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妃在聽到皇帝給她晉位的消息時,她的臉上先是掠過一絲錯愕,緊接著,她的眼中閃爍著不可置信的光芒,似乎在懷疑自己的耳朵是否聽錯了。
然而,當她終於意識到這一切都是真的時,她的臉上綻放出了欣喜的笑容,仿佛是冬日裏的一縷陽光,溫暖而明媚。
在場的其他幾位妃子,見到惠妃的反應,也紛紛反應過來,連忙行禮謝恩,聲音中充滿了喜悅和感激,“謝陛下恩典。”
皇帝微微點頭,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然後緩緩說道,“你們該謝皇後,這也是她為你們求的,朕不過是隨了她的意思而已。”
眾人聽後,再次對著葉昭寧行禮謝恩,“謝皇後娘娘恩典。”
葉昭寧笑著讓她們起來,聲音柔和又讓人感到親切,“好了好了,快起來吧,同為後宮姐妹,這也是我應當做的。”
眾人再次行禮,然後迴到自己的位置上,向帝後二人敬酒以示謝恩。
淑妃在聽到惠昭媛晉封為妃的消息時,她的表情霎時間凝固了。
她的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不知道這是不是皇後的計謀。她開始猜測,或許是惠昭媛自己向皇帝說了什麽,或者付出了什麽代價,才排在了此次晉位之列。
然而,皇帝並未明說,眾人也隻能猜測,或許她隻是論資排輩罷了。
惠妃心中清楚,昔日和她平起平坐的順靜夫人和瑾妃,如今位分都跟她一樣了,並且膝下都有皇子,雖非親生,卻也是一份依靠。
而她自己,無兒無女,位分也是不高不低,如今皇後求情再度大封六宮,陛下不過是顧念舊時情意,所以給了她一個二品妃的位分罷了。
但淑妃決計不會這樣想,她害怕的是好不容易拉攏過來的一個人,會因此不再為她做事。
她的心中開始盤算,既然惠昭媛本就無法孕育子嗣,不如用她從前的那次小產做做文章,讓她徹底的歸順自己。
在上麵的帝後唱著戲的同時,底下的臣子們也該看的熱鬧,自然也該出出力,不然豈不是白費了帝後的一番心思。
臨王從桌上端起一杯酒,對著帝後二人高聲道,“陛下,臣想敬皇後娘娘一杯,陛下得此賢後實在是陛下之福,大周之福啊。”
臨王這話倒是真心的,自從現在鳳座上的這位入宮以後,皇子公主一個接一個的降生,為受難的博州百姓籌錢,甚至還冒險去了蘭若寺,以身為餌,引出了東陽王這個叛賊,作為皇帝的叔叔,他自然是十分開心皇帝能有此賢後。
魏永旭朗聲笑了起來,語氣頗為自豪,“哈哈哈,皇後,能得皇叔誇獎的人可不多,朕年少時也沒聽過幾迴,如今對你倒是不吝誇讚。”
葉昭寧起身笑著,語氣謙虛,,“能得皇叔誇讚,妾身也是受寵若驚。”
說著舉起酒杯來,迴敬於他道,“多謝皇叔誇讚,我受之有愧,日後還要皇叔多多敦促。”
臨王的眼神中滿是欣賞,迴道,“娘娘過謙了,老臣不過是說句實話而已。”
說著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臨王是長輩,葉昭寧以示尊敬,也是同樣一飲而盡。
英國公看著臨王,心裏頗為不悅,暗自道,“我女兒當皇後的時候怎麽沒見你這麽誇她,如今不過是看著這位皇後受陛下寵愛,巴結人家罷了。”
接下來,晉王,睿王等諸多親王也是妙語連珠,將葉昭寧誇的天上有地上無的。
臣子們也有不少上前敬酒的,但是除了臨王和晉王,還有睿王以外,其餘人她也隻是略略淺酌一口,算是迴應了。
殿內的酒香漸漸淡去,眾人意猶未盡地離開了麟德殿,來到了含元殿外,看著夜空中漫天的煙花綻放,如同絢爛的花朵在黑暗中盛開,璀璨耀眼,映照著眾人的麵龐,將喜悅和歡愉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含元殿前,舞者們身著華麗的瑞獸服飾,戴著形態各異的麵具,跳起了古老的儺舞。
他們動作整齊劃一,每一個轉身跳躍都充滿了力量和美感,表達著對神靈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葉昭寧看著這些舞者,心中卻有些感慨。
她記得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表演時,心中充滿了新奇和激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曾經讓她目不轉睛的舞蹈,現在卻讓她感到有些乏味。
她輕輕拉了拉魏永旭的袖子,低聲問道:“陛下,年年都看這些,您不覺得膩嗎?”
魏永旭轉過頭,眼中帶著笑意,迴答道:“每年的表演還是會有些不同的,而且對我來說,這些不僅僅是表演,它們代表著大周百姓的安居樂業,如果百姓生活困苦,哪裏會有閑錢來辦這些盛事呢?這是父皇從小就教給我的道理,所以,無論看多少次,我都不會感到厭倦。”
葉昭寧聽完,心中豁然開朗,她再次抬頭看眼前盛大的場麵,感覺就完全不同了。
她嘴角的笑意再也無法抑製,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聽陛下這麽一說,我希望每年都能看到這般盛景。”她輕聲說道。
她抬頭對上魏永旭的眸子,眼中滿是溫柔和笑意,輕聲道:“陛下,元正安康。”
魏永旭的眼中也盛滿了笑意,他緊緊握住了她的手,迴應道:“也祝昭昭元正安康。”
兩人相視一笑,牽著彼此的手,又度過了一載春秋。
他們知道,未來還有許多個新年,他們也會一如既往地互道安康,共同走過每一個春秋。
就算直到最後,皇帝先一步離她而去,葉昭寧也每年都會去他的陵前,向他道一聲元正安康,直到她生命的盡頭,算是有始有終。
許久之後,眾人也看夠了煙花,紛紛準備迴府。
魏永旭迴到了鳳儀宮,朝臣們各自散去,妃嬪們也各自迴到了自己的宮中,芝兒和鬆兒也被皇帝派人送迴了福寧宮。
第二天,便是元日大朝會,各國使節紛紛前來朝賀。
皇帝在前朝忙碌著,而葉昭寧在後宮也沒有閑著。她依舊像往年一樣,在太和殿接見命婦,與眾人交流,聯絡感情,賞賜物品以示皇恩浩蕩。
如此忙碌了五六日,才算是告一段落。
然而,當她終於意識到這一切都是真的時,她的臉上綻放出了欣喜的笑容,仿佛是冬日裏的一縷陽光,溫暖而明媚。
在場的其他幾位妃子,見到惠妃的反應,也紛紛反應過來,連忙行禮謝恩,聲音中充滿了喜悅和感激,“謝陛下恩典。”
皇帝微微點頭,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然後緩緩說道,“你們該謝皇後,這也是她為你們求的,朕不過是隨了她的意思而已。”
眾人聽後,再次對著葉昭寧行禮謝恩,“謝皇後娘娘恩典。”
葉昭寧笑著讓她們起來,聲音柔和又讓人感到親切,“好了好了,快起來吧,同為後宮姐妹,這也是我應當做的。”
眾人再次行禮,然後迴到自己的位置上,向帝後二人敬酒以示謝恩。
淑妃在聽到惠昭媛晉封為妃的消息時,她的表情霎時間凝固了。
她的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不知道這是不是皇後的計謀。她開始猜測,或許是惠昭媛自己向皇帝說了什麽,或者付出了什麽代價,才排在了此次晉位之列。
然而,皇帝並未明說,眾人也隻能猜測,或許她隻是論資排輩罷了。
惠妃心中清楚,昔日和她平起平坐的順靜夫人和瑾妃,如今位分都跟她一樣了,並且膝下都有皇子,雖非親生,卻也是一份依靠。
而她自己,無兒無女,位分也是不高不低,如今皇後求情再度大封六宮,陛下不過是顧念舊時情意,所以給了她一個二品妃的位分罷了。
但淑妃決計不會這樣想,她害怕的是好不容易拉攏過來的一個人,會因此不再為她做事。
她的心中開始盤算,既然惠昭媛本就無法孕育子嗣,不如用她從前的那次小產做做文章,讓她徹底的歸順自己。
在上麵的帝後唱著戲的同時,底下的臣子們也該看的熱鬧,自然也該出出力,不然豈不是白費了帝後的一番心思。
臨王從桌上端起一杯酒,對著帝後二人高聲道,“陛下,臣想敬皇後娘娘一杯,陛下得此賢後實在是陛下之福,大周之福啊。”
臨王這話倒是真心的,自從現在鳳座上的這位入宮以後,皇子公主一個接一個的降生,為受難的博州百姓籌錢,甚至還冒險去了蘭若寺,以身為餌,引出了東陽王這個叛賊,作為皇帝的叔叔,他自然是十分開心皇帝能有此賢後。
魏永旭朗聲笑了起來,語氣頗為自豪,“哈哈哈,皇後,能得皇叔誇獎的人可不多,朕年少時也沒聽過幾迴,如今對你倒是不吝誇讚。”
葉昭寧起身笑著,語氣謙虛,,“能得皇叔誇讚,妾身也是受寵若驚。”
說著舉起酒杯來,迴敬於他道,“多謝皇叔誇讚,我受之有愧,日後還要皇叔多多敦促。”
臨王的眼神中滿是欣賞,迴道,“娘娘過謙了,老臣不過是說句實話而已。”
說著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臨王是長輩,葉昭寧以示尊敬,也是同樣一飲而盡。
英國公看著臨王,心裏頗為不悅,暗自道,“我女兒當皇後的時候怎麽沒見你這麽誇她,如今不過是看著這位皇後受陛下寵愛,巴結人家罷了。”
接下來,晉王,睿王等諸多親王也是妙語連珠,將葉昭寧誇的天上有地上無的。
臣子們也有不少上前敬酒的,但是除了臨王和晉王,還有睿王以外,其餘人她也隻是略略淺酌一口,算是迴應了。
殿內的酒香漸漸淡去,眾人意猶未盡地離開了麟德殿,來到了含元殿外,看著夜空中漫天的煙花綻放,如同絢爛的花朵在黑暗中盛開,璀璨耀眼,映照著眾人的麵龐,將喜悅和歡愉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含元殿前,舞者們身著華麗的瑞獸服飾,戴著形態各異的麵具,跳起了古老的儺舞。
他們動作整齊劃一,每一個轉身跳躍都充滿了力量和美感,表達著對神靈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葉昭寧看著這些舞者,心中卻有些感慨。
她記得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表演時,心中充滿了新奇和激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曾經讓她目不轉睛的舞蹈,現在卻讓她感到有些乏味。
她輕輕拉了拉魏永旭的袖子,低聲問道:“陛下,年年都看這些,您不覺得膩嗎?”
魏永旭轉過頭,眼中帶著笑意,迴答道:“每年的表演還是會有些不同的,而且對我來說,這些不僅僅是表演,它們代表著大周百姓的安居樂業,如果百姓生活困苦,哪裏會有閑錢來辦這些盛事呢?這是父皇從小就教給我的道理,所以,無論看多少次,我都不會感到厭倦。”
葉昭寧聽完,心中豁然開朗,她再次抬頭看眼前盛大的場麵,感覺就完全不同了。
她嘴角的笑意再也無法抑製,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聽陛下這麽一說,我希望每年都能看到這般盛景。”她輕聲說道。
她抬頭對上魏永旭的眸子,眼中滿是溫柔和笑意,輕聲道:“陛下,元正安康。”
魏永旭的眼中也盛滿了笑意,他緊緊握住了她的手,迴應道:“也祝昭昭元正安康。”
兩人相視一笑,牽著彼此的手,又度過了一載春秋。
他們知道,未來還有許多個新年,他們也會一如既往地互道安康,共同走過每一個春秋。
就算直到最後,皇帝先一步離她而去,葉昭寧也每年都會去他的陵前,向他道一聲元正安康,直到她生命的盡頭,算是有始有終。
許久之後,眾人也看夠了煙花,紛紛準備迴府。
魏永旭迴到了鳳儀宮,朝臣們各自散去,妃嬪們也各自迴到了自己的宮中,芝兒和鬆兒也被皇帝派人送迴了福寧宮。
第二天,便是元日大朝會,各國使節紛紛前來朝賀。
皇帝在前朝忙碌著,而葉昭寧在後宮也沒有閑著。她依舊像往年一樣,在太和殿接見命婦,與眾人交流,聯絡感情,賞賜物品以示皇恩浩蕩。
如此忙碌了五六日,才算是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