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敵援軍入城戰史多未提及,魏學誠是八師作戰科人員,據他記述,“敵一七二師原先在泗靈沿線的一個團前天已收入城內,這樣敵兵力優勢於我,師首長向野司建議調兄弟部隊增援,投入縱深戰鬥。”看來有援兵入城還是比較可信的。隻是援兵多少,說法不一。城裏的敵人越打越多,士氣彼長此消。陳毅即來電表示,從二縱調3個團,今晚能殲敵則打,否則,退出戰場。

    這一天,何以祥望斷秋水,不見援兵。下午3時許,宋時輪匆匆趕到八師指揮所,表示八師已完成突破任務,仗打成這樣,他來負責。當晚,八師撤出戰鬥。第二天下午,師炮兵營總算前來報到。

    泗縣戰鬥,八師傷亡之大是空前的,兩三天有如此傷亡,戰史上應該稱得上是一次惡戰。作戰科魏學誠說:“依初步統計,泗城之戰斃傷俘敵共3000餘,我亦傷亡2400餘人,最可惜的是二十二團政治處主任辛蔭民,參謀主任王誌平,二十四團參謀主任範希才,總支書記魏湘江及一批營連幹部都犧牲了,其他傷亡的也都是戰鬥骨幹。這是八師自組建以來遭受最大的一次損失,戰鬥又未取勝,對當前部隊情緒及今後作戰行動均有重大影響。”也就是說,此戰團級幹部就陣亡四人,這在第三野戰軍戰史裏都是有記錄的。

    多少年後,何以祥還是想不通,在他想來這不是一個打“強”打“弱”的問題,22個團,打兩三個團,什麽樣敵人不能打呢?其實隻要增調兩個團,他就有信心搞定。在他想來,這一仗無異於功虧一簣。“整個戰役中,二縱和七師的4個旅基本上沒有戰鬥。而泗縣城內卻急需兩個團就可解決戰鬥而不可得。”何以祥不無遺憾地迴憶。

    曆史永遠會給後人留下迷團。同樣是大水,援兵怎麽就能進城。這一仗是敗仗還是消耗仗,可以討論。從戰役的想定上看沒有達到目的,從兩軍得失上看,半斤八兩。但仗沒打好是事實,隻是遠沒到“一著不慎,全盤皆輸”的地步。

    不過,世上萬事萬物都不是孤立的,所謂環環相扣,絲絲相連,牽一發而動全身在戰爭中更為突出。這一仗就積極的意義上說,就是"迫使敵人向淮北增兵,從而策應了其他方向戰場我軍的作戰。"但從負麵來說,加速了我淮北解放區的淪陷。如果有一個假設,這一仗確實吃掉一七二師,那麽,所謂"鋼七軍"就成跛子了,當然要如此去演繹,四野也將少一段"腰斬七軍"那樣讓後人津津樂道的戰事。但曆史是不能假設的,山野受挫後,七軍愈發氣焰囂張,很快再一次和八師過招。

    據說在上個世紀60年代南京軍區編寫戰史,多認為泗縣之戰的失利是氣候原因和指揮部署失誤所致。但陳老總還是堅持把過錯攬在了自己身上。這個決心是主帥下的,但是誰提供了陳毅可以下決心的“決心”,恐怕參謀部門是難辭其疚的。而且從戰役部署的角度上看,宋時輪也有責任。雖然陳毅也說了“不是野戰軍參謀處不行”,但宋時輪實際上還是承擔了責任。不久,宋時輪就離開了山野,一度也想去“闖關東”,但據說是山東軍區首長愛才心切,一再挽留,才落戶渤海軍區,任副司令員兼七師師長。革命幹部再是能上能下,此番光景,也不能不說是宋時輪軍旅生涯中的一次“滑鐵盧”。

    雖然如此,宋時輪還是不愧為人民解放軍的一代名將,很快東山再起,並一再委以重任。抗美援朝戰爭中,驚天動地的長津湖大血戰就時宋將軍指揮的。但泗城失利留給八師和宋時輪的陰影也是很微妙的,濟南戰役後,不經意地還飄起些許閑言碎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遙想沙場之二十二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鉤越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鉤越劍並收藏遙想沙場之二十二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