應下:“末將領命。”
黃河以南。
滑州,白馬城。
這裏是宋軍主力的所在之地。
一間堂屋內,是宗穎一人獨自徘徊。
大宋如今的局麵,似乎已經到了最差的時候。
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他,此時不隻是憂慮金軍打過黃河,還憂慮葉賊的趁機作亂。
而且宗穎隱隱感覺,沉寂了五年的葉賊,就要有動作了。
如果真有那一天,他能做的隻能是盡人事聽天命。
他也時常思索現在的局麵是怎麽造成的,為此他很是憤怒,憤怒杜充的投敵叛國。
如果沒有杜充的貪功冒進,如果沒有杜充的投敵叛國。
他或許已經打敗了女真西路軍,活捉了完顏希尹。
如果是這樣,局麵不會是如今這副樣子,黃河以北不會丟得這麽徹底,這麽莫名其妙。
最關鍵的是,如果他們擊退了金軍,就能全心全意去對付可能作亂的葉賊。
並不是像現在這樣,瞻前顧後,局勢困難。
“啟稟宗帥,發現三名可疑之人,自稱是黃河以北的義軍,奉王彥將軍之命前來,說是要見您。”
堂屋外,傳來了一道聲音。
聞言,堂屋內的宗穎停止了徘徊,同時皺起了眉頭。
黃河以北,韓世忠和王彥的事他是聽說了的,為此,還想著率大軍過河與義軍一起收複失地。
“帶他們三人進來。”
宗穎語落,兩名宋卒的看護下,一名青年宋將將三名百姓模樣的青年帶了進來。
走近,三名青年齊齊拱手問候:“屬下參見宗帥。”
宗穎打量了三人一眼,然後問道:“你們是王彥的人?”
“是。”為首的青年迴道,“王將軍讓我們前來,給宗帥帶話。”
“什麽話?”
“王將軍請求宗帥派大軍過河,收複失地,屆時,王將軍也會協助大軍。”
“你們現在有多少人?”
“五萬。”青年迴答。
宗穎思忖了良久,然後說道:“迴去告訴王彥,大軍將會過河,收複失地,隻是還不是現在,讓他先撐住,等待本帥的命令。”
“屬下領命。”
青年大喜迴道,無論如何,他得到了宗穎想過河收複失地的想法。
宗穎也確實有這樣的想法,當初退守黃河是為了鞏固防線。
如今黃河邊上的防線已經算得上牢固,想的自然就是過河收複失地。
有義軍的協助,自然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宗穎不願錯過這個機會。
沒有立即下達命令過河,也隻是因為還沒有向宋徽宗請命。
畢竟這樣的事太大,他雖然是這天下兵馬大元帥,但沒有天子的旨意,他還是不能率領大軍過河。
乾地,大江之上,三百零八艘戰船像一頭頭巨獸般順江水東流而去。
每一艘戰船上,都立著一麵迎風飄揚的大旗。
旗幟大部分都是黑色,中間繡著一個金黃色的大字,“乾”。
沉寂了五年的大乾,選擇在這永平六年的秋日,東征了。
當中一艘大船上,一身黑色甲胄的葉凡立於船頭,感受這夾雜著江水寒意的秋風,一時間有些思緒萬千。
曾經蜀國東征伐吳的那場夷陵之戰的開頭,估計跟自己現在東征的開頭差不多。
那場大戰過後,蜀國也就逐漸沒落了。
當然了,蜀國的逐漸衰落不單單是夷陵之戰的大敗,或許還有劉備的去世,蜀國多位名將的去世。
葉凡身後,名為施平安的將領走了過來,恭敬說道:“啟稟陛下,前方傳迴消息,說是福建路多地鬧了饑荒,有農民造反,造反的人數已經多達四萬之眾。”
葉凡淡淡問道:“是誰帶頭造的反?”
“帶頭造反之人名喚範汝為,之前是個普通農民,災荒之後為了生計,販賣起了私鹽。也是因為如此,被官府派人緝拿之時帶頭造反了。”
“範汝為。”葉凡淡淡吐出了這個名字,好像沒什麽印象。
北宋造反的人,他貌似隻記得方臘和宋江。
這範汝為,他實在沒印象。
當然了,沒印象是葉凡自身的曆史知識貧乏。
如果他真的熟讀宋史的每一個事件和人物,就應該知道南宋初年的範汝為起義。
而且此次起義的規模並不算小,人數最多的時候已經發展到了十萬之眾,引起了宋高宗的重視。
使得宋高宗派韓世忠前去平叛了此次農民起義,此次農民起義也才得以平叛,範汝為最終自焚而死。
但因為曆史的走向發生了改變,沒有南宋,也沒有什麽宋高宗,韓世忠如今也還在黃河以北扛起了抗金大旗,生死不明。
但範汝為還是出現在了曆史的舞台上,而且相比正常的曆史走向,範汝為起義少了很多阻礙,因為如今的大宋朝廷,實在沒精力分心去管起義的範汝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