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使團就會抵達大明朝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藍玉思考這些時,他完全沒有意識到,在朱桂的巨大壓力下,他已經不知不覺地開始內卷了!
當朝堂上的百官都被朱桂的戰績震撼時,朱元璋看到這一幕,不禁滿意地點了點頭。
說到底,到最後能挽迴老朱家麵子的,還真就隻有這位十三皇子朱桂了!
其他人就像朽木爛草一樣!
不堪重用!
不過現在有這麽一個也足夠了。
隨即,朱元璋臉上帶著幾分得意,他開始想著消除之前朱允炆事件的影響,便笑著問百官:“如今咱的小十三立下了如此大功。”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誰的兒子能比小十三更勝一籌?”百官聽著朱元璋毫不掩飾的炫耀,一時之間,眾人的臉皮都快抽搐成一團了!
行了!
老朱這下子有點飄飄然了!
既然老朱想聽好話,那就說唄。
“我的小子哪比得上代王!代王文武雙全,真是古今少有!”
“代王就像那天上的明月,我兒不過是滿天星鬥,哪敢跟月亮爭輝?”
“代王能有這樣的成就,想必是陛下教子有方!我們這些臣子自愧不如啊!”
官員們一個接一個地開始拍起馬屁來。
大家把朱桂誇得好像天上有地下無。
當然,就算朱桂沒立下戰功,官員們也會閉眼說自己的兒子不如陛下家的。
接著還得使勁誇一通。
這次的情形也差不多。
不同的是,如果朱桂沒立大功,官員們的誇獎就是虛情假意。
但朱桂有平定河西走廊的功勞在身。
這樣一來,官員們誇朱桂就是真心實意的讚美了。
甚至有的官員還暗暗羨慕起朱元璋來。
畢竟多數官員都已為人父,誰不希望自家孩子能有出息呢?
雖然有些官員的孩子也有點小成就,
但和文武雙全的朱桂一比,那點成就簡直微不足道。
也因此,官員們誇完朱桂,再想想自己兒子,
心裏不由得一陣憋屈!
自己的兒子真是不爭氣啊!
連朱桂的邊兒都沾不上!
聽說朱桂每天寅時起床,戌時睡覺!
官員們琢磨著,也給自己兒子安排這個作息!
說不定這樣兒子就能趕上朱桂了!
受朱桂平定河西走廊的功績激勵,
官員們的孩子們不知不覺間也被迫卷了起來!
從此以後,“996”的學習工作模式在大明朝廣為人知。
朝堂上的老朱聽見官員們紛紛誇讚朱桂,一時滿臉笑容。
雖然這些話都是在誇朱桂,
但作為朱桂的父親,老朱聽著也是心花怒放。
常言道,望子成龍,
足以說明天下父母對孩子寄予厚望,
那就是希望孩子能成為人中龍鳳!
現在朱桂已經有了幾分龍鳳之姿!
“既然小十三立了這麽大的功,各位說說,該怎麽賞賜小十三呢?”
朱元璋再次提問。
賞賜朱桂的事一直讓老朱頭疼。
如果是普通武將或文臣,封侯封公,再立新功還能晉升太子太師之類的。
要是皇帝是個傀儡,立大功的人甚至可以自封九錫、戴十二旒冠、坐金車、駕六匹馬、出行用天子禮儀。
但朱桂的身份特殊。
他是皇帝的兒子!是大明的藩王!
卻連連立下驚天動地的大功!
這種事曆史上不多,
但確實發生過。
朱元璋想到了一個和朱桂相似,身為皇子時就不斷立功,最後封無可封的人——
李世民!
朱元璋心裏頓時有點不是滋味。
李世民可是弑兄囚父的狠角色。
難道朱桂將來也會如此?
不過朱元璋很快恢複了自信。
自己可不是李淵那種軟柿子,隻要自己還在,朱桂就不可能造反。
朱桂依舊是大明的利劍!
所以,麵對朱桂立下的顯赫戰功,
必須有所獎賞!
於是就有了朱元璋向官員們的詢問。
“按大明慣例,軍功卓著者可以封侯封公,但代王已是王爺,再封侯封公的話,”
“不合禮法!”
左通政禮部司務祝春上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元璋微微點頭。
皇子封的藩王算是親王,
從級別上講,親王的爵位高於侯爵和公爵。
但這隻是爵位的高低,
實際上,大家包括朱元璋都知道,這些皇子的親王爵位很虛,
因為他們大多沒有戰功。
能當上最高級別的親王,隻因他們是朱元璋的兒子,可以說親王的含金量不高。
但親王之下的公爵和侯爵,那可是實打實的!
因為這些爵位都是靠戰功掙來的!
大明開國至今,隻有六位公爵、二十八位侯爵、兩位伯爵。
雖然這些爵位在等級上不及親王,
但每一位都是戰功赫赫的英雄!
普通人憑軍功封侯封公沒問題,
但一個親王身份的皇子,因軍功再封侯封公,從爵位上講,等於降級了。
所以祝春才說不合禮法。
其他官員也跟著點頭:
“我們若有軍功,封侯封公沒問題,但代王不同!”
“代王已經是親王,再因軍功封侯封公,那就是貶低了代王的爵位!”
“大家說得都有理!可代王立了如此大功,不封侯封公,又該如何表彰呢?”
有人讚同祝春的觀點,也有人提出了新的問題。
不給爵位,那該怎樣獎賞?
光給錢恐怕不夠表彰這樣的大功!
朱元璋見官員們也為難,不禁樂了。
原來不隻是自己想不出怎麽獎賞朱桂,
這群官員也想不出來!
畢竟像朱桂這樣既能治理一方又能立大功的藩王,曆史上並不多見。
所以想參照曆史來獎賞,也沒個參照物。
但軍功不同於之前朱桂製造的器物,可以拖著不獎,
軍功的獎賞直接影響軍隊士氣。
如果在軍功麵前不能做到賞罰分明,
會大大削弱大明軍隊的戰鬥力。
於是朱元璋想,既然曆史上沒有像朱桂這樣戰功赫赫的藩王,
那自己就在爵位上做些前人沒做過的新封賞!
“我倒有個主意。”
朱元璋看著爭論不休的官員們,笑著開了口。
官員們一聽朱元璋有了獎賞的辦法,
便停止了爭論,齊刷刷地看著老朱。
朝堂上的每個人都明白,朱桂現在麵臨的是“無爵可封”的局麵。
當朝堂上的百官都被朱桂的戰績震撼時,朱元璋看到這一幕,不禁滿意地點了點頭。
說到底,到最後能挽迴老朱家麵子的,還真就隻有這位十三皇子朱桂了!
其他人就像朽木爛草一樣!
不堪重用!
不過現在有這麽一個也足夠了。
隨即,朱元璋臉上帶著幾分得意,他開始想著消除之前朱允炆事件的影響,便笑著問百官:“如今咱的小十三立下了如此大功。”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誰的兒子能比小十三更勝一籌?”百官聽著朱元璋毫不掩飾的炫耀,一時之間,眾人的臉皮都快抽搐成一團了!
行了!
老朱這下子有點飄飄然了!
既然老朱想聽好話,那就說唄。
“我的小子哪比得上代王!代王文武雙全,真是古今少有!”
“代王就像那天上的明月,我兒不過是滿天星鬥,哪敢跟月亮爭輝?”
“代王能有這樣的成就,想必是陛下教子有方!我們這些臣子自愧不如啊!”
官員們一個接一個地開始拍起馬屁來。
大家把朱桂誇得好像天上有地下無。
當然,就算朱桂沒立下戰功,官員們也會閉眼說自己的兒子不如陛下家的。
接著還得使勁誇一通。
這次的情形也差不多。
不同的是,如果朱桂沒立大功,官員們的誇獎就是虛情假意。
但朱桂有平定河西走廊的功勞在身。
這樣一來,官員們誇朱桂就是真心實意的讚美了。
甚至有的官員還暗暗羨慕起朱元璋來。
畢竟多數官員都已為人父,誰不希望自家孩子能有出息呢?
雖然有些官員的孩子也有點小成就,
但和文武雙全的朱桂一比,那點成就簡直微不足道。
也因此,官員們誇完朱桂,再想想自己兒子,
心裏不由得一陣憋屈!
自己的兒子真是不爭氣啊!
連朱桂的邊兒都沾不上!
聽說朱桂每天寅時起床,戌時睡覺!
官員們琢磨著,也給自己兒子安排這個作息!
說不定這樣兒子就能趕上朱桂了!
受朱桂平定河西走廊的功績激勵,
官員們的孩子們不知不覺間也被迫卷了起來!
從此以後,“996”的學習工作模式在大明朝廣為人知。
朝堂上的老朱聽見官員們紛紛誇讚朱桂,一時滿臉笑容。
雖然這些話都是在誇朱桂,
但作為朱桂的父親,老朱聽著也是心花怒放。
常言道,望子成龍,
足以說明天下父母對孩子寄予厚望,
那就是希望孩子能成為人中龍鳳!
現在朱桂已經有了幾分龍鳳之姿!
“既然小十三立了這麽大的功,各位說說,該怎麽賞賜小十三呢?”
朱元璋再次提問。
賞賜朱桂的事一直讓老朱頭疼。
如果是普通武將或文臣,封侯封公,再立新功還能晉升太子太師之類的。
要是皇帝是個傀儡,立大功的人甚至可以自封九錫、戴十二旒冠、坐金車、駕六匹馬、出行用天子禮儀。
但朱桂的身份特殊。
他是皇帝的兒子!是大明的藩王!
卻連連立下驚天動地的大功!
這種事曆史上不多,
但確實發生過。
朱元璋想到了一個和朱桂相似,身為皇子時就不斷立功,最後封無可封的人——
李世民!
朱元璋心裏頓時有點不是滋味。
李世民可是弑兄囚父的狠角色。
難道朱桂將來也會如此?
不過朱元璋很快恢複了自信。
自己可不是李淵那種軟柿子,隻要自己還在,朱桂就不可能造反。
朱桂依舊是大明的利劍!
所以,麵對朱桂立下的顯赫戰功,
必須有所獎賞!
於是就有了朱元璋向官員們的詢問。
“按大明慣例,軍功卓著者可以封侯封公,但代王已是王爺,再封侯封公的話,”
“不合禮法!”
左通政禮部司務祝春上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元璋微微點頭。
皇子封的藩王算是親王,
從級別上講,親王的爵位高於侯爵和公爵。
但這隻是爵位的高低,
實際上,大家包括朱元璋都知道,這些皇子的親王爵位很虛,
因為他們大多沒有戰功。
能當上最高級別的親王,隻因他們是朱元璋的兒子,可以說親王的含金量不高。
但親王之下的公爵和侯爵,那可是實打實的!
因為這些爵位都是靠戰功掙來的!
大明開國至今,隻有六位公爵、二十八位侯爵、兩位伯爵。
雖然這些爵位在等級上不及親王,
但每一位都是戰功赫赫的英雄!
普通人憑軍功封侯封公沒問題,
但一個親王身份的皇子,因軍功再封侯封公,從爵位上講,等於降級了。
所以祝春才說不合禮法。
其他官員也跟著點頭:
“我們若有軍功,封侯封公沒問題,但代王不同!”
“代王已經是親王,再因軍功封侯封公,那就是貶低了代王的爵位!”
“大家說得都有理!可代王立了如此大功,不封侯封公,又該如何表彰呢?”
有人讚同祝春的觀點,也有人提出了新的問題。
不給爵位,那該怎樣獎賞?
光給錢恐怕不夠表彰這樣的大功!
朱元璋見官員們也為難,不禁樂了。
原來不隻是自己想不出怎麽獎賞朱桂,
這群官員也想不出來!
畢竟像朱桂這樣既能治理一方又能立大功的藩王,曆史上並不多見。
所以想參照曆史來獎賞,也沒個參照物。
但軍功不同於之前朱桂製造的器物,可以拖著不獎,
軍功的獎賞直接影響軍隊士氣。
如果在軍功麵前不能做到賞罰分明,
會大大削弱大明軍隊的戰鬥力。
於是朱元璋想,既然曆史上沒有像朱桂這樣戰功赫赫的藩王,
那自己就在爵位上做些前人沒做過的新封賞!
“我倒有個主意。”
朱元璋看著爭論不休的官員們,笑著開了口。
官員們一聽朱元璋有了獎賞的辦法,
便停止了爭論,齊刷刷地看著老朱。
朝堂上的每個人都明白,朱桂現在麵臨的是“無爵可封”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