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他覺得,這句話,都難以表達大將軍獨孤言的功績。
已經是封神一般的存在。
接著兩人便朝著諸葛府而去。
諸葛瑾的府邸,在江東,還是很氣派的。
無他,孫權對於諸葛一家,是很好的。
也可以說是很信任。
當然,這還是建立在諸葛瑾對孫權,對江東忠心耿耿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的待遇。
走了不知道多久,他們兩個,才來到了諸葛府上。
然後,關羽便把事情給諸葛恪說了一下,諸葛恪和諸葛瑾都是同意的。
值得一說的,那就是諸葛恪這邊,並沒有擺宴席。
按照諸葛瑾的說法是,他的兒子,不想太高調。
諸葛瑾倒是想擺,諸葛恪不讓。
諸葛恪隻對諸葛瑾說了一句話,便讓諸葛瑾對擺宴席的事情做罷。
“需知,人外有人,山外山,天外亦有天也。”
得知這個,關羽也是很開心。
隻有這樣的人,放下高傲的人,才是最可靠的人。
就像當初的他一樣,高傲又有什麽用呢?
視天下英雄為匹夫,可到頭來,還不是吃了大敗仗。
好在最後關頭,被吳念的兄長吳與給救了。
其實這也是關羽為什麽吳念很有好感的原因。
對方的家族,對自己有救命之恩,那對方家族的人,他當然會報答。
不僅僅是局限於吳與一個人。
轉眼間。
兩天過去了。
吳念率領著八萬人馬,為主帥,另有戰將數百名。
至於諸葛恪和趙公承,則是為左右參軍。
就這樣,八萬大軍,在全城的百姓目送下,出征了。
“預祝大軍凱旋歸來。”
所有的百姓大喊著的同時,又跪下給大軍送行。
雖然他們以前是在江東的統治下,而且,被大漢統治也才短短的幾個月而已。
可是,他們真的感受到了大漢的好。
這種好,是完全不把他們這些窮苦百姓當作奴隸看待的。
那些官員見到百姓,都是笑嗬嗬的,還有將士也是,見到百姓,也是一臉笑意。
很溫柔以待。
無他,誰讓朝廷錢給得多。
他們天天都是開心的狀態,心情好,自然就更加願意去善待百姓。
再者,他們已經聽到風聲了。
長安那邊,最近陛下按照大將軍留下來的政策計劃,又準備改革了。
這次,是對官員進行改革。
那就是官員的任職升遷,需要加上一條百姓的愛戴。
如果百姓的支持率夠高的話,那你百分之百是升職的。
當然如果百姓對了不愛戴,反而厭惡,那你就完了,當然不會直接撤你職位製你罪,但是朝廷會直接拍派人下來調查你。
當然,這隻是風聲,還不是確定了的事情。
他們這些官員估計,陛下那邊應該是在#等大將軍或者丞相諸葛亮北伐凱旋的時候,再做決定。
卻說此刻的另一邊。
諸葛亮率領三十萬大軍,一舉破了洛陽城。
堅持了一個多月的洛陽城,終於是頂不住了。
沒辦法,諸葛亮下令是強攻,而且是非常猛烈的強攻。
不拿下洛陽,誓不罷休。
至於曹睿和曹真,直接退守至虎牢關一帶。
隨著大軍緩緩的進入到這座大漢曾經的帝都。
諸葛亮眼眶通紅。
在這一刻,曆史已經定格了。
北伐中原,還於舊都。
他諸葛亮,終於做到了。
大漢江山,延續了……
皇宮中,在一座最大的高樓之上。
這裏有著被火燒過的痕跡。
不過,大部分,已經被修複過了。
自打當初董卓火燒洛陽之後,洛陽便陷入了一段很長時間的無人煙期。
到了後來,曹魏奪取下洛陽,這種現狀,才改變了。
曹操下令,將洛陽重修修複。
然後再從周遭的城池遷移一些人口。
當然,並不多,曹操當時的大本營在許昌,自然不可能將大量的人口,遷移至洛陽這種很難恢複經濟的城池。
當時董卓不僅僅將洛陽放火燒了,同時也是遷移了人口。
經過好幾年的修複,才讓這座城池看起來,可以住人的樣子。
而高樓之上,兩個人站在上麵,俯瞰著整座洛陽城。
這座城池,是如此之大。
為什麽呢?
為什麽昔年,會一夜之間,變成人間煉獄。
為什麽擁有如此都城的先漢,會滅亡。
“丞相,你哭了!”這時,諸葛亮旁邊的馬良,看著諸葛亮的樣子,不禁開口說道。
隻見,此刻的諸葛亮,眼淚通紅,淚水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哈哈哈,季常,亮這是喜極而泣啊!”諸葛亮聽到馬良的話,哈哈大笑起來。
笑意之中,帶著喜意。
聽到這話,馬良也是露出一抹笑容。
他們都是由衷的開心。
“還是第一次,看到丞相如此大笑的樣子!”馬良說道。
沒錯,諸葛亮以前,從來都沒有這個樣子過。
他這是一次見。
以前的諸葛亮,從來都是不那麽失態的。
就算是哈哈大笑,那也是非常儒雅的。
哪裏會像現在這個樣子。
對此,諸葛亮也不再說什麽,而是接著讓人拿來紙筆。
然後便開始在這高台之上,緩緩的書寫。
“自臣追隨先帝以來,一十又三年矣!”
“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出師北伐,先去函穀,後定弘農,俘司馬,破洛陽,還舊都,已過數月也。”
“今於高樓之上觀天下,愚以為不能驕縱自滿,當取先漢之頹勢之由,為補朝堂之弊也。”
“洛陽,城之高,牆之厚,天下無一城可匹敵也。”
“然先漢,為何而亡矣?”
“臣以為,先漢之亡,屬其政之不合也,今陽明之政合,所以天下之興隆。”
“究其根,其禍出於祖製不可更,如能見害既改,必能延綿不絕。”
“軍,求天時地利人和,政亦是如此。”
“凡一時可見之策,非長久可以用也。”
“如此,陛下當聽之用之令之。”
“才能保我漢室,不覆也。”
“今洛陽已取,臣當進取虎牢,一統天下。”
“此皆臣於洛陽之高樓所思,臣去則勝,無懸無念!”
寫到這裏,諸葛亮,便收筆了。
已經是封神一般的存在。
接著兩人便朝著諸葛府而去。
諸葛瑾的府邸,在江東,還是很氣派的。
無他,孫權對於諸葛一家,是很好的。
也可以說是很信任。
當然,這還是建立在諸葛瑾對孫權,對江東忠心耿耿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的待遇。
走了不知道多久,他們兩個,才來到了諸葛府上。
然後,關羽便把事情給諸葛恪說了一下,諸葛恪和諸葛瑾都是同意的。
值得一說的,那就是諸葛恪這邊,並沒有擺宴席。
按照諸葛瑾的說法是,他的兒子,不想太高調。
諸葛瑾倒是想擺,諸葛恪不讓。
諸葛恪隻對諸葛瑾說了一句話,便讓諸葛瑾對擺宴席的事情做罷。
“需知,人外有人,山外山,天外亦有天也。”
得知這個,關羽也是很開心。
隻有這樣的人,放下高傲的人,才是最可靠的人。
就像當初的他一樣,高傲又有什麽用呢?
視天下英雄為匹夫,可到頭來,還不是吃了大敗仗。
好在最後關頭,被吳念的兄長吳與給救了。
其實這也是關羽為什麽吳念很有好感的原因。
對方的家族,對自己有救命之恩,那對方家族的人,他當然會報答。
不僅僅是局限於吳與一個人。
轉眼間。
兩天過去了。
吳念率領著八萬人馬,為主帥,另有戰將數百名。
至於諸葛恪和趙公承,則是為左右參軍。
就這樣,八萬大軍,在全城的百姓目送下,出征了。
“預祝大軍凱旋歸來。”
所有的百姓大喊著的同時,又跪下給大軍送行。
雖然他們以前是在江東的統治下,而且,被大漢統治也才短短的幾個月而已。
可是,他們真的感受到了大漢的好。
這種好,是完全不把他們這些窮苦百姓當作奴隸看待的。
那些官員見到百姓,都是笑嗬嗬的,還有將士也是,見到百姓,也是一臉笑意。
很溫柔以待。
無他,誰讓朝廷錢給得多。
他們天天都是開心的狀態,心情好,自然就更加願意去善待百姓。
再者,他們已經聽到風聲了。
長安那邊,最近陛下按照大將軍留下來的政策計劃,又準備改革了。
這次,是對官員進行改革。
那就是官員的任職升遷,需要加上一條百姓的愛戴。
如果百姓的支持率夠高的話,那你百分之百是升職的。
當然如果百姓對了不愛戴,反而厭惡,那你就完了,當然不會直接撤你職位製你罪,但是朝廷會直接拍派人下來調查你。
當然,這隻是風聲,還不是確定了的事情。
他們這些官員估計,陛下那邊應該是在#等大將軍或者丞相諸葛亮北伐凱旋的時候,再做決定。
卻說此刻的另一邊。
諸葛亮率領三十萬大軍,一舉破了洛陽城。
堅持了一個多月的洛陽城,終於是頂不住了。
沒辦法,諸葛亮下令是強攻,而且是非常猛烈的強攻。
不拿下洛陽,誓不罷休。
至於曹睿和曹真,直接退守至虎牢關一帶。
隨著大軍緩緩的進入到這座大漢曾經的帝都。
諸葛亮眼眶通紅。
在這一刻,曆史已經定格了。
北伐中原,還於舊都。
他諸葛亮,終於做到了。
大漢江山,延續了……
皇宮中,在一座最大的高樓之上。
這裏有著被火燒過的痕跡。
不過,大部分,已經被修複過了。
自打當初董卓火燒洛陽之後,洛陽便陷入了一段很長時間的無人煙期。
到了後來,曹魏奪取下洛陽,這種現狀,才改變了。
曹操下令,將洛陽重修修複。
然後再從周遭的城池遷移一些人口。
當然,並不多,曹操當時的大本營在許昌,自然不可能將大量的人口,遷移至洛陽這種很難恢複經濟的城池。
當時董卓不僅僅將洛陽放火燒了,同時也是遷移了人口。
經過好幾年的修複,才讓這座城池看起來,可以住人的樣子。
而高樓之上,兩個人站在上麵,俯瞰著整座洛陽城。
這座城池,是如此之大。
為什麽呢?
為什麽昔年,會一夜之間,變成人間煉獄。
為什麽擁有如此都城的先漢,會滅亡。
“丞相,你哭了!”這時,諸葛亮旁邊的馬良,看著諸葛亮的樣子,不禁開口說道。
隻見,此刻的諸葛亮,眼淚通紅,淚水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哈哈哈,季常,亮這是喜極而泣啊!”諸葛亮聽到馬良的話,哈哈大笑起來。
笑意之中,帶著喜意。
聽到這話,馬良也是露出一抹笑容。
他們都是由衷的開心。
“還是第一次,看到丞相如此大笑的樣子!”馬良說道。
沒錯,諸葛亮以前,從來都沒有這個樣子過。
他這是一次見。
以前的諸葛亮,從來都是不那麽失態的。
就算是哈哈大笑,那也是非常儒雅的。
哪裏會像現在這個樣子。
對此,諸葛亮也不再說什麽,而是接著讓人拿來紙筆。
然後便開始在這高台之上,緩緩的書寫。
“自臣追隨先帝以來,一十又三年矣!”
“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出師北伐,先去函穀,後定弘農,俘司馬,破洛陽,還舊都,已過數月也。”
“今於高樓之上觀天下,愚以為不能驕縱自滿,當取先漢之頹勢之由,為補朝堂之弊也。”
“洛陽,城之高,牆之厚,天下無一城可匹敵也。”
“然先漢,為何而亡矣?”
“臣以為,先漢之亡,屬其政之不合也,今陽明之政合,所以天下之興隆。”
“究其根,其禍出於祖製不可更,如能見害既改,必能延綿不絕。”
“軍,求天時地利人和,政亦是如此。”
“凡一時可見之策,非長久可以用也。”
“如此,陛下當聽之用之令之。”
“才能保我漢室,不覆也。”
“今洛陽已取,臣當進取虎牢,一統天下。”
“此皆臣於洛陽之高樓所思,臣去則勝,無懸無念!”
寫到這裏,諸葛亮,便收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