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是人體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人體各種機能活動,無不是氣的作用結果。氣的生成與分布主要與肺、脾、腎三髒有關,氣虛一般常見於虛弱症,觀察氣虛證時側重於以下幾個方麵:1精神狀態:神疲乏力、懶言2全身狀態:少氣、自汗3舌象:舌淡4脈象:脈虛無力。

    ---------------------

    江濤三人目睹了那一幕之後終於明白,其實這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愛因斯坦也信上帝,世上確實存在著未知的東西,也許古人真就見了,所以才有諸多神話傳說…

    他們決定,一定要搞清楚。

    …

    楊老從鄉下迴來了,親診了神經科的兩個病人,仍然守葉無雙的方加減治療。

    葉無雙道,師傅,你就這兩個病人診治上給學生們講一次課吧。

    楊老品著茶,想了一陣道,也好,就講講黃芪吧…

    小吳立即通知了江濤楊為民等人,安排去了。

    師傅,最近我碰到很多奇怪的事情,你能給分析一下麽?

    楊老問道,什麽事?說來聽聽。

    葉無雙將自己被醫藥代表騙去洗溫泉以來發生的事講了個大概,最後道,這你怎麽看?

    楊老頗為驚訝,這太奇怪了,也許這是你的緣份吧…

    可是,共工時常在我耳邊問我是否知道自己是誰,這意味什麽呢?

    你是誰?楊老笑道,佛家有句偈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世事無常,誰能知道,做好自己就行,前世今生,誰能說明?

    葉無雙點頭同意,人生苦短,見慣了生老病死,知道自己前世今生者又有幾人?我覺得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最好不過了…

    嗬嗬,難得糊塗,楊老笑道,這可不是為醫之道喲!

    那是,那是,古人言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醫相並談,可見醫之重要,在這個問題上我是斷然不敢糊塗地…

    -----

    葉主任,已經準備好了,就等你們過來了。小吳在電話中對葉無雙說道。

    葉無雙放下電話,朝楊老點點頭,師傅,小吳他們準備好了,我們過去吧…

    好,楊老站起了身,我們走…

    學生們早已坐在了醫院的示教室,江濤楊為民也在最前麵一排坐著。看見楊老進門,立時響起了掌聲。

    楊老頷首微笑,走上了講台,示意大家停下後,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黃芪二字說道,很高興看到大家如此熱情,那麽今天我們就講講黃芪這味藥…邊說邊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小本,笑道,今天我是有備而來…一句話把聽眾全逗樂了,葉無雙都跟著笑了起來。

    楊老繼續說道,好了,言歸正轉我們正式開始…黃芪始見於《神農本草經》,言其味甘微溫,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

    我們現在認為它有補氣升陽,實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的作用。補氣升陽宜炙用,其它宜生用。

    看見大家都專心地記著筆記,楊老會心一笑,又接著講道:對於使用黃芪的指征,大概有這些:舌淡胖有齒印,脈虛大或弱,再參考其它氣虛之證候便可考慮使用。

    說到這得講講什麽叫舌淡胖了,因為我們同學都沒有實際地體會。正常人舌頭是淡紅色的,比淡紅色還淡一點就可說是舌淡;胖也是一樣,就是比正常舌頭大厚,而有齒印多是因為舌胖大受牙齒擠壓所致。

    最早應用黃芪組方的是醫聖張仲景,他在《金匱》裏有七個方子用過黃芪,大家下來慢慢去看…

    受仲景用黃芪啟發較大的醫家有李東垣,王清任,張錫純等。李氏根據仲景的建中湯發明了脾胃理論,創製了補中益氣湯,王氏受黃芪桂枝五物湯啟發,變方為補陽還五湯,張錫純先生的升陷湯等方也是受仲景啟發…

    楊老喝了幾口水潤喉嚨又接著講道:下麵我舉幾個例子跟大家談談。

    去年我治了一個女患者,五十歲。因為高血壓前來就診。病人自訴頭暈眼花,四肢麻木,嚴重時走路都須人扶持,食欲差,胃脘疼痛,大便困難,小便黃,自服降壓藥,胃藥無效。診見:麵黃肌瘦,神疲少言,說話費力,舌苔白,脈沉遲。

    此人辨證當屬脾胃虛寒,陰陽兩虛。《金匱》言:虛勞裏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於是擬建中湯三劑。

    病人略通醫道,見方中有黃芪一兩,問道,高血壓一般都是平肝潛陽等方法,怎麽還用溫補的黃芪?我略加解釋,方才放心離去,一周後複診已經完全好了,求方鞏固。這個高血壓患者,一派氣虛之象,又虛中挾寒,氣血不足,與建中法溫補中焦生化氣血所以取得滿意療效。我們同學切記要靈活變通,辨證論治,這才能體現出中醫的特色。

    楊老休息片刻接著講了第二個例子:

    有一女學生,時常發生眩暈,體檢發現血壓偏低,求診時見麵色白,精神疲乏,肢冷,自汗,脈弱無力。訴眩暈,心悸。考慮心陽不振,陽氣不能達四肢,清陽不升而致。處桂枝甘草湯加黃芪,泡水代茶而愈。

    這又是一個低血壓患者,與前麵那位高血壓同樣都用了黃芪。

    《本草綱目》講:黃芪氣薄味厚可升可降。我們大家可否結合現代醫學再去想想…

    大家默默地點著頭,楊老又開始講了下一個醫案:

    這是醫院的一個病案,患者男,六十歲,十天前起床時突發下肢無力,活動不利,頭部脹痛,以左顳部為甚,持續發作,無惡心嘔吐,無抽搐,昏迷,門診ct提示,左側顳葉硬膜下血腫(出血約10ml),查體:左側肢體肌力肌張力正常,右側肌力iv級,未引出病理征,腦膜刺激征陰性。中醫科會診記錄:神清精神差,頭痛,左顳為甚,持續發作,右側肢體乏力,眠差,舌淡有齒印,苔薄白,脈細澀。診為中風,氣虛血瘀,宜益氣活血。補陽還五湯加減。楊老一口氣念完這個病案,停了一下,說道,其實這就是你們葉主任前不久會診的那個神經內科病人,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個病人恢複得很好,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還有一個腦梗塞病人的我就不講了,大家可以下來自己去翻一下病曆。其實今天講黃芪而意不在黃芪,在於辨證論治…

    楊老轉過身去寫下了辨證論治四個字,然後畫了一個箭頭把四個字與黃芪聯了起來。

    所謂的辨證論治,我認為就是先辨其為何病,再辨清寒熱虛實,然後施治,同時應注意合並症,雖專病專方,但男女老少強弱新久不同,證亦有不同,既要掌握原則性,又須注重靈活性方可謂辨證論治。

    比如前麵舉例的高血壓與低血壓兩個例子,中醫辨病都是眩暈,再辨其寒熱虛實,前者是脾胃虛寒,又以氣虛為主,氣血生化乏源,中氣不足,清陽不升,所以投黃芪建中湯;後者心陽虛,故見心慌心悸,陽虛必兼氣虛,心主行血,心氣虛氣血不能上供於腦則頭暈目眩,內經講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

    ——

    那麽我們怎麽掌握辨證論治呢?

    首先,必須練好基本功,對陰陽五行髒腑經絡營衛氣血三因四診八綱八法等基本理論均需掌握,中醫辨證的方法集中體現在四大經典著作中,必須下苦功讀懂,讀熟。

    其次,要區別症與證,症是症狀,而證是對疾病病因 病機 病位 症狀 診斷和治療方向的高度概括,在辨證時不能混淆,更不能亂套西醫概念,一見炎症,就認為是熱證,用以苦寒清熱之藥。那樣的話你就不是中醫,成西醫了。

    第三就是以四診為手段,全麵了解病情歸納分析,去偽存真權衡輕重緩急。這應該是辨證論治的具體方法了,得靠大家在臨床上不斷學習總結。

    ……

    楊老的講課令大家受益菲淺,小吳迴家後馬上就上網搜索了一下關於黃芪與高血壓的問題,發現有許多相關報告,其中一篇對黃芪用量作了大概分析:輕用升壓,重用降壓,並闡述了其藥理作用。

    ……

    葉無雙卻又陷入了麻煩之中。一個月以來,他開出了價值近萬元的中成藥,滿以為自己的計劃可以實現,當他向羅院長攤牌之後,院裏就又下了文件:

    決定將中醫科隻設作門診。

    葉無雙怒氣難平,找到了羅院長,是你幹的吧?

    喲,小葉呀,你這是怎麽了,怒氣衝衝地幹啥呀?羅院長悠閑地抽著煙,故作不解。

    你少裝!葉無雙怒道,是不是你建議撤了中醫科!

    葉主任!請注意你的態度!羅院長滅了煙頭,有什麽意見可以直接向院長反映,這關我什麽事?

    少來!葉無雙冷笑道,你別忘了,我手上有你們的證據!

    羅院長臉色一變,陪著笑,先別急,坐下來慢慢說…來先抽支煙…

    不必了!葉無雙麵無表情地說道,我會送你們進去的!說完轉身就走。

    羅院長陪著笑,拉住了他,你想會是我嗎,咱們是同一條船上的,我怎麽會這麽做呢…

    不是你還有誰?葉無雙哼了一聲道,誰跟你一條船!

    這你可冤枉死我了,天地良心啊!羅院長一臉無辜,這對我沒有絲毫好處不是?

    葉無雙心裏暗自盤算了一下,也對,自己掌握著他們見不得光的東西,他怎麽也不會這麽大膽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滄海醫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杏林伊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杏林伊人並收藏滄海醫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