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趟迴去,倒帶了四個孩子。進門後衛戍將薑瓷送到夙風居外,笑著說道:


    「你先迴去,我同吳嬤嬤商量商量,看她能不能留下幫著料理後宅,這幾個孩子要如何教導安頓。」


    薑瓷點頭,因那兩身衣裳,她見著衛戍還有些難為情。衛戍看薑瓷進了夙風居,便往客院去了,吳嬤嬤把四個孩子都帶了過去,如今正叫石榴阿肆燒水令他們先清洗清洗。


    她見衛戍進來,瞧著神色,覺著不好,果然等人都下去,衛戍便道:


    「嬤嬤,她是我娘子,我不想她受委屈。但既然受了委屈,我這做相公的,總得為她討個公道。所以……嬤嬤,您是自己告訴我,還是叫我去打聽?」


    吳嬤嬤嘆氣,但不明白他是怎麽勘破這事兒的,不過時至如今,少不得一五一十告訴了,當說到盧家姑娘說的話時,她感到衛戍眼神一冷,透著森森殺氣。


    翌日,臘月二十三,祭灶。


    但假夫妻其實沒什麽可忙碌,沒有祖宗牌位要祭拜,也沒有親族相聚,如舊一天。


    約是衛戍昨日同吳嬤嬤商議有了結果,吳嬤嬤竟果然同意留在衛府了,主動要求搬去西邊院子。西邊兩處院子其實空曠的很,廚房隻住了宋老二夫妻,那前後兩個小四合院一處的下人房,前後兩個門,前頭住著男僕,後頭是女婢,十來間屋隻住了石榴一個,吳嬤嬤搬進去,住進了下人房那帶著小廳的正房。四個新來的收拾幹淨,吳嬤嬤帶著去了夙風居,連帶高叔等人齊聚小花廳,薑瓷這還是入主衛府後,頭一迴升座。


    下人一同行禮,薑瓷心裏噗通慌跳,知道一牆之隔外稍間裏,衛戍正躺在榻上悠閑看書,但他說了後宅都是她做主,便由得她做主,一句不過問。


    「這四個孩子我瞧了,倒也齊整規矩,勝在本分聽話。從前府中人少且沒規製,如今倒是趁著新來的,夫人少不得分派仔細,人人明白自己職責,府中也就不亂了。」


    吳嬤嬤起了頭,隻看她頭一迴理事能做到如何地步。薑瓷看著,先問了名字,但窮苦人家能起什麽,丫頭狗蛋兒的亂叫。


    「若是這樣,阿肆領著,就叫阿伍阿六,分開年歲就好。至於她們,有石榴在,就叫桃兒梨兒吧。」


    吳嬤嬤指使孩子們磕頭謝恩,分了名字,薑瓷看著不免憐惜,但瞧著一旁總是眼神遊移的阿遠,又不大高興。


    「高叔,往後您便管著前頭,府中門戶,還有男客迎來送往,灑掃上便叫阿遠帶著阿伍阿六。後院裏吳嬤嬤管著,西邊兩處院子你們尋常都要打掃幹淨,夙風居裏,因公子喜愛僻靜,每日巳時石榴帶著桃兒梨兒打掃,隻一個時辰。屋裏茶水點心要備齊,院子大門邊有一間屋,總要有一個人守著,防著喚你們。」


    石榴應聲,吳嬤嬤點頭,分派仔細叫人下去,吳嬤嬤又道:


    「斷沒有咱們這樣的人家,大門上沒有人,二門上也沒有人,更沒個值夜的,終究還是人少的緣故。」


    「且慢慢來吧,如今府裏也隻我和公子兩個,馬上就過年了,等過了年,嬤嬤陪著我咱們好好兒擇些人手來。」


    薑瓷喝口茶壓壓驚,吳嬤嬤笑:


    「如今也隻能這樣了。」


    之後又和吳嬤嬤往庫房去尋了幾件不俗的擺件兒,把空曠的夙風居約略裝扮了一下,午後又去廚下做了一頓飯菜,晚上迴去,就見衛戍還歪在矮榻上看書,身旁的小幾上擺著一碟子糖。


    「灶糖?」


    她見過,但幾乎沒吃過,衛戍笑著朝她招手,她坐過去,見衛戍擱了書,烏木銀筷夾了一塊送她嘴裏,她張嘴咬了,衛戍笑:


    「甜麽?」


    「甜。」


    衛戍眉眼更彎了,把手裏她咬過剩半塊的糖送進自己嘴裏:


    「吃了我的糖,你可祭在我家了。」


    原來是這個意思?薑瓷臉紅,翻身起來。


    「真是,真是……」


    語無倫次手足無措,衛戍笑著看她狀如瘋癲的忙碌。


    接下來幾日,因吳嬤嬤又擔起教導四個新人之責,薑瓷每天能得半日空閑,便去廚房指導宋老二夫妻煎煮蒸炸準備年貨。薑瓷風風火火的忙碌,衛戍跟在她身後,頭一迴覺著原來過年是這樣的,可以這樣熱鬧紅火,叫他心裏踏實溫暖。


    京中人也在驚奇,慣常這個時候,衛戍總要生出幾番事端,可今年……卻安寧的很,反倒叫人不習慣了。


    至年三十,程子彥一早過門,說是拜年。二人在夙風居書房坐著,薑瓷瞧見,交代石榴送茶水點心,便先往客院去了。


    「你嚐嚐。」


    衛戍有幾分得意,程子彥捏一塊丟嘴裏,嚼著嚼著便挑起眉頭。


    「口味不錯。」


    桌上鹹蛋酥炸湯圓綠豆糕雲片糕四碟子,衛戍捏了一片雲片糕也丟嘴裏,翹著腿笑:


    「爺的娘子做的!」


    程子彥嗤笑,卻又不禁佩服。哪家都有奴僕,吃的點心精細,薑瓷做的雖拙樸,但一個男人吃著自己女人親手為自己做的點心,滋味自然又不同。


    二人調侃幾句,程子彥端起茶杯。


    「聽說老顧請了謀士。」


    衛戍嗤笑,卻沒多說。


    顧允明不是請了謀士,而是蒼朮縣的顧家進京了。顧允明是泥腿子出身,雖有幾分機遇,到底自己拚到的如今地位。顧正鬆算他本家侄子,約是去年才得知本家竟有個京裏任職的大人物,才牽上線。而顧允明也是去年開始,心思漸漸深沉。要說其中沒有顧正鬆的功勞,衛戍可不信。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嫁紈絝扶搖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茉上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茉上霜並收藏嫁紈絝扶搖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