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的履曆繼續:


    小強哥跟佛陀談了什麽,大新史官自然無從知曉。


    但楊臨推測,那次談話,一定讓佛陀受到了很多一定的啟發。


    因為又過了幾十年之後,正逢大新國新君繼位,新權力交接之時,佛國的使團來了,說是朝賀新君,友好邦交。


    這一次史書上記載的更好玩:


    佛國使團見了皇帝,痛批了小強哥一通。


    表示那就是個賊寇流匪,早就被佛國開除國籍的人,希望不要因為他,影響了兩國的友好邦交。


    新君即位保持著豁達胸懷,不予追究,並接受了使團的賀禮。


    表示以後你們佛陀更替,我也會派人祝賀。


    開局不錯,佛國使團心下暗暗高興。


    朝賀完之後,他們也沒走,說要和大新國商量事情,明顯不想放棄大新國市場。


    議事?


    那就議唄。


    新君剛即位,諸事謹慎,為了表現大國氣量,給足了麵子。


    特意派出了由宰相、禮部尚書以及鎮妖司、司天監和道門的代表組成的議事團,接洽佛國代表團。


    大國外交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有什麽事都可以談嘛。


    秉持著這種精神,某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雙方議事在一片祥和友好的氛圍中順利展開。


    佛國使團開口:“佛門東興影響大新國運這個傳說,可能是個誤會...”


    鎮妖司代表直接開罵:“誤會你麻痹!”


    司天監的人也冷眉一豎:“我儒家、道家都沒跑你家開宗立派,你佛門一直要東進是個神馬意思??!!”


    道門代表一拍桌子:“要不要我道門派個代表,去你佛國當國師?!!”


    禮部尚書斯文一些,也是怒吼:“讓我大新百姓供奉你的佛陀??你們佛國百姓,怎不供奉我家天子??!”


    “這不是議事呢嘛?”


    佛國代表團看向宰相,希望他趕緊勸勸諸位。


    哪知宰相大手一指眾光頭:


    “議事了還?本相天天那麽多事管不過來,有時間跟你在這扯閑淡?”


    “揍他!”


    頓時,鎮妖司、司天監和道門的代表就掀了桌子...


    這場議事在很熱鬧的氛圍中結束了。


    第二天,佛國使團代表頂著一腦袋包,去找大新皇帝告狀訴苦了。


    對此,皇帝也隻是輕輕一笑。


    幾十年前,佛門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景,剛一興盛,北方妖族就起兵入侵大新國,而你佛門還趁機造反。


    相反的,滅佛之後,北方妖族更是一觸即潰。


    這一切都已經很好的印證了司馬廉的話:佛門興則奪國運。


    司馬廉因為開創武道,締造了大新國武道昌隆的局麵,更是有史記載飛升第一人,地位何其尊崇。


    你上來就不說人話,一句誤會想打臉司馬廉,挨打也是活該。


    還腆著臉來找我訴苦?


    但他看著七八個光頭腦袋上的大包,覺得作為禮儀之邦,打了人家使團,這事傳過去有失體麵,於是命人送了療傷神藥,安慰了幾句。


    氣氛終於緩和了下來,那代表的腦子似乎也是轉過彎來了,當即向皇帝進言:


    “陛下有所不知,佛法也在改進,如今是大乘佛法...”


    史書上沒有記載這句話的詳細內容。


    隻是說佛國代表當即向新君闡述了大乘教義。


    新君認為大乘佛法似乎是與奪取國運無關了,基於使團被打,為了補償,便開了一道口子,允許他們傳法。


    不過出於謹慎,要給於限製。


    思考了一下,新君把對佛門的管轄權,最終放給了鎮妖司。


    鎮妖司向來是黑臉,對佛門的限製,非常嚴苛。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能使用異能忽悠百姓,隻準用教法宣傳。


    其次,我不管你佛國律法什麽樣,來到大新國,必須嚴格遵循大新律法,犯下任何小罪孽,都要頂格處理!


    第二條沒關係,佛國人嚴謹一點就行了。


    但是第一條就很要命。


    任何一個教派,在最初要想快速獲得追捧,使用神異是最好的選擇。


    小強哥最初黑馬寺傳教時,擁有神異,即使百姓聽不懂佛經,拓展勢頭依舊就很猛的。


    但失去法力的小強哥,在南方傳教的初始情況,就很不理想。


    沒有噱頭,不吸引人。


    但能爭取到這種首肯,佛門使團已經很高興。


    對於被限製使用神異,他們不慌,有寶貝:小強哥那套中原化的佛經。


    曆史上,在沒有法力的時候,小強哥可是靠著這套佛經發的家。


    於是佛門開始了第二次東進。


    正當傳教者滿懷希望進入大新國時,他們才發現:


    如今這時代,變了呀...


    這時候的大新國,武道昌隆:


    江湖上,修真門派林立。


    官方組織裏,廟堂支持的道家、儒家、兵家發展也很旺盛。


    可謂百花齊放。


    而且,道家、儒家還有入朝為官的途徑,更得有誌青年的追捧。


    大家在各自的途徑中積極進取,沒人理會佛教。


    於是一百多年下來,佛門依舊慘淡。


    大新國的文化自信深入人心,西域高僧們都麻了..玩不動啊。


    總部給的開拓市場的資金早就花完了,如今餓得連白麵饅頭都啃不上了...


    於是從某一年開始,西域高僧紛紛卷鋪蓋卷迴家了。


    哎,走了走了,這個市場廢了。


    幾年之後,大新國的寺廟裏,隻剩了一些本土的和尚,他們都成了沒娘的孩子,不少僧人還俗,佛門再次沉寂。


    但有些認可佛門經義的本土僧人,依然還在堅持。


    可西域僧人走了,解釋經文這個事,一時間沒了權威,這就有點發愁啊..


    但最終,大家幹脆也不管了,經文總得解釋,各人解釋各人的吧...


    這個段時間,大新國本土僧人,不約而同地對佛教進行了第二次本土化改造。


    由於各自改造各自的,沒有統一標準,一時間,佛門體係內部亂的一塌糊塗。


    關鍵這些沒娘的孩子,偶爾還相互交流。


    一交流發現,哎呀媽呀,同樣一句經文竟然有七八種不同的解讀,都特麽很合理,佛修的途徑更是千奇百怪。


    佛門被自己人玩壞了。


    到底誰特麽才是正宗!


    大家默默低下了頭。


    等到抬頭時,笑嘻嘻地相互對視一眼:


    得了吧,都沒人要了,咱們自己當爸爸吧!


    於是,大新國本土佛教誕生了。


    還分了好幾個宗派。


    什麽法相宗、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


    各派都有大佬,自己編經,自己解。


    他們還時不時互通一下有無,匯總一下群眾的成果,升級更新一下本土教義...


    玩的不亦樂乎...


    有一天,佛國僧人想起來扔在大新國的爛攤子,迴來看了一眼。


    發現大新國佛門的發展,比之前好了不少,高興之餘,準備腆著臉迴來認兒子。


    結果,直接被本土各宗罵了迴去...


    寺院的法相都換了。


    經文教義不一樣了。


    跟你們的修行體係都不同了。


    老子現在自己當爸爸,你特麽哪根蔥!


    當然還有極少數的幾個寺院,還在堅持西域宗,也和佛國保持著一定聯係,但這些寺院基本已經遊離在主流之外了。


    對於這個情況,鎮妖司可樂壞了。


    你們自己鬧,省得我操心了。


    不過,限製依然有。


    佛門依然沒有發展起來,基本不用怎麽管。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玉景帝元年。


    因為這書是那一年重新增補的。


    玉景帝到現在,也就過去十七年,佛教的發展估計還是那樣。


    整個佛門在大新國發展的曆史,以及和大新國的恩怨已經了然。


    至於搶奪國運,楊臨覺得現在已經不可能了。


    首先,之前的那位新君已經鑒定過了,大乘佛法,可以規避這一點。


    其次,現在佛教經過兩次本土化,與最初的佛門已經大相徑庭,互不相認了。


    這個佛教已經不是當初司馬廉那時的佛教了。


    隻不過出於謹慎,大新國還是要管控,畢竟國運這東西,還是有些太玄學。


    最後一頁看完,楊臨合上書籍,在這些基礎上推理:


    佛門已經轉成本土教派,寺院裏都是大新國的百姓,朝廷八成不會秘密清理,那麽鎮國寺的案子,就應該另有兇手。


    嗯。


    可以查一查,如果另有兇手,幾十條人命可是大案,積分不少。


    而且他也好奇:


    500年前的佛門,靠僧眾信仰之力,晉升自身境界,一旦不再被信仰,能力就會喪失,弊端太明顯,簡直很搞笑。


    法力一會有了,一會沒了的,很不穩定。


    時間過去了五百年,大新國的武道都成熟了。


    佛修不可能還是那樣。


    對。


    他們品級劃分和實力情況,我需要詳細了解。


    因為據法明說,鎮國寺的被殺的護院、武僧、法師有不少都是高品。


    確定死者的實力,可以提前預判兇手的實力,從而縮小嫌疑人的範圍。


    如果兇手是極高品級的武夫,那麽可選的範圍就更小了。


    得益於鎮妖司的強大情報,案牘庫資料非常詳盡。


    光是佛門就有這麽一屋子,幾百年來,全國各寺廟的情況以及僧人名單,寺院更迭情況都有詳細記載。


    儒、釋、道以及江湖各大派的資料,自然也一樣有。


    尤其是京城附近的高手,那都是監控的重點,檔案應該更詳細,而且也好找。


    “鎮國寺?”


    楊臨喃喃自語,這個名字有問題啊。


    大新國那麽排斥佛教,怎麽會有寺院敢用“鎮國寺”這樣的名字。


    這裏一定有故事,而且和皇家有關。


    楊臨再次走向書架區域...


    檔案翻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隻是個捕快,幹嘛把國庫都給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風預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風預警並收藏我隻是個捕快,幹嘛把國庫都給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