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夢計劃的先期,任務就隻有一個,給數據添加更多的模型,什麽樣的模型都可以,這些模型的數量越多,那麽後續的推演過程將會越準確。


    雲天明絕對是超夢計劃最合適的人選,他的想象力,至少是正常人的十幾倍,這對於數據庫的前期基礎模型構建有很大的幫助。


    隻要不是讓他去想象身邊人的數據模型,其餘的物體,他做的都相當不錯。


    汪淼將這件事上報給林璿後,林璿其實還是有點小驚訝的,他還以為以雲天明的舔狗特性,能構建出來的人類模型隻會是程心呢。


    不過仔細一想,林璿便能理解了。


    雲天明見程心的最後一麵,是在本科畢業,程心碩博至少七年,然後又被調去了pia工作,他倆少說已經快十年沒見了吧。


    雲天明是否還記得程心長什麽樣子,可能都是個問題。


    退一萬步說,就算雲天明還真的記得程心的模樣,他也不會允許用程心的樣子來作為這場實驗的對象。


    “按照這個速度,大約隻需要半年的時間,我們就能將超夢世界的基礎結構搭建完成了。”


    汪淼做了一份詳細的數據計算,將搭建超夢世界需要構建的相關模型全部都羅列了出來。


    足足有十八萬四千七百二十三項需要加入數據庫的基礎模型,其中包括地形地貌,環境天氣,潮汐日落,飛鳥走獸等自然環境九萬多項模型,剩餘的則是一些工業製造的產物,如汽車輪船,飛機大炮等。


    汪淼其實還想讓雲天明嚐試將粒子對撞機給複製進超夢世界裏,但想要在數據庫內構建一個完整的模型,需要人腦至少對這樣東西有一個基礎的了解才行。


    這也是雲天明無法在超夢世界裏構建人類模型的重要原因。


    因為他根本就不了解,強行構建的話,要麽數據庫報錯,要麽就和構建汪淼一樣,做出來的人類模型顯得呆呆傻傻的,與機器人無異。


    所以雲天明每日的工作除了需要在超夢世界裏搭建數據庫模型之外,還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


    從臨床醫學,再到自動化製造,從微生物學,到藝術欣賞,涉獵之廣,恐怕連程心都無法與之相比。


    甚至林璿為了加快雲天明的學習速度,又從希恩斯那邊要了兩個意識提取器。


    然後向pdc提交申請,送來了幾個這些方麵領域的碩士過來,將他們的專業知識先提取到數據庫中,再通過數據庫下載到雲天明的腦內。


    為啥不直接找博士?


    因為壓根用不上,雲天明隻需要簡單的理解一些東西的基礎原理及其結構即可,太複雜的知識,一是傳輸時間將會大幅度增加,二是可能會對雲天明的意識產生過高的負載,所以隻需要碩士即可。


    甚至一些太過相似的專業,林璿隻找了幾個本科生來做意識提取的工作。


    例如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通信工程技術,這三個專業所學內容幾乎一模一樣,隻是側重點不同,為了節約更多的時間,林璿選擇了隻提取不重複的那部分知識。


    林璿做了一個嚐試,提取一個完整的碩士腦內的相關專業知識,所花費的需要大約13個小時。


    再把這些知識傳輸進雲天明的大腦內,讓其吸收理解,需要8個小時。


    而將提取的對象換成是本科生,則隻需要3小時左右,速度提升了足足十個小時左右。


    林璿還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他很好奇提取一個高三學生的知識需要多久,結果居然是4個小時,比本科生還要多一個小時。


    “合著高三真就是智力巔峰是吧?”


    就這樣,雲天明便成為了一個知識的容器,每天都會有大量的知識被灌入進他的腦子裏,超夢世界的構建工作也在飛快的進行,汪淼羅列出的那十幾萬條模型,也被雲天明一點點的加入到數據庫中。


    有人可能會不太明白,為什麽不直接讓這些具有相關知識的碩士在超夢世界中把項目構建出來?


    而是非要先將其知識導入進雲天明的大腦裏,再用雲天明作為媒介,進行構建?


    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的行為嗎?


    而要解釋這一步驟,就得從人腦的三個功能,以及超夢世界的構建原理進行解釋了。


    這麽說吧,智慧,知識,想象力,是三個截然不同的東西。


    智慧與知識並不能畫等號,擁有知識並不一定就擁有智慧。


    知識隻是一個人的大腦對信息處理後的產物,而智慧則是他對於一個問題進行處理時的思維方式。


    舉個例子,程心相較於史強,絕對是比史強更具有知識的,這點沒法反駁吧?


    以史強為計量單位的話,作為航天博士的程心知識儲備量絕對可以頂得上五個史強左右。


    但是如果當初【古箏計劃】在場的是程心,而並非史強,那她絕對想不出這麽天才的計劃。


    通俗點來說,知識是你擁有多少錢,智慧是你花錢的方式。


    人類相較於三體人,知識儲備絕對是遠遠要落後對方許多的,但是論智慧,人類與三體人之間不分伯仲,甚至因為三體人缺少情感波動,人類在這上麵還更勝一籌。


    那麽,現在你就能理解希恩斯的計劃為什麽會被pdc這麽看好,因為他的第一層計劃就是提升人腦的智慧,也就是要在處理信息的能力上碾壓三體人。


    但這項計劃幾乎不可能實現,三體人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用智子封鎖了這項技術的發展前途,這才導致希恩斯產生了第二層思想鋼印的計劃。


    再說迴來這三個概念,理解了知識是什麽,智慧是什麽,那麽再說說想象力。


    這是一種大腦意識對於信息的猜想方式,如果說智慧是做乘法,那麽想象力就是做除法。


    智慧將信息處理得到結果,想象力則先創造結果,再反推出過程。


    人類文明通過想象力,描繪出了誇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媧補天這些神話故事,而後在五千年過後,又用這些東西反推迴了各類科技,這就是想象力的處理結果。


    而超夢計劃的數據庫模型構建過程,就是通過想象力逆推的過程。


    也許雲天明在智慧與知識上,都不如這些碩士博士,但正因如此,他才具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


    他可以先將一台機器製造出來,而後在在超夢世界中,慢慢構建它的部分零件,螺絲,最後是它的芯片,完成整個儀器設備的組裝。


    但那些碩士博士卻相反,他們因為太過理性,所以不僅不會對構建工程起到加速,反而還會因為自己腦內的知識過於精確,導致他們在構建過程中,很難做到突破性進展。


    其實羅輯,章北海,雲天明,三個人,就正好就是知識,智慧,與想象力的三個代表人物。


    “這麽說來的話,我們是不是可以將知識具現化?”


    汪淼在研究了一個星期這台儀器後,也發現了這東西的新用途。


    “你看啊,我們完全可以將意識提取到一個類似人腦的儲存容器,將其具象化儲存在現實世界,然後如果有需要這些知識的人,我們就可以用這些具象化後的知識對其進行灌裝。”


    “這樣一來,咱們把丁儀博士的知識多提取幾次,分享給全人類,那大家不是人均物核物理博士了?”


    聽到汪淼這個想法後,林璿不由的拍手稱讚。


    “你這想法真不錯,幹脆不如把這些提取出來的東西叫灌裝知識,你覺得怎樣?”


    汪淼聽出了林璿話語中的陰陽怪氣,頓時尷尬的笑了笑。


    “我隻是說說而已,畢竟這玩意怎麽看都似乎很有潛力,這做出來了,pdc裏肯定會有很多人對它感興趣的。”


    而林璿對此的評價是。


    “真要這麽做了,人類的思想將會被逐漸統一,到那時,我們也將會失去對三體人唯一的優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當麵壁者,投靠三體震驚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莫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莫泊並收藏開局當麵壁者,投靠三體震驚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