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禧元年,九月初九,重陽節,清晨。
鍾粹宮的臥房,從帷幔之中,一隻纖細的右臂伸著,懸空垂落,線條柔美,肌膚細膩,宛如玉雕般光滑,就是有些纖巧,看著不似成人的。
這條胳膊的主人可不是什麽季女孌童,而是熟睡中的陳含玉。
其另一條正常大小的胳膊攔著朱黛,兩人並非都在安寢之中,朱黛醒著。
別看著鍾粹宮修得富麗堂皇,睡覺的木炕也就這麽點大,屋子小了聚氣,風水上就是這麽說的,這點兒即便是皇帝的龍床也不例外。
就是平日臨幸後妃,雲雨一番,之後也得按規矩把妃嬪送迴自己的宮殿,或者在乾清宮外屋單獨休息,所以大床真沒必要。
尤其還是後宮的床,要這麽大幹什麽?給人大被同眠的機會嗎?
朱黛麵露疲色,有些憔悴,卻是慶幸這位耕耘不輟的陛下今天沒有“晨練”。
若不是陳含玉現在這一對不對稱的手臂,他這段時間也不至於如此閑適。
宮娥都被屏退了,曾經的瞻靈學宮的女子大家朱黛,現在也隻能親自做些伺候灑掃的工作。
要說她十指不沾陽春水卻也不然,她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削蔥玉指上還是有些學藝留下的繭痕的。
陳含玉悠悠轉醒,握了握被朱黛頭枕著的左臂拳頭,不禁感歎這位枕邊人真的很有分寸,悄悄收著力,都不敢真壓麻了自己的胳膊。
不過一日夫妻百日恩,這算來算去都有不止幾萬恩了,她這樣總歸是顯得生分了些。
陳含玉柔聲問道:“什麽時候醒的?”
朱黛小聲迴答:“也是剛剛。”
卻聽陳含玉忽然說道:“今天得上朝了。”
朱黛微微錯愕,垂眸看了一眼陳含玉那好似秀甲抽芽不久的胳膊。
陳含玉笑道:“今天是什麽日子,顰兒不會忘了吧?”
朱黛搖了搖頭,隻是說道:“九月九。”
陳含玉說道:“今日重陽,九九歸真,一元肇始,是吉祥日子。宜登高祈福、拜神祭祖、飲宴祈壽。”
其實陳含玉也不想這麽快就上朝的,隻是闊別稍久的朝堂,須得他露麵一次,還有許多事宜得交代。
好在是新的胳膊終於是長大許多了,雖然還不太對稱,但穿著龍袞上朝已經不是問題,也沒有哪個不長眼的敢直麵天顏。
畢竟他再不露個麵,朝堂就該亂了,那些他一手提拔的股肱之臣,卻像街頭巷尾的碎嘴子一樣編排他,無非文雅一些,愛說什麽緩揭繡衾抽皓腕、從此君王不早朝雲雲。
當真叵耐,當初勸自己賡續血脈早定國祚的是他們,現在罵自己淫湎無度荒廢朝政的還是他們,真是受夠了。
聽陳含玉提起祭祖,朱黛就不免黯然神傷,是念及自己已經過世的曾祖。
要說隔代親,卻也沒有,畢竟是曾祖了,他眼裏隻有朱家的興衰,親情如何,其實都是細枝末節,甚至曾經還要求自己委身越王世子陳祖炎,雖然最後給了自己選擇的機會,但嫁入皇宮又何嚐是自己心甘情願的呢?
但如今看來,陳含玉姑且是良配,也算是陰差陽錯,歪打正著。
隻是想著那八月十四一見,之後就是陰陽兩隔了,他和自己說了許多話,算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在得了陳含玉的金口玉言之後,許諾之事不怕不兌現的,他倒是撒手人寰,了無牽掛,卻叫自己自怨自艾許久。
老小孩一個,哼……還難怪自己從來隻叫他曾祖,不叫他太爺爺。
說什麽等我迴來看你,和玄孫,這一聲太爺爺可跑不了。
當初他要不是嘴快說了這麽一句,自己不得泫然泣下應對一聲?
現在好,人迴不來了……倒是自己的不是了?
朱黛隻是輕聲說道:“臣妾伺候陛下更衣。”
陳含玉與她夫妻敵體,自然知曉她的哀思,故而明知故問道:“顰兒入宮多久了?”
朱黛迴答道:“快四個月了。”
陳含玉歎息道:“還是沒名沒分的,倒是委屈你了。”
朱黛不說話,她是聰明人,知道陳含玉必不可能是隨口一提無的放矢,可要她要是真聰明,至少得搖頭說些什麽體貼分憂之言。
朱黛隻是怕,怕自作聰明,怕弄巧成拙。
陳含玉沉吟片刻,細弱的右手手掌輕撫著朱黛平坦光滑的小腹。
冊封皇後的事情是要提上日程了,但要有個由頭,這朱黛肚子沒響動,總歸落人口實。
萬不能叫自己枕邊人的曾祖白白賠了性命,就算他是求仁得仁,可那個趙國公才擬封了一日不到人就死了,都快分不清是冊封還是追封了。
就這……都不好意思昭告天下,老百姓怎麽想?人死卵朝天,可不管你是不是追尊,孩子餓死了知道奶了?
也隻有冊封顰兒為皇後,讓朱家變為真正的皇親國戚,才能算是差慰人意了。
陳含玉在朱黛耳邊呢喃道:“想家了吧?”
朱黛搖搖頭,她本身也沒有在家待過多長時日,一直都是在瞻靈學宮做學問,即便偶爾迴家,也隻能感受到虛假的一團和氣。
陳含玉耕耘之時雖然橫征暴斂,索取無度,但平時對朱黛還是十分溫柔體貼的,柔聲問道:“馬上就到日子了,要不要下詔叫你家人進京看看你?”
離朝延續翼朝製度,開恩降脂,對後宮也是大開方便之恩,特降諭諸椒房貴戚,每月逢二六日期家屬可入宮請候,盡骨肉私情,享天倫樂事。
朱黛卻是搖了搖頭,輕聲道:“家裏還在為曾祖居喪守孝,如此不妥,會授人以柄的。”
陳含玉點了點頭,就坡下驢道:“你倒是懂事,如今卻是多事之秋,且再等等,最快得等明年上元節,我讓你迴廣陵省親一趟。”
朱黛乖順道:“都聽陛下的。”
陳含玉輕笑一聲,寬慰道:“保管你不白等,到時候就是皇後省親了,排場少不了的。”
離朝有律,除二六日入宮之恩外,凡有重宇別院之家或駐蹕關防者,不妨啟請內廷鑾輿入其私第。
要想在廣陵建一座趙國府不太現實,但在京城西城立起一座重宇別院卻也不算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朱黛隻身入宮,拋離父母,豈有不思想之理?
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兒,不能一見,倘因此成疾,亦大傷天和之事。
如此,也算陳含玉的一點心意。
朱黛感激道:“謝陛下隆恩。”
隻可惜陳含玉聽出她的有口無心,心有戚戚。
如此也好,不矯情,倒是真心換真心。
難說這幾乎囊中之物的後位是因為朱黛的觀想明妃之相得天獨厚,還是他曾祖他老人家的慷慨捐生,才換來這一份豐厚的撫恤。
總之朱全生為了何肆這小子而死,陳含玉若是站在娘家人的角度看待,確實不太值當。
陳含玉擺了擺小手,笑道:“都說一張炕上睡不出兩樣人,你這話就見外了,要不是何肆那小子最近瘋瘋癲癲的,我倒是打算叫他向你負荊請罪來著。”
朱黛沉默,說起何肆,別看自己現在和陳含玉是同床共枕,當初與何肆也是同棺過的,隻是這事兒自然是得爛在肚裏。
陳含玉無端想再詢問一遍何肆的現在,便喚了一聲,“元童。”
司禮監秉筆太監庾元童作為新帝的影子,幾乎是與陳含玉性命攸關,形影相吊的,他從小就當了寺人,不懂男女之事,所謂不知者無罪,也就不需要避諱,何況大多數情況他也根本聽不到牆角的,因為皇帝和妃嬪做那檔子事情,按規矩其實是不能發出聲音的。
可一聲唿喚過後,庾元童並未出現。
庾元童不是他那不著調的伴當李嗣衝,不懂什麽玩忽職守,難道是宮裏出了什麽變故?
陳含玉眉頭微皺,這不尋常。
這時候劉伴伴已經去了北地,不在身邊,宮裏雖然還有其他老人,但卻不是他完全信得過之人。
陳含玉坐起身子,朱黛懂事地先一步下床,替他更衣。
(抱歉,最近出了些變故,不是故意不更新的,隻是不好說,小萬是全職,靠著稿費活呢,所以會盡快調整,恢複更新的。)
鍾粹宮的臥房,從帷幔之中,一隻纖細的右臂伸著,懸空垂落,線條柔美,肌膚細膩,宛如玉雕般光滑,就是有些纖巧,看著不似成人的。
這條胳膊的主人可不是什麽季女孌童,而是熟睡中的陳含玉。
其另一條正常大小的胳膊攔著朱黛,兩人並非都在安寢之中,朱黛醒著。
別看著鍾粹宮修得富麗堂皇,睡覺的木炕也就這麽點大,屋子小了聚氣,風水上就是這麽說的,這點兒即便是皇帝的龍床也不例外。
就是平日臨幸後妃,雲雨一番,之後也得按規矩把妃嬪送迴自己的宮殿,或者在乾清宮外屋單獨休息,所以大床真沒必要。
尤其還是後宮的床,要這麽大幹什麽?給人大被同眠的機會嗎?
朱黛麵露疲色,有些憔悴,卻是慶幸這位耕耘不輟的陛下今天沒有“晨練”。
若不是陳含玉現在這一對不對稱的手臂,他這段時間也不至於如此閑適。
宮娥都被屏退了,曾經的瞻靈學宮的女子大家朱黛,現在也隻能親自做些伺候灑掃的工作。
要說她十指不沾陽春水卻也不然,她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削蔥玉指上還是有些學藝留下的繭痕的。
陳含玉悠悠轉醒,握了握被朱黛頭枕著的左臂拳頭,不禁感歎這位枕邊人真的很有分寸,悄悄收著力,都不敢真壓麻了自己的胳膊。
不過一日夫妻百日恩,這算來算去都有不止幾萬恩了,她這樣總歸是顯得生分了些。
陳含玉柔聲問道:“什麽時候醒的?”
朱黛小聲迴答:“也是剛剛。”
卻聽陳含玉忽然說道:“今天得上朝了。”
朱黛微微錯愕,垂眸看了一眼陳含玉那好似秀甲抽芽不久的胳膊。
陳含玉笑道:“今天是什麽日子,顰兒不會忘了吧?”
朱黛搖了搖頭,隻是說道:“九月九。”
陳含玉說道:“今日重陽,九九歸真,一元肇始,是吉祥日子。宜登高祈福、拜神祭祖、飲宴祈壽。”
其實陳含玉也不想這麽快就上朝的,隻是闊別稍久的朝堂,須得他露麵一次,還有許多事宜得交代。
好在是新的胳膊終於是長大許多了,雖然還不太對稱,但穿著龍袞上朝已經不是問題,也沒有哪個不長眼的敢直麵天顏。
畢竟他再不露個麵,朝堂就該亂了,那些他一手提拔的股肱之臣,卻像街頭巷尾的碎嘴子一樣編排他,無非文雅一些,愛說什麽緩揭繡衾抽皓腕、從此君王不早朝雲雲。
當真叵耐,當初勸自己賡續血脈早定國祚的是他們,現在罵自己淫湎無度荒廢朝政的還是他們,真是受夠了。
聽陳含玉提起祭祖,朱黛就不免黯然神傷,是念及自己已經過世的曾祖。
要說隔代親,卻也沒有,畢竟是曾祖了,他眼裏隻有朱家的興衰,親情如何,其實都是細枝末節,甚至曾經還要求自己委身越王世子陳祖炎,雖然最後給了自己選擇的機會,但嫁入皇宮又何嚐是自己心甘情願的呢?
但如今看來,陳含玉姑且是良配,也算是陰差陽錯,歪打正著。
隻是想著那八月十四一見,之後就是陰陽兩隔了,他和自己說了許多話,算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在得了陳含玉的金口玉言之後,許諾之事不怕不兌現的,他倒是撒手人寰,了無牽掛,卻叫自己自怨自艾許久。
老小孩一個,哼……還難怪自己從來隻叫他曾祖,不叫他太爺爺。
說什麽等我迴來看你,和玄孫,這一聲太爺爺可跑不了。
當初他要不是嘴快說了這麽一句,自己不得泫然泣下應對一聲?
現在好,人迴不來了……倒是自己的不是了?
朱黛隻是輕聲說道:“臣妾伺候陛下更衣。”
陳含玉與她夫妻敵體,自然知曉她的哀思,故而明知故問道:“顰兒入宮多久了?”
朱黛迴答道:“快四個月了。”
陳含玉歎息道:“還是沒名沒分的,倒是委屈你了。”
朱黛不說話,她是聰明人,知道陳含玉必不可能是隨口一提無的放矢,可要她要是真聰明,至少得搖頭說些什麽體貼分憂之言。
朱黛隻是怕,怕自作聰明,怕弄巧成拙。
陳含玉沉吟片刻,細弱的右手手掌輕撫著朱黛平坦光滑的小腹。
冊封皇後的事情是要提上日程了,但要有個由頭,這朱黛肚子沒響動,總歸落人口實。
萬不能叫自己枕邊人的曾祖白白賠了性命,就算他是求仁得仁,可那個趙國公才擬封了一日不到人就死了,都快分不清是冊封還是追封了。
就這……都不好意思昭告天下,老百姓怎麽想?人死卵朝天,可不管你是不是追尊,孩子餓死了知道奶了?
也隻有冊封顰兒為皇後,讓朱家變為真正的皇親國戚,才能算是差慰人意了。
陳含玉在朱黛耳邊呢喃道:“想家了吧?”
朱黛搖搖頭,她本身也沒有在家待過多長時日,一直都是在瞻靈學宮做學問,即便偶爾迴家,也隻能感受到虛假的一團和氣。
陳含玉耕耘之時雖然橫征暴斂,索取無度,但平時對朱黛還是十分溫柔體貼的,柔聲問道:“馬上就到日子了,要不要下詔叫你家人進京看看你?”
離朝延續翼朝製度,開恩降脂,對後宮也是大開方便之恩,特降諭諸椒房貴戚,每月逢二六日期家屬可入宮請候,盡骨肉私情,享天倫樂事。
朱黛卻是搖了搖頭,輕聲道:“家裏還在為曾祖居喪守孝,如此不妥,會授人以柄的。”
陳含玉點了點頭,就坡下驢道:“你倒是懂事,如今卻是多事之秋,且再等等,最快得等明年上元節,我讓你迴廣陵省親一趟。”
朱黛乖順道:“都聽陛下的。”
陳含玉輕笑一聲,寬慰道:“保管你不白等,到時候就是皇後省親了,排場少不了的。”
離朝有律,除二六日入宮之恩外,凡有重宇別院之家或駐蹕關防者,不妨啟請內廷鑾輿入其私第。
要想在廣陵建一座趙國府不太現實,但在京城西城立起一座重宇別院卻也不算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朱黛隻身入宮,拋離父母,豈有不思想之理?
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兒,不能一見,倘因此成疾,亦大傷天和之事。
如此,也算陳含玉的一點心意。
朱黛感激道:“謝陛下隆恩。”
隻可惜陳含玉聽出她的有口無心,心有戚戚。
如此也好,不矯情,倒是真心換真心。
難說這幾乎囊中之物的後位是因為朱黛的觀想明妃之相得天獨厚,還是他曾祖他老人家的慷慨捐生,才換來這一份豐厚的撫恤。
總之朱全生為了何肆這小子而死,陳含玉若是站在娘家人的角度看待,確實不太值當。
陳含玉擺了擺小手,笑道:“都說一張炕上睡不出兩樣人,你這話就見外了,要不是何肆那小子最近瘋瘋癲癲的,我倒是打算叫他向你負荊請罪來著。”
朱黛沉默,說起何肆,別看自己現在和陳含玉是同床共枕,當初與何肆也是同棺過的,隻是這事兒自然是得爛在肚裏。
陳含玉無端想再詢問一遍何肆的現在,便喚了一聲,“元童。”
司禮監秉筆太監庾元童作為新帝的影子,幾乎是與陳含玉性命攸關,形影相吊的,他從小就當了寺人,不懂男女之事,所謂不知者無罪,也就不需要避諱,何況大多數情況他也根本聽不到牆角的,因為皇帝和妃嬪做那檔子事情,按規矩其實是不能發出聲音的。
可一聲唿喚過後,庾元童並未出現。
庾元童不是他那不著調的伴當李嗣衝,不懂什麽玩忽職守,難道是宮裏出了什麽變故?
陳含玉眉頭微皺,這不尋常。
這時候劉伴伴已經去了北地,不在身邊,宮裏雖然還有其他老人,但卻不是他完全信得過之人。
陳含玉坐起身子,朱黛懂事地先一步下床,替他更衣。
(抱歉,最近出了些變故,不是故意不更新的,隻是不好說,小萬是全職,靠著稿費活呢,所以會盡快調整,恢複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