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兵臨成都
三國,在下姓劉,皇家的那個劉 作者:三餘無夢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實話,連我也沒想到他會拒絕鄭度的提議,倒是讓我有些刮目相看。”...
張鬆一向看不起劉璋,但是這次卻讓他對劉璋的印象有點改觀。
“如今漢室傾頹,好在劉焉這一脈還算有點骨氣,不然這漢室宗親,估計隻剩我家主公這一脈了。”
諸葛亮自然是了解劉睿的為人,劉璋不作死,必能平安喜樂度過餘生。若是他作了死,劉睿一定不會心慈手軟。
“後我來建議將王累、鄭度二人交給鎮南將軍處置,黃權出言阻止,為此我和他大吵一架。後來劉璋發怒,打斷了我倆,所以散衙的時候,眾人臉色都不好。”
張鬆接著說道。
“原來是這樣。”
諸葛亮這才明白,為何每個人都陰沉臉從州牧府走出來了。
“對了,我軍不日便到,劉璋可有什麽應對之策?”
“本來今天就是商量這事的,哪知道這麽吵了一架,也就不了了之了。”
張鬆雙手攤開,也不知這場架吵得值不值。
“不過成都如今還有兩萬大軍,所存糧草也夠城內百姓和軍隊半年之用。若是劉璋鐵了心死守,鎮南將軍怕是短時間內入不了這成都城。”
“不知別駕手裏有多少兵馬?”
諸葛亮思忖片刻,問向張鬆。
“我手裏隻有幾百府兵,靠他們怕是難以成事。不過之前吳懿迴來為鎮南將軍說話,被劉璋下了大獄,他的兄弟吳班手裏應該還有千餘兵馬,我們可以試著聯絡他。”
張鬆自己手裏沒兵,但是他能想到吳懿兄弟。
“嗯,這不失為一個辦法。”
諸葛亮知道吳懿此番被劉璋下獄,心中必會有怨言,是個可以拉攏的對象。
“可是就靠這點兵馬也不足以改變大勢啊,隻能當做奇兵使用。”
“不管怎麽說,手裏有兵和沒兵是兩個概念。若是劉璋據城死守,那我們就繼續潛伏,另尋良機。若是他有別的想法,我在通知你即可。”
現在張鬆也不知道劉璋心裏到底怎麽想的,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嗯,如今情況尚不明朗,也隻能如此了。”
諸葛亮也知道現在最為關鍵,稍有差池,便是萬劫不複之地。
兩人商議完畢後,諸葛亮趁夜離開了張鬆府上。
又過了兩日,劉璋正在府衙處理政事,忽聞士卒來報,城外有大軍壓境。劉璋手中毛筆一頓,接著輕歎一聲。
“終於來了嗎?”
“主公,荊州兵馬殺到了。”
“主公,我們現在該如何是好》”
不少益州文武得知消息後,紛紛來到府衙詢問。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現在全看明德心意如何。走,隨我去城牆一觀。”
劉璋放下毛筆,知道現在自己說了不算,於是打算先接觸一下劉睿,看看他的態度。
隨著劉璋等人來到城牆,看著城外旗幟鮮明,隊列整齊、刀槍林立的軍隊,頓感一陣令人窒息的殺意撲麵而來。
“末將參見主公。”
見到劉璋到來,龐羲、劉璝、雷銅、卓膺等將,趕忙前來拜見。
“免禮。”
劉璋擺擺手,讓幾人起身,接著問向龐羲。
“龐將軍,如今情況如何?”
“迴稟主公,雖然敵軍兵馬眾多,銳氣十足。但成都城高池深,將士上下一心,完全無懼敵軍攻城。”
如今成都城內的狀態不錯,所以龐羲也稍微有點自信。
“如此甚好。”
劉璋聞言點了點頭,然後看向城下。
隻見荊州軍的軍陣分開一道縫隙,身穿金甲的劉睿騎著戰馬緩緩來到陣前。在陽光的照射下,整個人顯得英姿勃發,威武異常。
“季玉兄,好久不見啊!”
看到劉璋出現在城頭,劉睿發出一聲中氣十足的問候。
“賢弟,是好久不見了。”
劉璋沒有怯場,而是準備上前與劉睿對答。
“主公小心敵方暗箭!”
龐羲等人趕忙攔在劉璋身前,深怕他被荊州軍暗算。
“明德不會如此下作的。”
劉璋推開龐羲,話是對著他們說的,但眼睛卻是盯著劉睿看。
“季玉兄,本侯千裏迢迢為救援益州而來,數萬將士在前線血戰數月,死傷無數。你卻躲在後方,克扣我軍糧草軍械,如此做派,當真令人心寒!”
劉睿也不廢話,直直接當著眾人問責。
“賢弟,這都是誤會。是我禦下不嚴,導致有人中飽私囊,如今我已經這等小人正法,還請賢弟息怒。”
劉璋不想和劉睿打,也不想把忠於自己的臣屬交出去,所以捏造了這麽子虛烏有的一個人。
“嗬,季玉兄說笑了。此間情形你我心知肚明,又何必捏造事實呢?”
劉睿看著劉璋努力辯解的模樣,嘴角露出一絲嘲諷的笑意。
“說實話,本侯很憤怒,數萬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也很憤怒。為了平息將士們的怒火,還請季玉兄卸任益州牧,由本侯另選賢才擔任吧。”
劉睿此話一出,劉璋的笑容頓時僵在了臉上,他怎麽也沒想到劉睿會公開自己的野心。而一眾益州文武也都看向劉璋,看他怎麽說。
“賢弟說笑了,我這州牧乃是朝廷所封,雖說陛下不在了,但我還是大漢牧守一方的重臣。你雖貴為鎮南將軍,但也管不到益州的頭上吧?”
益州牧乃是劉焉傳給劉璋的,他豈會輕易的拱手讓人。
“如今漢室傾頹,唯有任賢用能才能匡扶大漢。而你成為州牧多年,上不能開土拓疆,下不能保境安民,屍位素餐之輩,有何麵目竊居高位?”
劉睿說的這些都是事實,也容不得劉璋狡辯。
劉璋有心反駁,但是張了張嘴卻不知如何反駁。劉焉死後,他依仗餘蔭接手州牧之位,過程不要太順利。
而劉睿最初隻是南陽太守,曆經多年征戰,這才打下偌大基業。江南之地,一州一城、一草一木,都是劉睿真刀真槍拚迴來的,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
而且董卓暴虐,欺壓漢室,劉睿實力弱小時更是不畏艱辛,出兵討伐。宗室有難,劉睿不辭辛勞千裏馳援。
再有袁術叛逆,僭越稱帝,還是劉睿帶兵討伐,將這股歪風及時遏製。反觀劉璋這些年毫無建樹,還丟了漢中。
兩廂比較下來,不少益州文武心裏都覺得怪怪的。都是劉姓子孫,怎麽差距就這麽大呢?
張鬆一向看不起劉璋,但是這次卻讓他對劉璋的印象有點改觀。
“如今漢室傾頹,好在劉焉這一脈還算有點骨氣,不然這漢室宗親,估計隻剩我家主公這一脈了。”
諸葛亮自然是了解劉睿的為人,劉璋不作死,必能平安喜樂度過餘生。若是他作了死,劉睿一定不會心慈手軟。
“後我來建議將王累、鄭度二人交給鎮南將軍處置,黃權出言阻止,為此我和他大吵一架。後來劉璋發怒,打斷了我倆,所以散衙的時候,眾人臉色都不好。”
張鬆接著說道。
“原來是這樣。”
諸葛亮這才明白,為何每個人都陰沉臉從州牧府走出來了。
“對了,我軍不日便到,劉璋可有什麽應對之策?”
“本來今天就是商量這事的,哪知道這麽吵了一架,也就不了了之了。”
張鬆雙手攤開,也不知這場架吵得值不值。
“不過成都如今還有兩萬大軍,所存糧草也夠城內百姓和軍隊半年之用。若是劉璋鐵了心死守,鎮南將軍怕是短時間內入不了這成都城。”
“不知別駕手裏有多少兵馬?”
諸葛亮思忖片刻,問向張鬆。
“我手裏隻有幾百府兵,靠他們怕是難以成事。不過之前吳懿迴來為鎮南將軍說話,被劉璋下了大獄,他的兄弟吳班手裏應該還有千餘兵馬,我們可以試著聯絡他。”
張鬆自己手裏沒兵,但是他能想到吳懿兄弟。
“嗯,這不失為一個辦法。”
諸葛亮知道吳懿此番被劉璋下獄,心中必會有怨言,是個可以拉攏的對象。
“可是就靠這點兵馬也不足以改變大勢啊,隻能當做奇兵使用。”
“不管怎麽說,手裏有兵和沒兵是兩個概念。若是劉璋據城死守,那我們就繼續潛伏,另尋良機。若是他有別的想法,我在通知你即可。”
現在張鬆也不知道劉璋心裏到底怎麽想的,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嗯,如今情況尚不明朗,也隻能如此了。”
諸葛亮也知道現在最為關鍵,稍有差池,便是萬劫不複之地。
兩人商議完畢後,諸葛亮趁夜離開了張鬆府上。
又過了兩日,劉璋正在府衙處理政事,忽聞士卒來報,城外有大軍壓境。劉璋手中毛筆一頓,接著輕歎一聲。
“終於來了嗎?”
“主公,荊州兵馬殺到了。”
“主公,我們現在該如何是好》”
不少益州文武得知消息後,紛紛來到府衙詢問。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現在全看明德心意如何。走,隨我去城牆一觀。”
劉璋放下毛筆,知道現在自己說了不算,於是打算先接觸一下劉睿,看看他的態度。
隨著劉璋等人來到城牆,看著城外旗幟鮮明,隊列整齊、刀槍林立的軍隊,頓感一陣令人窒息的殺意撲麵而來。
“末將參見主公。”
見到劉璋到來,龐羲、劉璝、雷銅、卓膺等將,趕忙前來拜見。
“免禮。”
劉璋擺擺手,讓幾人起身,接著問向龐羲。
“龐將軍,如今情況如何?”
“迴稟主公,雖然敵軍兵馬眾多,銳氣十足。但成都城高池深,將士上下一心,完全無懼敵軍攻城。”
如今成都城內的狀態不錯,所以龐羲也稍微有點自信。
“如此甚好。”
劉璋聞言點了點頭,然後看向城下。
隻見荊州軍的軍陣分開一道縫隙,身穿金甲的劉睿騎著戰馬緩緩來到陣前。在陽光的照射下,整個人顯得英姿勃發,威武異常。
“季玉兄,好久不見啊!”
看到劉璋出現在城頭,劉睿發出一聲中氣十足的問候。
“賢弟,是好久不見了。”
劉璋沒有怯場,而是準備上前與劉睿對答。
“主公小心敵方暗箭!”
龐羲等人趕忙攔在劉璋身前,深怕他被荊州軍暗算。
“明德不會如此下作的。”
劉璋推開龐羲,話是對著他們說的,但眼睛卻是盯著劉睿看。
“季玉兄,本侯千裏迢迢為救援益州而來,數萬將士在前線血戰數月,死傷無數。你卻躲在後方,克扣我軍糧草軍械,如此做派,當真令人心寒!”
劉睿也不廢話,直直接當著眾人問責。
“賢弟,這都是誤會。是我禦下不嚴,導致有人中飽私囊,如今我已經這等小人正法,還請賢弟息怒。”
劉璋不想和劉睿打,也不想把忠於自己的臣屬交出去,所以捏造了這麽子虛烏有的一個人。
“嗬,季玉兄說笑了。此間情形你我心知肚明,又何必捏造事實呢?”
劉睿看著劉璋努力辯解的模樣,嘴角露出一絲嘲諷的笑意。
“說實話,本侯很憤怒,數萬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也很憤怒。為了平息將士們的怒火,還請季玉兄卸任益州牧,由本侯另選賢才擔任吧。”
劉睿此話一出,劉璋的笑容頓時僵在了臉上,他怎麽也沒想到劉睿會公開自己的野心。而一眾益州文武也都看向劉璋,看他怎麽說。
“賢弟說笑了,我這州牧乃是朝廷所封,雖說陛下不在了,但我還是大漢牧守一方的重臣。你雖貴為鎮南將軍,但也管不到益州的頭上吧?”
益州牧乃是劉焉傳給劉璋的,他豈會輕易的拱手讓人。
“如今漢室傾頹,唯有任賢用能才能匡扶大漢。而你成為州牧多年,上不能開土拓疆,下不能保境安民,屍位素餐之輩,有何麵目竊居高位?”
劉睿說的這些都是事實,也容不得劉璋狡辯。
劉璋有心反駁,但是張了張嘴卻不知如何反駁。劉焉死後,他依仗餘蔭接手州牧之位,過程不要太順利。
而劉睿最初隻是南陽太守,曆經多年征戰,這才打下偌大基業。江南之地,一州一城、一草一木,都是劉睿真刀真槍拚迴來的,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
而且董卓暴虐,欺壓漢室,劉睿實力弱小時更是不畏艱辛,出兵討伐。宗室有難,劉睿不辭辛勞千裏馳援。
再有袁術叛逆,僭越稱帝,還是劉睿帶兵討伐,將這股歪風及時遏製。反觀劉璋這些年毫無建樹,還丟了漢中。
兩廂比較下來,不少益州文武心裏都覺得怪怪的。都是劉姓子孫,怎麽差距就這麽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