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贍養上帝
開局當麵壁者,投靠三體震驚全球 作者:方莫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注:沒看過大劉其他作品的也沒關係,因為他壓根沒寫劇情,看了也沒用。)
林璿在第二天就接見了白冰。
這家夥……怎麽說呢。
其實林璿在聽到白冰這個名字的時候,心中就已經隱隱猜測到對方找自己是為了什麽事而來的了。
這家夥也是原劇情中的人物,或者準確點來說……也算是原劇情中的人物。
和丁儀一樣,白冰也出現在大劉的多部作品中,在《三體》中,他是丁儀的學生,名叫白艾思。
後麵威懾紀元在英語被大融合後,為了迎合時代,改名為了的白ice。
但顯然,眼前的白冰並不是《三體》中的白ice,而是大劉另一部小說《鏡子》的主人公——白冰。
林璿見到他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認對方的身份。
“你叫白冰?”
“是!”
“氣象學家?”
“是。”
“你來找我的目的?”
“林璿先生,我隻是希望您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的太遠,自從您發布了《星戰:文明》這款遊戲後,我就對您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現實世界的想法感到敬佩不已,但當我得知您的計算機甚至可以做到下載他人的記憶從而獲取知識後,我就知道了這件事將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災難。”
“如您所見,這種方式看似是能夠讓人直接得到了心中想要的答案,但卻省去了人類的思考過程,或者準確點來說,應該叫缺失了主觀能動性。”
“這是非常危險的,人類將會過於依賴這種技術,而徹底失去思考的能力。”
“人類是懶惰的,現代社會的大部分服務性科技成果都是因為人的懶惰而被發明出來的。”
“他們甚至懶得去思考,即使知道那是別人得出的答案,有可能存在錯誤,也依舊更願意相信後者,畢竟思考是一件費腦子的事情,既然有現成的答案,為何還要去費力思考呢?”
“就像是抄作業的學生一樣,他們甚至不在乎借來的作業抄上去的答案是否正確,隻要能夠抄上去完成任務就可以了。”
“久而久之,大家的作業都將會是一樣的,人類的差異性也將會被逐漸縮小,主觀能動性將會被徹底丟棄。”
這個觀點,其實羅聰敏之前與林璿也反複說起過了。
教育學中的最根本定義,教育一定是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將這段話的幾個詞做拆解。
首先是促進,指的是不應該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教師應該隻作為一個引導,與實踐相同,都是需要學生通過主觀能動性去挖掘心中的答案。
其次是個體社會化,是指培養的學生應該符合當前的社會需要,比如社會需要你高考分高,那我們就培養應試教育的學生。
同上,社會個性化,則是與之兼容的一個特性,意味著就算是高考工廠生產出來的同一批次考生,也應該存在一定的差異。
這其實已經很明顯的在告訴你,通過複製記憶獲取知識的這條路走不得。
因為記憶是同根同源的,相當於跳過實驗直接得到結果,所以一旦複製進人腦體內,一開始還好,可能因為不同人的個人經曆,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他們還會對這個結果產生個人的理解。
但是很快,他們就會發現思考這些問題太累了,與其思考,不如再去下載第二份記憶得到答案,久而久之,便徹底失去了基本的思考能力。
例如:對於同一段話,不同人原本可以給出不同的閱讀理解,但主觀能動性一旦丟失,就相當於是給這句話的解讀提出了一個標準答案。
簡直就和語文課的那些閱讀理解一樣,不僅對文章過度解讀,甚至還強製學生寫一個統一的答案。
估計文章的原作者過來,都不一定能做的對幾道題。
“林璿先生,就我個人看來,您的這個發明更像是一種【知識毒品】。”
白冰的語氣平靜,顯然,這套說辭他已經準備了很久,隻等待著與林璿見麵的這一天。
在問了關於【鏡子】的一些研發思路和他本人的生平事跡後,林璿便讓張翔先帶這位氣象學家去好好的吃頓飯。
待白冰走後,林璿便一個人在辦公室內抬頭望天,沉默了良久。
媽德,自己好像穿越的世界,比原版的《三體》還要恐怖數十倍啊!
這哪裏是《三體》的世界啊,這特麽是劉慈欣宇宙啊!
白冰是《鏡子》的主角,那是不是意味著自己這個宇宙還存在著大劉作品中的其它文明?
《鄉村教師》中的矽基帝國和碳基聯邦,《朝聞道》中的排險者文明,《贍養人類》中的六個地球……
難怪係統的兌換頁麵裏會有那麽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些甚至連林璿在《三體》原著中都沒見過,合著是把所有的宇宙都融合在一起了是吧?
這係統……到底什麽成份啊?
不過這麽一看,貌似和它們相比,三體文明是這些中最弱的那個了、
得了,自己和三體文明鬥了這麽久,合著是到現在還沒出新手村呢。
不知道三體人知道後,會有什麽感想。
“等等……或許他們已經知道了。”
林璿突然想起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智子對自己的稱唿並非是林璿,或者麵壁者,而是【觀測者】。
觀測者這個稱唿,他可從來沒聽說過。
“這個稱唿到底有什麽深層含義?”
林璿想不明白,所以他決定不想了,直接去忽悠三體人看看有沒有什麽意外收獲。
“智子。”
林璿對著空氣輕聲唿喚了一句。
這次等了大約有三四秒鍾,智子才在他的視網膜上投屏出文字。
“觀測者,您這次的行為有些越界了。”
還不等林璿開口問什麽,智子便先給林璿漏出了一手破綻。
“越界,我怎麽越界了?”
“您的行為已經嚴重幹預了實驗的進程,這不符合您作為觀測者的立場,您應該知道繼續這麽做會有什麽樣的後果。”
看到這句話,林璿的大腦開始飛速轉動,檢索著這段話中的有用信息。
第一,與自己之前的猜測一樣,【觀測者】並不是對自己的特殊稱唿,而是一種職能,或者準確來說,是一種身份,且觀測者不能幹預這個實驗的進程。
第二,原劇情中三體人可從來沒接觸過什麽觀測者,那就說明這是一個更高級的文明,三體人將自己,或者說將自己的係統當成了一個更高級的文明存在,那麽文明與文明之間是存在情報差異的,即使三體人知道有這麽一個高級文明存在,但也絕對不會知道【觀測者】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除非,他們以前也接觸過一個類似的【觀測者】,所以才會將自己誤當成是觀測者的一份子。
第三,三體人說的【實驗】,應該是指某個文明在進行的一種實驗,那麽對於【觀測者】這個身份,可能有兩個猜測,第一,【觀測者】本身就是高級文明,第二,【觀測者】是高級文明為實驗留下的人。
結合三體人這句話中最後的威脅,林璿排除了第一種可能,最終得到一個完整的結論。
三體人誤把自己當成了是某個高級文明的代言人。
這個高級文明在進行一場實驗。
而這個實驗並非隻有自己這一處地方在進行,因為三體人曾經接觸過類似的觀測者。
見微知著。
三體人僅僅隻是一句話,林璿就從中迅速分析出了一大堆的可用信息,也難怪三體人會被他耍得團團轉了。
所以,自己現在應該迎合對方的話繼續說下去,套出更多的有用信息。
“這是我的事情,與你們無關。”
智子這次沉默了良久,就在林璿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說錯話露餡了的時候,智子的迴複到了。
“您偏袒人類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為此,我們願意在占領地球後,給人類留出一片足夠他們生活的所屬地,以保證【實驗】的繼續進行,我們所需要的隻是這顆星球。”
這次的有用信息並不多,但大致可以猜到了,三體人說的【實驗】,是與人類,或者說人類這個族群有關的。
其實林璿心中已經有答案了,但是他還需要更多的信息來完成確認。
“這不可能,地球是實驗的容器,人類是實驗的對象,你把我的實驗容器縮減了,這算是怎麽一迴事?”
這一次,三體人的迴複速度相當快,幾乎是在林璿問出問題的瞬間,就用智子給出了答案。
“我們也可以是實驗的一部分,我們隻是需要生存。”
林璿聽到這話差點笑了。
“你們的意思是你們想要和人類聯合起來,你覺得這有可能嗎?”
“有可能的,觀測者先生,據我們了解,人類在麵對外部壓力時,更喜歡抱成一團,他們管這個叫做抱團取暖。”
“同樣,麵對未知的敵人,他們也許更願意與我們這些已知的敵人聯合。”
“而且相比較其它幾個實驗容器,如果人類能夠與我們聯合,也許會是得出【實驗】的最佳結果,從而幸存下來。”
“你這是在忽悠我呢?”
“我的提議值得一試,觀測者先生。”
三體人這一次給出的信息量很大,幾乎是已經將大概的事情說出來了。
在之前與自己的對話中,通過林璿的刻意引導下,雙方對於一些代指已經達成了共識。
林璿為了套話,故意將地球比作容器,將人類比作實驗對象。
雖然他不知道這個實驗到底是什麽,但是可以通過三體人的話來做逆向破解。
三體人說實驗容器有好幾個,那意味著,很可能在這片宇宙中,存在著好幾個地球。
三體人又說,【實驗】的最佳結果,可以幸存,那意味著這次的實驗可能是具有篩選機製的。
將所有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林璿便知道了完整的經過。
有個神級文明,拿好幾個地球文明做了一場實驗,實驗對象是人類,實驗目的不明,但實驗的結果應該是隻有一個地球能夠幸存。
而自己,則是觀測這次實驗的人,所以說,觀測者不止自己一個。
而三體人已經見過除自己之外的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的觀測者了,但他們仍然選擇了殖民地球,並沒選擇直接殖民另一個觀測者的地球,甚至不惜冒著成為【實驗】一部分的風險。
那就說明一個問題,這場【實驗】,已經有【容器】被淘汰了。
但三體人有信心讓這個地球文明成為活到最後的幸存者,那就說明地球和人類的時間都還很長,長到讓三體人有信心帶人類打贏這一把。
當然……也可能和人類一樣,它們隻是單純的傲慢而已。
那這其實就已經很好猜了,大劉的另一個宇宙——《贍養上帝》。
這再一次驗證了林璿之前的猜想,這個宇宙裏真的不隻有原版的《三體》。
還給自己融合了很多變態版本的dlc。
但這都不是讓林璿最蛋疼的地方。
最讓他無語的是,對付三體,他還能從《三體》中的劇情找到一些應對手段,利用全知全能耍的大家團團轉。
但剩下幾本書,特麽的,大劉自己都沒寫啊,全是短篇小說,即使是有提,也隻是一筆帶過,根本沒劇情的。
這讓自己怎麽玩?
算了,不知道劇情就不知道吧,反正現在《三體》的劇情也已經崩壞的不成樣子了,和原著中早已經天差地別。
但林璿呢,壓根不在乎,該浪還是浪。
早期他還需要利用係統和劇情配合,到後來連係統都不需要了。
那再到後麵,就算不知道劇情走向,林璿覺得自己也完全能應付的過來。
至於白冰,林璿發現這小子在計算機上的天賦竟出奇的高,於是安排他去研究計算機相關的科技了,工資就按照三分之一個汪淼教授的發,到後麵有傑出貢獻了,他在給這家夥漲工資。
這麽一細算,林璿現在手底下都快能湊出來一個華科院了,幾乎各領域的研究人才都被他快收集齊了。
汪淼——材料學。
丁儀——量子物理學。
魏成——數學。
劉暢——生物學。
白冰——計算機科學。
雷迪亞茲——軍事理論與戰爭學。
要是再算上羅聰敏這個人文社科的研究者,還有個教育學與社會學。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教興國!
林璿在第二天就接見了白冰。
這家夥……怎麽說呢。
其實林璿在聽到白冰這個名字的時候,心中就已經隱隱猜測到對方找自己是為了什麽事而來的了。
這家夥也是原劇情中的人物,或者準確點來說……也算是原劇情中的人物。
和丁儀一樣,白冰也出現在大劉的多部作品中,在《三體》中,他是丁儀的學生,名叫白艾思。
後麵威懾紀元在英語被大融合後,為了迎合時代,改名為了的白ice。
但顯然,眼前的白冰並不是《三體》中的白ice,而是大劉另一部小說《鏡子》的主人公——白冰。
林璿見到他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認對方的身份。
“你叫白冰?”
“是!”
“氣象學家?”
“是。”
“你來找我的目的?”
“林璿先生,我隻是希望您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的太遠,自從您發布了《星戰:文明》這款遊戲後,我就對您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現實世界的想法感到敬佩不已,但當我得知您的計算機甚至可以做到下載他人的記憶從而獲取知識後,我就知道了這件事將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災難。”
“如您所見,這種方式看似是能夠讓人直接得到了心中想要的答案,但卻省去了人類的思考過程,或者準確點來說,應該叫缺失了主觀能動性。”
“這是非常危險的,人類將會過於依賴這種技術,而徹底失去思考的能力。”
“人類是懶惰的,現代社會的大部分服務性科技成果都是因為人的懶惰而被發明出來的。”
“他們甚至懶得去思考,即使知道那是別人得出的答案,有可能存在錯誤,也依舊更願意相信後者,畢竟思考是一件費腦子的事情,既然有現成的答案,為何還要去費力思考呢?”
“就像是抄作業的學生一樣,他們甚至不在乎借來的作業抄上去的答案是否正確,隻要能夠抄上去完成任務就可以了。”
“久而久之,大家的作業都將會是一樣的,人類的差異性也將會被逐漸縮小,主觀能動性將會被徹底丟棄。”
這個觀點,其實羅聰敏之前與林璿也反複說起過了。
教育學中的最根本定義,教育一定是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將這段話的幾個詞做拆解。
首先是促進,指的是不應該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教師應該隻作為一個引導,與實踐相同,都是需要學生通過主觀能動性去挖掘心中的答案。
其次是個體社會化,是指培養的學生應該符合當前的社會需要,比如社會需要你高考分高,那我們就培養應試教育的學生。
同上,社會個性化,則是與之兼容的一個特性,意味著就算是高考工廠生產出來的同一批次考生,也應該存在一定的差異。
這其實已經很明顯的在告訴你,通過複製記憶獲取知識的這條路走不得。
因為記憶是同根同源的,相當於跳過實驗直接得到結果,所以一旦複製進人腦體內,一開始還好,可能因為不同人的個人經曆,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他們還會對這個結果產生個人的理解。
但是很快,他們就會發現思考這些問題太累了,與其思考,不如再去下載第二份記憶得到答案,久而久之,便徹底失去了基本的思考能力。
例如:對於同一段話,不同人原本可以給出不同的閱讀理解,但主觀能動性一旦丟失,就相當於是給這句話的解讀提出了一個標準答案。
簡直就和語文課的那些閱讀理解一樣,不僅對文章過度解讀,甚至還強製學生寫一個統一的答案。
估計文章的原作者過來,都不一定能做的對幾道題。
“林璿先生,就我個人看來,您的這個發明更像是一種【知識毒品】。”
白冰的語氣平靜,顯然,這套說辭他已經準備了很久,隻等待著與林璿見麵的這一天。
在問了關於【鏡子】的一些研發思路和他本人的生平事跡後,林璿便讓張翔先帶這位氣象學家去好好的吃頓飯。
待白冰走後,林璿便一個人在辦公室內抬頭望天,沉默了良久。
媽德,自己好像穿越的世界,比原版的《三體》還要恐怖數十倍啊!
這哪裏是《三體》的世界啊,這特麽是劉慈欣宇宙啊!
白冰是《鏡子》的主角,那是不是意味著自己這個宇宙還存在著大劉作品中的其它文明?
《鄉村教師》中的矽基帝國和碳基聯邦,《朝聞道》中的排險者文明,《贍養人類》中的六個地球……
難怪係統的兌換頁麵裏會有那麽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些甚至連林璿在《三體》原著中都沒見過,合著是把所有的宇宙都融合在一起了是吧?
這係統……到底什麽成份啊?
不過這麽一看,貌似和它們相比,三體文明是這些中最弱的那個了、
得了,自己和三體文明鬥了這麽久,合著是到現在還沒出新手村呢。
不知道三體人知道後,會有什麽感想。
“等等……或許他們已經知道了。”
林璿突然想起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智子對自己的稱唿並非是林璿,或者麵壁者,而是【觀測者】。
觀測者這個稱唿,他可從來沒聽說過。
“這個稱唿到底有什麽深層含義?”
林璿想不明白,所以他決定不想了,直接去忽悠三體人看看有沒有什麽意外收獲。
“智子。”
林璿對著空氣輕聲唿喚了一句。
這次等了大約有三四秒鍾,智子才在他的視網膜上投屏出文字。
“觀測者,您這次的行為有些越界了。”
還不等林璿開口問什麽,智子便先給林璿漏出了一手破綻。
“越界,我怎麽越界了?”
“您的行為已經嚴重幹預了實驗的進程,這不符合您作為觀測者的立場,您應該知道繼續這麽做會有什麽樣的後果。”
看到這句話,林璿的大腦開始飛速轉動,檢索著這段話中的有用信息。
第一,與自己之前的猜測一樣,【觀測者】並不是對自己的特殊稱唿,而是一種職能,或者準確來說,是一種身份,且觀測者不能幹預這個實驗的進程。
第二,原劇情中三體人可從來沒接觸過什麽觀測者,那就說明這是一個更高級的文明,三體人將自己,或者說將自己的係統當成了一個更高級的文明存在,那麽文明與文明之間是存在情報差異的,即使三體人知道有這麽一個高級文明存在,但也絕對不會知道【觀測者】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除非,他們以前也接觸過一個類似的【觀測者】,所以才會將自己誤當成是觀測者的一份子。
第三,三體人說的【實驗】,應該是指某個文明在進行的一種實驗,那麽對於【觀測者】這個身份,可能有兩個猜測,第一,【觀測者】本身就是高級文明,第二,【觀測者】是高級文明為實驗留下的人。
結合三體人這句話中最後的威脅,林璿排除了第一種可能,最終得到一個完整的結論。
三體人誤把自己當成了是某個高級文明的代言人。
這個高級文明在進行一場實驗。
而這個實驗並非隻有自己這一處地方在進行,因為三體人曾經接觸過類似的觀測者。
見微知著。
三體人僅僅隻是一句話,林璿就從中迅速分析出了一大堆的可用信息,也難怪三體人會被他耍得團團轉了。
所以,自己現在應該迎合對方的話繼續說下去,套出更多的有用信息。
“這是我的事情,與你們無關。”
智子這次沉默了良久,就在林璿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說錯話露餡了的時候,智子的迴複到了。
“您偏袒人類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為此,我們願意在占領地球後,給人類留出一片足夠他們生活的所屬地,以保證【實驗】的繼續進行,我們所需要的隻是這顆星球。”
這次的有用信息並不多,但大致可以猜到了,三體人說的【實驗】,是與人類,或者說人類這個族群有關的。
其實林璿心中已經有答案了,但是他還需要更多的信息來完成確認。
“這不可能,地球是實驗的容器,人類是實驗的對象,你把我的實驗容器縮減了,這算是怎麽一迴事?”
這一次,三體人的迴複速度相當快,幾乎是在林璿問出問題的瞬間,就用智子給出了答案。
“我們也可以是實驗的一部分,我們隻是需要生存。”
林璿聽到這話差點笑了。
“你們的意思是你們想要和人類聯合起來,你覺得這有可能嗎?”
“有可能的,觀測者先生,據我們了解,人類在麵對外部壓力時,更喜歡抱成一團,他們管這個叫做抱團取暖。”
“同樣,麵對未知的敵人,他們也許更願意與我們這些已知的敵人聯合。”
“而且相比較其它幾個實驗容器,如果人類能夠與我們聯合,也許會是得出【實驗】的最佳結果,從而幸存下來。”
“你這是在忽悠我呢?”
“我的提議值得一試,觀測者先生。”
三體人這一次給出的信息量很大,幾乎是已經將大概的事情說出來了。
在之前與自己的對話中,通過林璿的刻意引導下,雙方對於一些代指已經達成了共識。
林璿為了套話,故意將地球比作容器,將人類比作實驗對象。
雖然他不知道這個實驗到底是什麽,但是可以通過三體人的話來做逆向破解。
三體人說實驗容器有好幾個,那意味著,很可能在這片宇宙中,存在著好幾個地球。
三體人又說,【實驗】的最佳結果,可以幸存,那意味著這次的實驗可能是具有篩選機製的。
將所有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林璿便知道了完整的經過。
有個神級文明,拿好幾個地球文明做了一場實驗,實驗對象是人類,實驗目的不明,但實驗的結果應該是隻有一個地球能夠幸存。
而自己,則是觀測這次實驗的人,所以說,觀測者不止自己一個。
而三體人已經見過除自己之外的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的觀測者了,但他們仍然選擇了殖民地球,並沒選擇直接殖民另一個觀測者的地球,甚至不惜冒著成為【實驗】一部分的風險。
那就說明一個問題,這場【實驗】,已經有【容器】被淘汰了。
但三體人有信心讓這個地球文明成為活到最後的幸存者,那就說明地球和人類的時間都還很長,長到讓三體人有信心帶人類打贏這一把。
當然……也可能和人類一樣,它們隻是單純的傲慢而已。
那這其實就已經很好猜了,大劉的另一個宇宙——《贍養上帝》。
這再一次驗證了林璿之前的猜想,這個宇宙裏真的不隻有原版的《三體》。
還給自己融合了很多變態版本的dlc。
但這都不是讓林璿最蛋疼的地方。
最讓他無語的是,對付三體,他還能從《三體》中的劇情找到一些應對手段,利用全知全能耍的大家團團轉。
但剩下幾本書,特麽的,大劉自己都沒寫啊,全是短篇小說,即使是有提,也隻是一筆帶過,根本沒劇情的。
這讓自己怎麽玩?
算了,不知道劇情就不知道吧,反正現在《三體》的劇情也已經崩壞的不成樣子了,和原著中早已經天差地別。
但林璿呢,壓根不在乎,該浪還是浪。
早期他還需要利用係統和劇情配合,到後來連係統都不需要了。
那再到後麵,就算不知道劇情走向,林璿覺得自己也完全能應付的過來。
至於白冰,林璿發現這小子在計算機上的天賦竟出奇的高,於是安排他去研究計算機相關的科技了,工資就按照三分之一個汪淼教授的發,到後麵有傑出貢獻了,他在給這家夥漲工資。
這麽一細算,林璿現在手底下都快能湊出來一個華科院了,幾乎各領域的研究人才都被他快收集齊了。
汪淼——材料學。
丁儀——量子物理學。
魏成——數學。
劉暢——生物學。
白冰——計算機科學。
雷迪亞茲——軍事理論與戰爭學。
要是再算上羅聰敏這個人文社科的研究者,還有個教育學與社會學。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教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