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這話,明顯就是告訴趙公承,從此已經一飛衝天了。
卻說此刻遠處的關羽,站在原地,看著趙公承的模樣,不禁誇讚道:“此人雖然穿著樸素,但是氣度不凡,高中狀元,卻是沒有表露出來一絲欣喜之色。”
“鎮定自若,如泰山一樣,巋然不動也!”
“大才啊!”
聽到關羽的話,吳念也是極為的認同。
“關將軍說得沒錯,此能寫出那種文章,再觀其人,一身正氣,未來,乃是朝廷棟梁也。”
兩人絲毫不吝嗇誇讚之詞。
然而,這些話,落在諸葛恪的耳朵中,卻是那麽的刺耳。
難道那個趙公承,真的就那麽的妖孽嗎?
但是既然那麽妖孽,以前怎麽就沒有聽過對方的名頭。
而且,他是完全都沒有聽說過,有這麽一位奇才。
有的話,他早就去找對方較量一番了。
想到這些,於是諸葛恪連忙走了過去。
走到趙公承麵前之後,諸葛恪直接便開口說道:“這位趙兄,在下諸葛恪,可否看看你的名次單?”
諸葛恪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絲毫也不避諱。
聽到這話,趙公承一愣。
眼前這位,他當然知道,剛剛就已經看到了。
正是諸葛恪,榜眼。
他有些懵逼,不知道這位諸葛恪,為什麽要看他的名次單。
不過也隻是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而已。
接著他就反應過來了。
這諸葛恪是榜眼,又是天生神童。
再結合對方剛剛獲得榜眼的時候,臉上並沒有欣喜。
所以,趙公承當然能想到,對方就是想看看他的答卷。
想到這,於是趙公承便點點頭,然後將自己的名次單,給遞了過去。
給對方看看也無妨。
而且,其實他自己,也想知道,自己為什麽能高中狀元。
見到趙公承將名次單遞了過來,於是諸葛恪連忙接過來,然後開始看了起來。
隻是這一看,他整個人都愣住了。
第一題,考的是軍事。
軍事題目是問,如果你當時是孫權的話,該如何麵對獨孤言大軍兵臨城下,才能保證不會敗。
諸葛恪的軍事題目,也是這個,其他人的,也是這個,對於這個問題,是很難很難的。
諸葛恪足足想了一天,才想出榜眼的答案出來。
當然,並不是說要答出百分之百能打贏大將軍獨孤言的答案。
而是應對的計謀越厲害,越接近於完美,那分數,就會越高。
而這第一眼,為什麽諸葛恪會愣住。
完全就是,趙公承答得太好了。
隻見,趙公承是這樣迴答的。
“全軍當最快的速度撤走,在麵對獨孤言幾十萬大軍,而孫權隻有一兩萬人馬,還在拖延時間,運物資,此乃大忌也。”
“在撤走之後,當乘坐大船,進入大海之中。”
“一部分從北上東海迅速的拿下下邳城。”
“下邳城,乃曹魏境內之地,臨海,曹魏斷然不會重兵把守。”
“然後招兵馬買,獨孤言大軍鋒芒正盛,不可與之交鋒,隻有躲進魏國境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再者,下邳城,離鄴城遠,且如今戰事四起,等待消息傳迴去鄴城之時,曹魏大軍,早就調集到了荊州還有長安一帶,重兵防守大漢。”
“這樣一來,孫權勢力小,曹睿也不會調兵,再來攻伐下坯城。”
“再接下來,便可趁勢 拿下徐州城牢牢掌握整片東海領域。”
“當然,如果太激進的話,那是會引來曹睿大軍來攻打的,這個時候,就隻需要寫一封信,送去給曹睿,明確的告訴曹睿,他孫權,隻是想要一片棲息之地,且手中沒有多少兵馬,斷然不會威脅到鄴城。”
“也不會再進一步,得一徐州即可。”
“這樣,曹睿斷然會因為利弊關係,最後放棄徐州。”
“轉而去對付大漢,待日後穩定局勢了,再迴來收服徐州。”
“至於孫權,則可休養生息,利用東吳特有的戰船,從海上一帶到交州一帶,強行擄走人口,威逼利誘,牢牢控製這些人的軟肋,讓其參軍,再同時大力發展水軍。”
“福利待遇可學大漢,以此收歸這些被俘虜之人的人心。”
“有紅薯和土豆,可保證糧食不缺,徐州城,本來糧食就多。”
“接下來,便可慢慢發展,讓魏漢兩國相爭,待天下局勢有變,立即從海上出兵。”
“直入長江,攻取長江周邊領土。”
看完這些,諸葛恪,已經深深受到震撼了。
沒想到,趙公承的答案,居然如此之好。
不得不說,如果這個計策真的成功的話,那雖然不能保證東吳能一統天下,起碼還能有偏安一隅之地。
事實上,東吳想要一統天下,完全是不可能的。
其一,就是人心不歸。
其二,就是不善縱橫中原。
其三,那便是,孫權沒有名分。
劉備姓劉,曹丕從漢帝手裏接過大漢,從法理上來說,這兩人的名分,都很足量。
就他孫權,沒有名分,還是漢臣,昔日還臣服於魏,簡直就是要什麽,沒有什麽。
此刻的諸葛恪敢肯定,如果真的讓孫權按照趙公承的計策實行下去。
那就算是要滅亡,東吳,也是最後一個滅亡。
現在,他是真的服了。
難怪,關羽和吳念會稱這趙公承為奇人。
此刻的諸葛恪算是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
從小,他就自以為天下間,沒有什麽人,能比他聰明了。
現在遇到了。
他恍然間明白了關羽剛剛對他說的那幾句話了。
人真的不能太高傲。
高傲,真的會吃大虧的。
他已經是榜眼了,正是因為太高傲,覺得別人不可能贏得了他。
所以心裏就很難受。
實際上,拿到榜眼是位置,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看看周圍這些沒有上榜的人,哪一個不是心如死灰,失望無比。
想明白這些。
諸葛恪笑了,開懷大笑。
朝著趙公承拱手一禮道:“趙兄,你為狀元,小弟為榜眼,如此相時,便是有緣分,不妨結交一番如何?”
卻說此刻遠處的關羽,站在原地,看著趙公承的模樣,不禁誇讚道:“此人雖然穿著樸素,但是氣度不凡,高中狀元,卻是沒有表露出來一絲欣喜之色。”
“鎮定自若,如泰山一樣,巋然不動也!”
“大才啊!”
聽到關羽的話,吳念也是極為的認同。
“關將軍說得沒錯,此能寫出那種文章,再觀其人,一身正氣,未來,乃是朝廷棟梁也。”
兩人絲毫不吝嗇誇讚之詞。
然而,這些話,落在諸葛恪的耳朵中,卻是那麽的刺耳。
難道那個趙公承,真的就那麽的妖孽嗎?
但是既然那麽妖孽,以前怎麽就沒有聽過對方的名頭。
而且,他是完全都沒有聽說過,有這麽一位奇才。
有的話,他早就去找對方較量一番了。
想到這些,於是諸葛恪連忙走了過去。
走到趙公承麵前之後,諸葛恪直接便開口說道:“這位趙兄,在下諸葛恪,可否看看你的名次單?”
諸葛恪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絲毫也不避諱。
聽到這話,趙公承一愣。
眼前這位,他當然知道,剛剛就已經看到了。
正是諸葛恪,榜眼。
他有些懵逼,不知道這位諸葛恪,為什麽要看他的名次單。
不過也隻是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而已。
接著他就反應過來了。
這諸葛恪是榜眼,又是天生神童。
再結合對方剛剛獲得榜眼的時候,臉上並沒有欣喜。
所以,趙公承當然能想到,對方就是想看看他的答卷。
想到這,於是趙公承便點點頭,然後將自己的名次單,給遞了過去。
給對方看看也無妨。
而且,其實他自己,也想知道,自己為什麽能高中狀元。
見到趙公承將名次單遞了過來,於是諸葛恪連忙接過來,然後開始看了起來。
隻是這一看,他整個人都愣住了。
第一題,考的是軍事。
軍事題目是問,如果你當時是孫權的話,該如何麵對獨孤言大軍兵臨城下,才能保證不會敗。
諸葛恪的軍事題目,也是這個,其他人的,也是這個,對於這個問題,是很難很難的。
諸葛恪足足想了一天,才想出榜眼的答案出來。
當然,並不是說要答出百分之百能打贏大將軍獨孤言的答案。
而是應對的計謀越厲害,越接近於完美,那分數,就會越高。
而這第一眼,為什麽諸葛恪會愣住。
完全就是,趙公承答得太好了。
隻見,趙公承是這樣迴答的。
“全軍當最快的速度撤走,在麵對獨孤言幾十萬大軍,而孫權隻有一兩萬人馬,還在拖延時間,運物資,此乃大忌也。”
“在撤走之後,當乘坐大船,進入大海之中。”
“一部分從北上東海迅速的拿下下邳城。”
“下邳城,乃曹魏境內之地,臨海,曹魏斷然不會重兵把守。”
“然後招兵馬買,獨孤言大軍鋒芒正盛,不可與之交鋒,隻有躲進魏國境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再者,下邳城,離鄴城遠,且如今戰事四起,等待消息傳迴去鄴城之時,曹魏大軍,早就調集到了荊州還有長安一帶,重兵防守大漢。”
“這樣一來,孫權勢力小,曹睿也不會調兵,再來攻伐下坯城。”
“再接下來,便可趁勢 拿下徐州城牢牢掌握整片東海領域。”
“當然,如果太激進的話,那是會引來曹睿大軍來攻打的,這個時候,就隻需要寫一封信,送去給曹睿,明確的告訴曹睿,他孫權,隻是想要一片棲息之地,且手中沒有多少兵馬,斷然不會威脅到鄴城。”
“也不會再進一步,得一徐州即可。”
“這樣,曹睿斷然會因為利弊關係,最後放棄徐州。”
“轉而去對付大漢,待日後穩定局勢了,再迴來收服徐州。”
“至於孫權,則可休養生息,利用東吳特有的戰船,從海上一帶到交州一帶,強行擄走人口,威逼利誘,牢牢控製這些人的軟肋,讓其參軍,再同時大力發展水軍。”
“福利待遇可學大漢,以此收歸這些被俘虜之人的人心。”
“有紅薯和土豆,可保證糧食不缺,徐州城,本來糧食就多。”
“接下來,便可慢慢發展,讓魏漢兩國相爭,待天下局勢有變,立即從海上出兵。”
“直入長江,攻取長江周邊領土。”
看完這些,諸葛恪,已經深深受到震撼了。
沒想到,趙公承的答案,居然如此之好。
不得不說,如果這個計策真的成功的話,那雖然不能保證東吳能一統天下,起碼還能有偏安一隅之地。
事實上,東吳想要一統天下,完全是不可能的。
其一,就是人心不歸。
其二,就是不善縱橫中原。
其三,那便是,孫權沒有名分。
劉備姓劉,曹丕從漢帝手裏接過大漢,從法理上來說,這兩人的名分,都很足量。
就他孫權,沒有名分,還是漢臣,昔日還臣服於魏,簡直就是要什麽,沒有什麽。
此刻的諸葛恪敢肯定,如果真的讓孫權按照趙公承的計策實行下去。
那就算是要滅亡,東吳,也是最後一個滅亡。
現在,他是真的服了。
難怪,關羽和吳念會稱這趙公承為奇人。
此刻的諸葛恪算是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
從小,他就自以為天下間,沒有什麽人,能比他聰明了。
現在遇到了。
他恍然間明白了關羽剛剛對他說的那幾句話了。
人真的不能太高傲。
高傲,真的會吃大虧的。
他已經是榜眼了,正是因為太高傲,覺得別人不可能贏得了他。
所以心裏就很難受。
實際上,拿到榜眼是位置,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看看周圍這些沒有上榜的人,哪一個不是心如死灰,失望無比。
想明白這些。
諸葛恪笑了,開懷大笑。
朝著趙公承拱手一禮道:“趙兄,你為狀元,小弟為榜眼,如此相時,便是有緣分,不妨結交一番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