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轉瞬便到了年關。
炎禧元年,臘月二十三,小年。
天子行在從德勝門出京師,後有兩大支柱,一路是河北衛所屯軍,一路是山東備倭兵,黃河以南也是秣馬厲兵,整裝待發。
山東魯王陳炳榮表了態,三大早就超了統製的護衛令行禁止,聽候調遣。
關內道三大塞王亦是如此。
京師以北,三軍營帳一日一動,半月之前就北壓三百裏。與北狄來勢洶洶的大軍對峙許久。
京城宏偉,防守完備,糧草充足,北狄部眾野戰無匹,卻不善攻城。
故而群臣對陳含玉的剛愎自用,隻敢私下議論,說若非當日太上皇貪功冒進,也不會在關內道黎穀被擒。
如今局麵,卻是陳含玉獨斷專行,隻恐重蹈覆轍。
北狄軍隊號稱至如猋風,去如收電,如今卻也進退維穀。
在其背後,是關內道三大領略鐵騎之一的關寧鐵騎,多善騎射,習知狄夷舉動。
同樣是兵貴神速,直接截斷狄軍去路,卻也腹背受敵。
昨日才有了一場硬戰,關寧鐵騎五萬人保存什六,死了近兩萬。
關寧鐵騎並非名不副實,其以遼守遼之策本無誤,隻是北麵外族的羈縻三衛突然反叛,才導致戰局如此。
羈縻三衛本是外藩,乃離朝早期國力強盛時通過平定叛所獲的依附,以夷製夷,有效抵禦了北方諸部的侵擾,拱衛容易受攻擊的離朝側翼,同時,離朝通過與羈縻三衛的互市貿易,促進商品流通,加強雙方交流,委實恩眷不斷。
奈何是養不熟的狼崽子,大戰在即,直接背棄了大離,認祖歸宗了大端。
這一記臨陣突變的反戈相向,攻後以北,做實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雙手剛剛對稱的陳含玉勃然大怒,叱罵狄夷禽獸,果真養不熟,隻會蟄伏弑主。
如今大離與大端兩方都打出了真火,誰也騎虎難下。
不來一場血戰,怕是無法偃旗息鼓。
劉傳玉與章凝相持鑿陣而歸,為了這二人全身而退,死了三支重騎軍隊,關寧鐵騎陣折損的一半也是因此而殪。
劉傳玉胸中殘餘的最後一口氣機徹底散盡,泯然眾人。
領兵部尚書銜又提總督軍務大臣,協理京營戎政的劉嚐羹見到相扶而歸的二人,幾乎熱淚盈眶,上前一步栽倒地上。
負責皇帝警衛、儀仗以及巡邏京師、掌管治安的八千金吾衛花團錦簇,中間是身著一襲鮮紅如血的龍袞天子鑾駕。
陳含玉頭頂金吾纛旓飄揚。
陳含玉並不低頭,隻是垂眸睨了一眼這個自父皇被俘後就與母後眉來眼去的劉嚐羹,搖了搖頭,給自己上眼藥呢?
不過劉嚐羹確有將才,既然沒有隨駕北地屍骨無存,自然是老爹留給自己的股肱之臣。
太後一個婦道人家,因為太上皇北狩一事,痛心拔腦,現在還一直幽居慈寧宮不出呢,怎會出現在陣前?真是可笑!
陳含玉輕聲道:“來人,傳軍醫,朕的兵部尚書卒然遭邪風之氣,乃非常之疾,而方震栗,神誌不清,方才降誌屈節,趕緊攙下去,好生為其醫治,再行祝由。”
劉嚐羹還以為是自己聽岔了,顫巍巍抬頭,熱淚盈眶道:“陛下,您在說什麽?這可是太……”
陳含玉眼神一凜,打斷道:“快!他抽風了,快堵嘴,別咬斷了舌頭!”
庾元童眼疾手快,拿起一張已經看過的軍報,身形一閃,直接塞入劉嚐羹的嘴中,又是伸手輕輕一捏,叫其昏厥過去。
凡陛下吩咐,他皆執行無誤,一絲不苟。
陳含玉扶額,故作歎息,“出師未捷,險些折損我一員大將!快送去軍醫那裏。”
章凝隻是麵帶笑意,看向端坐鑾駕的陳含玉行那掩耳盜鈴的滑稽之事。
陳含玉也看她,隻是居高臨下,未曾說話。
至親再見,卻顯得有些生分。
劉傳玉沒法下跪行禮,因為身邊的太後身份沒法公開,自己一跪,連累她不好自處。
陳含玉扭頭看向劉傳玉,隻是輕聲道:“迴來就好。”
一些老臣是見過太後鳳顏的,卻是怕軍中驚厥,被塞一嘴黃紙,個個眼觀鼻鼻觀心,裝木人。
陳含玉見章凝沒有去意,又是命儀鑾衛將其送迴禦帳。
倒是看見留在原地的劉傳玉,徹底沒了天子架子,當即近身攙扶,關切道:“劉伴伴,還好吧?”
劉傳玉緩緩搖頭,麵上滿是愧疚之色,身為這紛亂局麵的挑起者,他深知自己難辭其咎。
“你沒事就好。快去休歇著吧,今天這一仗打完,咱們太平過年。”
劉傳玉欲言又止,現在是個戴罪之身,不期立功,卻是有口難開。
陳含玉傳音入密道:“伴伴有話不妨直說。”
劉傳玉猶豫再三,還是搖頭。
劉傳玉心中了然,保證道:“朕知那些蠻夷是不過年的,而今一戰,逢時遇節,士氣在此,可謂千載難逢,朕向你保證,自當盡心竭力,也叫更多戰士能迴家過年,闔家團圓。”
見天子難得以‘朕’自稱,劉傳玉也知道他的態度。
當即躬身行禮道:“陛下保重龍體!”
劉傳玉又是看了庾元童一眼,師徒倆目交心通,劉傳玉這才離去。
腳步剛動,卻聽陳含玉高聲道:“傳我命令,將陣前的神臂床子弩、佛郎機弩車、紅衣大炮等統統往北再挪五十步。”
陳含玉高喊一聲:“柴坤!”
“臣在!”
一披甲男子上前幾步,抱拳行禮。
劉嚐羹被拖走之後,兵部侍郎柴坤便擔當大任。
陳含玉就待此刻,上前一步,彎腰伸手。
柴坤見狀,心中驚疑交加,見皇帝已然彎腰,自己也隻能由躬身改為匍匐在地,以示敬畏。
陳含玉又是彎腰幾分。
柴坤額頭冒汗,直接選擇匍匐在地。
陳含玉不耐道:“你別動啊!”
柴坤戰戰兢兢,不敢移動。
陳含玉伸手,從他靴筒抽了一隻令簽,忍住伸手攏鼻的衝動。
這廝的臭腳是真味兒啊。
陳含玉皺眉念出令簽上的統領名字。
“千戶阮鐵槍?!”
不必高聲,自有傳語之人。
很快便有將領小跑上前。
陳含玉所喚名兒,乃是一種突騎指調方式。
萬戶之上或者參將,通常置簽十餘之支,書領隊姓名,插靴筒中。
遇緊急情況,抽簽唿某領隊,該領隊即領本騎隨之,行動迅速,指揮高效。
“你就是阮鐵槍?”
“正是下官!”
陳含玉揶揄一笑,“名字不錯,但是和姓氏搭配嘛……總有些中看不中用,銀樣鑞槍頭的感覺。”
阮鐵槍得以瞻雲就日,心旌搖曳,聞此一言,不由苦笑,“陛下,您說下官該姓什麽?下官迴家就改!”
這下陳含玉倒是驚奇了,笑道:“你這廝,怎麽還沒正兒八經打仗呢,就想著迴家了?改個姓還要迴家做甚?”
阮鐵槍以為是觸怒了陛下,小聲哆嗦道:“姓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俺家三代單傳了,家裏還剩一個老父親,我得迴去勸他和我一起改姓……”
阮鐵槍一言,引得眾人哄笑。
陳含玉麵上笑容卻是不複,有些低沉問道:“家裏就你一個兒子,怎麽還來參軍?都做到千戶了,是什麽時候被強征的?”
阮鐵槍搖頭不迭,解釋道:“沒有強征,是下官自願參軍的,我爹也是老兵,他從小教我,好男兒誌在四方,就當保國安民,報效國家。”
陳含玉點點頭,“看來我簽抽得不錯,鐵槍入手烏龍驤,龍精射之落攙槍,是個好兆頭。”
阮鐵槍是個粗人,可聽不懂什麽鐵槍、攙槍。
就隻是覺得皇帝陛下出口成章,老有學問了。
陳含玉伸手輕拍其肩,勉勵道:“封妻蔭子的機會來了,你可得好好把握啊。”
阮鐵槍叩首於地,聲音鏗鏘有力:“願為陛下肝腦塗地,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陳含玉欣慰一笑,道:“你手下該不滿一千人吧,再去挑兩個副手,合計集結滿兩千騎兵上前,用最好的兵仗,甲胄,準備衝陣,與關寧鐵騎合圍狄人先頭部隊,三衝之內若是斬首不成,便掩護關寧鐵騎突圍,能活著迴來的話,我給你賜‘陳’姓。”
阮鐵槍猛然抬頭,絲毫不見懼色,反倒麵露狂喜。
將要允聲得令,陳含玉下一句話,卻是叫全軍嘩然。
“叫刀牌手都退開,朕打先鋒,軍隨和龍纛一起壓過去。”
不是龍纛隨軍,而是軍隨龍纛!
日頭之下,少年天子意氣風發,身後金吾纛旓飄搖,如風雲攪動紅霞。
(最近看紹宋了,好看,熱血沸騰的。)
炎禧元年,臘月二十三,小年。
天子行在從德勝門出京師,後有兩大支柱,一路是河北衛所屯軍,一路是山東備倭兵,黃河以南也是秣馬厲兵,整裝待發。
山東魯王陳炳榮表了態,三大早就超了統製的護衛令行禁止,聽候調遣。
關內道三大塞王亦是如此。
京師以北,三軍營帳一日一動,半月之前就北壓三百裏。與北狄來勢洶洶的大軍對峙許久。
京城宏偉,防守完備,糧草充足,北狄部眾野戰無匹,卻不善攻城。
故而群臣對陳含玉的剛愎自用,隻敢私下議論,說若非當日太上皇貪功冒進,也不會在關內道黎穀被擒。
如今局麵,卻是陳含玉獨斷專行,隻恐重蹈覆轍。
北狄軍隊號稱至如猋風,去如收電,如今卻也進退維穀。
在其背後,是關內道三大領略鐵騎之一的關寧鐵騎,多善騎射,習知狄夷舉動。
同樣是兵貴神速,直接截斷狄軍去路,卻也腹背受敵。
昨日才有了一場硬戰,關寧鐵騎五萬人保存什六,死了近兩萬。
關寧鐵騎並非名不副實,其以遼守遼之策本無誤,隻是北麵外族的羈縻三衛突然反叛,才導致戰局如此。
羈縻三衛本是外藩,乃離朝早期國力強盛時通過平定叛所獲的依附,以夷製夷,有效抵禦了北方諸部的侵擾,拱衛容易受攻擊的離朝側翼,同時,離朝通過與羈縻三衛的互市貿易,促進商品流通,加強雙方交流,委實恩眷不斷。
奈何是養不熟的狼崽子,大戰在即,直接背棄了大離,認祖歸宗了大端。
這一記臨陣突變的反戈相向,攻後以北,做實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雙手剛剛對稱的陳含玉勃然大怒,叱罵狄夷禽獸,果真養不熟,隻會蟄伏弑主。
如今大離與大端兩方都打出了真火,誰也騎虎難下。
不來一場血戰,怕是無法偃旗息鼓。
劉傳玉與章凝相持鑿陣而歸,為了這二人全身而退,死了三支重騎軍隊,關寧鐵騎陣折損的一半也是因此而殪。
劉傳玉胸中殘餘的最後一口氣機徹底散盡,泯然眾人。
領兵部尚書銜又提總督軍務大臣,協理京營戎政的劉嚐羹見到相扶而歸的二人,幾乎熱淚盈眶,上前一步栽倒地上。
負責皇帝警衛、儀仗以及巡邏京師、掌管治安的八千金吾衛花團錦簇,中間是身著一襲鮮紅如血的龍袞天子鑾駕。
陳含玉頭頂金吾纛旓飄揚。
陳含玉並不低頭,隻是垂眸睨了一眼這個自父皇被俘後就與母後眉來眼去的劉嚐羹,搖了搖頭,給自己上眼藥呢?
不過劉嚐羹確有將才,既然沒有隨駕北地屍骨無存,自然是老爹留給自己的股肱之臣。
太後一個婦道人家,因為太上皇北狩一事,痛心拔腦,現在還一直幽居慈寧宮不出呢,怎會出現在陣前?真是可笑!
陳含玉輕聲道:“來人,傳軍醫,朕的兵部尚書卒然遭邪風之氣,乃非常之疾,而方震栗,神誌不清,方才降誌屈節,趕緊攙下去,好生為其醫治,再行祝由。”
劉嚐羹還以為是自己聽岔了,顫巍巍抬頭,熱淚盈眶道:“陛下,您在說什麽?這可是太……”
陳含玉眼神一凜,打斷道:“快!他抽風了,快堵嘴,別咬斷了舌頭!”
庾元童眼疾手快,拿起一張已經看過的軍報,身形一閃,直接塞入劉嚐羹的嘴中,又是伸手輕輕一捏,叫其昏厥過去。
凡陛下吩咐,他皆執行無誤,一絲不苟。
陳含玉扶額,故作歎息,“出師未捷,險些折損我一員大將!快送去軍醫那裏。”
章凝隻是麵帶笑意,看向端坐鑾駕的陳含玉行那掩耳盜鈴的滑稽之事。
陳含玉也看她,隻是居高臨下,未曾說話。
至親再見,卻顯得有些生分。
劉傳玉沒法下跪行禮,因為身邊的太後身份沒法公開,自己一跪,連累她不好自處。
陳含玉扭頭看向劉傳玉,隻是輕聲道:“迴來就好。”
一些老臣是見過太後鳳顏的,卻是怕軍中驚厥,被塞一嘴黃紙,個個眼觀鼻鼻觀心,裝木人。
陳含玉見章凝沒有去意,又是命儀鑾衛將其送迴禦帳。
倒是看見留在原地的劉傳玉,徹底沒了天子架子,當即近身攙扶,關切道:“劉伴伴,還好吧?”
劉傳玉緩緩搖頭,麵上滿是愧疚之色,身為這紛亂局麵的挑起者,他深知自己難辭其咎。
“你沒事就好。快去休歇著吧,今天這一仗打完,咱們太平過年。”
劉傳玉欲言又止,現在是個戴罪之身,不期立功,卻是有口難開。
陳含玉傳音入密道:“伴伴有話不妨直說。”
劉傳玉猶豫再三,還是搖頭。
劉傳玉心中了然,保證道:“朕知那些蠻夷是不過年的,而今一戰,逢時遇節,士氣在此,可謂千載難逢,朕向你保證,自當盡心竭力,也叫更多戰士能迴家過年,闔家團圓。”
見天子難得以‘朕’自稱,劉傳玉也知道他的態度。
當即躬身行禮道:“陛下保重龍體!”
劉傳玉又是看了庾元童一眼,師徒倆目交心通,劉傳玉這才離去。
腳步剛動,卻聽陳含玉高聲道:“傳我命令,將陣前的神臂床子弩、佛郎機弩車、紅衣大炮等統統往北再挪五十步。”
陳含玉高喊一聲:“柴坤!”
“臣在!”
一披甲男子上前幾步,抱拳行禮。
劉嚐羹被拖走之後,兵部侍郎柴坤便擔當大任。
陳含玉就待此刻,上前一步,彎腰伸手。
柴坤見狀,心中驚疑交加,見皇帝已然彎腰,自己也隻能由躬身改為匍匐在地,以示敬畏。
陳含玉又是彎腰幾分。
柴坤額頭冒汗,直接選擇匍匐在地。
陳含玉不耐道:“你別動啊!”
柴坤戰戰兢兢,不敢移動。
陳含玉伸手,從他靴筒抽了一隻令簽,忍住伸手攏鼻的衝動。
這廝的臭腳是真味兒啊。
陳含玉皺眉念出令簽上的統領名字。
“千戶阮鐵槍?!”
不必高聲,自有傳語之人。
很快便有將領小跑上前。
陳含玉所喚名兒,乃是一種突騎指調方式。
萬戶之上或者參將,通常置簽十餘之支,書領隊姓名,插靴筒中。
遇緊急情況,抽簽唿某領隊,該領隊即領本騎隨之,行動迅速,指揮高效。
“你就是阮鐵槍?”
“正是下官!”
陳含玉揶揄一笑,“名字不錯,但是和姓氏搭配嘛……總有些中看不中用,銀樣鑞槍頭的感覺。”
阮鐵槍得以瞻雲就日,心旌搖曳,聞此一言,不由苦笑,“陛下,您說下官該姓什麽?下官迴家就改!”
這下陳含玉倒是驚奇了,笑道:“你這廝,怎麽還沒正兒八經打仗呢,就想著迴家了?改個姓還要迴家做甚?”
阮鐵槍以為是觸怒了陛下,小聲哆嗦道:“姓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俺家三代單傳了,家裏還剩一個老父親,我得迴去勸他和我一起改姓……”
阮鐵槍一言,引得眾人哄笑。
陳含玉麵上笑容卻是不複,有些低沉問道:“家裏就你一個兒子,怎麽還來參軍?都做到千戶了,是什麽時候被強征的?”
阮鐵槍搖頭不迭,解釋道:“沒有強征,是下官自願參軍的,我爹也是老兵,他從小教我,好男兒誌在四方,就當保國安民,報效國家。”
陳含玉點點頭,“看來我簽抽得不錯,鐵槍入手烏龍驤,龍精射之落攙槍,是個好兆頭。”
阮鐵槍是個粗人,可聽不懂什麽鐵槍、攙槍。
就隻是覺得皇帝陛下出口成章,老有學問了。
陳含玉伸手輕拍其肩,勉勵道:“封妻蔭子的機會來了,你可得好好把握啊。”
阮鐵槍叩首於地,聲音鏗鏘有力:“願為陛下肝腦塗地,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陳含玉欣慰一笑,道:“你手下該不滿一千人吧,再去挑兩個副手,合計集結滿兩千騎兵上前,用最好的兵仗,甲胄,準備衝陣,與關寧鐵騎合圍狄人先頭部隊,三衝之內若是斬首不成,便掩護關寧鐵騎突圍,能活著迴來的話,我給你賜‘陳’姓。”
阮鐵槍猛然抬頭,絲毫不見懼色,反倒麵露狂喜。
將要允聲得令,陳含玉下一句話,卻是叫全軍嘩然。
“叫刀牌手都退開,朕打先鋒,軍隨和龍纛一起壓過去。”
不是龍纛隨軍,而是軍隨龍纛!
日頭之下,少年天子意氣風發,身後金吾纛旓飄搖,如風雲攪動紅霞。
(最近看紹宋了,好看,熱血沸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