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無所依傍的孤女,有朝一日澹台衍承繼大統,顧北檸若想入主中宮,就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母族做支撐。
到那時,清河崔氏就是她唯一的依傍。
崔家人打的如意算盤她心裏門清,無非是家族內部派係鬥爭導致他們選擇了不同的方法,但殊途同歸。
“不錯,是個腦子清楚的,”太後滿意地點點頭,“即便你再驚才絕豔,即便你一人便將整個清河崔氏玩弄於股掌之間,但他們對你的信心仍然隻是來自於你和小六之間的關係匪淺,你可知為什麽?”
“因為權力。”
這個問題顧北檸早已想過無數次,從荊州到燕京,幾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將她視作澹台衍的附庸。
她成為六皇子陣營的定心石、智囊星,但她的光芒仍然隻能隱藏於澹台衍之後。
言及顧北檸,所有人都會下意識聯想到澹台衍;但言及六殿下,人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並不隻有顧北檸。
她不要如此。
士農工商,從來不是一句簡單的階級劃分。
她有再多的人脈資源、再多的錦囊妙計,沒有權力,便是一句空話。她借助澹台衍的權力走到了燕京城,但她不想永遠活在他的庇護之下。
她要長出自己的大樹。
太後看著顧北檸,恍惚間想到自己未入宮的日子。
……
隻可惜,最終蹉跎於這猩紅宮牆之內。
但好在,為時未晚。
“今夜有人意圖謀害陛下,顧北檸與刑部侍郎蔣晉之奉旨聯合查案,抓到罪魁禍首太醫慶箴,救陛下免於毒手,哀家感念此二人功德,特封顧北檸為正五品女官;前朝動蕩,陛下聖體違和,責令顧北檸代哀家輔理朝政,監察百官。”
昭仁帝即位之初,太後是垂簾聽政過的,一句“代哀家輔理朝政,監察百官”,再無人攔得住顧北檸。
至於蔣晉之,昭仁帝的臣子,自然由他自己封賞。
“臣顧北檸,謝太後隆恩。”
顧北檸跪在地上,三叩九拜,一叩父母在天之亡靈;二叩師父教導之情;三叩太後知遇之恩。
你既看不慣這世道,要麽向世道低頭,要麽掀了這世道。
“謨聞。”
太監謨聞聞聲從屏風後走出,手中托著一紅木錦盒,笑得一臉慈愛。
“顧大人,這是您的朝服,太後早已令尚衣監製好了。”
顧北檸看著謨聞走出來的方向,眼皮跳了跳,如果昭仁帝剛剛“不小心”醒過來,那謨聞……
她甩了甩腦袋,將某些大逆不道的想法甩出去,接過了那身朱色朝服。
“多謝公公。”
“恭喜顧大人,祝大人平步青雲。”
從荊州到燕京,從顧姑娘到顧大人,這條路,她走了十七年。
……
顧北檸領旨謝恩後,便捧著官服和尚一頭霧水的蔣晉之一同出了宮。
王霈貞求見太後,疑惑道:“今日之事,太後不追究了嗎?”
太後斜靠在軟榻上,謨聞正拿著玉槌幫太後敲腿,舒緩緊繃的肌肉,這個年紀,實在不適合費心勞神地熬夜了。
太後掀起眼皮看了一眼王霈貞:“布這麽大一個局,甚至不惜以陛下聖體做賭,你能查到什麽?”
“那慶箴死前說的那番話……”
“寫進卷宗,待陛下蘇醒後,如實稟報。”
王霈貞躊躇了片刻,複又說道:“六殿下跟賀侯爺尚在側殿。”
“召他們去陛下跟前侍疾吧,省得白進宮一趟。”
“是。”
王霈貞剛要退出內殿,到側殿傳達太後的旨意,卻又被太後叫住了。
“大人上了年紀,愈發畏首畏尾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也是時候讓年輕人接手了,急流勇退,未必不是好事。”
王霈貞的頭垂得更低,縮在袖籠中的手暗暗掐緊。
“臣明白,謝太後指點。”
……
……
賀夔重新被召迴內殿的時候,還是一臉懵的狀態,莫名其妙趟了一灘渾水,莫名其妙又從渾水裏被撈了出來。
“六殿下,您說我們是不是該去拜謝太後娘娘?”
“你要是這個時候去煩她老人家,怕是就不知道何時才能出宮了。”
賀夔悻悻然地捂住嘴,耐著性子坐迴椅子上,安安靜靜地等昭仁帝醒來。
……
顧北檸跟蔣晉之出宮後,並沒有各迴各家,而是直接去了大理寺。
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大理寺內隻有賀停雲跟陸放,沒有見到白玉京。
“東陽侯世子沒來嗎?”蔣晉之問道。
賀停雲的臉色有一瞬的僵硬:“派人去請過了,沒見到人。”
“是長公主殿下?”顧北檸試探著問道。
“不是,是東陽侯。”
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案子要緊,東陽侯府那邊,我們再想辦法。”說話間,顧北檸已經走到了賀停雲麵前,“可有發現?”
“我們根據你的思路,整理了所有案件相關人員的關係網。”
七尺長的宣紙鋪滿了桌子,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人名。
賀停雲拿起一隻沾滿朱砂的筆,圈出關係網正中的幾個名字。
“所有的相關性都是從這幾個人發散出去的,榮安伯秦子安,肅國公世子潘恩,還有吏部尚書蔣墨鈞的嫡長子,蔣屹恆。”
“這三人年紀相仿,秦家發達的時候,秦子安年紀尚小,他跟潘恩可以說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在燕京城中也算臭名昭著。反倒是蔣屹恆,昭仁八年的進士,現任兵部侍郎,素有為官方正之賢名。”
那張關係網盤根錯節,每一個受害者都會引出數個案件相關人,有八個案件相關人的名字出現過三次及以上;有十三個案件相關人的名字出現過兩次,其中秦、潘、蔣三人的名字出現的頻率最高,高達五次以上,更有數次同時出現。
顧北檸一一撫過受害者的名字,輕聲道:“我有一個很糟糕的猜測……”
到那時,清河崔氏就是她唯一的依傍。
崔家人打的如意算盤她心裏門清,無非是家族內部派係鬥爭導致他們選擇了不同的方法,但殊途同歸。
“不錯,是個腦子清楚的,”太後滿意地點點頭,“即便你再驚才絕豔,即便你一人便將整個清河崔氏玩弄於股掌之間,但他們對你的信心仍然隻是來自於你和小六之間的關係匪淺,你可知為什麽?”
“因為權力。”
這個問題顧北檸早已想過無數次,從荊州到燕京,幾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將她視作澹台衍的附庸。
她成為六皇子陣營的定心石、智囊星,但她的光芒仍然隻能隱藏於澹台衍之後。
言及顧北檸,所有人都會下意識聯想到澹台衍;但言及六殿下,人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並不隻有顧北檸。
她不要如此。
士農工商,從來不是一句簡單的階級劃分。
她有再多的人脈資源、再多的錦囊妙計,沒有權力,便是一句空話。她借助澹台衍的權力走到了燕京城,但她不想永遠活在他的庇護之下。
她要長出自己的大樹。
太後看著顧北檸,恍惚間想到自己未入宮的日子。
……
隻可惜,最終蹉跎於這猩紅宮牆之內。
但好在,為時未晚。
“今夜有人意圖謀害陛下,顧北檸與刑部侍郎蔣晉之奉旨聯合查案,抓到罪魁禍首太醫慶箴,救陛下免於毒手,哀家感念此二人功德,特封顧北檸為正五品女官;前朝動蕩,陛下聖體違和,責令顧北檸代哀家輔理朝政,監察百官。”
昭仁帝即位之初,太後是垂簾聽政過的,一句“代哀家輔理朝政,監察百官”,再無人攔得住顧北檸。
至於蔣晉之,昭仁帝的臣子,自然由他自己封賞。
“臣顧北檸,謝太後隆恩。”
顧北檸跪在地上,三叩九拜,一叩父母在天之亡靈;二叩師父教導之情;三叩太後知遇之恩。
你既看不慣這世道,要麽向世道低頭,要麽掀了這世道。
“謨聞。”
太監謨聞聞聲從屏風後走出,手中托著一紅木錦盒,笑得一臉慈愛。
“顧大人,這是您的朝服,太後早已令尚衣監製好了。”
顧北檸看著謨聞走出來的方向,眼皮跳了跳,如果昭仁帝剛剛“不小心”醒過來,那謨聞……
她甩了甩腦袋,將某些大逆不道的想法甩出去,接過了那身朱色朝服。
“多謝公公。”
“恭喜顧大人,祝大人平步青雲。”
從荊州到燕京,從顧姑娘到顧大人,這條路,她走了十七年。
……
顧北檸領旨謝恩後,便捧著官服和尚一頭霧水的蔣晉之一同出了宮。
王霈貞求見太後,疑惑道:“今日之事,太後不追究了嗎?”
太後斜靠在軟榻上,謨聞正拿著玉槌幫太後敲腿,舒緩緊繃的肌肉,這個年紀,實在不適合費心勞神地熬夜了。
太後掀起眼皮看了一眼王霈貞:“布這麽大一個局,甚至不惜以陛下聖體做賭,你能查到什麽?”
“那慶箴死前說的那番話……”
“寫進卷宗,待陛下蘇醒後,如實稟報。”
王霈貞躊躇了片刻,複又說道:“六殿下跟賀侯爺尚在側殿。”
“召他們去陛下跟前侍疾吧,省得白進宮一趟。”
“是。”
王霈貞剛要退出內殿,到側殿傳達太後的旨意,卻又被太後叫住了。
“大人上了年紀,愈發畏首畏尾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也是時候讓年輕人接手了,急流勇退,未必不是好事。”
王霈貞的頭垂得更低,縮在袖籠中的手暗暗掐緊。
“臣明白,謝太後指點。”
……
……
賀夔重新被召迴內殿的時候,還是一臉懵的狀態,莫名其妙趟了一灘渾水,莫名其妙又從渾水裏被撈了出來。
“六殿下,您說我們是不是該去拜謝太後娘娘?”
“你要是這個時候去煩她老人家,怕是就不知道何時才能出宮了。”
賀夔悻悻然地捂住嘴,耐著性子坐迴椅子上,安安靜靜地等昭仁帝醒來。
……
顧北檸跟蔣晉之出宮後,並沒有各迴各家,而是直接去了大理寺。
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大理寺內隻有賀停雲跟陸放,沒有見到白玉京。
“東陽侯世子沒來嗎?”蔣晉之問道。
賀停雲的臉色有一瞬的僵硬:“派人去請過了,沒見到人。”
“是長公主殿下?”顧北檸試探著問道。
“不是,是東陽侯。”
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案子要緊,東陽侯府那邊,我們再想辦法。”說話間,顧北檸已經走到了賀停雲麵前,“可有發現?”
“我們根據你的思路,整理了所有案件相關人員的關係網。”
七尺長的宣紙鋪滿了桌子,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人名。
賀停雲拿起一隻沾滿朱砂的筆,圈出關係網正中的幾個名字。
“所有的相關性都是從這幾個人發散出去的,榮安伯秦子安,肅國公世子潘恩,還有吏部尚書蔣墨鈞的嫡長子,蔣屹恆。”
“這三人年紀相仿,秦家發達的時候,秦子安年紀尚小,他跟潘恩可以說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在燕京城中也算臭名昭著。反倒是蔣屹恆,昭仁八年的進士,現任兵部侍郎,素有為官方正之賢名。”
那張關係網盤根錯節,每一個受害者都會引出數個案件相關人,有八個案件相關人的名字出現過三次及以上;有十三個案件相關人的名字出現過兩次,其中秦、潘、蔣三人的名字出現的頻率最高,高達五次以上,更有數次同時出現。
顧北檸一一撫過受害者的名字,輕聲道:“我有一個很糟糕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