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情況下,鄧艾還繼續抵抗,無疑就是瘋了。
或者為了心中的執念。
這點無可厚非,誰都有執念。
而在執念下,做出被蛇咬了之後,踩蛇一腳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大的。
眾人聽到諸葛恪的說法後,也是紛紛認同的點點頭。
這時關興開口了。
“如此情況下的話,那我軍要如何防止鄧艾大軍狗急跳牆,從而順江而下,奪取鄱陽湖一帶?”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提出問題,然後就要解決問題。
聽到關興的話,諸葛恪繼續道:“要解決這種情況的話,那有兩個辦法。”
“其一,那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由將軍寫一封信,送到虎林城內,勸降鄧艾。”
“當然,這信的內容,一定要寫得能夠擊中鄧艾的軟肋。”
“隻要能勸降成功的話,那便已經將事情解決了。”
“這其二,其實也簡單,那就是,暫時先不要輕舉妄動。”
“以免給到鄧艾壓力,另外,也寫信,這信,隻需安撫鄧艾即可。”
“同時,再派人迴到建業,請關將軍,然後分撥出一萬人馬,利用江東戰船的高大特殊,順江而下,控製住鄱陽湖一帶。”
“以關老將軍的能力,肯定是能夠牢牢的掌握鄱陽湖的。”
“況且,長江水域,不似黃河那麽湍急,戰船在上麵行駛安穩,隻需掌握水師的話,對關將軍的身體,也沒有什麽影響。”
“關將軍昔年水淹七軍,威震天下,我想,鄧艾在水域之中,絕對不是關老將軍的對手。”
說到這裏,諸葛恪便停了下來,表示已經說完了。
而眾人聽完這些,讚同的點點頭。
至於吳念,更是欣喜。
“我大漢人才越來越多了。”
“將來,定能重現武帝時期之強盛,讓周邊所有國家,都臣服我大漢!”
長達百年的亂世,終將由大漢繼續接管天下。
接著,吳念便對眾人說道:“諸位,我意,先用元遜第一計。”
“先勸降鄧艾大軍,要是勸降不成,再用第二計。”
“如此一來,如果能勸降成功的話,那也能減少我軍的損傷。”
眾人聽到吳念的話,紛紛同意。
於是,接下來,吳念和諸葛恪還有趙公承,便商量起了,該怎麽寫,才能夠打動鄧艾。
要是簡單的讓鄧艾投降的話,那鄧艾肯定鳥都不會鳥他們。
從鄧艾的行事風格來看,就知道,對方不是貪生怕死之輩。
所以斷然不會那麽輕易的投降的。
這樣一來,這個信件的內容,那就要深究一下了。
此刻的軍帳之中,就隻剩下他們三人。
“你們覺得,鄧艾的軟肋在哪裏?”吳念朝著兩人問道。
聽到這話,趙公承卻是茫然的搖搖頭。
“下官,之前不諳世事,說實話,這鄧艾此人,還是在之前大將軍擊敗對方的時候,第一次聽到。”
見狀,吳念理解的點點頭。
確實,這趙公承,雖然有才華,但是見識還是比較少的。
所以在這種了解敵人的事情上,不知道,也能了解。
畢竟趙公承家裏又窮,不似他們的諸葛家族有錢,能周遊天下,拓展眼界,從而了解天下地勢,以及那些權臣謀士。
這時,諸葛恪開口了。
相對於趙公承的不足之處,諸葛恪在這一方麵,就比較懂了。
他父親原本就是東吳的高層。
各國的那些名人,他基本上都知道。
都能聽他父親說起。
雖然以前鄧艾是不顯山不露水的。
但是,作為一方太守。
要說東吳沒有派人調查了解的話,那也是假的。
畢竟打仗就是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將軍,下官以為,這鄧艾的軟肋,在於恩!”
“哦?什麽恩?”吳念眼睛一亮,然後問道。
聞言,諸葛恪緩緩迴答道:“這以前啊,鄧艾隻是一方太守。”
“之前東吳被大將軍兵臨城下,情況危急的時候。”
“張老將軍率軍想要奪取樊城,剛好被這鄧艾給阻擋了,後來曹真前去救援。”
“自此,鄧艾這人,便進入了魏國皇帝曹睿的眼睛之中。”
“從此一飛衝天,直接從一城太守,坐上了手握幾十萬大軍的統帥。”
“試問,如此破格提拔之下,盡管當時的魏國,已經風雨飄搖了。”
“但是我想,那鄧艾肯定心中對曹睿感激不盡。”
“這是一種信任,將幾十萬大軍,一下子交給一城太守,讓其做到了鎮守一大戰區的地位。”
“這樣的殊榮,肯定能把鄧艾感動得痛哭流涕。”
“要知道,這自曹操以後,這曹家,就非常不信任外人,任何一個軍事重點,曹操都是交給曹氏親族夏侯氏還有曹氏。”
“而且,有特別大的軍事行動,這曹操,還親自領兵。”
“如此看來,曹家,都有一個極其之大的疑心病,不信任任何人。”
“而這鄧艾,還是魏國建立以來,第一個外姓掌控一大戰區之人。”
聽到諸葛恪有理有據的分析,吳念認同的點點頭。
不過隨即便再問:“據我所知,那司馬懿,也是掌握幾十萬大軍的外姓之人,如此對比之下,那鄧艾心中是否會有異樣?”
是的,曹氏江山,除了鄧艾這個特例之外,還有一個司馬懿。
也是掌握幾十萬大軍。
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削減鄧艾對曹睿的感激之情呢?
這點,也是吳念擔心的地方。
然而,立即被諸葛恪給否定掉了。
“將軍,絕不可能。”
“這司馬懿和鄧艾完全不同。”
“將軍可知道,那司馬懿雖然掌握幾十萬大軍,但是,那是在曹真的製約下的。”
“如果司馬懿當時敢為所欲為,那毫無疑問,不用丞相收拾,早就被曹睿給自己收拾掉了。”
“但是鄧艾不同,當時鄧艾在樊城地界的時候,是實打實的手握幾十萬大軍。”
“而且,身邊還沒有一個人,能製衡鄧艾。”
“如果那時候,鄧艾想要造反的話,一定能趁勢,奪取中原,自立為帝。”
或者為了心中的執念。
這點無可厚非,誰都有執念。
而在執念下,做出被蛇咬了之後,踩蛇一腳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大的。
眾人聽到諸葛恪的說法後,也是紛紛認同的點點頭。
這時關興開口了。
“如此情況下的話,那我軍要如何防止鄧艾大軍狗急跳牆,從而順江而下,奪取鄱陽湖一帶?”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提出問題,然後就要解決問題。
聽到關興的話,諸葛恪繼續道:“要解決這種情況的話,那有兩個辦法。”
“其一,那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由將軍寫一封信,送到虎林城內,勸降鄧艾。”
“當然,這信的內容,一定要寫得能夠擊中鄧艾的軟肋。”
“隻要能勸降成功的話,那便已經將事情解決了。”
“這其二,其實也簡單,那就是,暫時先不要輕舉妄動。”
“以免給到鄧艾壓力,另外,也寫信,這信,隻需安撫鄧艾即可。”
“同時,再派人迴到建業,請關將軍,然後分撥出一萬人馬,利用江東戰船的高大特殊,順江而下,控製住鄱陽湖一帶。”
“以關老將軍的能力,肯定是能夠牢牢的掌握鄱陽湖的。”
“況且,長江水域,不似黃河那麽湍急,戰船在上麵行駛安穩,隻需掌握水師的話,對關將軍的身體,也沒有什麽影響。”
“關將軍昔年水淹七軍,威震天下,我想,鄧艾在水域之中,絕對不是關老將軍的對手。”
說到這裏,諸葛恪便停了下來,表示已經說完了。
而眾人聽完這些,讚同的點點頭。
至於吳念,更是欣喜。
“我大漢人才越來越多了。”
“將來,定能重現武帝時期之強盛,讓周邊所有國家,都臣服我大漢!”
長達百年的亂世,終將由大漢繼續接管天下。
接著,吳念便對眾人說道:“諸位,我意,先用元遜第一計。”
“先勸降鄧艾大軍,要是勸降不成,再用第二計。”
“如此一來,如果能勸降成功的話,那也能減少我軍的損傷。”
眾人聽到吳念的話,紛紛同意。
於是,接下來,吳念和諸葛恪還有趙公承,便商量起了,該怎麽寫,才能夠打動鄧艾。
要是簡單的讓鄧艾投降的話,那鄧艾肯定鳥都不會鳥他們。
從鄧艾的行事風格來看,就知道,對方不是貪生怕死之輩。
所以斷然不會那麽輕易的投降的。
這樣一來,這個信件的內容,那就要深究一下了。
此刻的軍帳之中,就隻剩下他們三人。
“你們覺得,鄧艾的軟肋在哪裏?”吳念朝著兩人問道。
聽到這話,趙公承卻是茫然的搖搖頭。
“下官,之前不諳世事,說實話,這鄧艾此人,還是在之前大將軍擊敗對方的時候,第一次聽到。”
見狀,吳念理解的點點頭。
確實,這趙公承,雖然有才華,但是見識還是比較少的。
所以在這種了解敵人的事情上,不知道,也能了解。
畢竟趙公承家裏又窮,不似他們的諸葛家族有錢,能周遊天下,拓展眼界,從而了解天下地勢,以及那些權臣謀士。
這時,諸葛恪開口了。
相對於趙公承的不足之處,諸葛恪在這一方麵,就比較懂了。
他父親原本就是東吳的高層。
各國的那些名人,他基本上都知道。
都能聽他父親說起。
雖然以前鄧艾是不顯山不露水的。
但是,作為一方太守。
要說東吳沒有派人調查了解的話,那也是假的。
畢竟打仗就是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將軍,下官以為,這鄧艾的軟肋,在於恩!”
“哦?什麽恩?”吳念眼睛一亮,然後問道。
聞言,諸葛恪緩緩迴答道:“這以前啊,鄧艾隻是一方太守。”
“之前東吳被大將軍兵臨城下,情況危急的時候。”
“張老將軍率軍想要奪取樊城,剛好被這鄧艾給阻擋了,後來曹真前去救援。”
“自此,鄧艾這人,便進入了魏國皇帝曹睿的眼睛之中。”
“從此一飛衝天,直接從一城太守,坐上了手握幾十萬大軍的統帥。”
“試問,如此破格提拔之下,盡管當時的魏國,已經風雨飄搖了。”
“但是我想,那鄧艾肯定心中對曹睿感激不盡。”
“這是一種信任,將幾十萬大軍,一下子交給一城太守,讓其做到了鎮守一大戰區的地位。”
“這樣的殊榮,肯定能把鄧艾感動得痛哭流涕。”
“要知道,這自曹操以後,這曹家,就非常不信任外人,任何一個軍事重點,曹操都是交給曹氏親族夏侯氏還有曹氏。”
“而且,有特別大的軍事行動,這曹操,還親自領兵。”
“如此看來,曹家,都有一個極其之大的疑心病,不信任任何人。”
“而這鄧艾,還是魏國建立以來,第一個外姓掌控一大戰區之人。”
聽到諸葛恪有理有據的分析,吳念認同的點點頭。
不過隨即便再問:“據我所知,那司馬懿,也是掌握幾十萬大軍的外姓之人,如此對比之下,那鄧艾心中是否會有異樣?”
是的,曹氏江山,除了鄧艾這個特例之外,還有一個司馬懿。
也是掌握幾十萬大軍。
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削減鄧艾對曹睿的感激之情呢?
這點,也是吳念擔心的地方。
然而,立即被諸葛恪給否定掉了。
“將軍,絕不可能。”
“這司馬懿和鄧艾完全不同。”
“將軍可知道,那司馬懿雖然掌握幾十萬大軍,但是,那是在曹真的製約下的。”
“如果司馬懿當時敢為所欲為,那毫無疑問,不用丞相收拾,早就被曹睿給自己收拾掉了。”
“但是鄧艾不同,當時鄧艾在樊城地界的時候,是實打實的手握幾十萬大軍。”
“而且,身邊還沒有一個人,能製衡鄧艾。”
“如果那時候,鄧艾想要造反的話,一定能趁勢,奪取中原,自立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