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肆沒有不懂裝懂,奈何李嗣衝並不替他解惑。
其實李嗣衝本來也說得夠直白了,不怪他賣關子,作為一場長達兩個時辰言談的大軸之語,不說畫龍點睛,肯定也不會離題萬裏。
果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何肆目送李嗣衝下山後,先和站在寮房處的焦急等待的何花說了幾句寬心話,然後便去坐禪處尋宗海師傅。
何肆詢問是否可以下山一趟,至於何時迴來,還不好說。
宗海和尚應允道:“早去早迴。”
何肆問,有什麽需要注意的嗎?
宗海和尚想了想,有些赧顏道:“撐著別睡。”
何肆莞爾,自己在山上的時候宗海師傅盼著他睡下,下山了就叮囑叫他別睡。
宗海和尚含蓄解釋道,蝙蝠寺肯定是藥師佛道場,但山下,就不一定佛光普照了。
之前何肆聽說宗海師傅說過,這世上沒有一個神佛俯瞰世界。
不過有一位天老爺的存在,而藥師佛道場,大概是能叫那天老爺一葉障目。
何肆又問道,當為秋霜,無為檻羊是什麽意思。
宗海和尚會心一笑,“李施主的確用心良苦了。”
何肆一臉猴急,“你還沒告訴我什麽意思呢?”
宗海和尚解釋,“就是說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受製於人,任人擺布。”
何肆皺眉陷入沉思,甚至有些懷疑宗海師傅是不是解釋錯了?
宗海和尚雖說暫時失了六神通,但好像能洞徹何肆心中所想。
於是說道:“出家人不打誑語。”
何肆麵色忽然有些奇怪,他當然是相信宗海師傅的,但不知道為什麽,宗海師傅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總是本能秉持懷疑態度。
何肆陷入沉默,李嗣衝最後這句話,多少有些莫名其妙的,怎麽透著一股攛掇和拱火的味道?
先記下再說吧。
不過他和李嗣衝長談一番後,也是大體知道了這位新帝的脾氣秉性。
自己少些裝模作樣,多些實實在在的委屈,興許他也不會過分為難的。
至於那《落魄法》,李嗣衝的建議是靜觀其變,隻要陛下不提,就當沒發生過。
不然就不是識時務,而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了。
何肆選擇相信李嗣衝。
反正自己之前壯著膽子叫了一聲“李大哥”,李嗣衝隻是打了他一拳,卻沒有拒絕。
於是何肆便厚著臉皮在心裏把他當成兄長了。
在蝙蝠寺再宿一夜後。
七月晦日,傳說是地藏王涅盤得道之日。
何肆內煉一夜雀陰魄,進度緩慢,但好在傷勢總算是好了大半。
這般恢複速度,和守法境界的大宗師體魄不能比,但也強過五品許多了。
何葉帶著何花下山,辭別蝙蝠寺眾僧,宗海和尚相送,因為要負責擺渡來迴,不能丟了寺中賴以渡水的小船。
何肆這次沒有了氣力背著何花,自己走路都不得勁,宗海師傅領著他倆去了不遠處莊東興。
看看能不能找到家裏有馱獸的又願意載客賺些小錢的。
何肆已經囊中羞澀了,不過還不用身無長物的宗海師傅為難,何花本身還有些錢的,又是得了公孫玉龍贈與的一個荷包,裏頭都是些價值連城的古泉。
不過那些花錢古泉可不舍得真當錢用。
現在的何花也是個小小富婦了。
莊東鄉中多是善信,因為宗海師傅在,不看僧麵看佛麵,何花隻花了不到三錢銀子,就雇了一輛拉草垛的驢車。
兩人躺在軟和的草垛之中,啟程去往京城。
何肆枕著雙臂,睜眼看天。
一路並不顛簸,驢車搖搖晃晃的,身子嵌在厚實的草垛裏,有些愜意。
何肆看著漫天白雲,東邊一朵西邊一朵,忽然帶著些文酸氣地說道:“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巧了,現在的他確也是在西郊往東趕路。
何花看著恢複了些精氣神的何肆,還真以為他是功德圓滿苦盡甘來了,這會兒破愁為笑,也是有心思和他打趣了,“我這弟弟還真是有學問呢。”
何肆咧嘴一笑,厚顏道:“那可不?”
駕車的老鄉是個不善言談之人,所以何花同何肆的交流便自覺壓低了聲音。
何花有些擔憂道:“小四,你現在的身子都脫相了,迴家爹娘問起來怎麽解釋啊?”
“娘現在還看不見,爹應該不會大驚小怪的,隻要應付一下那傻二姐就好了。”何肆訕笑道,“所以,姐,要你花些錢了,買點餑餑堵她的嘴。”
何花沒好氣道:“你到底是有多瞧不上她啊,你還沒有餑餑重要啊?”
何肆悻然一笑,“那就說我這段時間都在山上辟穀了。”
母親齊柔的雙眼不便,所以每次廟會拜香何花都會跟隨,她比何肆更懂佛理些。
何花揉了揉眉心,無奈道:“道家才有辟穀的說法。”
何肆則是無所謂道:“我那傻二姐又分不清楚的。”
這迴是何花點頭認可了,“有點道理!”
一個多時辰後,兩人終於來到了京城西麵。
從光恆坊經過薑桂樓迴到胭脂巷。
兩人先去了封丘巷買了兩包餑餑。
然後迴到家門時,就發現了何葉一人坐在桌前發呆。
何葉屁顛屁顛跑出門外,何花先是將兩包餑餑推入她懷中,然後說道:“給你帶了餑餑去,待會兒不許問些有的沒的。”
何葉視線跳過何花,落到她身邊的何肆上,
何葉看到何肆忽然變得形容枯槁,眼神充滿了震驚之色,連餑餑都顧不上了,焦急問道:“小四,你這是怎麽了?”
何肆搖搖頭,笑道:“你別擔心,我這段時間辟穀呢。”
何葉果然不懂就問,“什麽叫辟穀?”
何肆言簡意賅道:“就是不吃飯,辟穀不食,服氣養身。”
何葉眉頭緊皺,瞬間好像感同身受一般,“那不得餓壞啊?”
何肆上前一步,一把抱住何葉,用力將她拔了起來,原地轉了一圈,才放下,故作輕鬆道:“餓不死,你看,我好著呢,氣力十足!”
何葉這才將信將疑,伸手攬住兩包餑餑,眉眼含笑,“買了什麽呀?”
何花說道:“驢打滾和薑汁排叉。”
於是何葉笑得更開心了。
何肆看向屋中,發現沒有人,父親是個不著家的,估摸著去酒館了,何肆也沒有擔心。
他問道:“娘呢?”
何葉迴到道:“今天是晦日大集,娘趕集去了。”
何肆微微錯愕,“那你怎麽不陪著她?”
何葉已經伸手開始拆包裝了,頭都沒有抬起,“又爹陪著呢。”
“爹還會陪著娘趕集?”
這下連何花都驚訝了,這可真是破天荒的事情。
何葉嘟囔道:“他們最近可膩歪了,老是黏在一起,動不動還叫我出門打醬油……”
何花麵色微紅,這傻丫頭,是真不懂打醬油的意思?
何葉語氣略帶幽怨,“醬油吃多了,我人都黑了,菜還齁鹹……”
何花趕緊拿起一塊薑汁排叉送去她口中,“閉嘴,吃點甜的。”
……
越州,賀縣。
老趙已經睡了一天一夜了,那場頗為豐盛的晚宴自然沒了招待對象,好在也不算浪費,都楊寶丹吃了大半。
這還是在她擔心老趙,食欲不振的情況下。
楊元魁爺孫仨都輪番去看過老趙了,老趙唿吸平穩,麵色如常,就是睡覺而已。
保險起見,又是請了郎中,是曾被楊寶丹當做庸醫的那位。
郎中收了診金,卻沒開藥,說人沒事,就是累了。
這下更坐實了楊寶丹對他庸醫的看法。
今天楊寶丹又去看老趙了,她大概幾人之中是最不擔心老趙身體的。
因為老趙教過她《蟄龍心法》,傳聞有道家高人,高臥山頂,一睡數月不起,睡中得道而聞名。
口訣隻有三十二字:“龍歸元海,陽潛於陰。人曰蜇龍,我卻蜇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高臥,世無知音。”
楊寶丹發現叫不醒他,就開始擺弄他的肢體。
將他身體側臥,左龍右虎,左腿在下,左手拇指輕輕放在耳垂之後,食指和中指貼著左太陽穴,無名指、小指自然分開附於頭側,左肘彎屈貼靠胸肋。
右手屈肘,將掌心勞宮穴貼於左肩肩井穴上,右肘輕搭左肘。
左腿屈膝蜷曲,猶如彎弓,右腿微屈,重疊在左腿上,右腳在左腳跌陽穴上,左腿貼右踵。
等到一板一眼擺完睡姿,楊寶丹長舒一口氣,頗為滿意。
又是一天將要過去,還是沒有等到老趙醒來。
也同是這一天。
一道聖旨,一塊匾額,一齊來到越州府。
不過聖旨去到了越州府城,給那食邑江南道的越王陳樞賢,叫他去平台、溫、處三州府的叛軍。
匾額則是送入了曾經的楊氏鏢局,現在的楊府。
大離炎禧皇帝登基至今不過兩月餘,他的禦筆墨寶,還未有機會賜下,這點和那墨債山積的太上皇截然不同。
所以如今的楊府,受賞一方禦筆匾額,這等“門楣上家國,梁柱間文脈”的尊榮,估摸著是開元以來,頭一份了。
當初陳含玉從寧升府朱家二房庶女朱黛口中了解到是楊氏鏢局的楊元魁一路護持,將她送到廣陵道,漣江府。
一路順遂,但不得不說是朱全生在背後的布局,而那楊元魁,其實沒有功勞隻有苦勞。
但之後被那投身越王世子的索命門刺客砍掉一條手臂,也算無妄之災了。
陳含玉知道此事後,便對暫時還有實無名朱黛說要承情。
之後朱黛便鬥膽向他請了一幅禦筆。
陳含玉欣然答應,卻嘲笑她算盤打得好,無本生意,婦債夫還。
朱黛說夫妻該有敵體之義,不分你我。
陳含玉笑而不語,這女子,該說她是野心大呢,還是單純心大呢?
不過幾次水乳交融,住在自己太子之時曾住過的龍興宮,現複名為鍾粹宮,至今連個名分都還沒有,怎敢說出那連未來後宮之首都不敢說的話?
不過他喜歡。
禦匾最後是在文華殿書成的,就在那《學二帝三皇治天下大經大法》的禦筆匾額之下,由文華殿大學士仇富捉刀代筆。
對於陳含玉來說,誰寫都一樣,反正賜匾沒有上款下款,看不到年代歲次及題字贈予人名。
隻要蓋上帶有年號的禦印就好。
本來陳含玉想說就寫義薄雲天的,最後在仇富不懂委婉的直諫下,改為了居仁由義。
不得不說,這四個字的確要順耳一些。
畢竟行走江湖,義字當頭。
陳含玉這迴,算是有心了。
……
京城外城,墩敘巷。
不過多時,何三水便與齊柔聯袂而迴,倒有幾分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意思。
不過到了熟門熟路的墩敘巷口,何三水就鬆開了妻子的手,還是有些抹不開麵兒。
齊柔戴著一頂黑紗冪籬,保險起見,冪籬裏頭還用絲絹纏住雙目。
日頭之下,依稀可見一點兒微光,這叫齊柔倍感欣慰,隻覺複明就在眼前,日日都有盼頭。
昨天自己的弟弟齊濟來了,稀客,是這麽多年來,她再嫁之後見的第二麵。
說是迴山東老家祭祖之後,返迴遼東,順帶路過了京城。
何三水夫妻倆都知道,這句輕描淡寫的“順帶”有多不容易。
聽說近些時日,京城城門漸漸開始禁網疏闊,得益於大離和北狄兩國暫時相安無事,這座京城,乃至整個天下不再那般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甚至京城內外兩城,三街六巷,酒樓茶肆,也是逐漸恢複了賓客盈門的狀態。
至於那北狄大端朝國師銅山細海所著的《陳逃詩》亦作《陳逃歌》,已經不再是諱莫如深之物,反倒淪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皇帝對此不以為意,因為他坐鎮京師,巋然不動。
如此,那首被太上皇針砭為沒有中華文秀,沒有塞外豪放,不倫不類,自以為是的拙作,自然打臉北狄。
京城的門禁森嚴似乎都變得稍顯名不副實,不過這時候能進出隨意的,至少得經過一陣盤剝,雖不至於到那兵過如剃的程度,但也不是一般人家負擔得起的。
可惜齊濟來得不巧,何肆與何花都不在家中。
齊柔的眼睛看不見,不知道弟弟模樣大變,何三水卻是驚訝了,這還是三年前見到的那個膀大腰圓的粗糙漢子嗎?
雖然依舊人高馬大,卻是精瘦許多,身段也變為頎長。
郎舅這次沒喝酒,齊濟甚至連午飯都沒吃就走了。
一向冷清的墩敘巷何家,前腳後腳,客人居然接踵而至。
齊濟走後,劉傳玉劉公公又來了。
真是貴腳踏賤地了。
已經得知劉公公是印綬監正四品掌印太監的身份,夫妻倆都有些拘謹,既感恩,又敬畏。
聽說劉公公到來的原因竟隻是為了替齊柔檢查眼睛,著實讓他們受寵若驚。
他們不知道齊濟的身份,也不知道劉傳玉的到來的真正目的。
隻是一場看不見的博弈,沒有妙手,隻有俗手。
按照劉公公本來的說法,妻子齊柔隻要將“運睛除眼翳”導引氣訣勤練不輟,元日之前,她應該就能看見了。
但在劉公公替齊柔檢查完眼睛後,便笑著改口,大大方方承認,之前是他謬誤了,齊柔的眼睛或許在重陽之前就能重獲光明。
這可把一家人高興壞了。
可惜,所謂的一家人,大女兒和小兒子都不在身邊。
於是這盈心的喜悅無處分享,無法傳遞,就像沒有燈罩的微弱燭火,自然消散也快。
墩敘巷中,何三水走在前頭,單手拎著大包東西,齊柔跟在後頭,兩手空空。
剛一進門,何三水就發現三個孩子一下全部出現在了家中。
一直嫌棄推棗磨遊戲無聊的何肆,此刻也會和她們玩得不亦樂乎了。
何葉小嘴都能掛油瓶了,顯然快輸急眼了,畢竟賭注可是她最愛的餑餑啊。
何肆察覺到來人,抬頭。
何三水看見自己兒子那深陷的眼窩,枯槁的形容,那來不及表露的喜悅當即凝滯。
何肆微微搖頭,對他做了個“沒事”的口型,眼神看向他身後自己的母親。
一個眼神交換,何三水便不再多言。
齊柔似乎感覺到了什麽,試問道:“小四?”
何肆咧嘴一笑,“娘,我都沒說話,你怎麽發現我的?”
齊柔滿臉笑容,卻是口是心非埋怨道:“你這孩子!這次怎麽隔了這麽多天才迴來啊?一點都不念家啊。”
何肆討好道:“來來迴迴不方便嘛,這不是迴來了嗎?”
齊柔問道:“今天還走嗎?”
何肆搖搖頭,“不走了,想吃娘做的帶把肘子。”
齊柔連連點頭。
何三水卻裝模作樣訓斥一聲,“臭小子,迴家當下館子啊?”
何肆幹笑兩聲,父子配合,倒也默契。
齊柔看不見兒子,就想摸得著,當即上前幾步。
何肆有些心虛,自己現在的手也是幹癟得很,枯樹枝一樣。
何花還是那般聰慧,一眼看得出何肆的擔憂,起身一把拉住齊柔的手,好似撒嬌道:“娘,我想家了,也想你了。”
齊柔摸摸她的腦袋,寵溺問道:“我家花兒想吃什麽?”
何花故作沉思,然後說道:“帶把肘子。”
齊柔笑容更燦爛了,“你就寵著你弟吧。”
何花說道:“我來做吧。”
“哪有剛迴家就下灶的道理?你就歇著吧。”
齊柔不由分說,又是把何花按迴了原位。
自從何肆與楊寶丹私定終身之事被何三水夫婦知道後,對於何花都是心懷一絲歉疚,尤其是本就待她半個女兒半個兒媳的齊柔,更是噓寒問暖,態度近乎諂媚了。
何花想起李嗣衝說她矯情,不識好歹的話,一旬之前,猶在耳畔。
她搖了搖頭,笑道:“娘,我又不是客人,你這麽客氣做什麽啊?肘子沒買吧?我去買。”
齊柔馬上就要掏錢。
何三水快一步說道:“我和小四去吧。”
齊柔輕聲道:“你們爺倆,哪裏是會買菜的主兒,可別賣到壞肉了。”
何三水點點頭,“那葉子也一起去吧。”
推棗磨輸了好幾盤的何葉,此刻正埋頭偷吃著已經輸出去的餑餑,抬頭含糊不清問道:“我能不去嗎?”
何三水佯怒道:“你這臉都圓成啥樣了?還不趕緊動喚動喚?你這樣以後怎麽嫁人?”
何葉小聲道:“都說養女兒賠錢貨,不嫁不就不賠了?”
何三水氣笑道:“那是貨砸手裏了。”
最後何葉還是不情不願地跟著母親和姐姐離開了。
屋裏隻剩下父子倆。
何三水當即皺眉,按耐不住問道:“小四,你這身子怎麽迴事?”
何肆安慰道:“爹你別擔心,這是好事。”
何三水即便心疼兒子也是個不會說話的,冷著臉道:“沒看出來哪裏好了,就你現在這樣子,你師爺死的時候都沒你瘦。”
何肆心道,“您可真是師爺的好徒弟!”
他想了想,解釋道:“爹,你可以理解為我之前生病了,現在病好了大半,病去如抽絲,就是磨人,隻要病除根了就好,至於身子,早晚能調理迴來的。”
何三水抓住重點,“好了大半?”
何肆點點頭,“所以還要再迴蝙蝠寺一段時間。”
何三水也不管刨根問底,隻是問道:“能好透嗎?”
何肆篤定道:“當然!”
何三水隻能選擇相信兒子,鬆了口氣,感慨道:“真是欠了宗海師傅這天大的恩情啊……”
何肆心道,“還有李大人。”
雖然人分三六九等,人命天生就貴賤有別,但每個人的性命於己而言,都隻有一條,都是無比寶貴的。
救命之恩,如同再造。
父子之間,若是兩人都是寡言少語之人,隻要不是無話可說,不必多話,三言兩句,倒是足夠撐起那份壓人的沉默。
何肆主動問道:“爹,喝酒不?”
何三水看向兒子那摧悴的模樣,沒好氣道:“喝個屁!”
何肆想起楊元魁那句歪理邪說,當即付之於口,“醫酒不分家嘛。”
何三水冷哼一聲,“哪裏聽來的狗屁話?”
何肆看著父親,似笑非笑道:“寶丹爺爺那裏。”
何三水當即啞然,悻悻補救道:“既然是那老爺子說的,那應該是有幾分道理的……”
何肆莞爾一笑,“他和你一樣是個酒鬼,你們應該聊得來。”
何三水瞪了兒子一眼,說道:“家裏隻有燒鍋酒了,太烈,我去打點溫和的蓮花白來。”
京城尋常百姓家常喝三種酒:二鍋頭、蓮花白、菊花白。
這三種酒被好事者喻成儒、釋、道三家。
其中蓮花白乃是以白蓮花蕊入酒釀成,酒液清澈明透,潔白無瑕,與釋門真意相合,以酒質柔和、芳香宜人著稱。
何肆拉住了何三水,說道:“不用,燒鍋就好,有花生米配毛豆不?”
何三水沒好氣道:“沒有,隻有鐵釘,針線,鹹鴨蛋。”
何肆啞然失笑,知道父親在說氣話,“那不是隔壁鐵牛大哥的家中常備的下酒菜嗎?”
按理說一個殺頭手藝在墩敘巷裏能排第三,在齊金彪齊爺和父親都退下行當金盆洗手之後,李鐵牛就該是墩敘巷首屈一指的劊子手了。
他的生活本不該如此拮據。
奈何他除了嫖,吃、喝、賭都沾,每年慣例隻有秋罰時候是囊裏有錢的。
沒錢時候酒癮犯了,鐵釘那口鐵腥味竟真能當下酒菜。
釘子蘸鹽水或醋,嘬一下釘子喝一口酒。
日子稍稍好過些的時候,就用針線穿過鹹鴨蛋,抿著棉線上沾染的紅油蛋黃的滋味下酒。
每次見他因此被人打趣,何肆還怪不落忍的。
雖然他窮得活該,並且和自己也沒什麽幹係。
何三水聽兒子提起李鐵牛,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就是他禍禍了自己一大壇鶴年貢。
其實李嗣衝本來也說得夠直白了,不怪他賣關子,作為一場長達兩個時辰言談的大軸之語,不說畫龍點睛,肯定也不會離題萬裏。
果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何肆目送李嗣衝下山後,先和站在寮房處的焦急等待的何花說了幾句寬心話,然後便去坐禪處尋宗海師傅。
何肆詢問是否可以下山一趟,至於何時迴來,還不好說。
宗海和尚應允道:“早去早迴。”
何肆問,有什麽需要注意的嗎?
宗海和尚想了想,有些赧顏道:“撐著別睡。”
何肆莞爾,自己在山上的時候宗海師傅盼著他睡下,下山了就叮囑叫他別睡。
宗海和尚含蓄解釋道,蝙蝠寺肯定是藥師佛道場,但山下,就不一定佛光普照了。
之前何肆聽說宗海師傅說過,這世上沒有一個神佛俯瞰世界。
不過有一位天老爺的存在,而藥師佛道場,大概是能叫那天老爺一葉障目。
何肆又問道,當為秋霜,無為檻羊是什麽意思。
宗海和尚會心一笑,“李施主的確用心良苦了。”
何肆一臉猴急,“你還沒告訴我什麽意思呢?”
宗海和尚解釋,“就是說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受製於人,任人擺布。”
何肆皺眉陷入沉思,甚至有些懷疑宗海師傅是不是解釋錯了?
宗海和尚雖說暫時失了六神通,但好像能洞徹何肆心中所想。
於是說道:“出家人不打誑語。”
何肆麵色忽然有些奇怪,他當然是相信宗海師傅的,但不知道為什麽,宗海師傅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總是本能秉持懷疑態度。
何肆陷入沉默,李嗣衝最後這句話,多少有些莫名其妙的,怎麽透著一股攛掇和拱火的味道?
先記下再說吧。
不過他和李嗣衝長談一番後,也是大體知道了這位新帝的脾氣秉性。
自己少些裝模作樣,多些實實在在的委屈,興許他也不會過分為難的。
至於那《落魄法》,李嗣衝的建議是靜觀其變,隻要陛下不提,就當沒發生過。
不然就不是識時務,而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了。
何肆選擇相信李嗣衝。
反正自己之前壯著膽子叫了一聲“李大哥”,李嗣衝隻是打了他一拳,卻沒有拒絕。
於是何肆便厚著臉皮在心裏把他當成兄長了。
在蝙蝠寺再宿一夜後。
七月晦日,傳說是地藏王涅盤得道之日。
何肆內煉一夜雀陰魄,進度緩慢,但好在傷勢總算是好了大半。
這般恢複速度,和守法境界的大宗師體魄不能比,但也強過五品許多了。
何葉帶著何花下山,辭別蝙蝠寺眾僧,宗海和尚相送,因為要負責擺渡來迴,不能丟了寺中賴以渡水的小船。
何肆這次沒有了氣力背著何花,自己走路都不得勁,宗海師傅領著他倆去了不遠處莊東興。
看看能不能找到家裏有馱獸的又願意載客賺些小錢的。
何肆已經囊中羞澀了,不過還不用身無長物的宗海師傅為難,何花本身還有些錢的,又是得了公孫玉龍贈與的一個荷包,裏頭都是些價值連城的古泉。
不過那些花錢古泉可不舍得真當錢用。
現在的何花也是個小小富婦了。
莊東鄉中多是善信,因為宗海師傅在,不看僧麵看佛麵,何花隻花了不到三錢銀子,就雇了一輛拉草垛的驢車。
兩人躺在軟和的草垛之中,啟程去往京城。
何肆枕著雙臂,睜眼看天。
一路並不顛簸,驢車搖搖晃晃的,身子嵌在厚實的草垛裏,有些愜意。
何肆看著漫天白雲,東邊一朵西邊一朵,忽然帶著些文酸氣地說道:“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巧了,現在的他確也是在西郊往東趕路。
何花看著恢複了些精氣神的何肆,還真以為他是功德圓滿苦盡甘來了,這會兒破愁為笑,也是有心思和他打趣了,“我這弟弟還真是有學問呢。”
何肆咧嘴一笑,厚顏道:“那可不?”
駕車的老鄉是個不善言談之人,所以何花同何肆的交流便自覺壓低了聲音。
何花有些擔憂道:“小四,你現在的身子都脫相了,迴家爹娘問起來怎麽解釋啊?”
“娘現在還看不見,爹應該不會大驚小怪的,隻要應付一下那傻二姐就好了。”何肆訕笑道,“所以,姐,要你花些錢了,買點餑餑堵她的嘴。”
何花沒好氣道:“你到底是有多瞧不上她啊,你還沒有餑餑重要啊?”
何肆悻然一笑,“那就說我這段時間都在山上辟穀了。”
母親齊柔的雙眼不便,所以每次廟會拜香何花都會跟隨,她比何肆更懂佛理些。
何花揉了揉眉心,無奈道:“道家才有辟穀的說法。”
何肆則是無所謂道:“我那傻二姐又分不清楚的。”
這迴是何花點頭認可了,“有點道理!”
一個多時辰後,兩人終於來到了京城西麵。
從光恆坊經過薑桂樓迴到胭脂巷。
兩人先去了封丘巷買了兩包餑餑。
然後迴到家門時,就發現了何葉一人坐在桌前發呆。
何葉屁顛屁顛跑出門外,何花先是將兩包餑餑推入她懷中,然後說道:“給你帶了餑餑去,待會兒不許問些有的沒的。”
何葉視線跳過何花,落到她身邊的何肆上,
何葉看到何肆忽然變得形容枯槁,眼神充滿了震驚之色,連餑餑都顧不上了,焦急問道:“小四,你這是怎麽了?”
何肆搖搖頭,笑道:“你別擔心,我這段時間辟穀呢。”
何葉果然不懂就問,“什麽叫辟穀?”
何肆言簡意賅道:“就是不吃飯,辟穀不食,服氣養身。”
何葉眉頭緊皺,瞬間好像感同身受一般,“那不得餓壞啊?”
何肆上前一步,一把抱住何葉,用力將她拔了起來,原地轉了一圈,才放下,故作輕鬆道:“餓不死,你看,我好著呢,氣力十足!”
何葉這才將信將疑,伸手攬住兩包餑餑,眉眼含笑,“買了什麽呀?”
何花說道:“驢打滾和薑汁排叉。”
於是何葉笑得更開心了。
何肆看向屋中,發現沒有人,父親是個不著家的,估摸著去酒館了,何肆也沒有擔心。
他問道:“娘呢?”
何葉迴到道:“今天是晦日大集,娘趕集去了。”
何肆微微錯愕,“那你怎麽不陪著她?”
何葉已經伸手開始拆包裝了,頭都沒有抬起,“又爹陪著呢。”
“爹還會陪著娘趕集?”
這下連何花都驚訝了,這可真是破天荒的事情。
何葉嘟囔道:“他們最近可膩歪了,老是黏在一起,動不動還叫我出門打醬油……”
何花麵色微紅,這傻丫頭,是真不懂打醬油的意思?
何葉語氣略帶幽怨,“醬油吃多了,我人都黑了,菜還齁鹹……”
何花趕緊拿起一塊薑汁排叉送去她口中,“閉嘴,吃點甜的。”
……
越州,賀縣。
老趙已經睡了一天一夜了,那場頗為豐盛的晚宴自然沒了招待對象,好在也不算浪費,都楊寶丹吃了大半。
這還是在她擔心老趙,食欲不振的情況下。
楊元魁爺孫仨都輪番去看過老趙了,老趙唿吸平穩,麵色如常,就是睡覺而已。
保險起見,又是請了郎中,是曾被楊寶丹當做庸醫的那位。
郎中收了診金,卻沒開藥,說人沒事,就是累了。
這下更坐實了楊寶丹對他庸醫的看法。
今天楊寶丹又去看老趙了,她大概幾人之中是最不擔心老趙身體的。
因為老趙教過她《蟄龍心法》,傳聞有道家高人,高臥山頂,一睡數月不起,睡中得道而聞名。
口訣隻有三十二字:“龍歸元海,陽潛於陰。人曰蜇龍,我卻蜇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高臥,世無知音。”
楊寶丹發現叫不醒他,就開始擺弄他的肢體。
將他身體側臥,左龍右虎,左腿在下,左手拇指輕輕放在耳垂之後,食指和中指貼著左太陽穴,無名指、小指自然分開附於頭側,左肘彎屈貼靠胸肋。
右手屈肘,將掌心勞宮穴貼於左肩肩井穴上,右肘輕搭左肘。
左腿屈膝蜷曲,猶如彎弓,右腿微屈,重疊在左腿上,右腳在左腳跌陽穴上,左腿貼右踵。
等到一板一眼擺完睡姿,楊寶丹長舒一口氣,頗為滿意。
又是一天將要過去,還是沒有等到老趙醒來。
也同是這一天。
一道聖旨,一塊匾額,一齊來到越州府。
不過聖旨去到了越州府城,給那食邑江南道的越王陳樞賢,叫他去平台、溫、處三州府的叛軍。
匾額則是送入了曾經的楊氏鏢局,現在的楊府。
大離炎禧皇帝登基至今不過兩月餘,他的禦筆墨寶,還未有機會賜下,這點和那墨債山積的太上皇截然不同。
所以如今的楊府,受賞一方禦筆匾額,這等“門楣上家國,梁柱間文脈”的尊榮,估摸著是開元以來,頭一份了。
當初陳含玉從寧升府朱家二房庶女朱黛口中了解到是楊氏鏢局的楊元魁一路護持,將她送到廣陵道,漣江府。
一路順遂,但不得不說是朱全生在背後的布局,而那楊元魁,其實沒有功勞隻有苦勞。
但之後被那投身越王世子的索命門刺客砍掉一條手臂,也算無妄之災了。
陳含玉知道此事後,便對暫時還有實無名朱黛說要承情。
之後朱黛便鬥膽向他請了一幅禦筆。
陳含玉欣然答應,卻嘲笑她算盤打得好,無本生意,婦債夫還。
朱黛說夫妻該有敵體之義,不分你我。
陳含玉笑而不語,這女子,該說她是野心大呢,還是單純心大呢?
不過幾次水乳交融,住在自己太子之時曾住過的龍興宮,現複名為鍾粹宮,至今連個名分都還沒有,怎敢說出那連未來後宮之首都不敢說的話?
不過他喜歡。
禦匾最後是在文華殿書成的,就在那《學二帝三皇治天下大經大法》的禦筆匾額之下,由文華殿大學士仇富捉刀代筆。
對於陳含玉來說,誰寫都一樣,反正賜匾沒有上款下款,看不到年代歲次及題字贈予人名。
隻要蓋上帶有年號的禦印就好。
本來陳含玉想說就寫義薄雲天的,最後在仇富不懂委婉的直諫下,改為了居仁由義。
不得不說,這四個字的確要順耳一些。
畢竟行走江湖,義字當頭。
陳含玉這迴,算是有心了。
……
京城外城,墩敘巷。
不過多時,何三水便與齊柔聯袂而迴,倒有幾分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意思。
不過到了熟門熟路的墩敘巷口,何三水就鬆開了妻子的手,還是有些抹不開麵兒。
齊柔戴著一頂黑紗冪籬,保險起見,冪籬裏頭還用絲絹纏住雙目。
日頭之下,依稀可見一點兒微光,這叫齊柔倍感欣慰,隻覺複明就在眼前,日日都有盼頭。
昨天自己的弟弟齊濟來了,稀客,是這麽多年來,她再嫁之後見的第二麵。
說是迴山東老家祭祖之後,返迴遼東,順帶路過了京城。
何三水夫妻倆都知道,這句輕描淡寫的“順帶”有多不容易。
聽說近些時日,京城城門漸漸開始禁網疏闊,得益於大離和北狄兩國暫時相安無事,這座京城,乃至整個天下不再那般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甚至京城內外兩城,三街六巷,酒樓茶肆,也是逐漸恢複了賓客盈門的狀態。
至於那北狄大端朝國師銅山細海所著的《陳逃詩》亦作《陳逃歌》,已經不再是諱莫如深之物,反倒淪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皇帝對此不以為意,因為他坐鎮京師,巋然不動。
如此,那首被太上皇針砭為沒有中華文秀,沒有塞外豪放,不倫不類,自以為是的拙作,自然打臉北狄。
京城的門禁森嚴似乎都變得稍顯名不副實,不過這時候能進出隨意的,至少得經過一陣盤剝,雖不至於到那兵過如剃的程度,但也不是一般人家負擔得起的。
可惜齊濟來得不巧,何肆與何花都不在家中。
齊柔的眼睛看不見,不知道弟弟模樣大變,何三水卻是驚訝了,這還是三年前見到的那個膀大腰圓的粗糙漢子嗎?
雖然依舊人高馬大,卻是精瘦許多,身段也變為頎長。
郎舅這次沒喝酒,齊濟甚至連午飯都沒吃就走了。
一向冷清的墩敘巷何家,前腳後腳,客人居然接踵而至。
齊濟走後,劉傳玉劉公公又來了。
真是貴腳踏賤地了。
已經得知劉公公是印綬監正四品掌印太監的身份,夫妻倆都有些拘謹,既感恩,又敬畏。
聽說劉公公到來的原因竟隻是為了替齊柔檢查眼睛,著實讓他們受寵若驚。
他們不知道齊濟的身份,也不知道劉傳玉的到來的真正目的。
隻是一場看不見的博弈,沒有妙手,隻有俗手。
按照劉公公本來的說法,妻子齊柔隻要將“運睛除眼翳”導引氣訣勤練不輟,元日之前,她應該就能看見了。
但在劉公公替齊柔檢查完眼睛後,便笑著改口,大大方方承認,之前是他謬誤了,齊柔的眼睛或許在重陽之前就能重獲光明。
這可把一家人高興壞了。
可惜,所謂的一家人,大女兒和小兒子都不在身邊。
於是這盈心的喜悅無處分享,無法傳遞,就像沒有燈罩的微弱燭火,自然消散也快。
墩敘巷中,何三水走在前頭,單手拎著大包東西,齊柔跟在後頭,兩手空空。
剛一進門,何三水就發現三個孩子一下全部出現在了家中。
一直嫌棄推棗磨遊戲無聊的何肆,此刻也會和她們玩得不亦樂乎了。
何葉小嘴都能掛油瓶了,顯然快輸急眼了,畢竟賭注可是她最愛的餑餑啊。
何肆察覺到來人,抬頭。
何三水看見自己兒子那深陷的眼窩,枯槁的形容,那來不及表露的喜悅當即凝滯。
何肆微微搖頭,對他做了個“沒事”的口型,眼神看向他身後自己的母親。
一個眼神交換,何三水便不再多言。
齊柔似乎感覺到了什麽,試問道:“小四?”
何肆咧嘴一笑,“娘,我都沒說話,你怎麽發現我的?”
齊柔滿臉笑容,卻是口是心非埋怨道:“你這孩子!這次怎麽隔了這麽多天才迴來啊?一點都不念家啊。”
何肆討好道:“來來迴迴不方便嘛,這不是迴來了嗎?”
齊柔問道:“今天還走嗎?”
何肆搖搖頭,“不走了,想吃娘做的帶把肘子。”
齊柔連連點頭。
何三水卻裝模作樣訓斥一聲,“臭小子,迴家當下館子啊?”
何肆幹笑兩聲,父子配合,倒也默契。
齊柔看不見兒子,就想摸得著,當即上前幾步。
何肆有些心虛,自己現在的手也是幹癟得很,枯樹枝一樣。
何花還是那般聰慧,一眼看得出何肆的擔憂,起身一把拉住齊柔的手,好似撒嬌道:“娘,我想家了,也想你了。”
齊柔摸摸她的腦袋,寵溺問道:“我家花兒想吃什麽?”
何花故作沉思,然後說道:“帶把肘子。”
齊柔笑容更燦爛了,“你就寵著你弟吧。”
何花說道:“我來做吧。”
“哪有剛迴家就下灶的道理?你就歇著吧。”
齊柔不由分說,又是把何花按迴了原位。
自從何肆與楊寶丹私定終身之事被何三水夫婦知道後,對於何花都是心懷一絲歉疚,尤其是本就待她半個女兒半個兒媳的齊柔,更是噓寒問暖,態度近乎諂媚了。
何花想起李嗣衝說她矯情,不識好歹的話,一旬之前,猶在耳畔。
她搖了搖頭,笑道:“娘,我又不是客人,你這麽客氣做什麽啊?肘子沒買吧?我去買。”
齊柔馬上就要掏錢。
何三水快一步說道:“我和小四去吧。”
齊柔輕聲道:“你們爺倆,哪裏是會買菜的主兒,可別賣到壞肉了。”
何三水點點頭,“那葉子也一起去吧。”
推棗磨輸了好幾盤的何葉,此刻正埋頭偷吃著已經輸出去的餑餑,抬頭含糊不清問道:“我能不去嗎?”
何三水佯怒道:“你這臉都圓成啥樣了?還不趕緊動喚動喚?你這樣以後怎麽嫁人?”
何葉小聲道:“都說養女兒賠錢貨,不嫁不就不賠了?”
何三水氣笑道:“那是貨砸手裏了。”
最後何葉還是不情不願地跟著母親和姐姐離開了。
屋裏隻剩下父子倆。
何三水當即皺眉,按耐不住問道:“小四,你這身子怎麽迴事?”
何肆安慰道:“爹你別擔心,這是好事。”
何三水即便心疼兒子也是個不會說話的,冷著臉道:“沒看出來哪裏好了,就你現在這樣子,你師爺死的時候都沒你瘦。”
何肆心道,“您可真是師爺的好徒弟!”
他想了想,解釋道:“爹,你可以理解為我之前生病了,現在病好了大半,病去如抽絲,就是磨人,隻要病除根了就好,至於身子,早晚能調理迴來的。”
何三水抓住重點,“好了大半?”
何肆點點頭,“所以還要再迴蝙蝠寺一段時間。”
何三水也不管刨根問底,隻是問道:“能好透嗎?”
何肆篤定道:“當然!”
何三水隻能選擇相信兒子,鬆了口氣,感慨道:“真是欠了宗海師傅這天大的恩情啊……”
何肆心道,“還有李大人。”
雖然人分三六九等,人命天生就貴賤有別,但每個人的性命於己而言,都隻有一條,都是無比寶貴的。
救命之恩,如同再造。
父子之間,若是兩人都是寡言少語之人,隻要不是無話可說,不必多話,三言兩句,倒是足夠撐起那份壓人的沉默。
何肆主動問道:“爹,喝酒不?”
何三水看向兒子那摧悴的模樣,沒好氣道:“喝個屁!”
何肆想起楊元魁那句歪理邪說,當即付之於口,“醫酒不分家嘛。”
何三水冷哼一聲,“哪裏聽來的狗屁話?”
何肆看著父親,似笑非笑道:“寶丹爺爺那裏。”
何三水當即啞然,悻悻補救道:“既然是那老爺子說的,那應該是有幾分道理的……”
何肆莞爾一笑,“他和你一樣是個酒鬼,你們應該聊得來。”
何三水瞪了兒子一眼,說道:“家裏隻有燒鍋酒了,太烈,我去打點溫和的蓮花白來。”
京城尋常百姓家常喝三種酒:二鍋頭、蓮花白、菊花白。
這三種酒被好事者喻成儒、釋、道三家。
其中蓮花白乃是以白蓮花蕊入酒釀成,酒液清澈明透,潔白無瑕,與釋門真意相合,以酒質柔和、芳香宜人著稱。
何肆拉住了何三水,說道:“不用,燒鍋就好,有花生米配毛豆不?”
何三水沒好氣道:“沒有,隻有鐵釘,針線,鹹鴨蛋。”
何肆啞然失笑,知道父親在說氣話,“那不是隔壁鐵牛大哥的家中常備的下酒菜嗎?”
按理說一個殺頭手藝在墩敘巷裏能排第三,在齊金彪齊爺和父親都退下行當金盆洗手之後,李鐵牛就該是墩敘巷首屈一指的劊子手了。
他的生活本不該如此拮據。
奈何他除了嫖,吃、喝、賭都沾,每年慣例隻有秋罰時候是囊裏有錢的。
沒錢時候酒癮犯了,鐵釘那口鐵腥味竟真能當下酒菜。
釘子蘸鹽水或醋,嘬一下釘子喝一口酒。
日子稍稍好過些的時候,就用針線穿過鹹鴨蛋,抿著棉線上沾染的紅油蛋黃的滋味下酒。
每次見他因此被人打趣,何肆還怪不落忍的。
雖然他窮得活該,並且和自己也沒什麽幹係。
何三水聽兒子提起李鐵牛,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就是他禍禍了自己一大壇鶴年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