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朱元璋迫不及待地看起來。


    他想知道,這裏麵到底發生了什麽!


    朱桂的戰報送到那天,老朱把自己一個人關在皇宮的大殿裏,


    還讓錦衣衛守在門外,不讓任何人進去。


    做好這些準備後,老朱才小心翼翼地看起了戰報。


    老朱之所以這麽小心,也是有原因的。


    之前朱允炆那事,


    朱元璋召集文武百官,本想讓大家看看朱允炆的學習成果,


    結果朱允炆在治國理政上一點沒學到,


    反而學了個開挖掘機,這對治理大明沒半點幫助。


    這不僅讓朱元璋對朱允炆感到失望,也讓他覺得丟臉!


    雖然沒有官員敢當麵嘲笑朱元璋和孫子,


    但老朱還記得,朱允炆在殿外開挖掘機時,不少官員憋笑的樣子!


    對老朱來說,這是奇恥大辱!


    但因為犯錯的是自己的孫子朱允炆,老朱也不好拿這事兒責怪百官,


    隻能自己憋著這口氣。


    同時,老朱也長了記性,


    不再冒冒失失地想讓朝臣們見識朱家子孫的才華,得自己先過一遍。


    內容沒問題後,


    老朱再拿到朝堂上跟百官炫耀,讓他們看看朱家子孫的風采。


    正因為這個目的,老朱才把自己鎖了起來。


    “讓咱瞧瞧,


    小十三到底是怎麽平定河西走廊的!”


    老朱深吸一口氣,隨即打開了朱桂呈上的戰報。


    首先映入眼簾的,竟是朱桂的請罪。


    平定了河西走廊,保住了大明與西域交通要道的朱桂,戰報一開頭就請罪!


    這讓朱元璋微微一怔。


    要知道,以往立下這種大功的人,


    不說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總是免不了的。


    哪怕是名將如藍玉也不例外。


    畢竟戰功多了,人難免會飄,得意忘形很正常。


    對老朱來說,隻要不胡作非為就行。


    朱桂呈上的這份戰鬥報告,一開頭就是自我責罰,顯示出他非但沒有因戰功顯赫而驕傲自滿,反而異常謙虛!


    這讓朱元璋既感到驚喜,又有些憂慮。


    驚喜的是,自己有如此出色的兒子;


    擔心的是,將來自己不在了,誰能駕馭得了如此能幹的朱桂呢?


    “算了!”朱元璋豁達地笑道,“未來的事誰又能預料呢?至少今天,小十三為大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接著往下讀,朱元璋發現了朱桂請罪的原因。


    原來,朱桂未經請示便自行出兵攻打哈梅裏國,掃蕩河西走廊,因此請求懲罰。


    在如此大規模的對外軍事行動中,按慣例需先上報中央,得到皇帝批準後方能行動。


    朱桂這次對河西走廊用兵,事先並未通知朱元璋,屬於典型的先斬後奏。


    這種行為曆來為帝王所忌諱,畢竟若國內存在一支行動自由、朝廷難以掌握行蹤的軍隊,皇帝怎能安心?


    明白了這一點,朱元璋心中既是更加驚喜,也更加警惕!


    朱桂這小子實在太機智了!


    立下大功後,又因先斬後奏主動向皇帝請罪,這種手段,即便是身經百戰的藍玉也未必能想到。


    藍玉或許會覺得,先斬後奏算什麽大事?


    你個老皇帝就看我有沒有立功不就行了?


    還請什麽罪?


    藍玉肯定會不屑地說:“請罪?免了!”


    “小十三怎麽懂得這些彎彎繞繞?”朱元璋心裏嘀咕,“我又沒教過他這些,一個十七歲的孩子怎麽可能明白這些門道?”


    老朱怎麽也想不通,連藍玉這樣的老將都不懂的道理,


    朱桂怎會懂?


    難道朱桂真是天賦異稟,具備帝王之才?


    可作為第十三子,朱桂的命運注定隻能是藩王。


    朱元璋再次因為兒子的傑出才華而陷入煩惱和戒備之中。


    對於這樣一個強勢的藩王,大明未來的皇帝該如何是好?老朱心中長歎。


    盡管有所顧慮,朱元璋還是繼續閱讀戰報,看到了朱桂出兵的原因:


    大同府的商隊遭到哈梅裏國襲擊,朱桂率軍反擊。


    “這和我之前的猜測差不多。”朱元璋微微點頭。


    他原以為朱桂出兵是為了保障大明與西域貿易通道的暢通,畢竟大同府的主要業務就是貿易。


    事實證明,朱桂正是這麽做的,因為商隊遇襲,所以他發兵哈梅裏國。


    “但小十三是如何僅憑五千騎兵攻破城池的?”朱元璋心中疑惑。


    他之前了解到哈梅裏國有三萬多兵力,且領袖是前元西寧王的後代。


    由於當時大明與西域的貿易中斷,加上哈梅裏國相對安分,沒有像北元殘餘那樣頻繁侵擾大明邊境,朱元璋在評估了滅國可能帶來的損失後,暫且放過了哈梅裏國。


    但根據目前的信息,朱桂僅用五千騎兵就消滅了三萬守軍,自身損失不足五百人!


    朱元璋迫切想知道朱桂是如何做到的。


    帶著疑問,朱元璋繼續閱讀。


    很快,戰報中的內容解答了他的疑惑。


    朱桂事先在哈梅裏城內安排了內應,五千騎兵進攻時,內應打開了城門,使得騎兵輕鬆入城,這才有了五千騎兵攻破三萬守軍的城池之事。


    朱元璋恍然大悟:“我就說嘛,五千騎兵攻破三萬人守的城,太不可思議了!原來是有內應啊!”


    沒有內應,五千騎兵攻城無疑是送死,但有了內應開門,攻克城門的難題迎刃而解。


    不過,朱元璋心中仍有疑問。


    騎兵在開闊地帶對步兵有優勢,衝鋒後步兵往往潰散。


    但在城內情況不同,步兵可以利用建築物作掩護,比在平原上更能有效對抗騎兵。


    那麽,朱桂的騎兵在內應開門後,是如何應對那三萬步兵利用城市建築進行巷戰的呢?


    朱桂在戰報中並未提及這些細節,隻簡單描述了內應開門後,戰鬥如摧枯拉朽般勝利。


    至於哈梅裏城士兵的箭雨因騎兵鎧甲堅固而未能造成傷害,朱桂更是隻字未提。


    他知道,如果在戰報中透露這些,老朱可能會像旅長對待李雲龍那樣對他嚴懲不貸,因此朱桂留了一手。


    朱元璋沒想到這一層,還以為哈梅裏國的士兵不堪一擊,城破即逃。


    戰報還提到,大明駐紮西域的將領韓信帶兵與朱桂會師,兩人商議後決定徹底清除河西走廊的各股勢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意啥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意啥思並收藏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