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景帝聽到那洪亮的聲音,頓時一個精神。


    親人啊,終於還是有人支持朕的。


    他等了這麽久,就在等一個支持他的聲音。


    哪怕隻有一個,他也可以借題發揮。


    他立刻脖子前伸在二十多個人中尋找著聲音的來源。


    “哪位愛卿,出列說話。”


    吳瑜琛側步踏出,走出隊列。


    “臣戶部倉部司主事吳瑜琛,參見陛下。”


    那張儒雅和善的國字臉和一雙銳利的目光,立刻出現在了玉景帝的視線裏。


    和玉景帝四目相對。


    吳瑜琛不自覺地心下一顫。


    說白了他現在雖然是個四品官,但卻沒有任何實權,也是在玉景帝跟前第一次說話,心裏戰戰兢兢,緊張到了極點。


    戶部的一個主事?


    看著吳瑜琛,玉景帝迴憶了好久,也沒啥印象。


    而在座的所有人,除了戶部尚書楚建,也都對吳瑜琛沒啥印象。


    不過這不重要,玉景帝笑問:“你也覺得,朕說的辦法可行?”


    吳瑜琛堅定的點頭:“迴稟陛下,陛下若想恩科,其實,可行!”


    玉景帝立刻跟上第二個問題:“考場的問題如何解決?”


    “臣確實有辦法!”


    嘶~~~


    群臣頓時齊齊吸了一口涼氣!


    一個月之內增擴考場數千倍,這件事確實很難。


    他竟然說有辦法?


    滿堂安靜了下來,都在看著吳瑜琛。


    這誰啊?


    不認識。


    估計是剛剛提拔上來的吧。


    這個小官,是想出風頭吧。


    大家都知道此刻如果有人站出來支持皇帝,必然會成為皇帝的新寵,成為大新官場的紅人。


    但是,一個月之內增擴考場,無異於大興土木,況且京城也沒有這麽大的閑置空間。


    他難道想要強拆強建?


    這何止是勞民傷財?


    其他官員都是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也才不敢支持玉景帝。


    張首輔、禮部尚書兩位大佬頓時微眯雙眼望著吳瑜琛。


    幾乎形成了一種共識。


    曆史上這種一心討好皇帝的佞臣數不勝數!


    如果他要建議皇帝強征強拆強建,我們幾個決容不下他!


    這就是個奸佞小人。


    就連大理寺卿和兵部尚書臉色也沉了下來。


    玉景帝的臉色也沉了下來。


    他並不是昏君。


    雖然剛才還在熱切地盼望著有人能跟他同一戰線,但是意識到考場問題卻是極難解決時,他突然也跟張首輔幾位想到一起去了。


    幾乎也認定了這就是一個善於鑽營,不顧一切隻顧升官的小人。


    他雖然不怕出亂子,但是也討厭朝堂上有這樣的小人。


    這種人比那群給事中們更可恨!


    一念及此,玉景帝熱切的心也冷了下來。


    聲音淡淡道:“說說你的辦法。”


    禮部尚書瞪向吳瑜琛:


    “你最好想清楚!全國各地多少童生、秀才、舉人?數以千萬記,這些人一起考試,當下的考場得增加上千倍!你若建議陛下強征民居,強拆強建,我看你就省省吧。而且,距離開考,僅剩月餘,通知這些人來京考試,有時間嗎?”


    禮部尚書這幾句,無疑是設了一道門檻。


    一個四品官,能有什麽見識,若是要當那禍國殃民的奸佞小人,我勸你還是自覺地退迴去!


    幾位大佬齊刷刷表情不善的看向吳瑜琛。


    他們和二十多個朝臣的一起,目光如針,給吳瑜琛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就連京兆府許明岩和汪葆慎汪大人也無奈的搖了搖頭。


    他倆望著吳瑜琛的背影,捏著一把汗:


    老吳啊,希望你真的有見解,而不是在這裏胡說八道。


    吳瑜琛心下再次緊張。


    但他趕緊給自己打氣,不能被他們幹擾我的思路。


    稍稍平複了一下,他將自己準備好的說辭和盤托出:


    “陛下的決策若想實施,無非有兩大問題。一是考場問題。二是通知全國考生的時間問題。”


    “先說第二個問題。”


    “臣覺得,此次恩科,並不用通知全國學子。要知道大部分儒生都出自夫子苑和國子監,以及在全國分設的學堂。”


    “而眼下,選拔‘儒聖’的盛事已進行了月餘,各地有名望有才學的讀書人,此刻都在京城。所以,這次恩科,已經不需要再另行通知州府。”


    嗯。


    幾位大佬點了點頭,這個建議,倒是抓住了重點。


    玉景帝冷淡的臉色也活泛了一下,能夠道出這一點,說明這個人看問題也有些見地。


    “至於考場....”


    吳瑜琛停頓了一下,怯怯地抬頭,望了一眼玉景帝。


    “說下去。無論你說什麽,朕都赦你無罪。”


    玉景帝的臉色已經和善了幾分。


    這個問題確實難。


    如果他胡說八道,朕頂多不予追究,但是這個官也就不值得關注了。


    “謝陛下。”


    吳瑜琛聞言,又行了一禮,然後慢慢說道:


    “陛下的想法已經是打破陳規之舉,所以臣覺得,考場一事也需要另辟蹊徑。”


    “臣覺得,以往科舉一人一間的小號子,不宜再用。可以改為集體通考。”


    “集體通考?”


    眾人一陣疑惑。


    玉景帝頓時也皺眉:“何為集體通考?”


    “不用小號子,而是將人集中在一起,每張桌子相隔幾尺,集中考試。”


    吳瑜琛解釋完,直接說出自己的建議:


    “陛下,此次恩科其實不必另建考場。文廟兩大學苑,乃是舊時的皇宮,宮殿樓閣數不勝數,隻需增添桌椅,稍微布置一下就可以成為考場,最少可以同時容納數萬人。”


    “這樣,考場的問題就解決了。”


    吳瑜琛的話,卻猶如一道晴天霹靂!


    眾人立刻嘩然。


    “什麽??”


    不是在小號子裏考試嗎?


    自古以來的考試形式,豈能說變就變?


    不光是張首輔、禮部尚書,就連大理寺卿、戶部尚書也都驚了。


    張首輔眯起眼,一臉的不可置信看向吳瑜琛,這可是自科舉取士以來最驚世駭俗之事。


    也就是他這個小官才敢在這裏大言不慚!


    憑你一句話,就要改變科舉的形式?


    科舉之所以在小號子裏,是有原因的,因為一考好幾天。


    考生吃喝拉撒睡都在小號子裏。


    除了防止相互抄襲之外,有了小號子,大小便也方便,不至於被別人看到而難為情。


    隻有最後一關皇帝親自出題,且經過選拔之後,隻有上百人參加的殿試,才會在金鑾殿裏擺桌椅。


    殿試人數少,且由皇帝親自監考,擺桌椅完全可以解決。


    當然殿試也隻有一天,很多考生都會提前不吃不喝,避免上廁所這樣的問題。


    可是如果會試也用這種形式,問題就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隻是個捕快,幹嘛把國庫都給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風預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風預警並收藏我隻是個捕快,幹嘛把國庫都給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