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人,軍事能力哪裏像是被演義神話?


    “原來是陽明啊,亮早前在水鏡先生那裏聽得陽明大名。”


    “便想拜訪,與陽明賦詩論古,談今。”


    “卻是沒想到今日,陽明前來亮這陋室草廬,真是怠慢怠慢!”


    諸葛亮聽到獨孤言的名字後,當即就是一通場麵話。


    獨孤言聞言,不禁在內心嗬嗬一笑。


    這聰明人啊,說話就是不一樣,不像張某人。


    “子安,快去備些茶點,先生我要與陽明暢談。”諸葛讓書童前去弄些點心的同時,將獨孤言請入座。


    倆人在書房中對坐。


    諸葛亮將茶奉到獨孤言身前,這才開口問道:“不知陽明尋亮,是欲談詩作賦,又或論古談今乎?”


    獨孤言沒有馬上迴答,而是捧起茶盞,輕輕的吃了一小口後。


    才慢悠悠的迴答:“在下,拜訪先生,既不是欲談詩作賦,也不是論古談今。”


    “哦?那為何事乎?”諸葛亮疑惑。


    獨孤言聞言,心中冷笑。


    這諸葛亮擺明了,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對方都知道自己要來,又怎麽可能猜不出目的。


    不過他也不在乎。


    而是笑著繼續道:“如今天下大亂,先生躬耕於南陽,避於亂世之中,不知可有致仕之意乎?”


    對於諸葛亮這種人,有些話其實沒必要遮遮掩掩。


    對方何等聰明,豈會不知道他的目的。


    然而諸葛亮聽到他的話後,哈哈一笑。


    “亮懶惰成性,平日耕耘有食,空暇時,會約上三五好友,飲酒談笑,並無致仕之意。”


    諸葛亮的這番話,若是在其他人聽來,肯定會以為是真的。


    然而獨孤言卻是知道,諸葛亮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在等一個明主。


    試問,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胸中滿是才華,怎麽可能不想施展出來。


    若是水鏡那種已經年過古稀的人,沒有致仕的想法,那還算是很正常。


    心裏這樣想著,嘴上卻道:“既如此,先生何以定三分天下乎?”


    此話一出。


    諸葛亮頓時瞳孔一縮。


    這一幕全部落在獨孤言眼中。


    諸葛亮此刻內心之中滿是震驚之色。


    他不知道為何獨孤言會知道他的三分天下之概論。


    他記得,他好像從來沒有跟別人說過。


    不過震驚歸震驚,諸葛亮很快就調整過來,臉上依舊笑嗬嗬的,“這麽說來,陽明是替大漢劉皇叔來相邀在下?”


    “非也!”然而獨孤言當即否認。


    “在下並非為主公而來,亦不是中興大漢而來。”


    “那陽明是為誰而來?”諸葛亮眼神微眯,似要把獨孤言看透。


    “嗬嗬,當然是為了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而來。”獨孤言迴答。


    “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下生如螻蟻,倒是也想為蒼生尋一安居樂業之道!”


    “至於成敗,悠悠蒼天,自有決斷。”


    聞言,諸葛亮眼睛一亮。


    嘴裏呢喃著: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此言至理啊。


    在古代,確實如此,百姓的位置很尷尬,所謂興亡,皆是那些大人物的一念之間罷了。


    “陽明昔日立聖人之言,今又口出至理,亮佩服之至。”


    “但,既然興亡百姓皆苦,陽明輔佐劉使君,何意也?”諸葛亮挑出獨孤言話語的矛盾之處。


    然而獨孤言卻是嗬嗬一笑反問道:“先生,豈不知商公變法乎?”


    聞言諸葛亮不淡定了。


    頓時眉頭擰緊。


    他當然明白獨孤言的意思。


    獨孤言說商鞅變法,其意思擺明了就是要改變士族土地兼並的惡循環!


    自古,士族土地兼並就是導致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這點,諸葛亮再清楚不過了。


    隻不過這話他不敢說,一旦說出來,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下場是很淒慘的。


    相對於的例子,可以看看兩漢之間的王莽。


    坐到皇帝的位置,手中握著天下最大的權力。


    觸碰到這個問題之後,最終還不是落個身死的下場。


    對於王莽,諸葛亮雖然不喜他篡位叛主,但是其政治立場是站在百姓這邊的,所以他還是很佩服的。


    他自己雖然也是士族,但更喜歡用自己的雙手勞作,對於剝削百姓,他很反感。


    不過眼下獨孤言的話,他不敢認同,因為這幾乎根本不可能辦到。


    於是便道:“陽明欲與士大夫為敵,豈不知如蟻撼象乎?”


    “且如今曹操擁兵百萬,有一統天下之勢。”


    聞言獨孤言收起笑臉,臉色變得嚴肅起來,“顛倒乾坤,重整山河,吾將上下而求索!”


    “先生應該也知,今,益州已定,曹操即將南下。”


    “在下已勸吾主,北上斜穀,奪取長安,曹操攜大軍南下,長安必然空虛。”


    “若能拿下長安,再取荊州,假以時日北方伐曹,則天下可定矣!”


    “先生之三分天下,中興大漢之策亦可實現。”


    聽到這話,諸葛亮再也忍不住了,驚唿出聲道:“劉皇叔真的去取長安了?”


    獨孤言笑著點點頭。


    接著道:“先生可願與我共事否?”


    沒有再過多廢話,他直接對諸葛亮發出邀請。


    聽到這話,諸葛亮眼神之中閃過一些意動。


    不過還是道:“亮才疏德淺,陽明之誌,亮恐無謀相助矣!”


    獨孤言見狀,當即起身,對著諸葛亮深深的一拜。


    “人生不過短短數載,言,再次誠邀先生。”


    “不為一人之利耳,不為皇親貴胄之業也,隻為淒慘眾生盡能!”


    諸葛亮一怔!


    隨即呢喃道:“是啊,人生不過數十載,本是同胞,何不盡我能!”


    獨孤言所說的這些話 其實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在諸葛亮麵前,真誠才是必殺技。


    至於功名利祿,在對方麵前根本就不好使。


    人家看中的是內在精神。


    不然在原有的曆史上,諸葛亮死後,劉禪派人去查驗其財產,就不會發現隻夠一家人基本的生活用度。


    “陽明之言,令亮醍醐灌頂,今當相隨,略盡拙計。”諸葛亮扶起獨孤言,一臉決然的說道。


    獨孤言聞言,心中一喜。


    諸葛亮這是答應跟他出山了。


    其實他來這裏,本來是不太抱希望的。


    畢竟,在曆史上劉備請諸葛亮,都來迴往返了三次。


    沒想到居然成功了。


    他可以預見,以後他的日子不會孤單了,有這麽一位牛人在。


    很多事情,就變得好做起來……


    隨即,倆人剛要出門,就碰到了書童端著一盤點心正要走進去。


    看到諸葛亮,書童疑惑問道:“先生不吃點心了嗎?”


    聽到這話,諸葛亮笑道:“子安啊,我欲隨陽明下山了。”


    “我不在的日子裏,你好生看家,待我他日歸來,依舊耕耘隱居!”


    “啊?先生您要走了啊!”小書童驚訝不已。


    隨即有些不舍得。


    最終諸葛亮保證,日後一定會迴來的。


    小書童,這才答應好好看家,等待諸葛亮歸來。


    公元208年春。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終於是出山了。


    任舊是昔日熟悉的竹林中。


    水鏡先生望著幾人離開的背影,不禁感歎道:“雙龍出世,日月乾坤,鬥轉星移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先取西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酸甜醃黃瓜的許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酸甜醃黃瓜的許長並收藏三國:開局先取西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