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文德殿連發三道聖旨,一道送入太子府,以秦絡緋病發之時“太子不思國事,將一己之私欲至於國本之上,因小失大”為由,罰俸半年,幽禁思過三月。
一道,送入瓊華殿,晉崔知宜為正三品婕妤。
一道,送入三皇子府,令其擢選新任刑部尚書。
阿芙蓉一事已過數月,中間夾了永州暴亂和使臣被殺案,如今驟然降罪,瞎眼人也看得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所有人都在猜測太子究竟怎麽得罪了昭仁帝。
一時間,太子黨人人自危。
……
“先生神機妙算,想必早已料到這一日。”澹台聿明手持一卷書簡,施施然開口,像一根綿軟的刺,不紮人,但刺撓得很。
荀苜一張黑臉愈發難看,自以為算準了一切,最後卻落得一道申斥的旨意,而原本應作為手下敗將的三皇子,卻平白撈到了一個刑部。
若他知道自己被一個小小七品主簿擺了一道,不知道會不會氣得嘔出血來。
“奪嫡非一日之功,殿下今日所失,荀某來日必百倍千倍地為殿下奪迴來。”
“我可用不了一千個刑部尚書。”
“……殿下玩笑了,荀某的意思是……”
“先生先下去吧,我乏了。”
因著謀殺沈伯謙一事,澹台聿明險些與荀苜撕破臉。
“殿下被罰思過,旨意上又涉及貴妃娘娘,娘娘此刻想必憂心如焚,您最好讓人帶封信進宮寬解一二。”
“先生不必拿母妃來壓我,沈伯謙一事,你越過我直接向母妃請示,可有想過此事一旦暴露,母妃將被置於何種險境?”
“貴妃娘娘深明大義,自然明白富貴險中求的道理。”
“母妃將我送上奪嫡之路,我別無選擇,但先生自當清楚,我有我的底線和原則,不得牽扯母妃,不得濫殺無辜,不得利用清流幹臣之忠心。”
澹台聿明麵上已帶了薄怒,眼角暴起細細的青筋,銳利的眼風割得人生疼,這位太子殿下的性情,已遠不如當初溫和。
荀苜長揖到底,麵上不露聲色:“荀某自當遵命行事。”
既已踏上奪嫡之路,萬事不由人。
……
此時此刻,三皇子府上,則與太子府消沉肅殺的氣氛形成了鮮明對比。
刑部尚書出缺,本就又到了各方勢力角逐的大好時機,太子黨丟了一個刑部尚書,竭盡全力想要彌補權力的潰散;而三皇子一黨早先丟了一個戶部尚書,自然也不肯放過這種扳迴一城的機會。
因此,沈伯謙的死訊一經傳出,各路牛鬼蛇神競相登場,各個派係牟足了力氣向昭仁帝舉薦新的刑部尚書人選,至於沈伯謙為何被囚於大理寺反省思過,又為何於牢中暴斃,反倒無人在意了。
可如今,昭仁帝將擢選新任刑部尚書的權力交給了三皇子澹台境。
……
三皇子府中,一眾幕僚圍坐於外書房,三皇子澹台境端坐於主位,神色莫測,明明前兩日還因被懷疑是幕後布局之人而心驚膽戰,今日便從天而降如此大的恩典,如此不同尋常,怕隻怕,別有用心。
尤其是,他心裏清楚,自己並非清清白白。
刺殺使臣,羈押何家人,以此折損澹台衍的聲譽,並借由打擊刑部以實現打壓太子黨氣焰的目的,這一連串環環相扣的計策,不得不說澹台境走了一步妙棋。
而後續幾方勢力的插手,則使得事件的發展完全脫離了他的掌控,甚至險些將自己賠進去,如今昭仁帝的態度又發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他總擔心這背後是否有什麽陰謀算計。
“陛下命我擢選刑部尚書,你們如何看?”
無人開口。
所有人都嗅到了空氣中不同尋常的味道,稍有不慎,或許便是萬劫不複之地。
長史岑廖再三思慮,剛要開口,卻被人搶了先:“殿下,依項某看,此事不宜冒進,近日朝中動蕩不安,陛下怕是已對黨爭心生抵觸,若殿下此時執意推自己人上位,怕是會惹陛下不喜。”
“繼續。”
“在下以為,當從五品以下官員中擢選一立場中正者,才幹品學上者為先,表麵上看,殿下此次舉薦以國事為重,不涉黨爭,但被舉薦的官員一朝平步青雲,定會對殿下感恩戴德,以您馬首是瞻。”
“我記得你叫項……”
“項子季。”
“列一份候選名單給我。”
項子季垂眸領命,依舊是那副不卑不亢的模樣,平靜地接受眾人豔羨的目光,隻有一人除外。
長史岑廖,他看向項子季的目光中,總有幾分毫不遮掩的審視,他不信任他。
……
項子季領的差事是列一份候選名單,可如果他隻是呈上一份名單,那他大概會徹底失去進入澹台境書房的機會。
這份名單能達成的最理想效果是,昭仁帝在上麵看到了自己心中的最佳人選。
所以,必須要調查清楚前因後果。
沈伯謙為何入獄,為何暴斃?
太子為何被罰?
昭仁帝為何將擢選新任刑部尚書的差事交給澹台境?
一樁樁一件件,絲毫不能錯。
這不僅是賦予項子季的權力,也是對他能力的考驗,若是過不了這一關,他就可以卷鋪蓋走人了。
一道,送入瓊華殿,晉崔知宜為正三品婕妤。
一道,送入三皇子府,令其擢選新任刑部尚書。
阿芙蓉一事已過數月,中間夾了永州暴亂和使臣被殺案,如今驟然降罪,瞎眼人也看得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所有人都在猜測太子究竟怎麽得罪了昭仁帝。
一時間,太子黨人人自危。
……
“先生神機妙算,想必早已料到這一日。”澹台聿明手持一卷書簡,施施然開口,像一根綿軟的刺,不紮人,但刺撓得很。
荀苜一張黑臉愈發難看,自以為算準了一切,最後卻落得一道申斥的旨意,而原本應作為手下敗將的三皇子,卻平白撈到了一個刑部。
若他知道自己被一個小小七品主簿擺了一道,不知道會不會氣得嘔出血來。
“奪嫡非一日之功,殿下今日所失,荀某來日必百倍千倍地為殿下奪迴來。”
“我可用不了一千個刑部尚書。”
“……殿下玩笑了,荀某的意思是……”
“先生先下去吧,我乏了。”
因著謀殺沈伯謙一事,澹台聿明險些與荀苜撕破臉。
“殿下被罰思過,旨意上又涉及貴妃娘娘,娘娘此刻想必憂心如焚,您最好讓人帶封信進宮寬解一二。”
“先生不必拿母妃來壓我,沈伯謙一事,你越過我直接向母妃請示,可有想過此事一旦暴露,母妃將被置於何種險境?”
“貴妃娘娘深明大義,自然明白富貴險中求的道理。”
“母妃將我送上奪嫡之路,我別無選擇,但先生自當清楚,我有我的底線和原則,不得牽扯母妃,不得濫殺無辜,不得利用清流幹臣之忠心。”
澹台聿明麵上已帶了薄怒,眼角暴起細細的青筋,銳利的眼風割得人生疼,這位太子殿下的性情,已遠不如當初溫和。
荀苜長揖到底,麵上不露聲色:“荀某自當遵命行事。”
既已踏上奪嫡之路,萬事不由人。
……
此時此刻,三皇子府上,則與太子府消沉肅殺的氣氛形成了鮮明對比。
刑部尚書出缺,本就又到了各方勢力角逐的大好時機,太子黨丟了一個刑部尚書,竭盡全力想要彌補權力的潰散;而三皇子一黨早先丟了一個戶部尚書,自然也不肯放過這種扳迴一城的機會。
因此,沈伯謙的死訊一經傳出,各路牛鬼蛇神競相登場,各個派係牟足了力氣向昭仁帝舉薦新的刑部尚書人選,至於沈伯謙為何被囚於大理寺反省思過,又為何於牢中暴斃,反倒無人在意了。
可如今,昭仁帝將擢選新任刑部尚書的權力交給了三皇子澹台境。
……
三皇子府中,一眾幕僚圍坐於外書房,三皇子澹台境端坐於主位,神色莫測,明明前兩日還因被懷疑是幕後布局之人而心驚膽戰,今日便從天而降如此大的恩典,如此不同尋常,怕隻怕,別有用心。
尤其是,他心裏清楚,自己並非清清白白。
刺殺使臣,羈押何家人,以此折損澹台衍的聲譽,並借由打擊刑部以實現打壓太子黨氣焰的目的,這一連串環環相扣的計策,不得不說澹台境走了一步妙棋。
而後續幾方勢力的插手,則使得事件的發展完全脫離了他的掌控,甚至險些將自己賠進去,如今昭仁帝的態度又發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他總擔心這背後是否有什麽陰謀算計。
“陛下命我擢選刑部尚書,你們如何看?”
無人開口。
所有人都嗅到了空氣中不同尋常的味道,稍有不慎,或許便是萬劫不複之地。
長史岑廖再三思慮,剛要開口,卻被人搶了先:“殿下,依項某看,此事不宜冒進,近日朝中動蕩不安,陛下怕是已對黨爭心生抵觸,若殿下此時執意推自己人上位,怕是會惹陛下不喜。”
“繼續。”
“在下以為,當從五品以下官員中擢選一立場中正者,才幹品學上者為先,表麵上看,殿下此次舉薦以國事為重,不涉黨爭,但被舉薦的官員一朝平步青雲,定會對殿下感恩戴德,以您馬首是瞻。”
“我記得你叫項……”
“項子季。”
“列一份候選名單給我。”
項子季垂眸領命,依舊是那副不卑不亢的模樣,平靜地接受眾人豔羨的目光,隻有一人除外。
長史岑廖,他看向項子季的目光中,總有幾分毫不遮掩的審視,他不信任他。
……
項子季領的差事是列一份候選名單,可如果他隻是呈上一份名單,那他大概會徹底失去進入澹台境書房的機會。
這份名單能達成的最理想效果是,昭仁帝在上麵看到了自己心中的最佳人選。
所以,必須要調查清楚前因後果。
沈伯謙為何入獄,為何暴斃?
太子為何被罰?
昭仁帝為何將擢選新任刑部尚書的差事交給澹台境?
一樁樁一件件,絲毫不能錯。
這不僅是賦予項子季的權力,也是對他能力的考驗,若是過不了這一關,他就可以卷鋪蓋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