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蔚一行人往前走了一段,碰到前麵座纜車上來的隊員,他們已經從前麵返迴。


    大家聚在觀景台旁邊說說笑笑,觀景台在一個拐彎的地方,貼山處都是一些小旅社,仿古店,寬二十多米,沿著弧線的山邊可以從側麵遠觀山凹中的十八盤,也可以看遠處的風景。


    現在天色已經擦黑,金黃的落日不再那麽耀眼,太陽胖了好多,掛在左上角的天空中。山頂上,風力稍微大了些,一切都是那麽美好,那麽愜意。


    “暖風吹的遊人醉,真舒服啊”,羅納爾賣弄著。


    “還是徒步爬山的感覺好,經曆風雨才見美景”


    “座纜車從上往下望的樣子,你們沒見到吧,各有個的千秋嘛”,丫頭片子嘟囔道。


    “晚上的落日都這麽美,期待明早的日出,希望不會是陰天”


    “聽山裏的人說,每天來看泰山日出的人,其中能真看到日出的也就一半,剩下的時候,要麽下雨要麽陰天,看運氣”


    “哎呀,我剛查了查天氣預報,明天有陣雨,還能不能看到日出啊”,靜熙憂心忡忡的說。


    “天氣預報你也信?十次能有二次準就不錯了,再說了,預報是陣雨嘛,沒事,肯定能看到日出”,飛羽信誓旦旦。


    羅納爾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是個天生的樂觀派,吃頓好吃的,睡個懶覺,都會覺得人生好美。


    “哈哈,就是,就是,飛羽說的沒錯,一定可以看到!”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閑聊著,抒發著小心情,樂此不疲。


    關曉美獨自陶醉在泰山的晚色中,丁蔚湊過去和她說話:“我說曉美,你很嗨呀”,“什麽?”,關曉美摘下耳機。


    “我說,你自得其樂”


    “是啊,聽聽音樂,看看美景”,曉美微笑著迴應著。


    “怎麽樣?這次沒白來吧,玩的開心嗎”


    “當然了,而且明早,太陽必須出來!”


    “羅納爾說了,必須的”,丁蔚樂嗬嗬的說。


    “趁天還沒黑透,咱們還能再去一個小景點”,丁蔚提議道。


    丫頭片子她們已經逛了一圈,遊玩了幾個小景點,剩下的五嶽獨尊、大型碑刻、玉皇頂等景點,打算明天看完日出,下山的時候捎帶著遊玩。


    還是丁蔚,羅納爾,飛羽,關曉美,靜熙五個人,結伴,離著最近的是碧霞祠。


    “碧霞祠挺大的,是一座道觀,裏麵好像在準備什麽儀式,我們剛才等了半天都沒開始,你們現在去的話說不定能趕上呢,很神秘的樣子咧!”,丫頭片子嚷嚷道。


    “那快走,快走”,丁蔚最喜歡神神秘秘的東西,帶著大家一起前往。


    其實碧霞祠就在不遠處的一座山梁之上,步行半裏,有二十幾米高的台階,拱門後麵就是。


    他們隻用了十分鍾,已站在碧霞祠門口。


    碧霞祠是道教全真派聖地,泰山極頂南側,初建於1009年,金代稱昭真觀,明弘治年間改名碧霞靈應宮,又稱碧霞靈佑宮,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後改稱碧霞祠,沿用至今。碧霞祠是一組宏偉壯麗的古代高山建築群,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築物組成。整個建築以照壁、南神門、山門、香亭為中軸左右對稱,南低北高,層層遞進,高低起伏,參差錯落,布局嚴謹。在道教宮觀中極有代表性。每年有逾百萬的香客遊人登泰山朝拜碧霞元君,心香一瓣,祈神福佑。


    朱紅色的山門顯得非常大氣,兩層結構,跨入門洞之後,是一座寬闊的長方形庭院。庭院當中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墊著腳可以看見庭院中間正在做著法事。


    隻見庭院中央鋪著一張華麗的大地毯,前方是一張香案,上覆黃色布幔,供奉一個牌位,香案上擺著幾盤水果祭品。一名羽服道冠的道士正在拱手上拜,而周圍十數名黃衣和黑衣道士,肅立兩旁,口中念念有詞。


    周圍的遊客一邊觀禮,一邊拍照議論。聽說這是祈福法會,祈福國泰民安,也是泰山碧霞祠的一個優良傳統。住持道長率領道眾恭對莊嚴法壇,謹按道教傳統,如法如儀誦經祈福,祈願:山河穩固,盡絕疫癘之侵;百姓康寧,同享清平之樂。雨順風調,國泰民安;中華複興,國運綿長。


    丁蔚心裏也同道長一起默默祈福,然後帶著大家向碧霞祠內走去,兩層二十多級台階,上麵是山門殿,用鐵瓦蓋成,供奉著四尊銅質神像,前為道守護神青龍、白虎,後為趙公明、劉挺。


    走進山門是碧霞祠的主院,院中央有香亭,香火千年未斷。院內東西兩側還有清乾隆禦碑和碑亭各一座。明代銅鑄的千斤鼎和萬歲樓,也在這裏。繞過香亭,便可看見碧霞祠正殿及東西配殿。東配殿以鐵瓦覆頂,麵闊三間,內供眼光娘娘銅質像,稱眼光殿。西配殿建置與東配殿相同,因供奉送生娘娘銅質塑像,得名送生殿。


    正殿是碧霞祠的主體建築,麵闊五間,重簷八角,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是祠內最高大雄偉的建築。殿頂由360片銅瓦組成,代表著中國舊曆一年360天,象征“周天之數”。每當雨後天晴,山下雲海翻騰,山頂輕煙如織,碧霞祠時隱時現於山巔雲際,如天上宮闕一般。晴朗時,殿頂金光璀璨,十分壯觀。所以碧霞祠被稱為仙人瓊閣、天上宮闕。正殿內供奉著碧霞元君像,是一尊鎏金銅像,為清乾隆年間所鑄,至今保存完好,是祠中鎮觀之寶。傳說碧霞元君是東嶽大帝之女,宋真宗在位時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古代,碧霞祠大殿輕易不開,隻有帝王大臣才有資格進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隻能在香亭中求禱泰山娘娘。


    大家跟著前麵的旅行團,一路蹭聽,嘖嘖稱奇。從正殿出來,又聽那個導遊介紹,香亭左前方是明萬曆年間立的泰山天仙閣金闕銅牌,右前方是明天啟年間立的泰山靈佑宮銅碑,兩碑高達五米,氣勢莊嚴。


    欣賞一番之後,大家迴到了山門外的院落,祈福法會還在繼續進行著,道士們的吟唱之聲抑揚頓挫,非常悅耳。丁蔚帶著大家往南神門方向走,繞過一處照壁,羅納爾在前麵喊了一聲,“這裏有遊廊,我們穿過去看看”,不知道是何原因,照壁後麵的遊客明顯少了許多,丁蔚一眼望去,看不到遊廊通向那個方位,因為較直的這段遊廊到盡頭九十度拐彎了。


    遊廊通往另一處庭院,院門口一排青竹。三三兩兩的遊客在院子裏拍著照片,閑散舒適的漫步。


    ”這裏比外麵安靜不少呢,那邊的屋子開著門,我們去看下“靜熙提議道。


    屋內一名道士正在閉目靜坐,麵前桌上放著法器,圓磬,銀槌,南華真經等等一些東西。丁蔚一幫人怕打擾道士清修,躡手躡腳的進了屋。道士也沒有睜眼,依然正襟危坐。門口正對著一麵屏風,大家小心的繞過屏風,後麵幾十個平方大小,空蕩蕩的,牆壁上有一些落地的壁畫,東麵,南麵,西麵,三麵牆上都有。


    環視了一會牆上的壁畫,丁蔚小聲說道:”咦!?”


    “怎麽了?”曉美問道。


    由於三麵環牆,沒有窗戶,隻靠大屏風透過來的自然光照明,室內光線昏暗。丁蔚站的位置比較靠裏,他指著角落裏的黑暗處說:”這裏還有一間屋子呢“。


    ”哪呢哪呢?“飛羽和靜熙嚷嚷道。


    ”噓!小聲點兒”


    果然在牆角還有一扇敞開的門,門楣很低,一米五左右的樣子,看不清裏麵有什麽。


    羅納爾揮了揮手,做了一個進的手勢,大家提著氣進了小暗室。裏麵光線更加昏暗,比外麵屋子小一些,在中央有一塊石台,台上燃著一盞酥油燈,一個不大的石雕塑位於石台正中。


    “這是個什麽雕塑啊,滿奇怪的?”


    “你看雕塑底座是蓮花,整體呈現不太規則的形狀,而且雕刻在上麵的東西好複雜喲”


    他們進來後,空氣流動,酥油燈的火苗也晃了幾晃,影影錯錯。


    他們圍在了石台周邊,仔細的盯著雕塑看,一時都沒了聲音。


    突然!!!


    錚..........


    磬聲響起,穿過五個人的耳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迴去當捕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丙丁求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丙丁求火並收藏穿越迴去當捕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