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八號的夜裏,歐陽平、劉大羽和陳傑聊了很長時間,他們探討了以下問題:
如果鄧君麗和外國留學生談戀愛的傳聞屬實的話,那麽,在參加聯誼會節目彩排的學生中,一定有人知道內情。信息應該是從這裏擴散出去的。
參加聯誼會節目排練的還有誰呢?這應該是一條比較重要的線索。
還有,徐蕾蕾是鄧君麗的上鋪,她對鄧君麗的作息時間應該是了解的,從鄧君麗的作息時間應該能看出傳言是否屬實。
基於以上考慮,歐陽平和大家商量後決定:找徐蕾蕾和有關同學了解情況——所謂有關的同學是和鄧君麗一起準備節目的人。
鄧君麗的屍骸為什麽會出現在碉堡裏麵?她一定是在碉堡附近等什麽人,結果沒有等到她要等的人,卻等來了兇手。她等的人一定是章子恆,而章子恆已經迴水蓮縣去了。如果這個推斷能夠成立的話,那麽,鄧君麗一定不知道章子恆迴水蓮縣的事情。
基於以上的考慮,歐陽平他們準備找成亮和有關同學談一談——有關同學是和鄧君麗同宿舍或者同班最後見到鄧君麗的同學。
雨已經停了,空氣清新了許多。三個人走下樓去,時間是九點一刻。
穿過花園,東邊——不遠處閃著亮光,位置在大院門的旁邊。
三個人走了過去。亮光是從小屋裏麵射出來的。
漸漸地能聽到電視機裏麵傳來的聲音。
劉大羽走到窗戶跟前,往裏望,一張寫字台上放著一個十二寸的黑白電視機,一個人躺在床上,正在看電視。屋內比較昏暗。
歐陽平示意進去看看。
陳傑敲了三下門。
不一會,門開了,開門的是一個七十歲左右的人:“你們是……”
“我們是市公安局的。”
“哦,我曉得了,請進——快請進,地方小,將就著坐吧!”
老人示意三個人坐在床上。
床前有一張椅子,椅子上掛著一件白汗衫,老人將白汗衫穿在身上。理了理汗衫,然後在椅子上坐了下來。
寫字台上放著一個茶杯,茶杯裏麵是一杯濃茶,老人端起茶杯,喝了幾口,同時將電視機的音量調小了,電視機裏麵正在播放京劇《四郎探母》。
“老師傅,您貴姓啊?”
“免貴姓曹。”
“您身子骨這麽硬朗,今年……”
“虛長六十九。”
“您在這裏看大門有多長時間了?”
“有九年了,退休之後,沒事做,閑著也是閑著。”
“您抽煙嗎?”
劉大羽從口袋裏麵摸出一包香煙,抽出三根,除了歐陽平,一個一根。陳傑掏出打火機,一一點著。
老人眯著眼睛,猛吸了幾口,然後。喝了一口茶。
“曹師傅,您是哪裏人,這麽大歲數了還為人民服務啊!”
“我就住在烏龍潭。”
“烏龍潭?在什麽地方?”
“就在東邊那個山坳裏麵,坳口前麵有一個大水塘。”
“歐陽,就是教堂西邊那五戶人家住的地方。”陳傑本來準備明天上午到秣陵街道去了解五戶人家的情況,既然曹師傅就住在那兒,何不問一問曹師傅呢?
“曹師傅,你以前在什麽單位工作?”
“我在荊南晨光機械廠工作。”
“您老伴呢?”
“她在我們廠的醫務室工作。”
“孩子們都成家了吧!”
“三個女兒,都嫁人了。”老人的迴答和陳傑他們調查到了的情況是吻合的。
“烏龍潭好像住著五戶人家。”
“你們去過烏龍潭了嗎?”
“去過了,不過,我去的時候,有的人家是鐵將軍把門——沒人在家。”
“巧了,你們問我啊!”老人很健談,也很直爽。
“太好了,您把其他幾戶人家的情況跟我們說說,好嗎?”
“我家住在山坳口,和我家山牆靠山牆的是老張家,老夫妻倆都是鐵路職工……”
劉大羽望了望歐陽平和陳傑:“鐵路職工?”
那枚銅紐扣總算有一點影子了。
“是啊!老兩口十幾年前就退休了,他們有兩個女兒。老兩口經常不在家,兩個女兒家輪流過。女兒很孝順的。”
“他們既然是鐵路職工,怎麽會住在這深山老林裏呢?”
“烏龍潭的房子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城裏麵整天吵吵嚷嚷,哪有山裏麵清靜啊!老王也在鐵路上工作,幾年前單位分了一套房子,老兩口讓給小女兒住了。”
一下子出現了三個鐵路職工。
“王師傅的老伴在哪個單位工作?”
“王嫂子就在東邊的養蜂場上班,已經退下來很多年了。”
“他們有幾個孩子?”
“四個女兒。”
“曹師傅,怎麽你們幾家生的都是女兒啊!”
“是啊,不但我們三家都是女兒,其他兩家也沒有生男孩子。”
“這是怎麽迴事情呢?”
“誰知道呢,興許是水土的問題。除了這點古怪以外,其他方麵沒發現什麽問題,烏龍潭的人壽命都很長。”
經曹師傅介紹,另外兩家分別姓江和李,一個在醬醋廠工作——在廠裏當一個小頭頭,一個在天文台工作——是一個電工。老江家抱養了一個兒子,老李家有兩個女兒。
歐陽平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張王兩家。
“老人家,這個後門是怎麽管理的?”
“早晨五點半鍾開,晚上七點半關。”
“晚上的時間不能延遲嗎?”
“這是學校的規定。”
“曹師傅,七月六號的晚上,你看到英語係的桑小蘭了嗎?”
“那個係的我不知道,但桑小蘭我知道——她的腿特別長,舞跳得特別好,七月六號,吃過晚飯以後,桑小蘭到樹林裏去了。”
“你看到蕭鵬了嗎?”
“蕭什麽,不認識。”
“您看到了哪些人?您認識的。”
“學生們到樹林裏麵去散步的時候,我一般都坐在屋子裏麵喝酒,桑小蘭這孩子懂禮貌,每次經過這裏,都要喊我一聲大爺。七月六號的晚上,天要黑沒黑的時候,她把頭伸進窗戶,喊了我一聲,要不然,我怎麽會記得呢?”
“那麽,英語係有一個叫鄧君麗的女孩子,您有沒有印象呢?”
“怎麽不認識,每次學校裏麵演節目,不都是她主持的嗎?”老人的記性真好。
“您迴憶一下,一年前,也是在這時候,吃晚飯以後,您有沒有看見鄧君麗從這個圓門走出去?”
如果鄧君麗和外國留學生談戀愛的傳聞屬實的話,那麽,在參加聯誼會節目彩排的學生中,一定有人知道內情。信息應該是從這裏擴散出去的。
參加聯誼會節目排練的還有誰呢?這應該是一條比較重要的線索。
還有,徐蕾蕾是鄧君麗的上鋪,她對鄧君麗的作息時間應該是了解的,從鄧君麗的作息時間應該能看出傳言是否屬實。
基於以上考慮,歐陽平和大家商量後決定:找徐蕾蕾和有關同學了解情況——所謂有關的同學是和鄧君麗一起準備節目的人。
鄧君麗的屍骸為什麽會出現在碉堡裏麵?她一定是在碉堡附近等什麽人,結果沒有等到她要等的人,卻等來了兇手。她等的人一定是章子恆,而章子恆已經迴水蓮縣去了。如果這個推斷能夠成立的話,那麽,鄧君麗一定不知道章子恆迴水蓮縣的事情。
基於以上的考慮,歐陽平他們準備找成亮和有關同學談一談——有關同學是和鄧君麗同宿舍或者同班最後見到鄧君麗的同學。
雨已經停了,空氣清新了許多。三個人走下樓去,時間是九點一刻。
穿過花園,東邊——不遠處閃著亮光,位置在大院門的旁邊。
三個人走了過去。亮光是從小屋裏麵射出來的。
漸漸地能聽到電視機裏麵傳來的聲音。
劉大羽走到窗戶跟前,往裏望,一張寫字台上放著一個十二寸的黑白電視機,一個人躺在床上,正在看電視。屋內比較昏暗。
歐陽平示意進去看看。
陳傑敲了三下門。
不一會,門開了,開門的是一個七十歲左右的人:“你們是……”
“我們是市公安局的。”
“哦,我曉得了,請進——快請進,地方小,將就著坐吧!”
老人示意三個人坐在床上。
床前有一張椅子,椅子上掛著一件白汗衫,老人將白汗衫穿在身上。理了理汗衫,然後在椅子上坐了下來。
寫字台上放著一個茶杯,茶杯裏麵是一杯濃茶,老人端起茶杯,喝了幾口,同時將電視機的音量調小了,電視機裏麵正在播放京劇《四郎探母》。
“老師傅,您貴姓啊?”
“免貴姓曹。”
“您身子骨這麽硬朗,今年……”
“虛長六十九。”
“您在這裏看大門有多長時間了?”
“有九年了,退休之後,沒事做,閑著也是閑著。”
“您抽煙嗎?”
劉大羽從口袋裏麵摸出一包香煙,抽出三根,除了歐陽平,一個一根。陳傑掏出打火機,一一點著。
老人眯著眼睛,猛吸了幾口,然後。喝了一口茶。
“曹師傅,您是哪裏人,這麽大歲數了還為人民服務啊!”
“我就住在烏龍潭。”
“烏龍潭?在什麽地方?”
“就在東邊那個山坳裏麵,坳口前麵有一個大水塘。”
“歐陽,就是教堂西邊那五戶人家住的地方。”陳傑本來準備明天上午到秣陵街道去了解五戶人家的情況,既然曹師傅就住在那兒,何不問一問曹師傅呢?
“曹師傅,你以前在什麽單位工作?”
“我在荊南晨光機械廠工作。”
“您老伴呢?”
“她在我們廠的醫務室工作。”
“孩子們都成家了吧!”
“三個女兒,都嫁人了。”老人的迴答和陳傑他們調查到了的情況是吻合的。
“烏龍潭好像住著五戶人家。”
“你們去過烏龍潭了嗎?”
“去過了,不過,我去的時候,有的人家是鐵將軍把門——沒人在家。”
“巧了,你們問我啊!”老人很健談,也很直爽。
“太好了,您把其他幾戶人家的情況跟我們說說,好嗎?”
“我家住在山坳口,和我家山牆靠山牆的是老張家,老夫妻倆都是鐵路職工……”
劉大羽望了望歐陽平和陳傑:“鐵路職工?”
那枚銅紐扣總算有一點影子了。
“是啊!老兩口十幾年前就退休了,他們有兩個女兒。老兩口經常不在家,兩個女兒家輪流過。女兒很孝順的。”
“他們既然是鐵路職工,怎麽會住在這深山老林裏呢?”
“烏龍潭的房子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城裏麵整天吵吵嚷嚷,哪有山裏麵清靜啊!老王也在鐵路上工作,幾年前單位分了一套房子,老兩口讓給小女兒住了。”
一下子出現了三個鐵路職工。
“王師傅的老伴在哪個單位工作?”
“王嫂子就在東邊的養蜂場上班,已經退下來很多年了。”
“他們有幾個孩子?”
“四個女兒。”
“曹師傅,怎麽你們幾家生的都是女兒啊!”
“是啊,不但我們三家都是女兒,其他兩家也沒有生男孩子。”
“這是怎麽迴事情呢?”
“誰知道呢,興許是水土的問題。除了這點古怪以外,其他方麵沒發現什麽問題,烏龍潭的人壽命都很長。”
經曹師傅介紹,另外兩家分別姓江和李,一個在醬醋廠工作——在廠裏當一個小頭頭,一個在天文台工作——是一個電工。老江家抱養了一個兒子,老李家有兩個女兒。
歐陽平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張王兩家。
“老人家,這個後門是怎麽管理的?”
“早晨五點半鍾開,晚上七點半關。”
“晚上的時間不能延遲嗎?”
“這是學校的規定。”
“曹師傅,七月六號的晚上,你看到英語係的桑小蘭了嗎?”
“那個係的我不知道,但桑小蘭我知道——她的腿特別長,舞跳得特別好,七月六號,吃過晚飯以後,桑小蘭到樹林裏去了。”
“你看到蕭鵬了嗎?”
“蕭什麽,不認識。”
“您看到了哪些人?您認識的。”
“學生們到樹林裏麵去散步的時候,我一般都坐在屋子裏麵喝酒,桑小蘭這孩子懂禮貌,每次經過這裏,都要喊我一聲大爺。七月六號的晚上,天要黑沒黑的時候,她把頭伸進窗戶,喊了我一聲,要不然,我怎麽會記得呢?”
“那麽,英語係有一個叫鄧君麗的女孩子,您有沒有印象呢?”
“怎麽不認識,每次學校裏麵演節目,不都是她主持的嗎?”老人的記性真好。
“您迴憶一下,一年前,也是在這時候,吃晚飯以後,您有沒有看見鄧君麗從這個圓門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