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人很快伐來樹木,在白龍周身搭起高棚。
不過半個時辰,簡易的大棚就搭建起來。
有幾十士卒,拿著鍋碗瓢盆,在鯨川岸邊排隊打水。
因為給白龍澆水太多,它所處的深坑已經變為泥潭。
五百士兵手持各類工具,挖掘泥潭速度極快。
白龍躺在其中,不吵不鬧,狀若假寐。
按照目前進度,隻需要兩天,就能挖出一個深潭。
對岸的何肆有些不能理解:“豔姐,他們幹勁好足啊,熱火朝天的,有的都開始吆號子了。”
樊豔笑笑,有些虛弱道:“畢竟得見真龍,若能解其困頓,足夠後半生吹噓了,我倆如今都走不了,隻一旁瞧著,別說,愣是有幾分與有榮焉呢。”
何肆撓撓頭,軍隊人多勢眾,他們一心救龍,卻也沒有引發什麽特殊之事。
他不免有些自疑,是不是自己太過小心翼翼了?
兩匹戰馬忽然抖擻身體,停住腳步,朝著鯨川對岸‘自家’陣營跑去。
何肆連聲喝‘籲’,卻是沒起作用。
對岸有人看到戰馬,也是發現何肆二人,便向婁陽稟報。
婁陽剛將今日一係列失地、圍城、墜龍、救龍之事寫作密信,用兩隻飛鴿傳書,又是派出驛卒前往京畿傳信。
見到屬下稟報,他點頭道:“你們繼續,我過去看看。”
婁陽騎馬過橋,看著兩人笑道:“二位又見麵了。”
“婁大人。”何肆拱手見禮。
婁陽擺擺手,“不必客道。”
看到不遠處已經變成板車的無馬車輿,他笑問道:“你們這馬車是怎麽了?”
何肆歎氣道:“被那白龍墜落砸出的氣浪給掀翻了。”
婁陽嗬嗬一笑:“原來如此,當做板車也好,通透。”
何肆汗顏,心裏本來有些許期待這位婁大人能大手一揮贈車一輛。
現在看來,倒是癡心妄想了。
婁陽問道:“你二人為何在此若即若離,既不靠近也不遠去。”
何肆麵色微苦,“不是不想走,而是兩匹馬兒都不聽使喚。”
婁陽愣了一下,說道:“軍中戰馬,最是靈性十足,能聽善辨,且遵號令,不至如此啊。”
樊豔勉強笑笑,沒有解釋的打算,“可能是被墜龍的動靜嚇到了吧。”
婁陽點點頭,隻當如是,“別說是馬,人也一樣,都是第一次見到龍吧,如此神獸,有目共睹,莫不震撼。”
何肆隻是點頭,這其實是第二次見了。
婁陽問道:“為什麽不湊近些看看?”
何肆半真半假道:“因為害怕。”
婁陽哈哈一笑:“你倒也利落,不知為何,站在那龐然大物麵前,我雖自覺無比渺小,卻是並不驚懼,反倒一心隻想救它。”
何肆沒有自作多情想要點醒婁陽,隻是唯唯綢否地應著。
婁陽見其二人頗為狼狽,意興索然,也不多言:“我叫人換兩匹馬送來,二位隨意,我就失陪了。”
婁陽調轉馬頭,瀟灑離去。
何肆想當然道:“豔姐,這婁監軍倒也不失為一個好人。”
樊豔輕笑一聲:“是你太子黨的身份好使,你換做常人試試,我倆早就在驪龍城前就被祭旗了。”
何肆故作驚恐道:“那不行,我們得趕緊溜,別叫他發現我是扯虎皮拉大旗的。”
他轉頭看向對岸,似乎自言自語說道:“白龍啊,如今你有軍隊相助,多我二人不多,如此我們也能安心離去,算不得袖手旁觀,見死不救。”
樊豔聞言一笑,“弟弟,你這神神叨叨的勁頭,怎麽和傻大個一樣了。”
史燼這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倒是迷信這些。
何肆用瞽目‘瞋’她一眼。
騎兵牽來兩匹白馬,不待二人致謝,就抱拳一禮後迴身離去。
何肆一扯韁繩,馬蹄好像在地上生了根,白馬猛地一撇頭,韁繩脫手,何肆一臉苦澀,果真還是如此。
樊豔也是早有預料,“它看起來不想讓我們走呢。”
何肆迸發出些許倔強,不信邪道:“騎馬不行,咱就腿著去。”
樊豔卻是沒有反駁,而是笑道:“都依你,我帶上傻大個,你帶上他的劍,咱們走就是了。”
何肆一時氣話,沒想到樊豔如此溫順與支持,瞬時冷靜下來,他有些擔憂道:“豔姐,你身體還行嗎?”
樊豔搖搖頭:“不妨事,我自己走路,比騎馬更穩當,真走不動了,你就背我。”
何肆也是真心想要離開此處,不多矯情,直接從板車上拾起史燼近百斤的巨劍。
他將巨劍負在身後,佝僂了腰,又是已運轉《透骨圖》,當即腰板一直,壓力全無。
樊豔拎起裝著史燼骨殖的碎壇布帛,上前一步挽住何肆的手。
二人相互依偎,相互扶持。
樊豔笑道:“腿著……”
何肆應道:“腿著!”
……
軍隊在京城北麵的德勝關外集結。
北方屬玄武,主刀兵。
所以出兵打仗,一般從北門出城。
遇到戰事自德勝門出兵,由安定門班師,分別取“旗開得勝”和“太平安定”之意,它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素有“軍門”之稱。
陳含玉一行雖不北上,卻也圖個彩頭。
剛出京城,他便強勢分軍,不容群臣置喙。
由劉嚐羹率兵兩千,往共州去。
陳含玉率軍一千,蔡坤為輔,往靈州去。
之後的軍隊會師的軍隊亦是如此,一二分。
劉嚐羹鑾駕之前立下軍令狀,說是一月之內必定收迴共州,不然甘願軍法處置。
陳含玉笑言靜候捷報。
自己則是要從西南順鯨川而行,由潮音橋直取驪龍城南門。
李密乘奪取驪龍城糧倉得手的戰報尚未傳來,陳含玉隻當此刻李密乘還在城外叫門。
離出發不過半日過了,李且來坐不慣鑾駕,獨自騎馬。
鑾駕之中袁飼龍做著大逆不道之事——拿著小刀,削著“大離仁宗喜帝陳斧正”的牌位。
他手中,一把木劍已經初具雛形。
陳含玉百無聊賴,臂鷹侍弄,這真是一隻頂好的鷹隼,通體雪白。
如此毛色,隻有在高山絕壁的雪峰之上才能孕育,取名為“麽鳳”。
其實就是幺鳳,小鳳的意思,隻是為了避諱離朝陳氏祖上一個“幺”字,而改的名。
此鳥神俊異常,自小便是陳含玉的心頭好。
陳含玉不舍拘束,常常放任自由,三年前有那麽一次,此鳥飛去數月不歸,累得陳含玉茶飯不思,輾轉反側。
直到有那麽一天,東宮下人說府涼道有馴鷹人,在雪山絕壁捉到了一隻神鷹,稱其不遜“麽鳳”。
馴鷹人歡天喜地將神鷹獻與當地官家,得了八十兩賞銀,又是經過層層上貢。
這隻神鷹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快馬加鞭遞送到東宮。
陳含玉意興闌珊,心知世上再無鷹隼能比擬“麽風”。
可一見之下,大喜過望,談何比擬?這不就是自家“麽鳳”嗎?
原來是這“麽鳳”,常常飛躍滄瀾道,去往府涼道或者劍壟道兩地撒野,千裏之遙往往幾個對時折返。
最後陳含玉層層下探,聽聞那最初捕獲“麽風”的迅鷹人隻得了八十兩白銀的賞賜。
當時尚不能幹政的儲君當即掏出筆墨,長書三頁,當即將那官員痛罵一遍,主要還是氣不憤,本宮的“麽鳳”才值八十兩白銀?
陳含玉記仇至今,才監國不過兩月,已經將那七品官連降三級,如今隻做得個未入流的刀筆吏。
鑾駕之上,陳含玉手持鮮肉,喂到喙邊,極力討好,那“麽鳳”卻是像個賣藝不賣身的淸倌兒,對此不屑一顧。
陳含玉也不惱怒,他就是喜歡“麽鳳”這股子桀驁。
不過半個時辰,簡易的大棚就搭建起來。
有幾十士卒,拿著鍋碗瓢盆,在鯨川岸邊排隊打水。
因為給白龍澆水太多,它所處的深坑已經變為泥潭。
五百士兵手持各類工具,挖掘泥潭速度極快。
白龍躺在其中,不吵不鬧,狀若假寐。
按照目前進度,隻需要兩天,就能挖出一個深潭。
對岸的何肆有些不能理解:“豔姐,他們幹勁好足啊,熱火朝天的,有的都開始吆號子了。”
樊豔笑笑,有些虛弱道:“畢竟得見真龍,若能解其困頓,足夠後半生吹噓了,我倆如今都走不了,隻一旁瞧著,別說,愣是有幾分與有榮焉呢。”
何肆撓撓頭,軍隊人多勢眾,他們一心救龍,卻也沒有引發什麽特殊之事。
他不免有些自疑,是不是自己太過小心翼翼了?
兩匹戰馬忽然抖擻身體,停住腳步,朝著鯨川對岸‘自家’陣營跑去。
何肆連聲喝‘籲’,卻是沒起作用。
對岸有人看到戰馬,也是發現何肆二人,便向婁陽稟報。
婁陽剛將今日一係列失地、圍城、墜龍、救龍之事寫作密信,用兩隻飛鴿傳書,又是派出驛卒前往京畿傳信。
見到屬下稟報,他點頭道:“你們繼續,我過去看看。”
婁陽騎馬過橋,看著兩人笑道:“二位又見麵了。”
“婁大人。”何肆拱手見禮。
婁陽擺擺手,“不必客道。”
看到不遠處已經變成板車的無馬車輿,他笑問道:“你們這馬車是怎麽了?”
何肆歎氣道:“被那白龍墜落砸出的氣浪給掀翻了。”
婁陽嗬嗬一笑:“原來如此,當做板車也好,通透。”
何肆汗顏,心裏本來有些許期待這位婁大人能大手一揮贈車一輛。
現在看來,倒是癡心妄想了。
婁陽問道:“你二人為何在此若即若離,既不靠近也不遠去。”
何肆麵色微苦,“不是不想走,而是兩匹馬兒都不聽使喚。”
婁陽愣了一下,說道:“軍中戰馬,最是靈性十足,能聽善辨,且遵號令,不至如此啊。”
樊豔勉強笑笑,沒有解釋的打算,“可能是被墜龍的動靜嚇到了吧。”
婁陽點點頭,隻當如是,“別說是馬,人也一樣,都是第一次見到龍吧,如此神獸,有目共睹,莫不震撼。”
何肆隻是點頭,這其實是第二次見了。
婁陽問道:“為什麽不湊近些看看?”
何肆半真半假道:“因為害怕。”
婁陽哈哈一笑:“你倒也利落,不知為何,站在那龐然大物麵前,我雖自覺無比渺小,卻是並不驚懼,反倒一心隻想救它。”
何肆沒有自作多情想要點醒婁陽,隻是唯唯綢否地應著。
婁陽見其二人頗為狼狽,意興索然,也不多言:“我叫人換兩匹馬送來,二位隨意,我就失陪了。”
婁陽調轉馬頭,瀟灑離去。
何肆想當然道:“豔姐,這婁監軍倒也不失為一個好人。”
樊豔輕笑一聲:“是你太子黨的身份好使,你換做常人試試,我倆早就在驪龍城前就被祭旗了。”
何肆故作驚恐道:“那不行,我們得趕緊溜,別叫他發現我是扯虎皮拉大旗的。”
他轉頭看向對岸,似乎自言自語說道:“白龍啊,如今你有軍隊相助,多我二人不多,如此我們也能安心離去,算不得袖手旁觀,見死不救。”
樊豔聞言一笑,“弟弟,你這神神叨叨的勁頭,怎麽和傻大個一樣了。”
史燼這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倒是迷信這些。
何肆用瞽目‘瞋’她一眼。
騎兵牽來兩匹白馬,不待二人致謝,就抱拳一禮後迴身離去。
何肆一扯韁繩,馬蹄好像在地上生了根,白馬猛地一撇頭,韁繩脫手,何肆一臉苦澀,果真還是如此。
樊豔也是早有預料,“它看起來不想讓我們走呢。”
何肆迸發出些許倔強,不信邪道:“騎馬不行,咱就腿著去。”
樊豔卻是沒有反駁,而是笑道:“都依你,我帶上傻大個,你帶上他的劍,咱們走就是了。”
何肆一時氣話,沒想到樊豔如此溫順與支持,瞬時冷靜下來,他有些擔憂道:“豔姐,你身體還行嗎?”
樊豔搖搖頭:“不妨事,我自己走路,比騎馬更穩當,真走不動了,你就背我。”
何肆也是真心想要離開此處,不多矯情,直接從板車上拾起史燼近百斤的巨劍。
他將巨劍負在身後,佝僂了腰,又是已運轉《透骨圖》,當即腰板一直,壓力全無。
樊豔拎起裝著史燼骨殖的碎壇布帛,上前一步挽住何肆的手。
二人相互依偎,相互扶持。
樊豔笑道:“腿著……”
何肆應道:“腿著!”
……
軍隊在京城北麵的德勝關外集結。
北方屬玄武,主刀兵。
所以出兵打仗,一般從北門出城。
遇到戰事自德勝門出兵,由安定門班師,分別取“旗開得勝”和“太平安定”之意,它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素有“軍門”之稱。
陳含玉一行雖不北上,卻也圖個彩頭。
剛出京城,他便強勢分軍,不容群臣置喙。
由劉嚐羹率兵兩千,往共州去。
陳含玉率軍一千,蔡坤為輔,往靈州去。
之後的軍隊會師的軍隊亦是如此,一二分。
劉嚐羹鑾駕之前立下軍令狀,說是一月之內必定收迴共州,不然甘願軍法處置。
陳含玉笑言靜候捷報。
自己則是要從西南順鯨川而行,由潮音橋直取驪龍城南門。
李密乘奪取驪龍城糧倉得手的戰報尚未傳來,陳含玉隻當此刻李密乘還在城外叫門。
離出發不過半日過了,李且來坐不慣鑾駕,獨自騎馬。
鑾駕之中袁飼龍做著大逆不道之事——拿著小刀,削著“大離仁宗喜帝陳斧正”的牌位。
他手中,一把木劍已經初具雛形。
陳含玉百無聊賴,臂鷹侍弄,這真是一隻頂好的鷹隼,通體雪白。
如此毛色,隻有在高山絕壁的雪峰之上才能孕育,取名為“麽鳳”。
其實就是幺鳳,小鳳的意思,隻是為了避諱離朝陳氏祖上一個“幺”字,而改的名。
此鳥神俊異常,自小便是陳含玉的心頭好。
陳含玉不舍拘束,常常放任自由,三年前有那麽一次,此鳥飛去數月不歸,累得陳含玉茶飯不思,輾轉反側。
直到有那麽一天,東宮下人說府涼道有馴鷹人,在雪山絕壁捉到了一隻神鷹,稱其不遜“麽鳳”。
馴鷹人歡天喜地將神鷹獻與當地官家,得了八十兩賞銀,又是經過層層上貢。
這隻神鷹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快馬加鞭遞送到東宮。
陳含玉意興闌珊,心知世上再無鷹隼能比擬“麽風”。
可一見之下,大喜過望,談何比擬?這不就是自家“麽鳳”嗎?
原來是這“麽鳳”,常常飛躍滄瀾道,去往府涼道或者劍壟道兩地撒野,千裏之遙往往幾個對時折返。
最後陳含玉層層下探,聽聞那最初捕獲“麽風”的迅鷹人隻得了八十兩白銀的賞賜。
當時尚不能幹政的儲君當即掏出筆墨,長書三頁,當即將那官員痛罵一遍,主要還是氣不憤,本宮的“麽鳳”才值八十兩白銀?
陳含玉記仇至今,才監國不過兩月,已經將那七品官連降三級,如今隻做得個未入流的刀筆吏。
鑾駕之上,陳含玉手持鮮肉,喂到喙邊,極力討好,那“麽鳳”卻是像個賣藝不賣身的淸倌兒,對此不屑一顧。
陳含玉也不惱怒,他就是喜歡“麽鳳”這股子桀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