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局長拿起酒瓶,準備倒酒,被小陳攔住了:“局長,我們除了渴,就是餓。”

    “行,那就一邊吃飯一邊說。陳師傅,先弄兩碗湯來。”

    陳師傅端來了兩碗青菜雞蛋湯。

    小陳和小曹接過筷子,端起碗,一口氣將湯全部倒到肚子裏麵去了。

    陳師傅又端來了兩大碗飯。

    小陳扒了幾口飯以後,從褲子口袋裏麵掏出一個筆記本。翻到其中一頁。

    劉大羽、左向東和韓玲玲都目不轉睛地望著小陳的臉和他手中的筆記本。

    “劉隊長,馮家村有兩個人符合你們給出的條件,這兩個人自從去年年底離開家以後,到現在都沒有迴來過。”

    “這兩個人叫什麽名字?”盧局長道。

    “兩個人都姓馮,一個叫馮開來,一個叫馮濟才。是叔侄倆——是堂叔侄。”

    家族特點在這裏顯現出來。

    “多大年齡?”劉大羽道。

    “馮濟才今年五十一歲,馮開來四十二歲。”

    在劉大羽的記憶裏,1號的年齡在四十三至四十五歲之間,馮開來四十二歲,年齡基本吻合;2號的年齡在五十歲左右,馮濟才五十一歲,正好吻合。

    “這兩個人的身高是多少?”

    “馮濟才的身高和我差不多。”

    “劉隊長,小陳的身高一米七零。”

    2號的身高一米六九,馮濟才的年齡與身高和2號也能對上號。

    “馮開來的身高呢?”

    “馮開來的身高比馮濟才稍微矮一點,大概在一米六八,或者一米六九的樣子。”

    1號的身高就是一米六八。

    難道1號就是馮開來,2號就是馮濟才。

    “大半年時間不迴家,兩家人為什麽不報案?”

    “馮家村的人,有不少人家過去都以盜墓為業,文化大革命被革掉了不少人。”

    “革掉了不少人?此話怎麽講?”

    “那幾年,抓革命,促生產,凡是不誤正業的人都幹起了種田的營生。”

    “請接著說。”

    “我們說到哪兒了?”

    “兩家人為什麽不報案?”

    “馮濟才叔侄倆迴後來又重操舊業,他們每次出去,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多。聽他們的家人講,這兩個人不管到哪裏去都是形影不離。”

    “家裏人有沒有說他們出去做什麽?”

    “沒有說,但心裏麵應該有數。”

    “他們有沒有說兩個人這次出門到什麽地方去?”

    “沒有,兩個人每次出門都不說這個。”

    “他們和家裏麵沒有書信往來嗎?”

    “他們走南闖北,行蹤不定。”

    “以前有沒有春節不迴家的情況?”

    “這——我們倒沒有想起來問。”

    “明天,我們領你們去。”小曹道,“我們隻問了一些基本情況。”

    “馮家村離縣城有多遠?”左向東問。

    “騎自行車得一個多鍾頭。主要是路不太好走,馮家村離大路有七八裏的路程。隻能騎自行車,汽車進不去。”

    左向東的意思很明確,他現在就想到馮家村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城疑案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眼河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眼河馬並收藏古城疑案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