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魏永旭在前朝含元殿舉行了盛大的元日大朝會,接見各國使臣,以彰顯大周的繁榮與昌盛。
與此同時,在太和殿內,葉昭寧皇後也準備接見女眷們。
今日的場合格外隆重,葉昭寧身著一襲華麗的織金鳳袍,裙擺隨風輕輕飄動,仿佛有鳳凰在其中舞動。
她的頭上佩戴著十二花釵冠,璀璨奪目,盡顯皇後的尊貴與威嚴。
此時正端坐在寶座之上,儀態萬方,嘴角始終保持著溫和的笑容,讓人感受到她的親切與和藹。
隨著一陣輕柔的樂聲響起,命婦和貴女們依次進入殿內,她們穿著各色華服,姿態優雅,宛如一朵朵盛開的花朵。
“拜”內侍高聲喊道。
眾人便依著禮節,姿態恭敬地齊聲恭賀道:“臣婦、臣女拜見皇後娘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恭祝娘娘元正安康,福壽綿長,萬事勝意。”
葉昭寧皇後微笑著和聲道:“諸位不必多禮,請起。”
隨後,她示意身邊的幾名宮女上前將幾位老王妃和幾位大長公主扶了起來。
眾人謝恩過後,便紛紛落座,葉昭寧臉上掛著和善的笑容,聲音婉轉又不失莊重地說道:“今日乃是元日,乃是新年伊始,諸位不必拘禮,隨意就好。若有什麽需要可隨時來說,我一定盡力滿足。”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氣氛逐漸變得輕鬆起來。
宜安大長公主笑著說道:“娘娘費心了,這太和殿布置得極好,沒什麽缺的。”
葉昭寧皇後溫和地迴道:“姑母莫要誇我,今年這宴席都是德妃一手操持的,姑母該誇一誇德妃才是。”
德妃此時突然被點到名字,有些如坐針氈,她不知道皇後這個時候提她做什麽,心中不禁打起了十二分的警惕。
宜安大長公主笑著道,“那老身道還是誇錯了人,如此還要多謝德妃娘娘費心操持了。”
德妃趕緊站起身來,恭敬地說道:“大長公主客氣了,我不過是照著娘娘的吩咐辦事而已,不敢當大長公主的誇獎。”
說著,她舉起酒杯對著宜安大長公主微微頷首。宜安大長公主也舉起酒杯迴敬她,兩人之間的氣氛似乎有些微妙。
宜安大長公主笑著說道:“德妃娘娘謙虛了,皇後娘娘都誇讚,那可見德妃娘娘很是能幹”
這宜安大長公主向來看不起德妃。自從端懿皇後去世後,德妃和淑妃便爭鬥不休,都想成為皇後。
兩人都是多次送禮,希望她能在太後麵前為她們美言幾句。
宜安大長公主知道太後和皇帝不會允許一個嫁出去的公主對繼後的位置指手畫腳,所以她對宮裏的事情一向都是敬而遠之。
她對於淑妃的印象倒是不算太差,畢竟當時的淑妃是眾妃之首,又在皇帝身邊一直伺候著,而且又誕育了皇長子。
可惜就是家世不好,再加上性子善妒容不下妃嬪,不然還真的有可能登上皇後之位。
但是德妃就不一樣了,德妃雖然伺候皇帝的年頭也不比淑妃短,但是她是外族出身。
她不但成天妄想成為大周的皇後,讓她的兒子成為太子,而且她的野心太大,這讓宜安大長公主的態度向來都是嗤之以鼻。
然而葉昭寧此時卻是心有所思,她想起了昨日皇帝對她說的話。
高句與大周的關係一直都很緊張,當年高句王年邁體衰,但一直沒有冊立王儲,導致了內部混亂不堪。
為了拖住大周的征戰的步伐他們態度變得恭敬無比甚至主動提出和親。
而當時永延帝的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再加上連年征戰百姓苦不堪言,因此雙方不得不暫時休戰。
葉昭寧深知這其中的利害關係,當時,高句國向大周朝提出聯姻請求,其真實意圖是希望高句國的公主能成為太子妃,以此來穩固兩國的關係。
然而,在當時的形勢下,魏永旭作為太子,早已與太子妃成婚,並且他們的大公主也已經降生。
這使得高句的公主隻能退而求其次,最後被封為太子良娣,其地位僅次於太子妃。
在德妃剛被封為良娣不久,淑妃便為魏永旭誕下了皇長子,這成為了淑妃的一大優勢,魏永旭借此為由,向永延帝請求將淑妃也封為了良娣。
這一舉動無疑加劇了東宮中的競爭與爭鬥。
自從淑妃被封為良娣後,德妃與淑妃之間的爭鬥便愈發激烈,兩人鬥得你死我活,整個東宮充滿了緊張與不安。
然而,這一切在葉昭寧的出現後,才逐漸得以停歇。
葉昭寧以她的智慧與手段,壓製了了後宮的爭鬥,為後宮帶來了短暫的寧靜。
就在前段時間,高句國那邊突然傳來消息,那位一直身體孱弱、半死不活的高句王駕崩,新王已經登基。
新王為了鞏固與大周的關係,派遣了使者前來朝貢,並特地前來探望德妃。
值得一提的是,高句國的這位新王並非老王的嫡出,而是經過一路廝殺、手段狠辣才登上王位的。
他正是德妃的親哥哥,他將老高句王的兒子都殺光了,最後高句王沒得選隻能立他為王儲,最後登上了王位。
這使得他在高句國內擁有極高的威望與權力。
魏永旭作為大周的皇帝,自然清楚當前的形勢。
他深知大周與高句之間的關係對於兩國的重要性,再者此時百姓仍舊需要休養生息。
因此他並沒有開戰的打算,為了穩住高句國的新王,魏永旭決定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抬舉德妃。
然而,這個消息還沒有傳到德妃的耳中,魏永旭便決定趁著這段時間讓德妃覺得自己日後有了靠山。
因此,在昨日的宮廷宴會上,魏永旭並沒有直接晉升德妃的地位,而是選擇了一個更為巧妙的方式——通過葉昭寧的協助來間接提升德妃的地位。
德妃因為這兩年的種種遭遇而顯得越發謹慎。
宜安大長公主雖然不明白葉昭寧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她明白幫助皇後是沒有錯的。
因此,她便也順著葉昭寧的意思,對德妃進行了一番誇讚。
與此同時,在太和殿內,葉昭寧皇後也準備接見女眷們。
今日的場合格外隆重,葉昭寧身著一襲華麗的織金鳳袍,裙擺隨風輕輕飄動,仿佛有鳳凰在其中舞動。
她的頭上佩戴著十二花釵冠,璀璨奪目,盡顯皇後的尊貴與威嚴。
此時正端坐在寶座之上,儀態萬方,嘴角始終保持著溫和的笑容,讓人感受到她的親切與和藹。
隨著一陣輕柔的樂聲響起,命婦和貴女們依次進入殿內,她們穿著各色華服,姿態優雅,宛如一朵朵盛開的花朵。
“拜”內侍高聲喊道。
眾人便依著禮節,姿態恭敬地齊聲恭賀道:“臣婦、臣女拜見皇後娘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恭祝娘娘元正安康,福壽綿長,萬事勝意。”
葉昭寧皇後微笑著和聲道:“諸位不必多禮,請起。”
隨後,她示意身邊的幾名宮女上前將幾位老王妃和幾位大長公主扶了起來。
眾人謝恩過後,便紛紛落座,葉昭寧臉上掛著和善的笑容,聲音婉轉又不失莊重地說道:“今日乃是元日,乃是新年伊始,諸位不必拘禮,隨意就好。若有什麽需要可隨時來說,我一定盡力滿足。”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氣氛逐漸變得輕鬆起來。
宜安大長公主笑著說道:“娘娘費心了,這太和殿布置得極好,沒什麽缺的。”
葉昭寧皇後溫和地迴道:“姑母莫要誇我,今年這宴席都是德妃一手操持的,姑母該誇一誇德妃才是。”
德妃此時突然被點到名字,有些如坐針氈,她不知道皇後這個時候提她做什麽,心中不禁打起了十二分的警惕。
宜安大長公主笑著道,“那老身道還是誇錯了人,如此還要多謝德妃娘娘費心操持了。”
德妃趕緊站起身來,恭敬地說道:“大長公主客氣了,我不過是照著娘娘的吩咐辦事而已,不敢當大長公主的誇獎。”
說著,她舉起酒杯對著宜安大長公主微微頷首。宜安大長公主也舉起酒杯迴敬她,兩人之間的氣氛似乎有些微妙。
宜安大長公主笑著說道:“德妃娘娘謙虛了,皇後娘娘都誇讚,那可見德妃娘娘很是能幹”
這宜安大長公主向來看不起德妃。自從端懿皇後去世後,德妃和淑妃便爭鬥不休,都想成為皇後。
兩人都是多次送禮,希望她能在太後麵前為她們美言幾句。
宜安大長公主知道太後和皇帝不會允許一個嫁出去的公主對繼後的位置指手畫腳,所以她對宮裏的事情一向都是敬而遠之。
她對於淑妃的印象倒是不算太差,畢竟當時的淑妃是眾妃之首,又在皇帝身邊一直伺候著,而且又誕育了皇長子。
可惜就是家世不好,再加上性子善妒容不下妃嬪,不然還真的有可能登上皇後之位。
但是德妃就不一樣了,德妃雖然伺候皇帝的年頭也不比淑妃短,但是她是外族出身。
她不但成天妄想成為大周的皇後,讓她的兒子成為太子,而且她的野心太大,這讓宜安大長公主的態度向來都是嗤之以鼻。
然而葉昭寧此時卻是心有所思,她想起了昨日皇帝對她說的話。
高句與大周的關係一直都很緊張,當年高句王年邁體衰,但一直沒有冊立王儲,導致了內部混亂不堪。
為了拖住大周的征戰的步伐他們態度變得恭敬無比甚至主動提出和親。
而當時永延帝的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再加上連年征戰百姓苦不堪言,因此雙方不得不暫時休戰。
葉昭寧深知這其中的利害關係,當時,高句國向大周朝提出聯姻請求,其真實意圖是希望高句國的公主能成為太子妃,以此來穩固兩國的關係。
然而,在當時的形勢下,魏永旭作為太子,早已與太子妃成婚,並且他們的大公主也已經降生。
這使得高句的公主隻能退而求其次,最後被封為太子良娣,其地位僅次於太子妃。
在德妃剛被封為良娣不久,淑妃便為魏永旭誕下了皇長子,這成為了淑妃的一大優勢,魏永旭借此為由,向永延帝請求將淑妃也封為了良娣。
這一舉動無疑加劇了東宮中的競爭與爭鬥。
自從淑妃被封為良娣後,德妃與淑妃之間的爭鬥便愈發激烈,兩人鬥得你死我活,整個東宮充滿了緊張與不安。
然而,這一切在葉昭寧的出現後,才逐漸得以停歇。
葉昭寧以她的智慧與手段,壓製了了後宮的爭鬥,為後宮帶來了短暫的寧靜。
就在前段時間,高句國那邊突然傳來消息,那位一直身體孱弱、半死不活的高句王駕崩,新王已經登基。
新王為了鞏固與大周的關係,派遣了使者前來朝貢,並特地前來探望德妃。
值得一提的是,高句國的這位新王並非老王的嫡出,而是經過一路廝殺、手段狠辣才登上王位的。
他正是德妃的親哥哥,他將老高句王的兒子都殺光了,最後高句王沒得選隻能立他為王儲,最後登上了王位。
這使得他在高句國內擁有極高的威望與權力。
魏永旭作為大周的皇帝,自然清楚當前的形勢。
他深知大周與高句之間的關係對於兩國的重要性,再者此時百姓仍舊需要休養生息。
因此他並沒有開戰的打算,為了穩住高句國的新王,魏永旭決定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抬舉德妃。
然而,這個消息還沒有傳到德妃的耳中,魏永旭便決定趁著這段時間讓德妃覺得自己日後有了靠山。
因此,在昨日的宮廷宴會上,魏永旭並沒有直接晉升德妃的地位,而是選擇了一個更為巧妙的方式——通過葉昭寧的協助來間接提升德妃的地位。
德妃因為這兩年的種種遭遇而顯得越發謹慎。
宜安大長公主雖然不明白葉昭寧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她明白幫助皇後是沒有錯的。
因此,她便也順著葉昭寧的意思,對德妃進行了一番誇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