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飛馳,驚呆整個上埠小鎮!
寧家少爺被大夏國第一大儒楚言風收為關門弟子,並帶入嶽林書院!此消息一傳出,方圓百裏都震動了!
嶽林書院這是什麽地方,這可是大夏國一等一的高等學府,多少儒學之士的聖地呀!有人說,就是從這學院門前走過,都能沾一身聖人之氣。能進去求學,那可就是祖上墳頭咕嚕嚕冒一團團青煙了。
再加上楚大儒是誰?帝師呀!也就是說,寧家小少爺是當今皇帝的師弟!這還了得,這青煙冒得,直衝雲霄了!
於是乎,寧家,頓時人流不息,車水馬龍,高朋滿座,如同鬧市。正應了那句話,迎送均雅士,往來無白丁。
讓人驚奇的是,負責送去迎來門裏門外忙碌的不是寧商,也不是齊氏,而是齊虎。高大威猛的齊虎上次被寧商一掌後,在家休養了半個多月。聽說還驚動了萍州府的虎行鏢局分局。但後來還是不了了之了,並沒有什麽人衝寧府發難。但兩家的關係,鄰裏之間還是看出來了,已落入冰點。
當有江湖人來寧府鬧事時,寧商猜測十之八九與齊虎及虎行鏢局脫不了幹係。但並沒有什麽證據,隻是猜測而已,也就沒有什麽表示。再說,來了古怪“二老”,連打帶嚇,也真沒人敢再來太歲頭上動土了。
事息事消,寧商就當什麽事也沒有發生。寧商還是一個不想惹事更不想擴大事的人。
齊虎自那以後,也沒再登門。齊氏也賢淑乖巧了許多,一家人也就太平無事了。本以為,兩家可能從此就會如此不冷不熱地維持下去,沒想到天降喜事,祥瑞臨門,寧庚竟進了嶽林書院,成了天子學弟。齊虎終於坐不住了。
齊虎帶上厚禮,主動上門,賠禮道歉,十分誠懇,再加上兄妹二人一唱一和,隻差痛哭流涕了。讓寧商這張冷臉也隻得慢慢融化。
小惡根出事之後,寧商也曾細細詢問,得知小惡根被毒啞一事,寧氏責無旁貸。但罪魁禍首並不是她,她隻是被人利用了。她當時聽信一遊方道士所言,說頑劣小孩吃了此藥,定會安分老實,不再吵鬧。結果藥一入口,人沒安分,嘴巴卻是徹底老實了。
後來,再去尋那道士,早已不知所蹤。這時寧商已明了,暗中那些人開始動手了。隻是他想不明白,那些人為什麽隻是毒啞,而不是殺人?
讓寧商心軟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寧商念念不忘齊家老太爺當年那份情意。
為此,他也隻得長歎一聲,就此罷休。
齊虎大喜,主動來到寧家,迎來送去,幫寧商分擔這些瑣雜之事,倒也應付得八麵玲瓏,乘機結交了不少豪門貴府,上下歡心。寧商也樂得清閑,由著這位大舅哥狠狠地風光了一把。
消息傳來之時,眾人皆喜,隻有道姑、道爺“二老”有些鬱悶。
這“二老”據說是“蒙山四老”的老二、老三,來了之後,幫著寧家打發了那些尋釁挑事的,就在寧府賴著不走了,每日也不出門,吃吃喝喝,如同一對太上皇。
那個道姑還好,和和氣氣,話也不多,平日就是在寧商安排的房中打坐。隻是那個老頭道爺不好伺候,每日乍乍唿唿,蹦上蹦下,沒一刻消停。特別是他這張嘴,就是一個大漏勺,話多,語糙,逮誰跟誰說,不分老少,不分男女,說的隻有一個主題:道爺當年也曾風流倜儻、人見人愛,更是上山擒過猛虎,下海抓過狡龍.......
剛開始新鮮,大家也還聽,甚至簇擁著聽,道爺更是容光煥發,一臉亢奮,蹦在高處,口沫四濺,如同說書。
後來,主題不變,內容雷同,反反複複,聽眾便日漸減少。最後,隻剩下一個人會歪著小腦袋,半睡半醒地聽他嘮叨了。
這個人就是小珠兒!
小珠兒確實長高了,長大了,五官越發的精致如玉雕,皮膚更是吹彈欲破,晶瑩乳白,一對大眼睛清澈如兩彎深泉,看久了似乎能聽到泉落水底的叮咚聲。
老道初見小珠兒時似乎嚇了一跳,竟是不敢直視她,繞彎兒走。別人不知所以,隻有那道姑見之輕輕搖頭。
小珠兒從小到大,就沒見人怕過自己,隻有自己怕別人。現終於逮著一個威風凜凜的老頭兒竟對自己有幾分懼怕,立刻覺得有趣,於是天天小膠布一樣貼著老頭兒轉,老頭去哪,她也去哪。老頭沒了擁躉,她仍然是堅定不移的“粉絲”。
其實誰都看得出,老道對小珠兒的喜愛深入骨髓了,但那份故意的躲避又讓人不解。
寧商和齊氏剛開始對老道和小珠兒這一老一小莫名其妙的“親近”與“疏遠”也是十分的糾結,一個是惹不起,一個是寵溺女,拉開不妥,訓斥不能,後來見也沒什麽不好,就當給小珠兒找了一個不要錢的保鏢爺爺,也就懶得管了。
這“二老”一住就是半個月,隻等到小惡根被楚大儒收為關門弟子的消息傳來,這“二老”才悻悻然要走。
這時,寧商才知道,這“二老”賴在家中,是為等人,等小惡根,而不是什麽義務幫他看家護院來了。
人人皆惡的小惡根什麽時候成了大家搶的香餑餑了,鄰裏鄉親都百思不解,但也沒有人給他們解釋。
“二老”要走,寧商、齊氏包括齊虎都假裝留客,實則巴不得他們快些走,伴“君”如伴虎,特別是這個喜怒無常的“三爺”,實在不好應付。
可有一個人,卻不讓他們走。
那天清晨,東方吐曉,“二老”整裝待發,剛要出門,一個小丫頭就撲過來了,哭哭啼啼,梨花帶雨,拉著老道爺肮髒的道袍,死活不撒手。
寧商夫妻好言好語,連哄帶騙,小珠兒根本不聽。齊氏有點火,剛想罵幾句,這邊道爺的小眼睛已瞪了起來,兇光畢露,如同被人撩了逆翎的禿鷹,眼看就要炸毛。
自從有了這位老道爺,小珠兒就沒人敢罵敢訓了,連她父母也不行。好在小珠兒忘事忘得快,早已不記得當年齊小虎的“惡行”了,否則一告狀,那小老虎就是躲在娘胎裏,恐怕也會被端出來,嚴懲一番不可。
於是,這邊是敢怒不敢言的父母,這邊是一臉糾結的老道爺,中間是一個蠻不講理的小丫頭。就這麽僵著。
“老三,要不,就收下吧?”旁邊道姑漫不經心地說上一句,秀眉卻明明在顫抖動。
“唉,”道爺長歎一聲,好似做了天底下最難決策的一件大事:“老二,算我們倆的?.......你也不得不管!......”
“行。”道姑仙氣兒十足,踏步而行。
寧商卻是一喜,雖然心有不舍,卻也知道這是天大的福緣。這段時間他可沒少打聽,這“二老”在江湖中,可是神仙一樣的存在。女兒跟了他們,那又是怎麽樣的存在?
而且寧商對自家的來曆、遭遇疑惑頗多,老是覺得明裏暗裏盯著自家的眼睛不少,特別是近些年,隱隱約約的威脅無處不在。小惡根中毒,江湖人尋仇,都說明有些人已經按捺不住圖窮匕見了。
女兒如果跟了這“二老”,就等於進了保險櫃了。敢上蒙山找麻煩的江湖客,還真的不多。因此,他聽聞此言,搶在齊氏開口之前,搶前一步,拱手施禮:
“道爺,那就有勞您管教小女了!”
旁邊的齊氏一愣,醒悟過來時,眼已紅了,眼淚吧嗒噠直落。自從小惡根那事以後,這個家她已作不得主了。
矮蹬蹬的道爺也是端端正正還了一禮,然後用雙手小心翼翼捧起小珠兒,就像捧著一尊價值連城的青花瓷,輕輕放在自己肩上,足下輕輕一點,已飛躍而起........
寧商夫婦隻聽到小珠兒灑下一串銀鈴兒般的清脆笑聲。
齊氏已泣不成聲........
寧家少爺被大夏國第一大儒楚言風收為關門弟子,並帶入嶽林書院!此消息一傳出,方圓百裏都震動了!
嶽林書院這是什麽地方,這可是大夏國一等一的高等學府,多少儒學之士的聖地呀!有人說,就是從這學院門前走過,都能沾一身聖人之氣。能進去求學,那可就是祖上墳頭咕嚕嚕冒一團團青煙了。
再加上楚大儒是誰?帝師呀!也就是說,寧家小少爺是當今皇帝的師弟!這還了得,這青煙冒得,直衝雲霄了!
於是乎,寧家,頓時人流不息,車水馬龍,高朋滿座,如同鬧市。正應了那句話,迎送均雅士,往來無白丁。
讓人驚奇的是,負責送去迎來門裏門外忙碌的不是寧商,也不是齊氏,而是齊虎。高大威猛的齊虎上次被寧商一掌後,在家休養了半個多月。聽說還驚動了萍州府的虎行鏢局分局。但後來還是不了了之了,並沒有什麽人衝寧府發難。但兩家的關係,鄰裏之間還是看出來了,已落入冰點。
當有江湖人來寧府鬧事時,寧商猜測十之八九與齊虎及虎行鏢局脫不了幹係。但並沒有什麽證據,隻是猜測而已,也就沒有什麽表示。再說,來了古怪“二老”,連打帶嚇,也真沒人敢再來太歲頭上動土了。
事息事消,寧商就當什麽事也沒有發生。寧商還是一個不想惹事更不想擴大事的人。
齊虎自那以後,也沒再登門。齊氏也賢淑乖巧了許多,一家人也就太平無事了。本以為,兩家可能從此就會如此不冷不熱地維持下去,沒想到天降喜事,祥瑞臨門,寧庚竟進了嶽林書院,成了天子學弟。齊虎終於坐不住了。
齊虎帶上厚禮,主動上門,賠禮道歉,十分誠懇,再加上兄妹二人一唱一和,隻差痛哭流涕了。讓寧商這張冷臉也隻得慢慢融化。
小惡根出事之後,寧商也曾細細詢問,得知小惡根被毒啞一事,寧氏責無旁貸。但罪魁禍首並不是她,她隻是被人利用了。她當時聽信一遊方道士所言,說頑劣小孩吃了此藥,定會安分老實,不再吵鬧。結果藥一入口,人沒安分,嘴巴卻是徹底老實了。
後來,再去尋那道士,早已不知所蹤。這時寧商已明了,暗中那些人開始動手了。隻是他想不明白,那些人為什麽隻是毒啞,而不是殺人?
讓寧商心軟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寧商念念不忘齊家老太爺當年那份情意。
為此,他也隻得長歎一聲,就此罷休。
齊虎大喜,主動來到寧家,迎來送去,幫寧商分擔這些瑣雜之事,倒也應付得八麵玲瓏,乘機結交了不少豪門貴府,上下歡心。寧商也樂得清閑,由著這位大舅哥狠狠地風光了一把。
消息傳來之時,眾人皆喜,隻有道姑、道爺“二老”有些鬱悶。
這“二老”據說是“蒙山四老”的老二、老三,來了之後,幫著寧家打發了那些尋釁挑事的,就在寧府賴著不走了,每日也不出門,吃吃喝喝,如同一對太上皇。
那個道姑還好,和和氣氣,話也不多,平日就是在寧商安排的房中打坐。隻是那個老頭道爺不好伺候,每日乍乍唿唿,蹦上蹦下,沒一刻消停。特別是他這張嘴,就是一個大漏勺,話多,語糙,逮誰跟誰說,不分老少,不分男女,說的隻有一個主題:道爺當年也曾風流倜儻、人見人愛,更是上山擒過猛虎,下海抓過狡龍.......
剛開始新鮮,大家也還聽,甚至簇擁著聽,道爺更是容光煥發,一臉亢奮,蹦在高處,口沫四濺,如同說書。
後來,主題不變,內容雷同,反反複複,聽眾便日漸減少。最後,隻剩下一個人會歪著小腦袋,半睡半醒地聽他嘮叨了。
這個人就是小珠兒!
小珠兒確實長高了,長大了,五官越發的精致如玉雕,皮膚更是吹彈欲破,晶瑩乳白,一對大眼睛清澈如兩彎深泉,看久了似乎能聽到泉落水底的叮咚聲。
老道初見小珠兒時似乎嚇了一跳,竟是不敢直視她,繞彎兒走。別人不知所以,隻有那道姑見之輕輕搖頭。
小珠兒從小到大,就沒見人怕過自己,隻有自己怕別人。現終於逮著一個威風凜凜的老頭兒竟對自己有幾分懼怕,立刻覺得有趣,於是天天小膠布一樣貼著老頭兒轉,老頭去哪,她也去哪。老頭沒了擁躉,她仍然是堅定不移的“粉絲”。
其實誰都看得出,老道對小珠兒的喜愛深入骨髓了,但那份故意的躲避又讓人不解。
寧商和齊氏剛開始對老道和小珠兒這一老一小莫名其妙的“親近”與“疏遠”也是十分的糾結,一個是惹不起,一個是寵溺女,拉開不妥,訓斥不能,後來見也沒什麽不好,就當給小珠兒找了一個不要錢的保鏢爺爺,也就懶得管了。
這“二老”一住就是半個月,隻等到小惡根被楚大儒收為關門弟子的消息傳來,這“二老”才悻悻然要走。
這時,寧商才知道,這“二老”賴在家中,是為等人,等小惡根,而不是什麽義務幫他看家護院來了。
人人皆惡的小惡根什麽時候成了大家搶的香餑餑了,鄰裏鄉親都百思不解,但也沒有人給他們解釋。
“二老”要走,寧商、齊氏包括齊虎都假裝留客,實則巴不得他們快些走,伴“君”如伴虎,特別是這個喜怒無常的“三爺”,實在不好應付。
可有一個人,卻不讓他們走。
那天清晨,東方吐曉,“二老”整裝待發,剛要出門,一個小丫頭就撲過來了,哭哭啼啼,梨花帶雨,拉著老道爺肮髒的道袍,死活不撒手。
寧商夫妻好言好語,連哄帶騙,小珠兒根本不聽。齊氏有點火,剛想罵幾句,這邊道爺的小眼睛已瞪了起來,兇光畢露,如同被人撩了逆翎的禿鷹,眼看就要炸毛。
自從有了這位老道爺,小珠兒就沒人敢罵敢訓了,連她父母也不行。好在小珠兒忘事忘得快,早已不記得當年齊小虎的“惡行”了,否則一告狀,那小老虎就是躲在娘胎裏,恐怕也會被端出來,嚴懲一番不可。
於是,這邊是敢怒不敢言的父母,這邊是一臉糾結的老道爺,中間是一個蠻不講理的小丫頭。就這麽僵著。
“老三,要不,就收下吧?”旁邊道姑漫不經心地說上一句,秀眉卻明明在顫抖動。
“唉,”道爺長歎一聲,好似做了天底下最難決策的一件大事:“老二,算我們倆的?.......你也不得不管!......”
“行。”道姑仙氣兒十足,踏步而行。
寧商卻是一喜,雖然心有不舍,卻也知道這是天大的福緣。這段時間他可沒少打聽,這“二老”在江湖中,可是神仙一樣的存在。女兒跟了他們,那又是怎麽樣的存在?
而且寧商對自家的來曆、遭遇疑惑頗多,老是覺得明裏暗裏盯著自家的眼睛不少,特別是近些年,隱隱約約的威脅無處不在。小惡根中毒,江湖人尋仇,都說明有些人已經按捺不住圖窮匕見了。
女兒如果跟了這“二老”,就等於進了保險櫃了。敢上蒙山找麻煩的江湖客,還真的不多。因此,他聽聞此言,搶在齊氏開口之前,搶前一步,拱手施禮:
“道爺,那就有勞您管教小女了!”
旁邊的齊氏一愣,醒悟過來時,眼已紅了,眼淚吧嗒噠直落。自從小惡根那事以後,這個家她已作不得主了。
矮蹬蹬的道爺也是端端正正還了一禮,然後用雙手小心翼翼捧起小珠兒,就像捧著一尊價值連城的青花瓷,輕輕放在自己肩上,足下輕輕一點,已飛躍而起........
寧商夫婦隻聽到小珠兒灑下一串銀鈴兒般的清脆笑聲。
齊氏已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