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四月初八,浴佛節,又叫佛誕日、佛誕節,
傳說釋迦牟尼誕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
其實,這一天也是道教伊喜仙師的誕辰日。
伊喜仙師是誰?
伊喜就是關伊子。
關伊子是誰?
他就是那位曾經當過函穀關令,對老子行過弟子大禮,並請老子留下《道德經》的知名人物。
在中國曆史上,道家和佛家可以說是影響力極為重要的兩大家,唯一可以和這兩家一爭高下的,也就是儒家了。
不過儒家的人一向都做官,在這一點上,道家和佛家就沒辦法和儒家比了。
可是有一樣,儒家沒辦法與道家、佛家比。
那就是在武俠世界裏,道家和佛家的人比比皆是,而儒家的人,偶然出來那麽一兩個,也屬於打醬油。
說起道家與佛家,一直以來,也不是和平共處,而兩家的明爭暗鬥,總有帝王的影子出現。
由此可見,哪怕是武林中人,最後也要跟朝廷扯上不清不楚的關係。
宋時,道教極為活躍,王重陽創立了全真教,天下無教能比。
而到了元朝,全真教主丘處機的弟子李誌常,掌教十八年,全真仍是道家第一大派,佛家無力與之相爭。
可是到了李誌常晚年,形勢變了。
以少林福裕大師為首的佛家勢力,與以全真教主李誌常為首的道家勢力,在大內展開了一場佛道大辯論。
這次辯論最後以全真慘敗而宣告結束。
從此,全真道遭到了嚴重打擊。
而身為全真掌教真人的李誌常,也於次年去世。
不過佛家與道家之爭,並未到此結束。
數十年後,武當山出現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絕代高手,名叫張三豐。
張三豐創立了武當派。
短短不到十年,張三豐便將武當派發展成為道家在武林中的第一大派。
而張三豐本人,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高手。
第一高手!
而且還是天下,並非武林,亦非江湖。
這是何等的榮耀!
然而,張三豐為人謙和,從未主張道家第一,佛家第二。
可是天下好事者居多,況且早有江湖傳言,說張三豐是少林的棄徒。
何謂棄徒?
就是被拋棄的弟子。
堂堂天下第一高手,居然會是少林棄徒,張三豐不在乎,但他身邊的人在乎,他的門下在乎。
於是,就在張三豐百歲大壽那一年,由於兩派矛盾激化,終於演變為武鬥。
這一鬥就是五年。
五年後,少林掌門死了,張三豐失蹤了,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不過自從少林掌門死了之後,少林的運氣就越來越差,而武當自從張三豐失蹤後,屢屢有大造化。
朱元璋登基為帝後,曾多次派人尋找張三豐,希望張三豐能掌管武林,號令整個江湖。
而到了朱棣當皇帝,更是誇張,三十萬人在吏部尚書與一位侯爺的帶領下,大修武當山的道觀,武當派的數十名大小領袖皆有封賞。
武當派從此步入全盛時期!
三十年前,也就是龍虎榜名單出現的當年,三十六位一等一的高手,聯名推薦武當派掌教真人張道中出任武林盟主。
不過,張道中以能力不夠婉言謝絕了。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不知怎麽迴事,張道中就成為了“六大聯盟”的盟主。
哪六大?
武當、峨眉、華山、青城、昆侖,以及江南霹靂堂。
這麽一來,武林格局就顯得有點微妙了。
要知道少林與昆侖有過節,而昆侖與武當都是“六大聯盟”的成員,如果昆侖與少林再發生衝突,武當會置之不理嗎?
百年前武當與少林原本就有一場大廝殺,而百年之後,如果這兩派突然爆發了武鬥,那麽整個武林形勢,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因為少林也有自己的盟友,而最大的盟友就是丐幫。
傳說幾百年前,丐幫正式形成的時候,共有一百個乞丐,而這一百乞丐之中,有一位與少林有極深的淵源。
後來這個乞丐的弟子做了丐幫的第三代幫主,曾多次親上少林拜訪,從此兩大勢力便結下了非同尋常的友誼。
當然,武林中沒有永遠的友誼,隻有永恆的利益。
數百年來,丐幫與少林好的日子居多,壞的時候極少。
而無論兩大勢力關係再怎麽壞,也從來沒有惡化過。
所以,丐幫的這次百丐大會,少林派也來了人,而且還是少林五老之首的智廣大師。
這位智廣大師可不簡單。
他是福裕禪師的徒孫,早已年過百歲。
就連少林派的當今掌門,也要尊他一聲師叔祖。
此時,午時未到,這位老禪師雙手合十,盤膝坐在鼻象山莊的一間靜室之內。
在他的對麵,方笑武和方豪也是坐著。
方豪剛見到智廣大師的時候,很興奮,激動得連話都不會說,可是當他枯坐了一個時辰以後,他便興奮不起來了。
智廣大師是丐幫請來觀禮的貴賓,按理來說,應當出席丐幫的百丐大會才對,可是這位老禪師坐在這裏已經快兩個時辰了,除了說過幾句話之後,連動都沒有動過。
這算什麽呢?
難道是在幫丐幫監視他們主仆?
方豪想不通。
忽然,智廣大師微啟雙眉,目光柔和,看不出是位得道高僧,說道:“方檀越,你辛苦了。”
方笑武笑道:“老禪師何出此言?”
智廣大師道:“老衲五歲入少林,八歲開始修禪,至今已有一百一十二年,早把禪坐當做家常便飯。而方檀越年紀輕輕,在此枯坐了這麽久,始終不為外物所動,這份修為又豈是許多人能比的?”
方笑武道:“老禪師,你有所不知,我看似不為外物所動,實則心已飛出這裏,去了百丐大會的會場。”
“莫非方檀越想去瞧瞧熱鬧?”
“這種熱鬧若不去看看,恐怕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這倒也是……不過方檀越,老衲曾經答應過向幫主,日落之前要一直待在這裏,而你又是向幫主的貴客,隻怕我們都無法前去一觀大禮。”
聽了這話,方豪忍不住嘀咕了一句:“這不是形同軟禁嗎?”
智廣大師怎麽可能會聽不到?展顏一笑,說道:“向幫主這麽做,也是為了兩位的安全考慮。”
聽了這話,方豪不敢問。
至於方笑武,卻不打算問。
四月初八,浴佛節,又叫佛誕日、佛誕節,
傳說釋迦牟尼誕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
其實,這一天也是道教伊喜仙師的誕辰日。
伊喜仙師是誰?
伊喜就是關伊子。
關伊子是誰?
他就是那位曾經當過函穀關令,對老子行過弟子大禮,並請老子留下《道德經》的知名人物。
在中國曆史上,道家和佛家可以說是影響力極為重要的兩大家,唯一可以和這兩家一爭高下的,也就是儒家了。
不過儒家的人一向都做官,在這一點上,道家和佛家就沒辦法和儒家比了。
可是有一樣,儒家沒辦法與道家、佛家比。
那就是在武俠世界裏,道家和佛家的人比比皆是,而儒家的人,偶然出來那麽一兩個,也屬於打醬油。
說起道家與佛家,一直以來,也不是和平共處,而兩家的明爭暗鬥,總有帝王的影子出現。
由此可見,哪怕是武林中人,最後也要跟朝廷扯上不清不楚的關係。
宋時,道教極為活躍,王重陽創立了全真教,天下無教能比。
而到了元朝,全真教主丘處機的弟子李誌常,掌教十八年,全真仍是道家第一大派,佛家無力與之相爭。
可是到了李誌常晚年,形勢變了。
以少林福裕大師為首的佛家勢力,與以全真教主李誌常為首的道家勢力,在大內展開了一場佛道大辯論。
這次辯論最後以全真慘敗而宣告結束。
從此,全真道遭到了嚴重打擊。
而身為全真掌教真人的李誌常,也於次年去世。
不過佛家與道家之爭,並未到此結束。
數十年後,武當山出現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絕代高手,名叫張三豐。
張三豐創立了武當派。
短短不到十年,張三豐便將武當派發展成為道家在武林中的第一大派。
而張三豐本人,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高手。
第一高手!
而且還是天下,並非武林,亦非江湖。
這是何等的榮耀!
然而,張三豐為人謙和,從未主張道家第一,佛家第二。
可是天下好事者居多,況且早有江湖傳言,說張三豐是少林的棄徒。
何謂棄徒?
就是被拋棄的弟子。
堂堂天下第一高手,居然會是少林棄徒,張三豐不在乎,但他身邊的人在乎,他的門下在乎。
於是,就在張三豐百歲大壽那一年,由於兩派矛盾激化,終於演變為武鬥。
這一鬥就是五年。
五年後,少林掌門死了,張三豐失蹤了,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不過自從少林掌門死了之後,少林的運氣就越來越差,而武當自從張三豐失蹤後,屢屢有大造化。
朱元璋登基為帝後,曾多次派人尋找張三豐,希望張三豐能掌管武林,號令整個江湖。
而到了朱棣當皇帝,更是誇張,三十萬人在吏部尚書與一位侯爺的帶領下,大修武當山的道觀,武當派的數十名大小領袖皆有封賞。
武當派從此步入全盛時期!
三十年前,也就是龍虎榜名單出現的當年,三十六位一等一的高手,聯名推薦武當派掌教真人張道中出任武林盟主。
不過,張道中以能力不夠婉言謝絕了。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不知怎麽迴事,張道中就成為了“六大聯盟”的盟主。
哪六大?
武當、峨眉、華山、青城、昆侖,以及江南霹靂堂。
這麽一來,武林格局就顯得有點微妙了。
要知道少林與昆侖有過節,而昆侖與武當都是“六大聯盟”的成員,如果昆侖與少林再發生衝突,武當會置之不理嗎?
百年前武當與少林原本就有一場大廝殺,而百年之後,如果這兩派突然爆發了武鬥,那麽整個武林形勢,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因為少林也有自己的盟友,而最大的盟友就是丐幫。
傳說幾百年前,丐幫正式形成的時候,共有一百個乞丐,而這一百乞丐之中,有一位與少林有極深的淵源。
後來這個乞丐的弟子做了丐幫的第三代幫主,曾多次親上少林拜訪,從此兩大勢力便結下了非同尋常的友誼。
當然,武林中沒有永遠的友誼,隻有永恆的利益。
數百年來,丐幫與少林好的日子居多,壞的時候極少。
而無論兩大勢力關係再怎麽壞,也從來沒有惡化過。
所以,丐幫的這次百丐大會,少林派也來了人,而且還是少林五老之首的智廣大師。
這位智廣大師可不簡單。
他是福裕禪師的徒孫,早已年過百歲。
就連少林派的當今掌門,也要尊他一聲師叔祖。
此時,午時未到,這位老禪師雙手合十,盤膝坐在鼻象山莊的一間靜室之內。
在他的對麵,方笑武和方豪也是坐著。
方豪剛見到智廣大師的時候,很興奮,激動得連話都不會說,可是當他枯坐了一個時辰以後,他便興奮不起來了。
智廣大師是丐幫請來觀禮的貴賓,按理來說,應當出席丐幫的百丐大會才對,可是這位老禪師坐在這裏已經快兩個時辰了,除了說過幾句話之後,連動都沒有動過。
這算什麽呢?
難道是在幫丐幫監視他們主仆?
方豪想不通。
忽然,智廣大師微啟雙眉,目光柔和,看不出是位得道高僧,說道:“方檀越,你辛苦了。”
方笑武笑道:“老禪師何出此言?”
智廣大師道:“老衲五歲入少林,八歲開始修禪,至今已有一百一十二年,早把禪坐當做家常便飯。而方檀越年紀輕輕,在此枯坐了這麽久,始終不為外物所動,這份修為又豈是許多人能比的?”
方笑武道:“老禪師,你有所不知,我看似不為外物所動,實則心已飛出這裏,去了百丐大會的會場。”
“莫非方檀越想去瞧瞧熱鬧?”
“這種熱鬧若不去看看,恐怕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這倒也是……不過方檀越,老衲曾經答應過向幫主,日落之前要一直待在這裏,而你又是向幫主的貴客,隻怕我們都無法前去一觀大禮。”
聽了這話,方豪忍不住嘀咕了一句:“這不是形同軟禁嗎?”
智廣大師怎麽可能會聽不到?展顏一笑,說道:“向幫主這麽做,也是為了兩位的安全考慮。”
聽了這話,方豪不敢問。
至於方笑武,卻不打算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