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說起來也算是自作孽不可活。
秦絡緋為了擾亂京中情勢,將事態擴大化,不得不在燕京城中製造事端。
在她的預計中,尋常人初次接觸阿芙蓉,並不會產生嚴重的成癮性,所以事態雖複雜,但仍然可控。
不然,若滿燕京到處都是吸食阿芙蓉成癮的癮君子,這樣的皇位,她也不敢交到她兒子手中。
問題出在了張財本人身上。
尋常人初次接觸阿芙蓉製成的煙膏,大多覺得惡心幹嘔,甚至頭痛嘔吐,但張財偏偏第一次便體會到了其中飄飄欲仙的美妙滋味。
癮症雖不嚴重,但卻有了點欲罷不能的意思,總想重新體會一番那種絕妙的滋味。
可天兗王朝對阿芙蓉管控之嚴,使其早已絕跡,壓根兒無處可尋。
張財便隻能抓心撓肝地到處打聽門路,皇天不負有心人,倒真被他打聽出了點門道。
一個來京辦事的嶺南商人,自稱出海經商時曾在海外某小國搞到了兩小罐,但礙於官府嚴令禁止,故而隻能小心藏匿。
張財不曾見過阿芙蓉所製煙膏的模樣,隻能嶺南商人說什麽,他便信什麽。
而這位嶺南商人也絲毫不心軟,獅子大開口,要價二十兩金子。
二十兩金子,尋常百姓一輩子也花不到這個數。
張財雖從不自詡尋常百姓,天天唿朋喚友、打馬遊街,看起來氣派十足,但說一千道一萬,也不掩蓋他就是一個沒有正經營生的小混混的事實。
平心而論,張財大概真有幾分門路,不然也不能探聽到阿芙蓉的所在,但要說二十兩金子,他便是把祖宅賣了也湊不到。
於是,便不得不動了歪心思。
倒賣官窯禦製的瓷器,這裏麵油水大、風險高,不過仍有特定的門路,來規避掉官府審查的風險。
張財千不該萬不該,就是不該把這種掉腦袋的差事交給張大用。
張大用與張財不同,老實木訥、安分守己,被逼急了也隻能漲紅著一張臉,連句狠話都說不出口。
張財知道這事不好辦,風險太大,便動了利用張大用轉嫁風險的心思,一旦紙包不住火,暴露在官府麵前,他便可將這一切推到張大用身上。
所以,他特意置了一桌酒菜,把張大用哄得心花怒放,屁顛屁顛地去替他做事。
當然,在張大用臨走前,他特意叮囑了這其中的注意事項,哪個時辰到哪個地方找哪個人,接頭暗號、忌諱禁忌……
張大用拍拍胸脯表示不必擔心,一定馬到功成,結果到了那便露了怯。
畏首畏尾、做賊心虛,滿腹心事都明明白白地寫在了臉上,恰恰被拎著酒葫蘆去打酒喝的申遠弗逮了個正著。
甚至不用上什麽手段,隨便嚇唬幾句,張大用便竹筒倒豆子一般將一切和盤托出。
這才有了後麵的故事——申遠弗假借張大用之名邀賀停雲相見。
……
賀停雲握著雁翎刀,心中迴顧著事情經過,這其中仍然有太多疑點。
比如,張財手中官窯禦製的瓷器從何而來?
比如,滿街獐頭鼠目、賊眉鼠眼的作奸犯科之人,申遠弗怎麽就這麽剛好,逮住了張大用?
再比如,那個嶺南商人所言是真是假?
申遠弗漫不經心地掃了賀停雲一眼,好似看穿了他的所思所想,隨口解釋道:“我查過了,那個嶺南商人就是個坑蒙拐騙的騙子,莫說煙膏了,他連阿芙蓉都沒見過。”
賀停雲的表情變得愈發意味深長起來。
這裏是燕京,天子腳下,不是申遠弗混跡多年的江陵。
能如此輕易地查清一個人的來曆,本身就在無聲地彰顯申遠弗在燕京的勢力。
不容小覷。
“那這瓷器……”
“宮裏流出來的。”
流出來的,是委婉的說法,其實是指經過非正常途徑被運出宮的物件,比如偷、比如私相授受、比如倒賣。
曆朝曆代,太監宮女倒賣宮中器物的事情時有發生,就拿這種青瓷碗碟來說吧,官窯一爐便能燒製百十個,放在宮裏實在不打眼。
但一旦被運出宮,單單是官窯的落款,就能讓這隻青瓷碗身價倍增。
問題在於,張財是偶然得來,還是早已是這其中的行家裏手?
賀停雲看向張大用,問道:“張財做這種生意多久了?”
“小的實在不清楚,我們兄弟兩個早就分家了,平日裏來往不多,我實在不知道他平日裏都做些什麽,隻是聽說,聽說……”
“聽說什麽?”
“他好像跟一位公公關係不錯,有人瞧見過他們一起在鴻雁齋吃飯。”
賀停雲還待再問,卻被申遠弗搶在前頭開了口:“前幾日為著複位崔知宜一事,言官大舉上書,你可知曉此事?”
“嗯,陛下為此大動肝火,朝堂之上爭吵了數日。”
“那你可知陛下懷疑前朝後宮相互勾結,有人在刻意向外傳遞消息,並安排孟祀禮徹查此事?”
“聽父親提起過,這件事最後追查到了仁明殿,隻是當時貴妃娘娘尚在病中,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申遠弗不再說話,隻是低頭喝酒。
賀停雲體會著兩件事之間可能共有的聯係,不敢置信地問道:“您的意思該不會是……”
“就是你想的那樣。”
“可若幫秦絡緋向外傳遞消息的太監,與和張財倒賣宮中器物的太監是同一個人,那燕京城中的阿芙蓉之亂,豈不是秦絡緋一手造成的?”
申遠弗點了點他的頭,提示道:“你再好好想想,這件事從頭至尾就不存在第二種可能。”
若是有人陷害秦絡緋,為何非要選擇阿芙蓉?
阿芙蓉相當於一種慢性毒藥,且並非沒有可解之法,對方既然能有法子在秦絡緋每日入口的東西中摻入阿芙蓉,另外下一種沾之即死的劇毒豈不是更省心?
秦絡緋一死,澹台聿明獨木難支,太子黨勢必樹倒猢猻散,日漸衰落。
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做法。
可如今呢,秦絡緋戒除了阿芙蓉的成癮症,重新籠絡迴了聖心,除了聲譽有染外,別無其他損失。
更何況,她還多了一層受害者的身份,而這一身份若利用得當,還不知能將多少對手拉下馬。
若真有幕後之人,此時此刻,想必要被自己蠢到吐血。
所以,這一切都是秦絡緋自導自演,這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秦絡緋為了擾亂京中情勢,將事態擴大化,不得不在燕京城中製造事端。
在她的預計中,尋常人初次接觸阿芙蓉,並不會產生嚴重的成癮性,所以事態雖複雜,但仍然可控。
不然,若滿燕京到處都是吸食阿芙蓉成癮的癮君子,這樣的皇位,她也不敢交到她兒子手中。
問題出在了張財本人身上。
尋常人初次接觸阿芙蓉製成的煙膏,大多覺得惡心幹嘔,甚至頭痛嘔吐,但張財偏偏第一次便體會到了其中飄飄欲仙的美妙滋味。
癮症雖不嚴重,但卻有了點欲罷不能的意思,總想重新體會一番那種絕妙的滋味。
可天兗王朝對阿芙蓉管控之嚴,使其早已絕跡,壓根兒無處可尋。
張財便隻能抓心撓肝地到處打聽門路,皇天不負有心人,倒真被他打聽出了點門道。
一個來京辦事的嶺南商人,自稱出海經商時曾在海外某小國搞到了兩小罐,但礙於官府嚴令禁止,故而隻能小心藏匿。
張財不曾見過阿芙蓉所製煙膏的模樣,隻能嶺南商人說什麽,他便信什麽。
而這位嶺南商人也絲毫不心軟,獅子大開口,要價二十兩金子。
二十兩金子,尋常百姓一輩子也花不到這個數。
張財雖從不自詡尋常百姓,天天唿朋喚友、打馬遊街,看起來氣派十足,但說一千道一萬,也不掩蓋他就是一個沒有正經營生的小混混的事實。
平心而論,張財大概真有幾分門路,不然也不能探聽到阿芙蓉的所在,但要說二十兩金子,他便是把祖宅賣了也湊不到。
於是,便不得不動了歪心思。
倒賣官窯禦製的瓷器,這裏麵油水大、風險高,不過仍有特定的門路,來規避掉官府審查的風險。
張財千不該萬不該,就是不該把這種掉腦袋的差事交給張大用。
張大用與張財不同,老實木訥、安分守己,被逼急了也隻能漲紅著一張臉,連句狠話都說不出口。
張財知道這事不好辦,風險太大,便動了利用張大用轉嫁風險的心思,一旦紙包不住火,暴露在官府麵前,他便可將這一切推到張大用身上。
所以,他特意置了一桌酒菜,把張大用哄得心花怒放,屁顛屁顛地去替他做事。
當然,在張大用臨走前,他特意叮囑了這其中的注意事項,哪個時辰到哪個地方找哪個人,接頭暗號、忌諱禁忌……
張大用拍拍胸脯表示不必擔心,一定馬到功成,結果到了那便露了怯。
畏首畏尾、做賊心虛,滿腹心事都明明白白地寫在了臉上,恰恰被拎著酒葫蘆去打酒喝的申遠弗逮了個正著。
甚至不用上什麽手段,隨便嚇唬幾句,張大用便竹筒倒豆子一般將一切和盤托出。
這才有了後麵的故事——申遠弗假借張大用之名邀賀停雲相見。
……
賀停雲握著雁翎刀,心中迴顧著事情經過,這其中仍然有太多疑點。
比如,張財手中官窯禦製的瓷器從何而來?
比如,滿街獐頭鼠目、賊眉鼠眼的作奸犯科之人,申遠弗怎麽就這麽剛好,逮住了張大用?
再比如,那個嶺南商人所言是真是假?
申遠弗漫不經心地掃了賀停雲一眼,好似看穿了他的所思所想,隨口解釋道:“我查過了,那個嶺南商人就是個坑蒙拐騙的騙子,莫說煙膏了,他連阿芙蓉都沒見過。”
賀停雲的表情變得愈發意味深長起來。
這裏是燕京,天子腳下,不是申遠弗混跡多年的江陵。
能如此輕易地查清一個人的來曆,本身就在無聲地彰顯申遠弗在燕京的勢力。
不容小覷。
“那這瓷器……”
“宮裏流出來的。”
流出來的,是委婉的說法,其實是指經過非正常途徑被運出宮的物件,比如偷、比如私相授受、比如倒賣。
曆朝曆代,太監宮女倒賣宮中器物的事情時有發生,就拿這種青瓷碗碟來說吧,官窯一爐便能燒製百十個,放在宮裏實在不打眼。
但一旦被運出宮,單單是官窯的落款,就能讓這隻青瓷碗身價倍增。
問題在於,張財是偶然得來,還是早已是這其中的行家裏手?
賀停雲看向張大用,問道:“張財做這種生意多久了?”
“小的實在不清楚,我們兄弟兩個早就分家了,平日裏來往不多,我實在不知道他平日裏都做些什麽,隻是聽說,聽說……”
“聽說什麽?”
“他好像跟一位公公關係不錯,有人瞧見過他們一起在鴻雁齋吃飯。”
賀停雲還待再問,卻被申遠弗搶在前頭開了口:“前幾日為著複位崔知宜一事,言官大舉上書,你可知曉此事?”
“嗯,陛下為此大動肝火,朝堂之上爭吵了數日。”
“那你可知陛下懷疑前朝後宮相互勾結,有人在刻意向外傳遞消息,並安排孟祀禮徹查此事?”
“聽父親提起過,這件事最後追查到了仁明殿,隻是當時貴妃娘娘尚在病中,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申遠弗不再說話,隻是低頭喝酒。
賀停雲體會著兩件事之間可能共有的聯係,不敢置信地問道:“您的意思該不會是……”
“就是你想的那樣。”
“可若幫秦絡緋向外傳遞消息的太監,與和張財倒賣宮中器物的太監是同一個人,那燕京城中的阿芙蓉之亂,豈不是秦絡緋一手造成的?”
申遠弗點了點他的頭,提示道:“你再好好想想,這件事從頭至尾就不存在第二種可能。”
若是有人陷害秦絡緋,為何非要選擇阿芙蓉?
阿芙蓉相當於一種慢性毒藥,且並非沒有可解之法,對方既然能有法子在秦絡緋每日入口的東西中摻入阿芙蓉,另外下一種沾之即死的劇毒豈不是更省心?
秦絡緋一死,澹台聿明獨木難支,太子黨勢必樹倒猢猻散,日漸衰落。
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做法。
可如今呢,秦絡緋戒除了阿芙蓉的成癮症,重新籠絡迴了聖心,除了聲譽有染外,別無其他損失。
更何況,她還多了一層受害者的身份,而這一身份若利用得當,還不知能將多少對手拉下馬。
若真有幕後之人,此時此刻,想必要被自己蠢到吐血。
所以,這一切都是秦絡緋自導自演,這是唯一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