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變數
開局一塊封地,逆襲全靠苟 作者:一品大金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周京師。
皇宮金鑾殿之上。
此時早朝正在進行。
“咳咳,諸位愛卿覺得我大周是否要趁著大夏內亂出兵北上。”武慶恩坐在龍椅之上,環視下方朝臣,重重咳嗽了幾聲,隨即說道。
隻是過了幾個月,武慶恩就變得蒼老了幾分。
他坐在龍椅上看起來有些佝僂,已經無法挺直腰杆。
但是渾濁的目光中透露出的銳利之色絲毫不減。
這個消息是大周潛伏在大夏的探子用最快的速度傳迴來的。
而這一切的起因,是他們發現大夏州府遭受到了周邊藩王封地守備軍的攻擊。
當然,也有例外。
那就是夏淩的潞州。
夏淩和夏繁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一直以來都是夏繁堅定的支持者。
其他藩王有反心,但他卻沒有。
可以說,除了夏淩的封地潞州府和夏風的定州府,其他藩王都已經開始了對周邊州府的攻擊。
因此對於夏淩安分守己,武慶恩並不覺得意外,但是他對夏風的定州府卻格外的關注。
因為他的女兒武歆就在定州。
而且如今大周的很多商人都組織了商隊,前往定州府大量購買各種各種貨物迴到大周販賣,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武慶恩作為皇帝,竟然比夏繁更早得到夏風抗旨,還以五千守備軍對抗兩萬朝廷駐軍並取得勝利的消息。
隻能說夏繁對大夏的朝廷駐軍太有信心了。
但凡當初他讓傳旨太監周旺隨時給京城飛鴿傳書傳遞事情的進展,也不至於還要苦哈哈的等著周旺返迴京城。
如今大夏的混亂已成定局,這對於大周來說就是難得的機會。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太子武定江。
他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龍椅上坐著的武慶恩,隨即朗聲說道:“父皇,兒臣覺得這樣的機會不能放過,否則等到大夏的內亂平息,這樣的機會就更難等到了。”
對於武定江的話,武慶恩隻是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將目光投向右丞相俞淩雄,開口問道:“俞愛卿,你怎麽看?”
俞淩雄是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在右丞相的位置上已經坐了十餘年。
期間左丞相偶爾會有更換,但他在右丞相的位置上一直沒有變動過。
可謂是大周朝堂上的常青樹。
而這僅僅是因為他有出眾的才能和不同於他人的遠見。
多年前蠻族大舉南下的時候,大周朝堂上一致同意出兵北上,趁機奪取大夏的疆土。
隻有他一個人出言反對,闡述了利弊。
隻不過當時武慶恩和其他朝臣都決定這樣做,他獨木難支,隻能看著大周出兵。
結果正如他所說的那樣。
大周不僅沒有獲得任何好處,還折損了不少的將士。
而這也讓武慶恩對俞淩雄更加看重,讓他穩坐右丞相之位十餘年之久。
武定江見武慶恩沒有立刻采納自己的意見,縱然心裏不爽也不敢在臉上展露出來,隻能自覺的迴到自己的位置上站著。
俞淩雄聽到自己被點名,隨即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臣覺得太子殿下所言不無道理,我大周的軍力本就不如大夏,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恐怕難逃被大夏徹底吞並的下場,所以趁著這個好機會出兵北上是最好的選擇。”
武慶恩有些意外的看著俞淩雄。
他還以為俞淩雄會和上次一樣,阻止他出兵北上。
武慶恩想了想,又問道:“為何俞愛卿這次不反對了?”
俞淩雄不慌不忙的說道:“陛下,這次和上一次不同,上一次是北方蠻族南下,屬於外因,而這一次是因為當今大夏天子弑父奪位,再加上大夏藩王反對削藩導致的內亂,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這麽說來,俞愛卿覺得大夏的內亂會持續多久呢?”武慶恩再次問道。
如果大夏的內亂無法在短時間內平息,大周才能順利獲取最大的利益。
否則讓大周麵對局勢平穩的大夏,是很難撈到好處的。
與其這樣,還不如按兵不動。
俞淩雄這樣說,顯然是認為大夏的內亂無法短時間內平息。
所以武慶恩索性直接詢問他大夏內亂的持續時間。
沉默了一會兒,俞淩雄才開口說道:“陛下,臣也無法預估。”
不等武慶恩詢問緣由,他就繼續說道:“因為這其中有一個很大的變數,那就是康王夏風。”
“俞右相這話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康王夏風雖說文采不錯,但是僅憑五千守備軍,又如何能在大夏朝廷的圍剿下安然無恙?”
說話的人是左丞相董航。
他繼續說道道:“本官也承認康王夏風治理之下的定州府比起大夏的其他州府都要好,不過他還不足以成為那個變數。”
俞淩雄轉過頭,直直看著董航問道:“若是他擴軍呢?”
董航聞言仿佛是聽到了什麽天大的笑話,嗤笑一聲道:“擴軍又如何?難不成他還能以一個州府的力量對抗整個大夏朝廷嗎?”
定州府相對於整個大夏來說實在是不值一提,在他看來,夏風和定州府最終還是會被大夏朝廷掃滅。
“董左相,你覺得五千人麵對兩萬人,如何能以極小的代價取勝?”俞淩雄輕撫著自己的胡須,輕笑了一聲,反問道。
不等董航迴答,俞淩雄繼續說道:“以少勝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利用地形、計謀、軍隊訓練訓練以及裝備,你覺得康王是利用了哪一點?”
董航陷入了沉默。
俞淩雄見他不迴答,也不惱怒,而是繼續說道:“地形和計謀不必多說,幾乎毫無可能,密探傳迴的消息中已經提到,雙方交戰的地點是開闊的平地,而且康王在抗旨之後,才派遣定州守備軍迎戰朝廷駐軍,計謀更是無從施展。”
“而軍隊訓練的與眾不同雖然也有可能,但短時間內訓練出能以一敵四的軍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董左相覺得還有哪種可能?”
俞淩雄的一番話猶如晨鍾暮鼓,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頭。
董航臉色變了變,終於明白了俞淩雄的意思。
說白了,俞淩雄就是認為夏風的守備軍裝備了某種或者某幾種裝備,讓他們足以碾壓四倍於自己的大夏朝廷駐軍。
好像也隻有這個原因,才能解釋得通。
他頓時啞口無言,臉上露出了沮喪之色。
皇宮金鑾殿之上。
此時早朝正在進行。
“咳咳,諸位愛卿覺得我大周是否要趁著大夏內亂出兵北上。”武慶恩坐在龍椅之上,環視下方朝臣,重重咳嗽了幾聲,隨即說道。
隻是過了幾個月,武慶恩就變得蒼老了幾分。
他坐在龍椅上看起來有些佝僂,已經無法挺直腰杆。
但是渾濁的目光中透露出的銳利之色絲毫不減。
這個消息是大周潛伏在大夏的探子用最快的速度傳迴來的。
而這一切的起因,是他們發現大夏州府遭受到了周邊藩王封地守備軍的攻擊。
當然,也有例外。
那就是夏淩的潞州。
夏淩和夏繁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一直以來都是夏繁堅定的支持者。
其他藩王有反心,但他卻沒有。
可以說,除了夏淩的封地潞州府和夏風的定州府,其他藩王都已經開始了對周邊州府的攻擊。
因此對於夏淩安分守己,武慶恩並不覺得意外,但是他對夏風的定州府卻格外的關注。
因為他的女兒武歆就在定州。
而且如今大周的很多商人都組織了商隊,前往定州府大量購買各種各種貨物迴到大周販賣,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武慶恩作為皇帝,竟然比夏繁更早得到夏風抗旨,還以五千守備軍對抗兩萬朝廷駐軍並取得勝利的消息。
隻能說夏繁對大夏的朝廷駐軍太有信心了。
但凡當初他讓傳旨太監周旺隨時給京城飛鴿傳書傳遞事情的進展,也不至於還要苦哈哈的等著周旺返迴京城。
如今大夏的混亂已成定局,這對於大周來說就是難得的機會。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太子武定江。
他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龍椅上坐著的武慶恩,隨即朗聲說道:“父皇,兒臣覺得這樣的機會不能放過,否則等到大夏的內亂平息,這樣的機會就更難等到了。”
對於武定江的話,武慶恩隻是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將目光投向右丞相俞淩雄,開口問道:“俞愛卿,你怎麽看?”
俞淩雄是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在右丞相的位置上已經坐了十餘年。
期間左丞相偶爾會有更換,但他在右丞相的位置上一直沒有變動過。
可謂是大周朝堂上的常青樹。
而這僅僅是因為他有出眾的才能和不同於他人的遠見。
多年前蠻族大舉南下的時候,大周朝堂上一致同意出兵北上,趁機奪取大夏的疆土。
隻有他一個人出言反對,闡述了利弊。
隻不過當時武慶恩和其他朝臣都決定這樣做,他獨木難支,隻能看著大周出兵。
結果正如他所說的那樣。
大周不僅沒有獲得任何好處,還折損了不少的將士。
而這也讓武慶恩對俞淩雄更加看重,讓他穩坐右丞相之位十餘年之久。
武定江見武慶恩沒有立刻采納自己的意見,縱然心裏不爽也不敢在臉上展露出來,隻能自覺的迴到自己的位置上站著。
俞淩雄聽到自己被點名,隨即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臣覺得太子殿下所言不無道理,我大周的軍力本就不如大夏,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恐怕難逃被大夏徹底吞並的下場,所以趁著這個好機會出兵北上是最好的選擇。”
武慶恩有些意外的看著俞淩雄。
他還以為俞淩雄會和上次一樣,阻止他出兵北上。
武慶恩想了想,又問道:“為何俞愛卿這次不反對了?”
俞淩雄不慌不忙的說道:“陛下,這次和上一次不同,上一次是北方蠻族南下,屬於外因,而這一次是因為當今大夏天子弑父奪位,再加上大夏藩王反對削藩導致的內亂,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這麽說來,俞愛卿覺得大夏的內亂會持續多久呢?”武慶恩再次問道。
如果大夏的內亂無法在短時間內平息,大周才能順利獲取最大的利益。
否則讓大周麵對局勢平穩的大夏,是很難撈到好處的。
與其這樣,還不如按兵不動。
俞淩雄這樣說,顯然是認為大夏的內亂無法短時間內平息。
所以武慶恩索性直接詢問他大夏內亂的持續時間。
沉默了一會兒,俞淩雄才開口說道:“陛下,臣也無法預估。”
不等武慶恩詢問緣由,他就繼續說道:“因為這其中有一個很大的變數,那就是康王夏風。”
“俞右相這話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康王夏風雖說文采不錯,但是僅憑五千守備軍,又如何能在大夏朝廷的圍剿下安然無恙?”
說話的人是左丞相董航。
他繼續說道道:“本官也承認康王夏風治理之下的定州府比起大夏的其他州府都要好,不過他還不足以成為那個變數。”
俞淩雄轉過頭,直直看著董航問道:“若是他擴軍呢?”
董航聞言仿佛是聽到了什麽天大的笑話,嗤笑一聲道:“擴軍又如何?難不成他還能以一個州府的力量對抗整個大夏朝廷嗎?”
定州府相對於整個大夏來說實在是不值一提,在他看來,夏風和定州府最終還是會被大夏朝廷掃滅。
“董左相,你覺得五千人麵對兩萬人,如何能以極小的代價取勝?”俞淩雄輕撫著自己的胡須,輕笑了一聲,反問道。
不等董航迴答,俞淩雄繼續說道:“以少勝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利用地形、計謀、軍隊訓練訓練以及裝備,你覺得康王是利用了哪一點?”
董航陷入了沉默。
俞淩雄見他不迴答,也不惱怒,而是繼續說道:“地形和計謀不必多說,幾乎毫無可能,密探傳迴的消息中已經提到,雙方交戰的地點是開闊的平地,而且康王在抗旨之後,才派遣定州守備軍迎戰朝廷駐軍,計謀更是無從施展。”
“而軍隊訓練的與眾不同雖然也有可能,但短時間內訓練出能以一敵四的軍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董左相覺得還有哪種可能?”
俞淩雄的一番話猶如晨鍾暮鼓,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頭。
董航臉色變了變,終於明白了俞淩雄的意思。
說白了,俞淩雄就是認為夏風的守備軍裝備了某種或者某幾種裝備,讓他們足以碾壓四倍於自己的大夏朝廷駐軍。
好像也隻有這個原因,才能解釋得通。
他頓時啞口無言,臉上露出了沮喪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