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偉一下子沒聽明白楊銘的話,看向楊銘。
“我開了一個小製衣廠,那裏需要人打包,另外幫我鎮下場子,軍超也在那裏。”
“哦,工資……”
“工資跟他們一樣,一個月一千五,怎麽樣?”
“我去。”
楊銘不確定這句話的意思,沒有接話,楊誌偉繼續說道:“什麽時候去?”
“哦!明天就可以去,我車上坐滿了,你自己坐火車去,車費給你報銷。”
“可以。”
楊銘把楊軍的電話給了他,讓他到東莞了,直接給楊軍打電話,讓楊軍去接他。
來之前,楊銘沒想到楊誌偉答應得這麽幹脆。
雖然楊銘不怎麽看得上楊誌偉,但他總是一個男人,有他和田軍超在一起,有什麽事,隻要他們站出來帶個頭,幾十號人一擁而上,還有什麽事擺不平?
第二天,楊銘起來的時候,公雞還在打鳴,而楊母已經煮好了一大鍋土雞粉絲湯。
“阿姨辛苦了。”王成芬說道。
“阿姨做的雞湯真好喝!”王成功讚不絕口
“嗬嗬,早上太匆忙,沒準備飯菜,吃完雞肉加些炒米進去。”楊母提過來一袋炒米。
用雞湯泡炒米,這是鄉下人喝雞湯的標配,也是城裏人享受不到的美味。
天空由黑轉成淡藍,遠處天際線上,一抹淡淡的紅色逐漸擴散開來。
“嘰嘰喳喳……”鳥兒開始唱歌了。
“上車,出發。”
楊銘去接了魏勇後,一路向南駛去。
途經湘潭的時候,楊銘在街上買了一蛇皮袋橘子,又找商販要了幾個方便袋子,然後把車開到一個村子裏去做了一番實地考察。
他一個年輕小夥,別人不怎麽搭理,於是,便讓王成芬去開路。
楊銘打開車窗,將車速放到最慢,眾人很快聞到一股豬糞味,接著又聽到豬叫聲。
“芬兒,就去這家看看。”
村民見到如花似玉的姑娘,變得熱情了許多。
“大叔,我們是來參觀養豬的,”王成芬將一袋橘子雙手遞給大叔,微笑著說道,“方便去看看您的養豬場嗎?”
大叔見兩人儀表堂堂,又開著轎車,還送了一袋子橘子,便爽快地同意了。
大叔家住的是一層的平房,穿過平房,是一個院子,院子已經用彩鋼瓦搭成了棚子,堆放著飼料。
院子後麵是蓋著機瓦的後座房,這樣的後座房有三座,每座又有三間,中間一道不足一米的過道相連。
第一座瓦房的地坪與正房差不多高,後麵兩座瓦房的地坪比第一座高出了一米左右。
看得出來,第一座是前幾年蓋的,地坪是平實的,而後麵兩座是最近幾年剛蓋的,地坪是帶漏縫的預製板。這個楊銘懂,就是為了方便清潔豬圈的。
第一座瓦房,東邊一間豬圈裏躺著一頭大肚子母豬。
“大叔,這個是快要下崽了嗎?”楊銘問道。
“是呀,不到一個星期就要下崽了。”大叔說道。
“哇!好多小豬崽。”王成芬驚訝道。
幾人又轉身看向中間的豬圈,一頭母豬躺在地上,懶洋洋地睡著覺,顯然是懷著孕,隻不過肚子小一點。
西邊的豬圈裏有十幾隻小豬崽正在搶食吃。
“這是一窩下的崽嗎?”
“是的。”
楊銘數了一會兒正在歡快搶食的小豬崽,其中有一隻在搗蛋,害得其他小豬亂竄。
楊銘一時沒數清,便問道:“這一窩有多少隻呀?”
“嗯……下了十六隻,死了一隻。”
楊銘沒有多問,又走向第二座瓦房。東西兩邊豬圈大一些,中間的豬圈被走廊占用了一點,小了三四個平方。東西兩邊,每個大豬圈裏養了六頭大肥豬,中間的小豬圈裏養了四頭。
第三座瓦房的格局和前麵兩座一樣,隻不過豬隻有半大,是那種又長又瘦的體型。
“叔,您喂這麽多豬,需要幾個人打理呀?”楊銘又問道。
“哈哈,一個人忙不過來,兩個人又很閑。”
“也就是說兩個人足夠了?”
“是的,主要是豬糞要清理,再就是買飼料的時候,還有母豬下崽的時候忙。”
“我聽說養豬都實現自動化了,您這好像全都要人工操作呀?”
“是,我們縣裏的大型養豬場就是自動化的,不過他們也隻是仔豬采用自動化,像這個育肥豬還是采用的人工投食。”
“這是為什麽呀?”楊銘遞了一根煙過去,繼續問道。
“人工喂食和自動化喂食各有各的好處,人工喂食麻煩一些,但是不浪費飼料,還可以及時發現生病的豬。自動化喂食雖說省了人工,但是豬會糟蹋飼料,而且生病的豬也不能及時發現,一旦傳染上其他豬,損失也不小。”大叔口吐真言。
“哦!原來是這樣!您這兩頭母豬下的崽全部是自己喂大嗎?”
“是的,我們都是喂自己家產的豬崽。”
“那……這一年能賣多少頭豬呀?”
“大概八九十頭吧!”
“哎呀!這麽多呀?那一年不是可以賺五六萬?”
“哈哈,這個不好說,豬會生病,而且豬價有變化。”
楊銘和忠厚老實的大叔談了大約半個小時才結束,臨走時,遞過去一包蓋珍煙。
大叔連忙擺手:“不用,不用,你這小夥子也太客氣了。”
“大叔,您就收下吧!剛才在您這裏學到了很多,我真的很感謝您。”
見大叔很不好意思地收下了,楊銘又問道:“我看這個村有很多養豬的,您能帶我去下一家看看嗎?”
“可以呀!我帶你去我們家老幺那裏看看也行。”
接著,楊銘又從車上提了一袋橘子,隨大叔去了另一家。
大叔和楊銘的父親差不多年紀,老幺和楊銘的幺叔差不多年紀。
不愧是兩兄弟,兩家的豬圈和正房的格局都差不多,都是兩頭母豬,但是,老幺家隻有兩座後座房。
“我開了一個小製衣廠,那裏需要人打包,另外幫我鎮下場子,軍超也在那裏。”
“哦,工資……”
“工資跟他們一樣,一個月一千五,怎麽樣?”
“我去。”
楊銘不確定這句話的意思,沒有接話,楊誌偉繼續說道:“什麽時候去?”
“哦!明天就可以去,我車上坐滿了,你自己坐火車去,車費給你報銷。”
“可以。”
楊銘把楊軍的電話給了他,讓他到東莞了,直接給楊軍打電話,讓楊軍去接他。
來之前,楊銘沒想到楊誌偉答應得這麽幹脆。
雖然楊銘不怎麽看得上楊誌偉,但他總是一個男人,有他和田軍超在一起,有什麽事,隻要他們站出來帶個頭,幾十號人一擁而上,還有什麽事擺不平?
第二天,楊銘起來的時候,公雞還在打鳴,而楊母已經煮好了一大鍋土雞粉絲湯。
“阿姨辛苦了。”王成芬說道。
“阿姨做的雞湯真好喝!”王成功讚不絕口
“嗬嗬,早上太匆忙,沒準備飯菜,吃完雞肉加些炒米進去。”楊母提過來一袋炒米。
用雞湯泡炒米,這是鄉下人喝雞湯的標配,也是城裏人享受不到的美味。
天空由黑轉成淡藍,遠處天際線上,一抹淡淡的紅色逐漸擴散開來。
“嘰嘰喳喳……”鳥兒開始唱歌了。
“上車,出發。”
楊銘去接了魏勇後,一路向南駛去。
途經湘潭的時候,楊銘在街上買了一蛇皮袋橘子,又找商販要了幾個方便袋子,然後把車開到一個村子裏去做了一番實地考察。
他一個年輕小夥,別人不怎麽搭理,於是,便讓王成芬去開路。
楊銘打開車窗,將車速放到最慢,眾人很快聞到一股豬糞味,接著又聽到豬叫聲。
“芬兒,就去這家看看。”
村民見到如花似玉的姑娘,變得熱情了許多。
“大叔,我們是來參觀養豬的,”王成芬將一袋橘子雙手遞給大叔,微笑著說道,“方便去看看您的養豬場嗎?”
大叔見兩人儀表堂堂,又開著轎車,還送了一袋子橘子,便爽快地同意了。
大叔家住的是一層的平房,穿過平房,是一個院子,院子已經用彩鋼瓦搭成了棚子,堆放著飼料。
院子後麵是蓋著機瓦的後座房,這樣的後座房有三座,每座又有三間,中間一道不足一米的過道相連。
第一座瓦房的地坪與正房差不多高,後麵兩座瓦房的地坪比第一座高出了一米左右。
看得出來,第一座是前幾年蓋的,地坪是平實的,而後麵兩座是最近幾年剛蓋的,地坪是帶漏縫的預製板。這個楊銘懂,就是為了方便清潔豬圈的。
第一座瓦房,東邊一間豬圈裏躺著一頭大肚子母豬。
“大叔,這個是快要下崽了嗎?”楊銘問道。
“是呀,不到一個星期就要下崽了。”大叔說道。
“哇!好多小豬崽。”王成芬驚訝道。
幾人又轉身看向中間的豬圈,一頭母豬躺在地上,懶洋洋地睡著覺,顯然是懷著孕,隻不過肚子小一點。
西邊的豬圈裏有十幾隻小豬崽正在搶食吃。
“這是一窩下的崽嗎?”
“是的。”
楊銘數了一會兒正在歡快搶食的小豬崽,其中有一隻在搗蛋,害得其他小豬亂竄。
楊銘一時沒數清,便問道:“這一窩有多少隻呀?”
“嗯……下了十六隻,死了一隻。”
楊銘沒有多問,又走向第二座瓦房。東西兩邊豬圈大一些,中間的豬圈被走廊占用了一點,小了三四個平方。東西兩邊,每個大豬圈裏養了六頭大肥豬,中間的小豬圈裏養了四頭。
第三座瓦房的格局和前麵兩座一樣,隻不過豬隻有半大,是那種又長又瘦的體型。
“叔,您喂這麽多豬,需要幾個人打理呀?”楊銘又問道。
“哈哈,一個人忙不過來,兩個人又很閑。”
“也就是說兩個人足夠了?”
“是的,主要是豬糞要清理,再就是買飼料的時候,還有母豬下崽的時候忙。”
“我聽說養豬都實現自動化了,您這好像全都要人工操作呀?”
“是,我們縣裏的大型養豬場就是自動化的,不過他們也隻是仔豬采用自動化,像這個育肥豬還是采用的人工投食。”
“這是為什麽呀?”楊銘遞了一根煙過去,繼續問道。
“人工喂食和自動化喂食各有各的好處,人工喂食麻煩一些,但是不浪費飼料,還可以及時發現生病的豬。自動化喂食雖說省了人工,但是豬會糟蹋飼料,而且生病的豬也不能及時發現,一旦傳染上其他豬,損失也不小。”大叔口吐真言。
“哦!原來是這樣!您這兩頭母豬下的崽全部是自己喂大嗎?”
“是的,我們都是喂自己家產的豬崽。”
“那……這一年能賣多少頭豬呀?”
“大概八九十頭吧!”
“哎呀!這麽多呀?那一年不是可以賺五六萬?”
“哈哈,這個不好說,豬會生病,而且豬價有變化。”
楊銘和忠厚老實的大叔談了大約半個小時才結束,臨走時,遞過去一包蓋珍煙。
大叔連忙擺手:“不用,不用,你這小夥子也太客氣了。”
“大叔,您就收下吧!剛才在您這裏學到了很多,我真的很感謝您。”
見大叔很不好意思地收下了,楊銘又問道:“我看這個村有很多養豬的,您能帶我去下一家看看嗎?”
“可以呀!我帶你去我們家老幺那裏看看也行。”
接著,楊銘又從車上提了一袋橘子,隨大叔去了另一家。
大叔和楊銘的父親差不多年紀,老幺和楊銘的幺叔差不多年紀。
不愧是兩兄弟,兩家的豬圈和正房的格局都差不多,都是兩頭母豬,但是,老幺家隻有兩座後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