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覺得,大漢朝廷,已經在長安這麽久了。
算得上,是根深蒂固了。
而且,長安也沒有什麽不好的,相比如如今的洛陽,長安繁華多了。
更不要說,很多重工業,都在長安城內,或者在長安周遭的城池。
還有就是,劉禪對這長安城,也有了一點感情。
畢竟在這裏待這麽久了。
他剛登基的那會,年紀還很小。
童年,可謂是在長安度過的。
聽到劉禪的話。
糜竺笑了笑。
“陛下,老臣不是說長安不好,老臣想說的是,其實在洛陽建立都城的話,會更加的好。”
“昔年董卓進入洛陽之後,專橫跋扈,無惡不作,甚至擾亂朝綱,廢立天子。”
“如此招致天下十八路諸侯討伐。”
“最後無奈,才遷都長安。”
“如果不是沒有辦法,老臣想,董卓也不會貿然遷都長安。”
“這長安雖好,但是背靠雍涼二州,西南街道川蜀之地。”
“未來一統天下之後,那局勢就變了。”
“以前,大將軍將長安定為帝都,那是有潼關在,防止魏國,而且長安之地,更容易發展經濟。”
“待一統天下之後,那天下便沒有其他可以防的力量了,到那時,要防的,就是西域諸國。”
“防異族,長安背靠西涼,明顯就不合適,隻有洛陽,有潼關之險,才能更好的防止異族。”
“另外,洛陽水域四通八達,發展經濟的話,未來會比長安更加的好。”
“因此,老臣,才建議陛下將來遷都洛陽。”
說到這裏,糜竺便停下來了。
不得不說,糜竺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說得有理有據。
當初先漢定都洛陽,想必也是基於各方麵考慮過的。
至於董卓遷都洛陽,那完全就是無奈。
再加上,董卓又不是皇帝,也沒有一統天下,他的老巢又是西涼之地。
自然而然的,就更傾向於遷都長安。
劉禪聽完,點點頭。
覺得糜竺說得非常有道理。
其他大臣,也是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當然,也有一些表示不讚同的。
那些不讚同的,則是認為隻要將西涼管理好,未來便可以抵擋外族,完全用不著潼關之險。
這遷都之事,也不是說遷就遷的。
一動,那就是大規模的行動。
同時,一些經濟,也會被直接帶走,然後轉移到了洛陽。
聽著兩方的意見,劉禪都覺得有道理。
一時間,他也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而且,現在他的軍父和相父也都不在,這種事情,實在是定不下來。”
想到這些。
於是劉禪便對眾人道:“諸位愛卿,現在討論,也討論不出來一個結果。”
“朕決議,還是等丞相和大將軍北伐歸來之後,再商議。”
畢竟現在其實也不單單是獨孤言和諸葛亮不在。
而是六部尚書,都走了很多位。
隻剩下一些侍郎。
主要的政治角色,全部都還沒有到場。
雖然糜竺的權威一樣很大。
還有其子糜威,也是科舉榜眼。
不過終歸份量夠的,也就糜竺這一位。
所以,暫時還是真的定不下來的。
聽到劉禪的話。
眾臣紛紛點點頭。
都表示同意。
他們也知道,這種遷都大事,一時半會,也是商議不出來結果的。
需要慢慢商量,最終才能夠定下來。
朝會進行到這裏,已經差不多了。
因為已經足足進行了兩個時辰了。
差不多到點了。
往常這個點,那就是已經下朝了。
於是,劉禪便朝著旁邊的太監示意。
太監立馬領會。
接著,尖著嗓子朝著眾臣喊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聞言,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已經把自己要稟報和處理的事情給上奏完了。
也就是說,沒有什麽事情了,那就該退朝了。
見狀。
太監剛想喊退朝。
然而就被劉禪伸手打斷了。
因為劉禪看見一名門外的內侍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隻見內侍走進來之後,便直接對著劉禪稟報道:“啟稟陛下,前往江東傳旨的李內侍迴來了!”
聽到這話。
劉禪一愣。
隨即反應過來。
“怎麽會這麽快?”
“快宣他進來!”
劉禪沒有想到,去江東傳旨的內侍,居然這麽快就迴來了。
這……該不會是被那邊給趕迴來的吧?
難不成,吳念想要公然造反,來反對他這個皇帝了?
想到這些,劉禪就有些心驚。
而大臣們也是。
他們甚至覺得,內侍可能都還沒有進入到江東境內,然後就被趕迴來了。
不然怎麽可能這麽快嘛。
“快,快宣!”
劉禪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現在究竟是一個什麽情況了。
催促著太監,快點讓內侍進來。
聞言,內侍立馬點頭領命。
然後朝著外麵大喊:“宣李內侍晉見!”
“宣李內侍晉見……”
隨著聲音傳出殿外。
緊接著,傳旨的李內侍,緩緩的走進來。
李內侍走到相對應的位置後,接著便朝著劉禪行禮。
行禮完了之後。
劉禪已經等不及了。
直接率先開口問道:“怎麽樣了?”
“汝去傳旨如何了?”
“那吳念有沒有反心?是不是把你給趕迴來了?”
劉禪一連串,拋出了好幾個問題。
直接就把李內侍給問懵了。
這……他還沒有開口稟報呢。
再說了,江東那邊的情況,完全不似陛下所說的一樣好不好!
要是他臉上之前被關羽打的鼻青臉腫,沒有恢複的話,那陛下豈不是更加著急了?
他也知道劉禪著急。
於是立馬迴答道:“啟稟陛下,奴婢沒有遭受到驅趕。”
“而且,根據奴婢的觀察來看,這似乎吳將軍,也沒有要造反的意思。”
“反倒是,對陛下忠心耿耿的樣子。”
此言一出,劉禪一愣。
譙太史也是一愣。
“你確定吳念沒有造反的意思嗎?那你怎麽這麽快迴來了?”
“我看你分明就是在胡說八道!”
譙太史指著李內侍逼問道。
聽到這話,李內侍u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麽迴答了,要說吳念真的沒有造反的心,那他也不敢保證啊!
算得上,是根深蒂固了。
而且,長安也沒有什麽不好的,相比如如今的洛陽,長安繁華多了。
更不要說,很多重工業,都在長安城內,或者在長安周遭的城池。
還有就是,劉禪對這長安城,也有了一點感情。
畢竟在這裏待這麽久了。
他剛登基的那會,年紀還很小。
童年,可謂是在長安度過的。
聽到劉禪的話。
糜竺笑了笑。
“陛下,老臣不是說長安不好,老臣想說的是,其實在洛陽建立都城的話,會更加的好。”
“昔年董卓進入洛陽之後,專橫跋扈,無惡不作,甚至擾亂朝綱,廢立天子。”
“如此招致天下十八路諸侯討伐。”
“最後無奈,才遷都長安。”
“如果不是沒有辦法,老臣想,董卓也不會貿然遷都長安。”
“這長安雖好,但是背靠雍涼二州,西南街道川蜀之地。”
“未來一統天下之後,那局勢就變了。”
“以前,大將軍將長安定為帝都,那是有潼關在,防止魏國,而且長安之地,更容易發展經濟。”
“待一統天下之後,那天下便沒有其他可以防的力量了,到那時,要防的,就是西域諸國。”
“防異族,長安背靠西涼,明顯就不合適,隻有洛陽,有潼關之險,才能更好的防止異族。”
“另外,洛陽水域四通八達,發展經濟的話,未來會比長安更加的好。”
“因此,老臣,才建議陛下將來遷都洛陽。”
說到這裏,糜竺便停下來了。
不得不說,糜竺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說得有理有據。
當初先漢定都洛陽,想必也是基於各方麵考慮過的。
至於董卓遷都洛陽,那完全就是無奈。
再加上,董卓又不是皇帝,也沒有一統天下,他的老巢又是西涼之地。
自然而然的,就更傾向於遷都長安。
劉禪聽完,點點頭。
覺得糜竺說得非常有道理。
其他大臣,也是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當然,也有一些表示不讚同的。
那些不讚同的,則是認為隻要將西涼管理好,未來便可以抵擋外族,完全用不著潼關之險。
這遷都之事,也不是說遷就遷的。
一動,那就是大規模的行動。
同時,一些經濟,也會被直接帶走,然後轉移到了洛陽。
聽著兩方的意見,劉禪都覺得有道理。
一時間,他也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而且,現在他的軍父和相父也都不在,這種事情,實在是定不下來。”
想到這些。
於是劉禪便對眾人道:“諸位愛卿,現在討論,也討論不出來一個結果。”
“朕決議,還是等丞相和大將軍北伐歸來之後,再商議。”
畢竟現在其實也不單單是獨孤言和諸葛亮不在。
而是六部尚書,都走了很多位。
隻剩下一些侍郎。
主要的政治角色,全部都還沒有到場。
雖然糜竺的權威一樣很大。
還有其子糜威,也是科舉榜眼。
不過終歸份量夠的,也就糜竺這一位。
所以,暫時還是真的定不下來的。
聽到劉禪的話。
眾臣紛紛點點頭。
都表示同意。
他們也知道,這種遷都大事,一時半會,也是商議不出來結果的。
需要慢慢商量,最終才能夠定下來。
朝會進行到這裏,已經差不多了。
因為已經足足進行了兩個時辰了。
差不多到點了。
往常這個點,那就是已經下朝了。
於是,劉禪便朝著旁邊的太監示意。
太監立馬領會。
接著,尖著嗓子朝著眾臣喊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聞言,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已經把自己要稟報和處理的事情給上奏完了。
也就是說,沒有什麽事情了,那就該退朝了。
見狀。
太監剛想喊退朝。
然而就被劉禪伸手打斷了。
因為劉禪看見一名門外的內侍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隻見內侍走進來之後,便直接對著劉禪稟報道:“啟稟陛下,前往江東傳旨的李內侍迴來了!”
聽到這話。
劉禪一愣。
隨即反應過來。
“怎麽會這麽快?”
“快宣他進來!”
劉禪沒有想到,去江東傳旨的內侍,居然這麽快就迴來了。
這……該不會是被那邊給趕迴來的吧?
難不成,吳念想要公然造反,來反對他這個皇帝了?
想到這些,劉禪就有些心驚。
而大臣們也是。
他們甚至覺得,內侍可能都還沒有進入到江東境內,然後就被趕迴來了。
不然怎麽可能這麽快嘛。
“快,快宣!”
劉禪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現在究竟是一個什麽情況了。
催促著太監,快點讓內侍進來。
聞言,內侍立馬點頭領命。
然後朝著外麵大喊:“宣李內侍晉見!”
“宣李內侍晉見……”
隨著聲音傳出殿外。
緊接著,傳旨的李內侍,緩緩的走進來。
李內侍走到相對應的位置後,接著便朝著劉禪行禮。
行禮完了之後。
劉禪已經等不及了。
直接率先開口問道:“怎麽樣了?”
“汝去傳旨如何了?”
“那吳念有沒有反心?是不是把你給趕迴來了?”
劉禪一連串,拋出了好幾個問題。
直接就把李內侍給問懵了。
這……他還沒有開口稟報呢。
再說了,江東那邊的情況,完全不似陛下所說的一樣好不好!
要是他臉上之前被關羽打的鼻青臉腫,沒有恢複的話,那陛下豈不是更加著急了?
他也知道劉禪著急。
於是立馬迴答道:“啟稟陛下,奴婢沒有遭受到驅趕。”
“而且,根據奴婢的觀察來看,這似乎吳將軍,也沒有要造反的意思。”
“反倒是,對陛下忠心耿耿的樣子。”
此言一出,劉禪一愣。
譙太史也是一愣。
“你確定吳念沒有造反的意思嗎?那你怎麽這麽快迴來了?”
“我看你分明就是在胡說八道!”
譙太史指著李內侍逼問道。
聽到這話,李內侍u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麽迴答了,要說吳念真的沒有造反的心,那他也不敢保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