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的信鴿撲棱著翅膀,落進了琅環苑的鴿子籠,腿上用紅色的絲線綁了一卷小小的信箋。
信箋用的是淺黃色的羅紋紙,這是燕京來的密信。
絲線顏色代表著事情的緊要程度,紅色為上,黑色為中,白色為下。
一名小廝捧著放有密信的托盤,快步走進了雲旗日常所居的摘玉閣。
“閣主,燕京來信。”
雲旗展開密信細細看去,心間微異:“竟真的選了金錚鳴,又讓主子說準了。”
那日接風宴上的對話,並未僅僅局限於朝堂爭論,而是深入到了稅製改革如何落實、如何推廣的具體實行階段。
申遠弗從梨花白喝到梅醞,再到雪醅和秦淮春,別人是酒意上頭不省人事,他偏偏越喝越清醒,一雙眸子亮得驚人。
“如果陛下首肯,勢必會先擇定一地試點,依目前的狀況來看,荊州是最可能的選擇。”
澹台衍微微頷首:“沒錯,荊州或揚州,別無他選。”
“既要試點,必定會由朝廷指派征稅禦史,監督田畝清算,所選之人至關重要,這第一炮若啞了火,那這次稅製改革便隻能半途而廢,依你所見,當派何人?”
“戶部觀政,金錚鳴。”
“金錚鳴?”裴夙不認同地皺緊了眉,“且不說他位卑職低,揚州調糧徒勞無功,僅憑這一點,他就不會出現在候選名單上。”
“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揚州調糧徒勞無功,他才會成為上上選。”
“此話何解?”
澹台衍低頭抿了一口秦淮春,甘醇的酒香迴旋,隻留下濃厚的辛辣刺激著味蕾,僅看秦淮春這個名字,誰又能想到酒勁如此猛烈。
“因為無論是頑固派還是改良派,無一人真心實意想要推動稅製改革,不過是各為其主、各謀其利罷了。”
“頑固派利益受損,勢必處處阻撓,巴不得選一個一無能力二無擔當的軟腳蝦;而改良派,也並沒有抽薪止沸、拔本塞源的魄力,他們隻會想著該如何從中撈取政治資本。”
“與巨室豪門開戰,他們不敢,徒勞無功的金錚鳴,是雙方共同的選擇。”
……
果不其然,在雲旗接到燕京來信的第二日,聖旨便送到了金陵。
彼時的金錚鳴,正坐在算命鋪子裏,等待料事如神的鐵嘴先生,為他答疑解惑。
揚州刺史譚政麟假意配合,實則處處推諉拖延,他原以為手到擒來之事,卻成為了白日妄想。
這幾日,他跑遍了金陵大小衙門,卻連一顆稻穀都沒能見到。
失意、憤怒、絕望、茫然,金錚鳴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被戲耍捉弄的小醜,幼稚又天真,被幾句花言巧語耍得團團轉,蠢而不自知。
在再一次被揚州稅關的官員打發出門後,金錚鳴失魂落魄地遊蕩在金陵大街上,一腔熱血被澆了個透心涼。
揚州官場的庸碌無為,讓他窺見了天兗朝局的一角。
說不喪氣,是假的。
恍惚間,他突然想起了鐵嘴先生當初說過的話:“事實無絕對,莫要灰心喪氣。”
金錚鳴自幼習聖人之言,不信鬼神,對於鐵嘴先生“未卜先知”的能力,他更傾向於用“權術謀略”來解釋。
一個洞悉揚州官場隱形規則的人,一個清楚揚州刺史譚政麟性情品行的人。
大隱隱於市,金錚鳴已然在心裏將對方當做了某位隱居金陵的高人。
正如鐵嘴先生先前所料定的那樣,他再次踏入了那間算命鋪子,隻是這一次,他拋除了偏見和懷疑,以謙虛求教的姿態,坐到了鐵嘴先生對麵。
“敢問先生,門口那副對子何解?”
鐵嘴先生不緊不慢地捋著花白的長髯,故作高深道:“周文王著《易經》,奇數為陽寓意天,偶數為陰寓意地;一三五七九,二四六八十,寓意天地陰陽,萬物共生……”
……共生個屁
不過是當初圖省事,懶得費心思慮,故而隨便寫了副最簡單的對子故弄玄虛。
從這個角度來看,臨漁假扮的鐵嘴先生確實名副其實,隻不過不是“鐵嘴直斷”的鐵嘴,而是“鐵齒銅牙”的鐵嘴,信口雌黃,胡編亂造,黑的也能給說成白的。
“原來如此,先生真知灼見,實乃不凡。”
臨漁半掀起眼皮瞥了他一眼,心中憋笑:“大人有心事,看來撥雲未見日,柳暗花未明。”
“先生料事如神,江陵賑災一事,小可已無計可施,真真是枉為人臣。”
“大人不必如此自輕,為民奔走,已竭盡全力。”
“盡全力而無果,更見無能。”
“非也,盡全力而無能,一要怪時運不濟,二要怪小人多作怪,其次,才是自省其身。”
“君子慎獨,吾日三省吾身,先生所言,倒與旁人不同。”
“老夫隻乃一介布衣,並非君子,自不需遵循聖人之言,人生在世,唯自在難得。”
“自在難得……先生心性境界,果然不同凡響,隻可惜錚鳴俗人一個,無法看輕榮辱得失,敢問先生,江陵賑災一事,可還有挽救之法?”
“有!”幹脆利落,擲地有聲。
金錚鳴站起身,長揖到底,形容端肅:“望先生教我。”
“老朽敢問大人,是求一時之法,還是求長遠之道?”
“何為一時之法?”
“運糧賑災,緩解江陵災情。”
“何為長遠之道?”
“擇明主,清吏治,除貪吏,締造太平盛世。”
金錚鳴心中頓時警鈴大作,雖然他早已猜測這位鐵嘴先生與朝中勢力有所牽扯,但他萬萬沒想到他會將這話如此直截了當地說出來。
擇明主,便是要參與黨爭,可他不過是一個差事辦砸了的戶部觀政,為何要拉攏他?
“陛下聖體康健,萬壽無疆,我朝已有聖明君主,小可不懂先生的意思。”
臨漁輕輕笑了笑,那雙與年紀毫不相稱的眼中波光流轉:“我既坦誠相待,大人又何必裝傻充愣?”
金錚鳴拉下臉色,駁斥道:“另擇明主,先生可知,這話是要掉腦袋的。”
“老朽觀大人已久,原以為大人並非沽名釣譽之輩,沒想到,竟也如此謹小慎微、愛惜羽翼。”
“謹小慎微、愛惜羽翼,不好嗎?”
“好,也不好,若為避免受人指摘而膽小怕事,不肯鋪下身子做事,隻會空發議論,那便是沽名釣譽、愚昧迂腐。”
“依先生所言,黨同伐異,亦無不可取之處?”
“如今朝中官員,聞黨爭而色變,生怕被扣上一個黨附的帽子,好似一旦參與黨爭,便成為了追名逐利的佞臣小人;而保持中立,便可以博得一個持身中正的好名聲,當真可笑。”
金錚鳴聞言愣忪萬分,黨爭意味著爭權奪利、排除異己,意味著玩弄權術、藏汙納垢。
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
曆朝曆代,皆視朋黨之爭為朝綱禍亂之根,一旦結黨,勢必營私,勢必相互勾結包庇,以朋黨之榮辱為一己之榮辱,不分是非,不明善惡。
鐵嘴先生這番言論,他聞所未聞。
信箋用的是淺黃色的羅紋紙,這是燕京來的密信。
絲線顏色代表著事情的緊要程度,紅色為上,黑色為中,白色為下。
一名小廝捧著放有密信的托盤,快步走進了雲旗日常所居的摘玉閣。
“閣主,燕京來信。”
雲旗展開密信細細看去,心間微異:“竟真的選了金錚鳴,又讓主子說準了。”
那日接風宴上的對話,並未僅僅局限於朝堂爭論,而是深入到了稅製改革如何落實、如何推廣的具體實行階段。
申遠弗從梨花白喝到梅醞,再到雪醅和秦淮春,別人是酒意上頭不省人事,他偏偏越喝越清醒,一雙眸子亮得驚人。
“如果陛下首肯,勢必會先擇定一地試點,依目前的狀況來看,荊州是最可能的選擇。”
澹台衍微微頷首:“沒錯,荊州或揚州,別無他選。”
“既要試點,必定會由朝廷指派征稅禦史,監督田畝清算,所選之人至關重要,這第一炮若啞了火,那這次稅製改革便隻能半途而廢,依你所見,當派何人?”
“戶部觀政,金錚鳴。”
“金錚鳴?”裴夙不認同地皺緊了眉,“且不說他位卑職低,揚州調糧徒勞無功,僅憑這一點,他就不會出現在候選名單上。”
“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揚州調糧徒勞無功,他才會成為上上選。”
“此話何解?”
澹台衍低頭抿了一口秦淮春,甘醇的酒香迴旋,隻留下濃厚的辛辣刺激著味蕾,僅看秦淮春這個名字,誰又能想到酒勁如此猛烈。
“因為無論是頑固派還是改良派,無一人真心實意想要推動稅製改革,不過是各為其主、各謀其利罷了。”
“頑固派利益受損,勢必處處阻撓,巴不得選一個一無能力二無擔當的軟腳蝦;而改良派,也並沒有抽薪止沸、拔本塞源的魄力,他們隻會想著該如何從中撈取政治資本。”
“與巨室豪門開戰,他們不敢,徒勞無功的金錚鳴,是雙方共同的選擇。”
……
果不其然,在雲旗接到燕京來信的第二日,聖旨便送到了金陵。
彼時的金錚鳴,正坐在算命鋪子裏,等待料事如神的鐵嘴先生,為他答疑解惑。
揚州刺史譚政麟假意配合,實則處處推諉拖延,他原以為手到擒來之事,卻成為了白日妄想。
這幾日,他跑遍了金陵大小衙門,卻連一顆稻穀都沒能見到。
失意、憤怒、絕望、茫然,金錚鳴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被戲耍捉弄的小醜,幼稚又天真,被幾句花言巧語耍得團團轉,蠢而不自知。
在再一次被揚州稅關的官員打發出門後,金錚鳴失魂落魄地遊蕩在金陵大街上,一腔熱血被澆了個透心涼。
揚州官場的庸碌無為,讓他窺見了天兗朝局的一角。
說不喪氣,是假的。
恍惚間,他突然想起了鐵嘴先生當初說過的話:“事實無絕對,莫要灰心喪氣。”
金錚鳴自幼習聖人之言,不信鬼神,對於鐵嘴先生“未卜先知”的能力,他更傾向於用“權術謀略”來解釋。
一個洞悉揚州官場隱形規則的人,一個清楚揚州刺史譚政麟性情品行的人。
大隱隱於市,金錚鳴已然在心裏將對方當做了某位隱居金陵的高人。
正如鐵嘴先生先前所料定的那樣,他再次踏入了那間算命鋪子,隻是這一次,他拋除了偏見和懷疑,以謙虛求教的姿態,坐到了鐵嘴先生對麵。
“敢問先生,門口那副對子何解?”
鐵嘴先生不緊不慢地捋著花白的長髯,故作高深道:“周文王著《易經》,奇數為陽寓意天,偶數為陰寓意地;一三五七九,二四六八十,寓意天地陰陽,萬物共生……”
……共生個屁
不過是當初圖省事,懶得費心思慮,故而隨便寫了副最簡單的對子故弄玄虛。
從這個角度來看,臨漁假扮的鐵嘴先生確實名副其實,隻不過不是“鐵嘴直斷”的鐵嘴,而是“鐵齒銅牙”的鐵嘴,信口雌黃,胡編亂造,黑的也能給說成白的。
“原來如此,先生真知灼見,實乃不凡。”
臨漁半掀起眼皮瞥了他一眼,心中憋笑:“大人有心事,看來撥雲未見日,柳暗花未明。”
“先生料事如神,江陵賑災一事,小可已無計可施,真真是枉為人臣。”
“大人不必如此自輕,為民奔走,已竭盡全力。”
“盡全力而無果,更見無能。”
“非也,盡全力而無能,一要怪時運不濟,二要怪小人多作怪,其次,才是自省其身。”
“君子慎獨,吾日三省吾身,先生所言,倒與旁人不同。”
“老夫隻乃一介布衣,並非君子,自不需遵循聖人之言,人生在世,唯自在難得。”
“自在難得……先生心性境界,果然不同凡響,隻可惜錚鳴俗人一個,無法看輕榮辱得失,敢問先生,江陵賑災一事,可還有挽救之法?”
“有!”幹脆利落,擲地有聲。
金錚鳴站起身,長揖到底,形容端肅:“望先生教我。”
“老朽敢問大人,是求一時之法,還是求長遠之道?”
“何為一時之法?”
“運糧賑災,緩解江陵災情。”
“何為長遠之道?”
“擇明主,清吏治,除貪吏,締造太平盛世。”
金錚鳴心中頓時警鈴大作,雖然他早已猜測這位鐵嘴先生與朝中勢力有所牽扯,但他萬萬沒想到他會將這話如此直截了當地說出來。
擇明主,便是要參與黨爭,可他不過是一個差事辦砸了的戶部觀政,為何要拉攏他?
“陛下聖體康健,萬壽無疆,我朝已有聖明君主,小可不懂先生的意思。”
臨漁輕輕笑了笑,那雙與年紀毫不相稱的眼中波光流轉:“我既坦誠相待,大人又何必裝傻充愣?”
金錚鳴拉下臉色,駁斥道:“另擇明主,先生可知,這話是要掉腦袋的。”
“老朽觀大人已久,原以為大人並非沽名釣譽之輩,沒想到,竟也如此謹小慎微、愛惜羽翼。”
“謹小慎微、愛惜羽翼,不好嗎?”
“好,也不好,若為避免受人指摘而膽小怕事,不肯鋪下身子做事,隻會空發議論,那便是沽名釣譽、愚昧迂腐。”
“依先生所言,黨同伐異,亦無不可取之處?”
“如今朝中官員,聞黨爭而色變,生怕被扣上一個黨附的帽子,好似一旦參與黨爭,便成為了追名逐利的佞臣小人;而保持中立,便可以博得一個持身中正的好名聲,當真可笑。”
金錚鳴聞言愣忪萬分,黨爭意味著爭權奪利、排除異己,意味著玩弄權術、藏汙納垢。
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
曆朝曆代,皆視朋黨之爭為朝綱禍亂之根,一旦結黨,勢必營私,勢必相互勾結包庇,以朋黨之榮辱為一己之榮辱,不分是非,不明善惡。
鐵嘴先生這番言論,他聞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