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又說了半晌話,丁蔚並未發現青陽有何破綻,便道:“咱們在此地,還有一位同僚,不知他在何處?我想去瞧瞧。”
青陽立時道:“好!我帶你去。”
丁蔚擺擺手,道:“不用,你隻告訴我,他在何處便可。”
青陽自然如實相告。
丁蔚便又去找宏遠。
宏遠道人五十餘歲,鳳目疏眉,麵色紅潤,頜下三縷長髯。他頭戴紫方巾,身穿八卦衣,正在房中打坐。
丁蔚進了房中,抱歉道:“打攪了!”
宏遠微微一笑,道:“今日來找貧道的人真是不少。”
丁蔚故作驚訝,道:“哦?還有何人?”
宏遠道:“還有一位女施主。”
丁蔚笑道:“看來今日是會客的黃道吉日。”
宏遠大笑道:“施主不知找貧道何事?”
丁蔚便亮明了身份,又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宏遠低頭沉思。
丁蔚開門見山,直接道:“剛才那位女施主,你可認得?”
宏遠搖搖頭,道:“不認識。”
丁蔚道:“那她來找你做什麽?”
宏遠道:“她隻說了一句話。”
丁蔚道:“什麽話?”
宏遠道:“今夜子時,觀後靜齋。”
丁蔚疑惑道:“靜齋?”
宏遠道:“虛元觀後麵,有一處小齋,名曰靜齋,是很久以前一位頗有道行的居士所建,如今無人居住。”
丁蔚心中暗想,看起來宏遠所說,不像假話。而青陽又毫無破綻。他們兩個到底誰是叛徒呢?丁蔚一時分辨不出,但是既然儷姬說了,子時靜齋,那倒是可以在這上麵做做文章......
想到此處,丁蔚計上心來,對宏遠道:“我想讓你做一件事。”
宏遠道:“但說無妨。”
丁蔚道:“此事我黃昏之後再告訴你。”
宏遠道:“好。”
丁蔚起身便要離去,當他走過屋中案幾之時,他停住了腳步。
案幾上放著一本書,書的名字吸引了丁蔚的目光。
丁蔚歪著頭,拿起那本書一看,心中疑惑。
道士們除了打坐觀想之外,當然還會讀一些經書,一般案頭會擺一些《道德經》《南華真經》《太上老君內觀經》《玉皇經》等等,但是宏遠的案幾上所放,卻是一部《見素經》。
宏遠見丁蔚駐足,而且捧起了經書,便笑道:“你對道門之事也有興致?”
丁蔚當然有興趣,何況是瞧見了“見素”二字!
丁蔚疑惑道:“這處道觀屬於何種道觀?”
宏遠道:“虛元觀是子孫觀。”
道家的宮觀分兩種,一種為子孫,由師徒之間代代相傳,觀產可以繼承,有專屬的門派。其他門派的道友可以暫時居住,且不能插手觀內事物,一般新出家的弟子都在子孫觀中。另一種為叢林觀,不允許收徒,觀產不能繼承,屬於天下所有道眾共同所有。
丁蔚曉得道觀的區別,他點頭道:“原來如此,那這處道觀屬於何派?”
宏遠道:“你手上的書,不是已經說了嗎?”
丁蔚驚訝道:“見素門?”
宏遠道:“不錯,洛符山見素門一派!”
丁蔚沒想到,在此處碰到了同門,心中歡喜,便迴身座了下來。
丁蔚哈哈笑道:“未曾想到,我與你不僅是同僚,還是同門!”
宏遠亦是一愣,啞然道:“你是見素門下?”
雖然現在丁蔚對宏遠頗生好感,但也並未完全放鬆警惕,他隻是不置可否地笑道:“我認識一位見素門的高道!”
宏遠道:“那位道長?”
丁蔚道:“玄清道長!”
宏遠臉上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激動道:“當真?”
丁蔚笑道:“當真!”
宏遠歎道:“玄清道長乃是見素門數一數二的人物,在整個門下的地位,僅次於坤木真人。”
虛元觀隻是見素門下一個小小的道觀,小道觀中的一名道友,對玄清道長的大名,當然是如雷貫耳。
宏遠嘖嘖稱奇,感歎不已。
丁蔚感興趣的自然是別的事情,因為關係到他腰間的那隻神秘錦囊。
丁蔚問道:“你來了虛元觀多久?”
宏遠道:“貧道來此已有十年。”
丁蔚啞然道:“哦?那你怎麽又做了咱們紫冰閣的眼線?”
宏遠笑道:“不瞞你說,貧道未出家之前,便是譙遠郡官府裏的一名捕快。後來對道門之事,頗為心儀,便做了道士。”
丁蔚暗忖,原來他與捕快還有些淵源。紫冰閣在大月朝各地的眼線,當然最好是有些背景的。
丁蔚道:“那你對見素門之事,一定十分清楚。”
宏遠連忙謙虛道:“不敢,隻有些許了解。”
丁蔚忽然神秘兮兮地道:“你對道門內之秘‘道德經內篇’怎麽看?”
道門吸引信眾的方式有很多種,用現世利益或者來世好處來作為一種方便,也是吸引信眾入門的普遍方式。
宏遠為什麽要修道?當然是聽到了很多傳說。
宏遠笑道:“你也曉得‘道德經內篇’?”
丁蔚微微一笑。
宏遠又道:“雖然‘道德經內篇’所傳,在整個道門之內是不公之秘,但隻有我‘見素門’一派,才有真正的手段來實現。”
丁蔚與他師叔玄清道長說過此事,這迴又從宏遠身上聽得,丁蔚不禁想聽聽這個小地方的道士,是如何傳說此事,於是道:“說來聽聽,是什麽手段?”
宏遠似乎所有的修道生涯都是為此一般,他臉色泛紅,興奮道:“先說‘道德經內篇’所藏之處,如今便有不下九種說法!而且版本亦有數種。”
丁蔚心中無奈,暗道,可不是啊,我這腰間的錦囊中,便有一個千年後帶來的版本呢,不知是藏於何處的版本,可惜看不懂。
丁蔚道:“哪九種說法?”
宏遠道:“其餘七處自不必說,以貧道研究,最為可信的‘內篇’所藏之處有兩個,一個是上漢朝永寧郡,一個便是見素門洛符山!”
丁蔚心想,“內篇”藏於洛符山?這個玄清道長可是沒有說起過。
丁蔚又問:“見素門如何能實現“內篇”中所載之秘?”
青陽立時道:“好!我帶你去。”
丁蔚擺擺手,道:“不用,你隻告訴我,他在何處便可。”
青陽自然如實相告。
丁蔚便又去找宏遠。
宏遠道人五十餘歲,鳳目疏眉,麵色紅潤,頜下三縷長髯。他頭戴紫方巾,身穿八卦衣,正在房中打坐。
丁蔚進了房中,抱歉道:“打攪了!”
宏遠微微一笑,道:“今日來找貧道的人真是不少。”
丁蔚故作驚訝,道:“哦?還有何人?”
宏遠道:“還有一位女施主。”
丁蔚笑道:“看來今日是會客的黃道吉日。”
宏遠大笑道:“施主不知找貧道何事?”
丁蔚便亮明了身份,又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宏遠低頭沉思。
丁蔚開門見山,直接道:“剛才那位女施主,你可認得?”
宏遠搖搖頭,道:“不認識。”
丁蔚道:“那她來找你做什麽?”
宏遠道:“她隻說了一句話。”
丁蔚道:“什麽話?”
宏遠道:“今夜子時,觀後靜齋。”
丁蔚疑惑道:“靜齋?”
宏遠道:“虛元觀後麵,有一處小齋,名曰靜齋,是很久以前一位頗有道行的居士所建,如今無人居住。”
丁蔚心中暗想,看起來宏遠所說,不像假話。而青陽又毫無破綻。他們兩個到底誰是叛徒呢?丁蔚一時分辨不出,但是既然儷姬說了,子時靜齋,那倒是可以在這上麵做做文章......
想到此處,丁蔚計上心來,對宏遠道:“我想讓你做一件事。”
宏遠道:“但說無妨。”
丁蔚道:“此事我黃昏之後再告訴你。”
宏遠道:“好。”
丁蔚起身便要離去,當他走過屋中案幾之時,他停住了腳步。
案幾上放著一本書,書的名字吸引了丁蔚的目光。
丁蔚歪著頭,拿起那本書一看,心中疑惑。
道士們除了打坐觀想之外,當然還會讀一些經書,一般案頭會擺一些《道德經》《南華真經》《太上老君內觀經》《玉皇經》等等,但是宏遠的案幾上所放,卻是一部《見素經》。
宏遠見丁蔚駐足,而且捧起了經書,便笑道:“你對道門之事也有興致?”
丁蔚當然有興趣,何況是瞧見了“見素”二字!
丁蔚疑惑道:“這處道觀屬於何種道觀?”
宏遠道:“虛元觀是子孫觀。”
道家的宮觀分兩種,一種為子孫,由師徒之間代代相傳,觀產可以繼承,有專屬的門派。其他門派的道友可以暫時居住,且不能插手觀內事物,一般新出家的弟子都在子孫觀中。另一種為叢林觀,不允許收徒,觀產不能繼承,屬於天下所有道眾共同所有。
丁蔚曉得道觀的區別,他點頭道:“原來如此,那這處道觀屬於何派?”
宏遠道:“你手上的書,不是已經說了嗎?”
丁蔚驚訝道:“見素門?”
宏遠道:“不錯,洛符山見素門一派!”
丁蔚沒想到,在此處碰到了同門,心中歡喜,便迴身座了下來。
丁蔚哈哈笑道:“未曾想到,我與你不僅是同僚,還是同門!”
宏遠亦是一愣,啞然道:“你是見素門下?”
雖然現在丁蔚對宏遠頗生好感,但也並未完全放鬆警惕,他隻是不置可否地笑道:“我認識一位見素門的高道!”
宏遠道:“那位道長?”
丁蔚道:“玄清道長!”
宏遠臉上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激動道:“當真?”
丁蔚笑道:“當真!”
宏遠歎道:“玄清道長乃是見素門數一數二的人物,在整個門下的地位,僅次於坤木真人。”
虛元觀隻是見素門下一個小小的道觀,小道觀中的一名道友,對玄清道長的大名,當然是如雷貫耳。
宏遠嘖嘖稱奇,感歎不已。
丁蔚感興趣的自然是別的事情,因為關係到他腰間的那隻神秘錦囊。
丁蔚問道:“你來了虛元觀多久?”
宏遠道:“貧道來此已有十年。”
丁蔚啞然道:“哦?那你怎麽又做了咱們紫冰閣的眼線?”
宏遠笑道:“不瞞你說,貧道未出家之前,便是譙遠郡官府裏的一名捕快。後來對道門之事,頗為心儀,便做了道士。”
丁蔚暗忖,原來他與捕快還有些淵源。紫冰閣在大月朝各地的眼線,當然最好是有些背景的。
丁蔚道:“那你對見素門之事,一定十分清楚。”
宏遠連忙謙虛道:“不敢,隻有些許了解。”
丁蔚忽然神秘兮兮地道:“你對道門內之秘‘道德經內篇’怎麽看?”
道門吸引信眾的方式有很多種,用現世利益或者來世好處來作為一種方便,也是吸引信眾入門的普遍方式。
宏遠為什麽要修道?當然是聽到了很多傳說。
宏遠笑道:“你也曉得‘道德經內篇’?”
丁蔚微微一笑。
宏遠又道:“雖然‘道德經內篇’所傳,在整個道門之內是不公之秘,但隻有我‘見素門’一派,才有真正的手段來實現。”
丁蔚與他師叔玄清道長說過此事,這迴又從宏遠身上聽得,丁蔚不禁想聽聽這個小地方的道士,是如何傳說此事,於是道:“說來聽聽,是什麽手段?”
宏遠似乎所有的修道生涯都是為此一般,他臉色泛紅,興奮道:“先說‘道德經內篇’所藏之處,如今便有不下九種說法!而且版本亦有數種。”
丁蔚心中無奈,暗道,可不是啊,我這腰間的錦囊中,便有一個千年後帶來的版本呢,不知是藏於何處的版本,可惜看不懂。
丁蔚道:“哪九種說法?”
宏遠道:“其餘七處自不必說,以貧道研究,最為可信的‘內篇’所藏之處有兩個,一個是上漢朝永寧郡,一個便是見素門洛符山!”
丁蔚心想,“內篇”藏於洛符山?這個玄清道長可是沒有說起過。
丁蔚又問:“見素門如何能實現“內篇”中所載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