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要求,在司馬懿看來,完全是可以滿足的,世家大族,完全就是可以讓利的。
可有些世家大族,那真的是一點利益都不肯讓。
這讓司馬懿有些不理解。
如果能安安穩穩的,讓家族一直延續下去,司馬懿覺得,他肯定是可以讓的。
因為經過獨孤言的解說,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可是在很多世家大族眼裏,那些百姓,就是螞蟻都不如的存在。
他們又怎可能讓利呢?
“陽明一言,讓懿醍醐灌頂。”
“懿以為,陽明此舉,天下之幸乎!”
司馬懿此刻是真正支持獨孤言去弄那些世家大族了。
所謂世家大族,要除去的,就是那些不肯服從政策的人。
那些人,恐怕科舉製度,還有土地國有製等等,以及奴隸製度,都不會去執行的。
當然,獨孤言沒有和司馬懿說他要如何對那些世家大族動手。
如果被司馬懿知道的話,孫宇肯定會反對的。
因為,獨孤言那叫做趕盡殺絕。
一絲不留。
什麽世家大族?
存在就是威脅,隻有沒落,或者消失的世家大族,才沒有威脅,他是絕對不會讓世家大族這種能傳承下去的勢力存在的。
至於朝堂諸公,獨孤言的不允許世襲製,就已經打斷他們的路了。
如果說,想要延續家族的輝煌下去的話,那就隻有培養人才。
如果沒有人才,那就什麽都免談。
當然,那些朝堂之上的諸公,在人才方麵,肯定會更容易培養。
這對於那些人們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當然,隨著書籍如果人人都能看得起的時候,那有沒有優勢,就不得而知了。
這也是獨孤言抓住的一個機會。
朝堂上的諸公,大多數都是新興權貴,他們還沒有那種反應。
就是讓家族長盛於世的反應。
他們還沒有這種概念。
所以科舉製度,也是獨孤言能那麽輕易的定下原因所在。
當然土地國有製,那就難了,最難的,就是這一點,還有奴隸製度。
如果說,科舉製度,傷害到了世家大旭的基本長盛利益。
那土地國有製,就是讓那些就靠土地讓家族一直延續下去,世世代代做少爺的那種美好生活,徹底的擊碎。
剔除奴隸製度,那就是將那些人,優越的生活,讓人伺候的生活,給徹底拿掉。
這同樣是要了那些人的老命。
試想一下,如果奴隸製度沒有了的話。
那未來,那些人,無論是再有錢有勢。
那也沒人伺候他們了。
當然,可以雇傭工人。
但是這個雇傭肯定是要花錢的,而且是得一直花錢。
在經濟好的時候,那工錢,也必須得高。
否則的話,誰願意去勞作
顯然是沒有人會去的。
這個律法,獨孤言想的是,等到未來將奴隸製度徹底剔除後,就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
這樣,也能安慰一下朝廷上的那些貴族們。
不至於,太過於一棍子打死。
如此,也不會引起太大的反應。
“如若真能讓天下一直太平下去,那老夫覺得,就算犧牲掉一些東西和人,那也是無妨的!”
相比於司馬懿更多的會為世家大族考慮,水鏡先生就比較直接了。
雖然水鏡先生,也是世家大族的。
但是,他跟司馬懿的這個司馬家,那就不是一個家族。
而且水鏡先生看得比較開。
很多事情,如果真的能的話,那犧牲掉一些東西,又何妨呢?
聽到這話,獨孤言笑著朝著水鏡先生拱手一禮。
“先生大義啊!”
相比於司馬懿的話,獨孤言還是比較喜歡聽水鏡先生說話。
水鏡先生的話,聽起來,比較順耳。
聽到這恭維的話,水鏡先生笑著擺擺手道:“陽明謬讚了。”
“天下之間,誰人不知你獨孤陽明,還有你,諸葛孔明,才是真正的至高大義。”
“挽救大漢黎明百姓於水火之中,拯救大漢天下於危機存亡之際。”
聞言,獨孤言和諸葛亮同樣笑著擺擺手說道:“先生也謬讚矣!”
“拯救天下蒼生的,並非是我二人。”
“能夠拯救天下蒼生的,那就是隻有天下蒼生。”
“當不願臣服,不願意被壓迫的百姓,站起來反抗了,那就是百姓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做抗爭。”
“此等大計,非一人能夠完成也。”
“而是需要千千萬萬個向往美好生活的百姓們,一起凝聚成一道強大的力量。”
“隻有這樣的力量,才能夠拯救天下蒼生!”
“妙啊!”水鏡先生聽到獨孤言的話,拍手叫絕。
“陽明此言,令老夫自愧不如啊。”
“能拯救天下蒼生的,隻有天下蒼生。”
其實這句話,獨孤言也是在暗諷世家大族。
想要讓世家大族放過那些平民百姓,那簡直比登天還難。
其實獨孤言創立報社,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這點,其實誰也不知道。
那就是讓民眾自己掌握自己的輿論力量。
其實曆朝曆代的統治者,也就是皇帝,很多都是不重視百姓的。
一般都是開國皇帝,才會清楚的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試想一下,一個從小在宮中長大的皇帝,他哪裏知道明見疾苦,他哪裏見過那些苦到極致,然後忍不住了,終於受不了了,然後造反的事情?
底下的大臣們,隻會向皇帝上報,說是刁民造反,刁民不服從皇帝的統治,要立刻派兵鎮壓,將刁民們,全部趕盡殺絕。
這樣一來皇帝就會認為,有些百姓,真的是刁民,沒事找事,跟著造反的那種。
而現在不一樣了。
各地的事情,都會如實的上到報紙上。
有些地方和情況還會專門用畫圖來描述出來。
讓皇帝能清楚的感受到民間疾苦。
讓皇帝們,清楚的知道,百姓們,為什麽會造反。
都到了易子而食,也就是互相換孩子來吃了,這種情況,還不造反,等什麽呢?
等著餓死嗎?
獨孤言相信,是個皇帝,都會動容。
是個皇帝,在看到報紙上的那些內容,都能清楚的認識到百姓的重要性。
!
可有些世家大族,那真的是一點利益都不肯讓。
這讓司馬懿有些不理解。
如果能安安穩穩的,讓家族一直延續下去,司馬懿覺得,他肯定是可以讓的。
因為經過獨孤言的解說,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可是在很多世家大族眼裏,那些百姓,就是螞蟻都不如的存在。
他們又怎可能讓利呢?
“陽明一言,讓懿醍醐灌頂。”
“懿以為,陽明此舉,天下之幸乎!”
司馬懿此刻是真正支持獨孤言去弄那些世家大族了。
所謂世家大族,要除去的,就是那些不肯服從政策的人。
那些人,恐怕科舉製度,還有土地國有製等等,以及奴隸製度,都不會去執行的。
當然,獨孤言沒有和司馬懿說他要如何對那些世家大族動手。
如果被司馬懿知道的話,孫宇肯定會反對的。
因為,獨孤言那叫做趕盡殺絕。
一絲不留。
什麽世家大族?
存在就是威脅,隻有沒落,或者消失的世家大族,才沒有威脅,他是絕對不會讓世家大族這種能傳承下去的勢力存在的。
至於朝堂諸公,獨孤言的不允許世襲製,就已經打斷他們的路了。
如果說,想要延續家族的輝煌下去的話,那就隻有培養人才。
如果沒有人才,那就什麽都免談。
當然,那些朝堂之上的諸公,在人才方麵,肯定會更容易培養。
這對於那些人們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當然,隨著書籍如果人人都能看得起的時候,那有沒有優勢,就不得而知了。
這也是獨孤言抓住的一個機會。
朝堂上的諸公,大多數都是新興權貴,他們還沒有那種反應。
就是讓家族長盛於世的反應。
他們還沒有這種概念。
所以科舉製度,也是獨孤言能那麽輕易的定下原因所在。
當然土地國有製,那就難了,最難的,就是這一點,還有奴隸製度。
如果說,科舉製度,傷害到了世家大旭的基本長盛利益。
那土地國有製,就是讓那些就靠土地讓家族一直延續下去,世世代代做少爺的那種美好生活,徹底的擊碎。
剔除奴隸製度,那就是將那些人,優越的生活,讓人伺候的生活,給徹底拿掉。
這同樣是要了那些人的老命。
試想一下,如果奴隸製度沒有了的話。
那未來,那些人,無論是再有錢有勢。
那也沒人伺候他們了。
當然,可以雇傭工人。
但是這個雇傭肯定是要花錢的,而且是得一直花錢。
在經濟好的時候,那工錢,也必須得高。
否則的話,誰願意去勞作
顯然是沒有人會去的。
這個律法,獨孤言想的是,等到未來將奴隸製度徹底剔除後,就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
這樣,也能安慰一下朝廷上的那些貴族們。
不至於,太過於一棍子打死。
如此,也不會引起太大的反應。
“如若真能讓天下一直太平下去,那老夫覺得,就算犧牲掉一些東西和人,那也是無妨的!”
相比於司馬懿更多的會為世家大族考慮,水鏡先生就比較直接了。
雖然水鏡先生,也是世家大族的。
但是,他跟司馬懿的這個司馬家,那就不是一個家族。
而且水鏡先生看得比較開。
很多事情,如果真的能的話,那犧牲掉一些東西,又何妨呢?
聽到這話,獨孤言笑著朝著水鏡先生拱手一禮。
“先生大義啊!”
相比於司馬懿的話,獨孤言還是比較喜歡聽水鏡先生說話。
水鏡先生的話,聽起來,比較順耳。
聽到這恭維的話,水鏡先生笑著擺擺手道:“陽明謬讚了。”
“天下之間,誰人不知你獨孤陽明,還有你,諸葛孔明,才是真正的至高大義。”
“挽救大漢黎明百姓於水火之中,拯救大漢天下於危機存亡之際。”
聞言,獨孤言和諸葛亮同樣笑著擺擺手說道:“先生也謬讚矣!”
“拯救天下蒼生的,並非是我二人。”
“能夠拯救天下蒼生的,那就是隻有天下蒼生。”
“當不願臣服,不願意被壓迫的百姓,站起來反抗了,那就是百姓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做抗爭。”
“此等大計,非一人能夠完成也。”
“而是需要千千萬萬個向往美好生活的百姓們,一起凝聚成一道強大的力量。”
“隻有這樣的力量,才能夠拯救天下蒼生!”
“妙啊!”水鏡先生聽到獨孤言的話,拍手叫絕。
“陽明此言,令老夫自愧不如啊。”
“能拯救天下蒼生的,隻有天下蒼生。”
其實這句話,獨孤言也是在暗諷世家大族。
想要讓世家大族放過那些平民百姓,那簡直比登天還難。
其實獨孤言創立報社,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這點,其實誰也不知道。
那就是讓民眾自己掌握自己的輿論力量。
其實曆朝曆代的統治者,也就是皇帝,很多都是不重視百姓的。
一般都是開國皇帝,才會清楚的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試想一下,一個從小在宮中長大的皇帝,他哪裏知道明見疾苦,他哪裏見過那些苦到極致,然後忍不住了,終於受不了了,然後造反的事情?
底下的大臣們,隻會向皇帝上報,說是刁民造反,刁民不服從皇帝的統治,要立刻派兵鎮壓,將刁民們,全部趕盡殺絕。
這樣一來皇帝就會認為,有些百姓,真的是刁民,沒事找事,跟著造反的那種。
而現在不一樣了。
各地的事情,都會如實的上到報紙上。
有些地方和情況還會專門用畫圖來描述出來。
讓皇帝能清楚的感受到民間疾苦。
讓皇帝們,清楚的知道,百姓們,為什麽會造反。
都到了易子而食,也就是互相換孩子來吃了,這種情況,還不造反,等什麽呢?
等著餓死嗎?
獨孤言相信,是個皇帝,都會動容。
是個皇帝,在看到報紙上的那些內容,都能清楚的認識到百姓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