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彥聽罷, 頓悟:
「是了, 太上皇要重罰三皇子, 就是順水推舟, 怕保不齊也要貶為庶人。三皇子哪會依從?一來二往,怕是要咬扯出不少事兒來了。」
又疑惑:
「就算三皇子有些蠢, 太上皇卻心思深, 哪能如你所願?」
「如不如,由不得他了。」
衛戍笑笑,落下一字。
皇家出了這種事, 最失望的是百姓。百姓失望不服,掌權者將被質疑,國將動盪。太上皇想的很對,他覺著老三的罪己書下的很是時候,措辭也非常合適,不是主謀,隻是被蒙蔽。那些衛戍帶迴的人證物證,在他的屬意下,被梳理後展現出來平復朝堂的,也印證了三皇子所說。
那麽接下來,自然是要重罰平復民怨。潞河橫穿大炎,從南到北,百姓往來經商大多選擇水路,而漭山匪患這些年給百姓帶去的傷害實在太大。
他了解老三的性情,所以一切都在秘密籌謀,待詔書一下,即刻著人押送老三一家去往南方服罪。遠離朝堂,那麽一切也就平息了。
但如此隱秘的事也不知怎麽泄露出去的,三皇子得了消息,太上皇要貶他為庶人,還要將他一家人都送去南方別宮看守起來,頓時惱怒。
是太上皇告訴他可以寫這個罪己書,也是太上皇叫人來指點這封罪己書怎麽來寫,怎麽到頭來還是這麽個結局?於是要進宮麵見太上皇,卻被拒了。三皇子便出宮去太上皇的心腹大臣府上拜訪,一個一個也都託詞不見,終於有個見了,三皇子氣頭上難免言語不周,三言兩語吵了起來,大臣維護太上皇,歷數三皇子從小到大不足之處,顯然是個糟粕不堪難當大用之人,為了證實太上皇要貶三皇子為庶人並沒有錯。
三皇子一怒之下就扯出了太上皇指點他的事情,甚至還說出了太上皇借漭山要殺衛戍的事情,想以此脅迫太上皇收迴成命。誰知這大臣竟不知此事,聞聽大駭,激動的和三皇子吵了起來,說三皇子構陷太上皇,大逆不道。
越吵越兇,自然也就遮掩不住,被府上下人聽到,又影影綽綽傳到坊間,民怨沸騰。
太上皇大罵三皇子蠢貨,嚇得聖上數日不敢登聖清殿大門。這當口,懷王卻一力承當下來,在大理寺百姓聲討的時候,站出來直言會查清此事,若一切屬實,會還百姓一個公道,還衛戍一個公道。
六皇子的人這時候才明白過來被利用了,朝中眾人也終於明白過來衛少將軍為何從漭山死裏逃生卻沒立刻迴京,甚至隱瞞身份,在被揭穿後也並不敢明著迴稟漭山的事。
原來漭山的事是三皇子所為,而要他死的卻是他的主子太上皇。
說是明白了,卻又不大明白。
好端端的,太上皇的心腹,怎忽然就成了要算計死的人?
衛戍不是黃雀統領麽?
但又看歸朝後的封賞,又不大像是太上皇的心腹了。
因涉及太上皇,朝上的議論聲小起來,但不知是誰說了一句今上已繼位十年有餘,太上皇該退居頤養天年了,竟叫眾人都暗暗贊同。
懷王忽然開始上朝了。
都知道懷王在百姓間立下的承諾,對他都暗生同情。涉及太上皇的事,怎麽查?
懷王數次前往聖清殿也都吃了閉門羹,太上皇託病,一概不見。
衛戍琢磨著,他該進宮了。
六月,榴花似火,衛戍時隔許久,再度遞了請安摺子,太上皇許他進宮麵見。
這麽久太上皇沒有召見他,等的也是這一日,他自己送上門。
聖清殿瞧著還是往日的聖清殿,寧謐,威嚴,衛戍也同從前一樣,一步一步,勾著嘴唇走進去。
「臣,拜見殿下。」
太上皇也多年未曾給過衛戍好臉色,道了平身,衛戍站起來的當口,太上皇端著茶盞便慢條斯理的開了口:
「說起來,你臨出征前,還跟孤求了薑氏誥命的事,拖了這許久,也該下旨了。」
「那臣先謝恩了。」
衛戍揣著手笑,一如從前君臣不曾出事前,帶著些邪氣。太上皇盯著衛戍,半晌忽然笑了:
「孤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那時候,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沒曾想竟是個野心大的。」
「殿下說笑了,臣也就是為了活命而已。」
「皇家威嚴在你眼中視若無物,否則,你也不能這麽隨心所欲的操控百姓試圖顛覆皇權。」
「殿下抬舉臣了,百姓在乎的,不是誰做皇帝,他們在乎的,隻是安穩的日子,吃穿不愁。」
太上皇陰惻惻的盯了衛戍半晌,看他腰間空蕩蕩的,往日懸著的那枚令牌沒有了,心才算順暢了些。
「慶安,擬旨吧,衛大人既已封侯,就依照侯爵該有的品階冊封薑氏吧。擬好後送去上清殿給聖上瞧瞧。」
衛戍謝恩,太上皇咳嗽了兩聲,慶安擺手,上來個臉生的青年,神情刻板相貌尋常,奉著湯藥上來。衛戍隻掃一眼就發現,這是個功夫不俗的,再看一眼,就看見了他腰間懸著的兩枚黃雀令。
衛戍忽然想笑。
其中一枚自然是他的,另一枚不言而喻,是顧允明的。
太上皇看衛戍眼底明顯笑意,心下不快:
「既來了,就交接一下。」
衛戍有備而來,從袖籠中抽出個薄薄的冊子遞了過去,那青年接了,看了兩眼,眉頭大皺:
</br>
「是了, 太上皇要重罰三皇子, 就是順水推舟, 怕保不齊也要貶為庶人。三皇子哪會依從?一來二往,怕是要咬扯出不少事兒來了。」
又疑惑:
「就算三皇子有些蠢, 太上皇卻心思深, 哪能如你所願?」
「如不如,由不得他了。」
衛戍笑笑,落下一字。
皇家出了這種事, 最失望的是百姓。百姓失望不服,掌權者將被質疑,國將動盪。太上皇想的很對,他覺著老三的罪己書下的很是時候,措辭也非常合適,不是主謀,隻是被蒙蔽。那些衛戍帶迴的人證物證,在他的屬意下,被梳理後展現出來平復朝堂的,也印證了三皇子所說。
那麽接下來,自然是要重罰平復民怨。潞河橫穿大炎,從南到北,百姓往來經商大多選擇水路,而漭山匪患這些年給百姓帶去的傷害實在太大。
他了解老三的性情,所以一切都在秘密籌謀,待詔書一下,即刻著人押送老三一家去往南方服罪。遠離朝堂,那麽一切也就平息了。
但如此隱秘的事也不知怎麽泄露出去的,三皇子得了消息,太上皇要貶他為庶人,還要將他一家人都送去南方別宮看守起來,頓時惱怒。
是太上皇告訴他可以寫這個罪己書,也是太上皇叫人來指點這封罪己書怎麽來寫,怎麽到頭來還是這麽個結局?於是要進宮麵見太上皇,卻被拒了。三皇子便出宮去太上皇的心腹大臣府上拜訪,一個一個也都託詞不見,終於有個見了,三皇子氣頭上難免言語不周,三言兩語吵了起來,大臣維護太上皇,歷數三皇子從小到大不足之處,顯然是個糟粕不堪難當大用之人,為了證實太上皇要貶三皇子為庶人並沒有錯。
三皇子一怒之下就扯出了太上皇指點他的事情,甚至還說出了太上皇借漭山要殺衛戍的事情,想以此脅迫太上皇收迴成命。誰知這大臣竟不知此事,聞聽大駭,激動的和三皇子吵了起來,說三皇子構陷太上皇,大逆不道。
越吵越兇,自然也就遮掩不住,被府上下人聽到,又影影綽綽傳到坊間,民怨沸騰。
太上皇大罵三皇子蠢貨,嚇得聖上數日不敢登聖清殿大門。這當口,懷王卻一力承當下來,在大理寺百姓聲討的時候,站出來直言會查清此事,若一切屬實,會還百姓一個公道,還衛戍一個公道。
六皇子的人這時候才明白過來被利用了,朝中眾人也終於明白過來衛少將軍為何從漭山死裏逃生卻沒立刻迴京,甚至隱瞞身份,在被揭穿後也並不敢明著迴稟漭山的事。
原來漭山的事是三皇子所為,而要他死的卻是他的主子太上皇。
說是明白了,卻又不大明白。
好端端的,太上皇的心腹,怎忽然就成了要算計死的人?
衛戍不是黃雀統領麽?
但又看歸朝後的封賞,又不大像是太上皇的心腹了。
因涉及太上皇,朝上的議論聲小起來,但不知是誰說了一句今上已繼位十年有餘,太上皇該退居頤養天年了,竟叫眾人都暗暗贊同。
懷王忽然開始上朝了。
都知道懷王在百姓間立下的承諾,對他都暗生同情。涉及太上皇的事,怎麽查?
懷王數次前往聖清殿也都吃了閉門羹,太上皇託病,一概不見。
衛戍琢磨著,他該進宮了。
六月,榴花似火,衛戍時隔許久,再度遞了請安摺子,太上皇許他進宮麵見。
這麽久太上皇沒有召見他,等的也是這一日,他自己送上門。
聖清殿瞧著還是往日的聖清殿,寧謐,威嚴,衛戍也同從前一樣,一步一步,勾著嘴唇走進去。
「臣,拜見殿下。」
太上皇也多年未曾給過衛戍好臉色,道了平身,衛戍站起來的當口,太上皇端著茶盞便慢條斯理的開了口:
「說起來,你臨出征前,還跟孤求了薑氏誥命的事,拖了這許久,也該下旨了。」
「那臣先謝恩了。」
衛戍揣著手笑,一如從前君臣不曾出事前,帶著些邪氣。太上皇盯著衛戍,半晌忽然笑了:
「孤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那時候,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沒曾想竟是個野心大的。」
「殿下說笑了,臣也就是為了活命而已。」
「皇家威嚴在你眼中視若無物,否則,你也不能這麽隨心所欲的操控百姓試圖顛覆皇權。」
「殿下抬舉臣了,百姓在乎的,不是誰做皇帝,他們在乎的,隻是安穩的日子,吃穿不愁。」
太上皇陰惻惻的盯了衛戍半晌,看他腰間空蕩蕩的,往日懸著的那枚令牌沒有了,心才算順暢了些。
「慶安,擬旨吧,衛大人既已封侯,就依照侯爵該有的品階冊封薑氏吧。擬好後送去上清殿給聖上瞧瞧。」
衛戍謝恩,太上皇咳嗽了兩聲,慶安擺手,上來個臉生的青年,神情刻板相貌尋常,奉著湯藥上來。衛戍隻掃一眼就發現,這是個功夫不俗的,再看一眼,就看見了他腰間懸著的兩枚黃雀令。
衛戍忽然想笑。
其中一枚自然是他的,另一枚不言而喻,是顧允明的。
太上皇看衛戍眼底明顯笑意,心下不快:
「既來了,就交接一下。」
衛戍有備而來,從袖籠中抽出個薄薄的冊子遞了過去,那青年接了,看了兩眼,眉頭大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