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了一段時間,上一章更新較大,若你發現前後對不上,請刷新重看)
“國庫欠款?”賈玦眼神微微一凝帶有些許疑惑的道。
“對,國庫現在有三千兩百五十萬兩借出去的銀子沒有收迴,若是能把這筆欠款收迴,則可大大緩解國庫的壓力。”
“閣老找我,不會是想讓我去追繳國庫欠款吧?”賈玦半開玩笑的問道,不過林如海看得出來,賈玦的眼神可沒有玩笑起來。
呂端嚴肅的點了點頭道:“對。”
看了一眼呂端的臉色,賈玦緩緩收斂了笑意,想了想道才道:“閣老不要給我開玩笑了,我算是那個位份的人?這國庫欠款那是我能追得動的。”
呂端聞言看著賈玦認真的道:“現在這個情勢,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人了。”
林如海在一旁嗬嗬一笑道:“閣老這就有點抬舉這小子了吧!滿朝上下,滾滾諸公,有德有才者何其多,這小子哪能排得上號。”
呂端看了林如海一眼,歎息一口氣搖頭道:“我知道,你們都不願意接這燙手的差事。”
“別說負責追繳,就是誰先還欠款都得惹上一身騷。”
“可是這世上很多事都不是不想就可以避免的,特別是咱們身在官場,身不由己才是常態。”
賈玦沉默了一下道:“如果我沒猜錯,陛下已有心讓我接這個差事了吧?”
呂端點了點頭道:“沒錯,陛下有這個想法,太上皇也有這個想法,雖然不全是為了追繳國庫欠款,但我沒有理由反駁,因為你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所以我其實從一開始我就沒得選了?”
“陛下還是希望你能主動上折子。”
賈玦看了他一眼沉默不說話。
呂端見此繼續道:“你在揚州的政績被壓得很厲害,你若同意這件事,我可以力保你賑災的功績不被打壓。”
賈玦向後靠了靠道:“我不在乎賑災的功績被打壓,我今年才十七歲,後麵的日子還長著呢!我何必著急?”
“你以為太上皇和陛下讓你主動上折子是為了不背上打壓功臣的名聲?”
賈玦還是沒有說話,不過這種時候不說話其實代表了默認。
“你主動上折子,陛下和太上皇會讓你父親重新出來帶兵。”
“什麽?”賈玦再次懷疑了自己的耳朵。
就連林如海都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呂端。
呂端笑了笑道:“你們不必感覺如此驚訝,這個世界沒那麽多不可能的事,萬事萬物都是因勢而動。”
“昔年漢高祖那麽忌憚與不滿韓信,不也是滿足了韓信封齊王的要求嗎?”
賈玦想了想道:“陛下想動嚴閣老?”
“這個目前還談不上,嚴格老也不是輕易能動的。”
“嗯,既然現在我們已經把話說得這麽直白了,那咱們幹脆就把話再說透一點。”
“這次邊關的事,雖然一開始嚴格老那些人是瞞著嚴格老幹的,但像嚴格老這樣素通兵事的人,那些邊關將領在想什麽又怎麽能長期瞞得了他呢?”
“可嚴格老在察覺後卻沒有說什麽,他默認了他們這麽做。”
呂端說到這裏,端起茶杯先喝了一口茶後才繼續道:“不用想陛下和太上皇都會對嚴閣老心生不滿。”
“可現在的情況是,若是沒有嚴閣老,勳貴仍舊會在軍中獨大,若是沒有嚴閣老,現在對勳貴形成壓製打壓的局麵也無法繼續維持下去。”
“所以就想著用我賈家破局?”賈玦眼神低垂了一下問道。
“我前段時間去見過太上皇,太上皇其實是想扶持李林甫入閣的。”
“可是李林甫現在在軍中的影響力僅限於那些異族將領,那些異族將領先不說靠不靠得住,單說影響力,現在除了一個三千營節度使史思明外,其他異族將領的影響力哪會被根深蒂固的勳貴放在眼裏?”
“所以啊!就算太上皇想靠李林甫製約勳貴,也肯定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辦到的。”
“可我賈家也是勳貴。”
“欠國庫銀子的九成都是勳貴,追繳國庫欠款就是你賈家的投名狀。”
聽到這裏賈玦算是全明白了,原來這才是自己最適合追繳國庫欠款的原因。
主動上折子追繳國庫欠款,賈家與大部分勳貴恐怕都會結下梁子。
並且就算自己想出不與勳貴結梁子的催款方法都不能用,因為這是一份不可能辦好的差事。
等開始催繳時,隨便發生個大臣被逼撞牆撞柱昏迷的事情,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以酷吏的理由把自己罷官奪職。
想來前段時間朝堂上傳出風聲要彈劾自己賑災不利,致使糧價上漲也根本不是為了打壓自己,而是為了增加讓自己同意追繳國庫欠款的籌碼。
畢竟若是自己強硬不同意,由陛下下聖旨強行安排這份差事的話,這件事對陛下和太上皇來說就會多出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至少會給榮國府留下與勳貴的緩和的可能,畢竟在很多勳貴眼裏,榮國府也是被逼的嘛。
而一旦主動上折子,這性質就不一樣了,不管榮國府是不是被逼,榮國府都已經做出了站在勳貴對立麵的選擇。
雖然糧食上漲的事被自己提前傳出謠言防備住了,但對皇上和太上皇來說隻是少了一個籌碼而已,總體影響不大。
賈玦沉默著。
呂端也不著急,一邊品味著手中的茶,一邊等著賈玦的答案。
過來良久,賈玦才道:“這件事不是我自己能做主的,牽涉到寧榮兩府,我得迴去與兩府的主事人都商量一下才能做決定。”
呂端點了點頭道:“這是自然的,也不急於一時,現在離開印還早,你在開印之前答複我就行了。”
看著呂端顫顫巍巍離去的背影,賈玦忍不住歎了一口氣道:“這位呂閣老果然如傳言所說的,一心為公啊!”
林如海笑了笑道:“呂閣老這人骨子裏其實固執得很,以前很多時候為了公事,沒少顯露出鐵麵無私的一麵,上次被罷大學士也有一些這方麵的原因。”
賈玦聞言無奈一笑,像呂端這種人,也會籠絡人,但他籠絡人卻絕不可能是結黨營私,而是為了更好的辦事。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他不可能為了所為的陣營而幹出違心的事的。
這樣的人好,但來往起來也會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不過總體來說,賈玦還是很佩服尊敬呂端的。
“你怎麽想的?”林如海問道。
賈玦歎息了一口氣道:“其實這件事我怎麽想已經不重要了,陛下和太上皇是一定會讓我同意的,我承受得住壓力,但寧榮兩府其他人能承受得住嗎?”
“再說了,寧榮兩府的情況姑父你也知道,珍大哥是個不曉事的。”
“二叔,他向來是老太太說什麽就是什麽。”
“而老太太對父親隱忍保守的做法從來都不讚同。”
“剩下的敬大伯和父親,我在外麵攪得天翻地覆他們都沒有出來約束我,就知道他們現在也已經放棄了繼續保守下去的想法了。”
林如海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朝中其實很多人都早已看出了寧榮兩府的風向轉變。
應該說,從賈赦同意賈玦出仕的那一刻起,就代表寧榮兩府對未來的方向就已經在改了。
畢竟要低調就得低調得徹底,這頭說遠離朝堂,結果那頭又安排人出仕做官,想兩頭都沾,這天底下沒這麽好的事。
賈玦這時將一旁的禮物放到桌子上笑道:“昨日惹林妹妹生氣了,這是我帶的一點賠罪的禮物,還望姑父幫我轉交一下,也代我替林妹妹陪個不是。”
林如海笑道:“你倒是有心了,都是至親的兄妹,這麽見外幹什麽,還能隔了心不成。”
賈玦苦笑著搖了搖頭道:“昨天的事是我的不是,說話沒個把門的。”
林如海聞言收斂笑容,深深的歎了一口氣,臉上盡是惆悵。
賈玦見此,斟酌了一下言辭,緩緩的道:“我覺得姑父還是應該再娶才是。”
林如海搖了搖頭,他明白賈玦的言外之意,林黛玉的教養現在是個大問題。
他沒有想到這幾年賈母把林黛玉養成了這個樣子,現在林黛玉才十歲,一切還有補救的機會,等再過幾年就該出閣了,倒那時可就沒有什麽補救的機會了。
可是讓他在娶,他也實在沒那個心思了。
林家書香門第,教養自然不同於尋常人家,知書達理、搭理家務隻是基本。
可是現在這別說基本,就是在禮這個字上林黛玉都很多弄不明白。
這要是嫁人,林家的百年清譽毀於一旦都很有可能。
可是誰來負責教養現在卻在林如海這裏走進了死胡同,這不是隨便選一個人就可以的,哪怕是宮裏那些千挑萬選的宮女都沒幾個能行的。
一般的人隻能培養出會讀書會管家的女子,真要培養出書香門第的純正大家閨秀,培養出那種品行、氣質、胸懷、眼界,不是書香門第出身的女子一般都不行,首先該從那裏下手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當然,也不是說不是書香門第出身的女子一定不能成為一個好的書香門第的主母。
賈敏就是一個例外,不然賈代善也不會執意要給他安排一個書香門第嫁過去。
當初若不是迫於國公府的麵子,林如海的母親是連來相看賈敏都不願意來的。
可是見麵之後卻一眼就相中了賈敏。
但是這種畢竟比較是罕見的,林如海若要續弦,大概率還是得從書香門第選的。
但書香門第出身的大家閨秀,有幾個願意嫁給林如海這個四十多歲的人呢,林如海也不願意拉下這張臉厚著臉皮去求。
且一樹梨花壓海棠的事他也不願意去做,可是若是不娶書香門第的人,娶其他家世的人,意義就不大了。
畢竟關鍵點還是在於林黛玉的教養。
賈玦懷揣著心思急匆匆的趕迴了榮國府,馬上找到了賈赦將呂端找他說的事告訴了賈赦。
賈赦聽完沉默了一下,才道:“我們去東府找敬大哥商量一下吧!”
賈玦點了點頭,兩人也不耽擱,立馬便動身到了東府賈敬院子裏。
在聽完賈玦的敘述後,賈敬沉默了一下道:“答應吧!”
“我們既然已經做出了不遠離朝堂的決定,那就隻有一條道走道黑。”
賈玦歎道:“我擔心老太太會讓我這邊接下催繳國庫欠款的差事,他那邊又一個勁的去討好那些勳貴維持關係。”
賈赦對於賈玦這話隻是沉默,他非常了解賈母,他明白賈母可能真能做出這種事來。
但寧榮兩府想來一體,更何況是榮國府內部呢。
兩頭都想吃的後果很有可能是最後兩頭都落不著好。
賈敬看了一眼賈赦道:“官場的事,嬸嬸還是不要插手的好,這件事哪是她能夠想明白其中關節的。”
“陛下要是覺得寧榮兩府的投名狀交得不好,為了防止意外,是絕對會直接砸盤子的,到時候將玦哥兒至於何地?”
“且就目前這個形勢,勳貴這條船還是不要過於靠近的好。”
賈赦歎息道:“我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可是老太太哪是我能攔得住的?”
賈敬道:“你攔不住,到時就去玄真觀找我,我來攔。”
賈玦道:“這件事其實不是陛下和太上皇不砸盤子就沒事的,其他人也很容易砸盤子。”
賈敬道:“隻要陛下和太上皇還不想砸盤子,且事態不是太嚴重,問題就不大。”
“派人把那些欠國庫錢,又德高望重或是功勳卓著的老臣盯緊點,如果出事的人不是什麽德高望重、功勳卓著的老臣,陛下和太上皇就能壓下。”
賈玦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接下來賈敬叫來了賈珍、賈政、賈璉,又仔細商議了一遍這件事情。
為了把投名狀做得漂漂亮亮的,兩府在這件事上是絕對不能出現不同聲音的,為了表示寧榮一體,賈敬安排寧國府首先交上三十萬兩欠銀以做表率。
寧國府還完欠銀後,榮國府就緊跟著還上榮國府借的二十五萬兩欠銀。
“國庫欠款?”賈玦眼神微微一凝帶有些許疑惑的道。
“對,國庫現在有三千兩百五十萬兩借出去的銀子沒有收迴,若是能把這筆欠款收迴,則可大大緩解國庫的壓力。”
“閣老找我,不會是想讓我去追繳國庫欠款吧?”賈玦半開玩笑的問道,不過林如海看得出來,賈玦的眼神可沒有玩笑起來。
呂端嚴肅的點了點頭道:“對。”
看了一眼呂端的臉色,賈玦緩緩收斂了笑意,想了想道才道:“閣老不要給我開玩笑了,我算是那個位份的人?這國庫欠款那是我能追得動的。”
呂端聞言看著賈玦認真的道:“現在這個情勢,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人了。”
林如海在一旁嗬嗬一笑道:“閣老這就有點抬舉這小子了吧!滿朝上下,滾滾諸公,有德有才者何其多,這小子哪能排得上號。”
呂端看了林如海一眼,歎息一口氣搖頭道:“我知道,你們都不願意接這燙手的差事。”
“別說負責追繳,就是誰先還欠款都得惹上一身騷。”
“可是這世上很多事都不是不想就可以避免的,特別是咱們身在官場,身不由己才是常態。”
賈玦沉默了一下道:“如果我沒猜錯,陛下已有心讓我接這個差事了吧?”
呂端點了點頭道:“沒錯,陛下有這個想法,太上皇也有這個想法,雖然不全是為了追繳國庫欠款,但我沒有理由反駁,因為你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所以我其實從一開始我就沒得選了?”
“陛下還是希望你能主動上折子。”
賈玦看了他一眼沉默不說話。
呂端見此繼續道:“你在揚州的政績被壓得很厲害,你若同意這件事,我可以力保你賑災的功績不被打壓。”
賈玦向後靠了靠道:“我不在乎賑災的功績被打壓,我今年才十七歲,後麵的日子還長著呢!我何必著急?”
“你以為太上皇和陛下讓你主動上折子是為了不背上打壓功臣的名聲?”
賈玦還是沒有說話,不過這種時候不說話其實代表了默認。
“你主動上折子,陛下和太上皇會讓你父親重新出來帶兵。”
“什麽?”賈玦再次懷疑了自己的耳朵。
就連林如海都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呂端。
呂端笑了笑道:“你們不必感覺如此驚訝,這個世界沒那麽多不可能的事,萬事萬物都是因勢而動。”
“昔年漢高祖那麽忌憚與不滿韓信,不也是滿足了韓信封齊王的要求嗎?”
賈玦想了想道:“陛下想動嚴閣老?”
“這個目前還談不上,嚴格老也不是輕易能動的。”
“嗯,既然現在我們已經把話說得這麽直白了,那咱們幹脆就把話再說透一點。”
“這次邊關的事,雖然一開始嚴格老那些人是瞞著嚴格老幹的,但像嚴格老這樣素通兵事的人,那些邊關將領在想什麽又怎麽能長期瞞得了他呢?”
“可嚴格老在察覺後卻沒有說什麽,他默認了他們這麽做。”
呂端說到這裏,端起茶杯先喝了一口茶後才繼續道:“不用想陛下和太上皇都會對嚴閣老心生不滿。”
“可現在的情況是,若是沒有嚴閣老,勳貴仍舊會在軍中獨大,若是沒有嚴閣老,現在對勳貴形成壓製打壓的局麵也無法繼續維持下去。”
“所以就想著用我賈家破局?”賈玦眼神低垂了一下問道。
“我前段時間去見過太上皇,太上皇其實是想扶持李林甫入閣的。”
“可是李林甫現在在軍中的影響力僅限於那些異族將領,那些異族將領先不說靠不靠得住,單說影響力,現在除了一個三千營節度使史思明外,其他異族將領的影響力哪會被根深蒂固的勳貴放在眼裏?”
“所以啊!就算太上皇想靠李林甫製約勳貴,也肯定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辦到的。”
“可我賈家也是勳貴。”
“欠國庫銀子的九成都是勳貴,追繳國庫欠款就是你賈家的投名狀。”
聽到這裏賈玦算是全明白了,原來這才是自己最適合追繳國庫欠款的原因。
主動上折子追繳國庫欠款,賈家與大部分勳貴恐怕都會結下梁子。
並且就算自己想出不與勳貴結梁子的催款方法都不能用,因為這是一份不可能辦好的差事。
等開始催繳時,隨便發生個大臣被逼撞牆撞柱昏迷的事情,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以酷吏的理由把自己罷官奪職。
想來前段時間朝堂上傳出風聲要彈劾自己賑災不利,致使糧價上漲也根本不是為了打壓自己,而是為了增加讓自己同意追繳國庫欠款的籌碼。
畢竟若是自己強硬不同意,由陛下下聖旨強行安排這份差事的話,這件事對陛下和太上皇來說就會多出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至少會給榮國府留下與勳貴的緩和的可能,畢竟在很多勳貴眼裏,榮國府也是被逼的嘛。
而一旦主動上折子,這性質就不一樣了,不管榮國府是不是被逼,榮國府都已經做出了站在勳貴對立麵的選擇。
雖然糧食上漲的事被自己提前傳出謠言防備住了,但對皇上和太上皇來說隻是少了一個籌碼而已,總體影響不大。
賈玦沉默著。
呂端也不著急,一邊品味著手中的茶,一邊等著賈玦的答案。
過來良久,賈玦才道:“這件事不是我自己能做主的,牽涉到寧榮兩府,我得迴去與兩府的主事人都商量一下才能做決定。”
呂端點了點頭道:“這是自然的,也不急於一時,現在離開印還早,你在開印之前答複我就行了。”
看著呂端顫顫巍巍離去的背影,賈玦忍不住歎了一口氣道:“這位呂閣老果然如傳言所說的,一心為公啊!”
林如海笑了笑道:“呂閣老這人骨子裏其實固執得很,以前很多時候為了公事,沒少顯露出鐵麵無私的一麵,上次被罷大學士也有一些這方麵的原因。”
賈玦聞言無奈一笑,像呂端這種人,也會籠絡人,但他籠絡人卻絕不可能是結黨營私,而是為了更好的辦事。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他不可能為了所為的陣營而幹出違心的事的。
這樣的人好,但來往起來也會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不過總體來說,賈玦還是很佩服尊敬呂端的。
“你怎麽想的?”林如海問道。
賈玦歎息了一口氣道:“其實這件事我怎麽想已經不重要了,陛下和太上皇是一定會讓我同意的,我承受得住壓力,但寧榮兩府其他人能承受得住嗎?”
“再說了,寧榮兩府的情況姑父你也知道,珍大哥是個不曉事的。”
“二叔,他向來是老太太說什麽就是什麽。”
“而老太太對父親隱忍保守的做法從來都不讚同。”
“剩下的敬大伯和父親,我在外麵攪得天翻地覆他們都沒有出來約束我,就知道他們現在也已經放棄了繼續保守下去的想法了。”
林如海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朝中其實很多人都早已看出了寧榮兩府的風向轉變。
應該說,從賈赦同意賈玦出仕的那一刻起,就代表寧榮兩府對未來的方向就已經在改了。
畢竟要低調就得低調得徹底,這頭說遠離朝堂,結果那頭又安排人出仕做官,想兩頭都沾,這天底下沒這麽好的事。
賈玦這時將一旁的禮物放到桌子上笑道:“昨日惹林妹妹生氣了,這是我帶的一點賠罪的禮物,還望姑父幫我轉交一下,也代我替林妹妹陪個不是。”
林如海笑道:“你倒是有心了,都是至親的兄妹,這麽見外幹什麽,還能隔了心不成。”
賈玦苦笑著搖了搖頭道:“昨天的事是我的不是,說話沒個把門的。”
林如海聞言收斂笑容,深深的歎了一口氣,臉上盡是惆悵。
賈玦見此,斟酌了一下言辭,緩緩的道:“我覺得姑父還是應該再娶才是。”
林如海搖了搖頭,他明白賈玦的言外之意,林黛玉的教養現在是個大問題。
他沒有想到這幾年賈母把林黛玉養成了這個樣子,現在林黛玉才十歲,一切還有補救的機會,等再過幾年就該出閣了,倒那時可就沒有什麽補救的機會了。
可是讓他在娶,他也實在沒那個心思了。
林家書香門第,教養自然不同於尋常人家,知書達理、搭理家務隻是基本。
可是現在這別說基本,就是在禮這個字上林黛玉都很多弄不明白。
這要是嫁人,林家的百年清譽毀於一旦都很有可能。
可是誰來負責教養現在卻在林如海這裏走進了死胡同,這不是隨便選一個人就可以的,哪怕是宮裏那些千挑萬選的宮女都沒幾個能行的。
一般的人隻能培養出會讀書會管家的女子,真要培養出書香門第的純正大家閨秀,培養出那種品行、氣質、胸懷、眼界,不是書香門第出身的女子一般都不行,首先該從那裏下手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當然,也不是說不是書香門第出身的女子一定不能成為一個好的書香門第的主母。
賈敏就是一個例外,不然賈代善也不會執意要給他安排一個書香門第嫁過去。
當初若不是迫於國公府的麵子,林如海的母親是連來相看賈敏都不願意來的。
可是見麵之後卻一眼就相中了賈敏。
但是這種畢竟比較是罕見的,林如海若要續弦,大概率還是得從書香門第選的。
但書香門第出身的大家閨秀,有幾個願意嫁給林如海這個四十多歲的人呢,林如海也不願意拉下這張臉厚著臉皮去求。
且一樹梨花壓海棠的事他也不願意去做,可是若是不娶書香門第的人,娶其他家世的人,意義就不大了。
畢竟關鍵點還是在於林黛玉的教養。
賈玦懷揣著心思急匆匆的趕迴了榮國府,馬上找到了賈赦將呂端找他說的事告訴了賈赦。
賈赦聽完沉默了一下,才道:“我們去東府找敬大哥商量一下吧!”
賈玦點了點頭,兩人也不耽擱,立馬便動身到了東府賈敬院子裏。
在聽完賈玦的敘述後,賈敬沉默了一下道:“答應吧!”
“我們既然已經做出了不遠離朝堂的決定,那就隻有一條道走道黑。”
賈玦歎道:“我擔心老太太會讓我這邊接下催繳國庫欠款的差事,他那邊又一個勁的去討好那些勳貴維持關係。”
賈赦對於賈玦這話隻是沉默,他非常了解賈母,他明白賈母可能真能做出這種事來。
但寧榮兩府想來一體,更何況是榮國府內部呢。
兩頭都想吃的後果很有可能是最後兩頭都落不著好。
賈敬看了一眼賈赦道:“官場的事,嬸嬸還是不要插手的好,這件事哪是她能夠想明白其中關節的。”
“陛下要是覺得寧榮兩府的投名狀交得不好,為了防止意外,是絕對會直接砸盤子的,到時候將玦哥兒至於何地?”
“且就目前這個形勢,勳貴這條船還是不要過於靠近的好。”
賈赦歎息道:“我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可是老太太哪是我能攔得住的?”
賈敬道:“你攔不住,到時就去玄真觀找我,我來攔。”
賈玦道:“這件事其實不是陛下和太上皇不砸盤子就沒事的,其他人也很容易砸盤子。”
賈敬道:“隻要陛下和太上皇還不想砸盤子,且事態不是太嚴重,問題就不大。”
“派人把那些欠國庫錢,又德高望重或是功勳卓著的老臣盯緊點,如果出事的人不是什麽德高望重、功勳卓著的老臣,陛下和太上皇就能壓下。”
賈玦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接下來賈敬叫來了賈珍、賈政、賈璉,又仔細商議了一遍這件事情。
為了把投名狀做得漂漂亮亮的,兩府在這件事上是絕對不能出現不同聲音的,為了表示寧榮一體,賈敬安排寧國府首先交上三十萬兩欠銀以做表率。
寧國府還完欠銀後,榮國府就緊跟著還上榮國府借的二十五萬兩欠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