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連這點小小的報複都成了奢望!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己在邊疆風吹日曬的,還得防著朱允炆背後捅刀?
朱允炆一旦登基,削藩那是板上釘釘。
對朱桂而言,
不進則退,退即是絕路!
朱元璋想象中的叔侄和睦、君臣相得,壓根兒就不存在。
這話,說不說都那麽迴事。
“父皇,我會和允炆親近的。”
朱桂反而笑眯眯地說。
朱元璋微微點頭,心裏卻泛起一陣酸楚。
這一係列安排,都是因為朱標病重才有的。
要是朱標健健康康的,哪還用得著他老朱親自動手。
朱標和他的兄弟們自然一團和氣。
到時候朱標坐鎮中央,像老四朱棣、小十三朱桂這樣的強藩,分守四方。
有這樣的中央和地方配合,
大明朝的國運怕是要一路高歌猛進!
可一切都隨著朱標的病情急轉直下!
中央的接班人選,也變得棘手,朱元璋無奈之下,隻能選了朱允炆。
如今老朱主動跟朱桂交底,
也是想看看朱桂對朱允炆的態度!
順便也讓叔侄倆增進感情,
免得將來朱允炆上位,叔侄因感情疏遠而反目成仇。
說到底,
朱元璋為了朱家的江山,真是操碎了心。
想到這裏,朱元璋笑道:
“光嘴上說可不成。”
“這次你迴大同府,把朱允炆也帶上,讓他出去見見世麵。”
這話一出,
朱桂頓時覺得頭大如鬥。
老朱這腦洞,實在清奇!
朱標病重在床,老朱不叫朱允炆守在床前,
反倒要朱允炆跟著自己?
但既然是老朱的命令,朱桂也不好違抗。正欲開口,朱元璋又接著說:
“對了,還有件事。”
“東瀛國來的王子滕佑壽,也想去大同府看看。”
“你迴去時,把他一塊帶上吧。”
這話一入耳,
朱桂的頭更疼了。
大明未來的儲君,加上東瀛的王子,都往我這兒送,老朱這是唱的哪一出?
朱桂本打算好好發展大同府,
這需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
突然帶迴兩位公子哥,別人忙得熱火朝天,他倆搗亂,
自己還不能罰,這不利於內部團結啊。
於是,朱桂對朱元璋說:
“父皇。”
“這兩位身份尊貴,真去了大同府,恐怕沒人能管得住。”
“兒臣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朱元璋一聽,便知朱桂心思。
朱桂想要對二人動用武力的權力!
畢竟這二位身份特殊,
一個是當今太子之子,朱元璋心中的未來儲君;
另一位是東瀛的王子,相當於東瀛的太子。
這倆都不是省油的燈。
朱元璋理解朱桂的需求,便道:
“明白你的意思。”
“怕管不住他們?”
“這樣,若他們不聽話,你想怎麽教訓都行。”
“隻要別弄死了就行。”
老朱輕笑,給出了底線。
隻要不弄死,朱元璋不管朱桂用什麽手段。
老朱更關心的是,如果朱桂能將朱允炆調教好,那是最好不過。
即便達不到這個目的,
隻要朱允炆和朱桂能處好關係,保持和諧的叔侄關係,
也行。
至於滕佑壽,權當讓他見識見識大明工業重鎮大同府的風采。
“如此甚好。”
“兒臣定不負父皇所望。”
得到朱元璋的許諾,朱桂放心地笑了。
朱允炆唯一讓朱桂忌憚的,就是他的身份。
有那身份在,朱允炆在大同府胡來,朱桂還真不好辦。
但現在有了老朱這句話,
隻要不打死就行,朱允炆對朱桂來說,就隻是個普通孩子,
不再是麻煩。
這讓朱桂徹底安心。
同時,朱桂想起對那些細作的承諾,便向朱元璋請求:
“還有一事,想請父皇出手相助。”
朱元璋一愣,隨即笑了。
沒想到看似無所不能的朱桂,也有求自己的時候。
“說來聽聽。”
“能幫的,咱一定辦到。”朱元璋承諾道。
朱桂隨即解釋:
“是這樣的。”
“之前那些來自其他藩王府的細作投誠時,我答應會救出他們的家人。”
“現在他們的家人還在其他藩王手中,所以想請父皇下旨解決。”
朱元璋眼中滿是感慨。
朱桂這孩子,做事周到。
收服了細作,還不忘解救他們的家人。
“好說,一道聖旨的事。”
“我這就安排錦衣衛去辦。”
朱元璋一口答應。
這種事,沒有拒絕的理由。
至於是否會惹其他藩王不快,
朱元璋毫不在意。
畢竟,在朱元璋看來,派遣細作並非不可接受,
但細作反水,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這關乎能力問題。
朱元璋不願看到兒子身邊圍著一群無能之輩。
好在朱桂給其他皇子的壓力足夠大。
隨後,朱元璋提醒朱桂:
“這批歸順於你的細作,畢竟是背叛過舊主之人,你得多留個心眼。”
“切勿委以重任。”
朱元璋這話是從多年的鬥爭智慧裏提煉出來的,畢竟他是在亂世的泥潭裏摸爬滾打過來的。
他見識過太多變臉比翻書還快的人。
有的人一旦嚐到了背叛的甜頭,心牆就像開了閘,對忠誠二字再無掛礙。
朱元璋就親眼見過一個家夥,在元軍和起義軍之間跳來跳去,跟玩似的。
多虧老朱命硬,沒被這人坑死,最後實在忍無可忍,隻好親手解決了這個麻煩。
“父皇的教誨,兒臣謹記於心。”
朱桂笑嗬嗬地說。
其實不用朱元璋特意提醒,朱桂心裏早有算盤,叛徒這東西,用起來總是讓人心裏不踏實。
他不信什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一套。
畢竟這一下收編了一千多來自各藩王府的人才,要是真的一味信任,
恐怕大同府的家底不用多久就會被掏空,朱桂自己也會變成有名無實的空殼子。
隻有邊用邊防,才是上上策。
接著,父子倆又聊了些別的。
朱元璋沒再提朱棡那檔子事。
兩人家長裏短地扯了會兒,又展望了一下未來,隨後朱元璋便讓朱桂離去了。
不久,朱元璋下旨給各藩王府,要求他們將細作的家眷送往大同府。
藩王府的王爺們個個覺得憋屈極了!
有的原本還琢磨著,既然報複不了朱桂,就打算殺了細作的家人出口惡氣。
朱允炆一旦登基,削藩那是板上釘釘。
對朱桂而言,
不進則退,退即是絕路!
朱元璋想象中的叔侄和睦、君臣相得,壓根兒就不存在。
這話,說不說都那麽迴事。
“父皇,我會和允炆親近的。”
朱桂反而笑眯眯地說。
朱元璋微微點頭,心裏卻泛起一陣酸楚。
這一係列安排,都是因為朱標病重才有的。
要是朱標健健康康的,哪還用得著他老朱親自動手。
朱標和他的兄弟們自然一團和氣。
到時候朱標坐鎮中央,像老四朱棣、小十三朱桂這樣的強藩,分守四方。
有這樣的中央和地方配合,
大明朝的國運怕是要一路高歌猛進!
可一切都隨著朱標的病情急轉直下!
中央的接班人選,也變得棘手,朱元璋無奈之下,隻能選了朱允炆。
如今老朱主動跟朱桂交底,
也是想看看朱桂對朱允炆的態度!
順便也讓叔侄倆增進感情,
免得將來朱允炆上位,叔侄因感情疏遠而反目成仇。
說到底,
朱元璋為了朱家的江山,真是操碎了心。
想到這裏,朱元璋笑道:
“光嘴上說可不成。”
“這次你迴大同府,把朱允炆也帶上,讓他出去見見世麵。”
這話一出,
朱桂頓時覺得頭大如鬥。
老朱這腦洞,實在清奇!
朱標病重在床,老朱不叫朱允炆守在床前,
反倒要朱允炆跟著自己?
但既然是老朱的命令,朱桂也不好違抗。正欲開口,朱元璋又接著說:
“對了,還有件事。”
“東瀛國來的王子滕佑壽,也想去大同府看看。”
“你迴去時,把他一塊帶上吧。”
這話一入耳,
朱桂的頭更疼了。
大明未來的儲君,加上東瀛的王子,都往我這兒送,老朱這是唱的哪一出?
朱桂本打算好好發展大同府,
這需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
突然帶迴兩位公子哥,別人忙得熱火朝天,他倆搗亂,
自己還不能罰,這不利於內部團結啊。
於是,朱桂對朱元璋說:
“父皇。”
“這兩位身份尊貴,真去了大同府,恐怕沒人能管得住。”
“兒臣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朱元璋一聽,便知朱桂心思。
朱桂想要對二人動用武力的權力!
畢竟這二位身份特殊,
一個是當今太子之子,朱元璋心中的未來儲君;
另一位是東瀛的王子,相當於東瀛的太子。
這倆都不是省油的燈。
朱元璋理解朱桂的需求,便道:
“明白你的意思。”
“怕管不住他們?”
“這樣,若他們不聽話,你想怎麽教訓都行。”
“隻要別弄死了就行。”
老朱輕笑,給出了底線。
隻要不弄死,朱元璋不管朱桂用什麽手段。
老朱更關心的是,如果朱桂能將朱允炆調教好,那是最好不過。
即便達不到這個目的,
隻要朱允炆和朱桂能處好關係,保持和諧的叔侄關係,
也行。
至於滕佑壽,權當讓他見識見識大明工業重鎮大同府的風采。
“如此甚好。”
“兒臣定不負父皇所望。”
得到朱元璋的許諾,朱桂放心地笑了。
朱允炆唯一讓朱桂忌憚的,就是他的身份。
有那身份在,朱允炆在大同府胡來,朱桂還真不好辦。
但現在有了老朱這句話,
隻要不打死就行,朱允炆對朱桂來說,就隻是個普通孩子,
不再是麻煩。
這讓朱桂徹底安心。
同時,朱桂想起對那些細作的承諾,便向朱元璋請求:
“還有一事,想請父皇出手相助。”
朱元璋一愣,隨即笑了。
沒想到看似無所不能的朱桂,也有求自己的時候。
“說來聽聽。”
“能幫的,咱一定辦到。”朱元璋承諾道。
朱桂隨即解釋:
“是這樣的。”
“之前那些來自其他藩王府的細作投誠時,我答應會救出他們的家人。”
“現在他們的家人還在其他藩王手中,所以想請父皇下旨解決。”
朱元璋眼中滿是感慨。
朱桂這孩子,做事周到。
收服了細作,還不忘解救他們的家人。
“好說,一道聖旨的事。”
“我這就安排錦衣衛去辦。”
朱元璋一口答應。
這種事,沒有拒絕的理由。
至於是否會惹其他藩王不快,
朱元璋毫不在意。
畢竟,在朱元璋看來,派遣細作並非不可接受,
但細作反水,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這關乎能力問題。
朱元璋不願看到兒子身邊圍著一群無能之輩。
好在朱桂給其他皇子的壓力足夠大。
隨後,朱元璋提醒朱桂:
“這批歸順於你的細作,畢竟是背叛過舊主之人,你得多留個心眼。”
“切勿委以重任。”
朱元璋這話是從多年的鬥爭智慧裏提煉出來的,畢竟他是在亂世的泥潭裏摸爬滾打過來的。
他見識過太多變臉比翻書還快的人。
有的人一旦嚐到了背叛的甜頭,心牆就像開了閘,對忠誠二字再無掛礙。
朱元璋就親眼見過一個家夥,在元軍和起義軍之間跳來跳去,跟玩似的。
多虧老朱命硬,沒被這人坑死,最後實在忍無可忍,隻好親手解決了這個麻煩。
“父皇的教誨,兒臣謹記於心。”
朱桂笑嗬嗬地說。
其實不用朱元璋特意提醒,朱桂心裏早有算盤,叛徒這東西,用起來總是讓人心裏不踏實。
他不信什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一套。
畢竟這一下收編了一千多來自各藩王府的人才,要是真的一味信任,
恐怕大同府的家底不用多久就會被掏空,朱桂自己也會變成有名無實的空殼子。
隻有邊用邊防,才是上上策。
接著,父子倆又聊了些別的。
朱元璋沒再提朱棡那檔子事。
兩人家長裏短地扯了會兒,又展望了一下未來,隨後朱元璋便讓朱桂離去了。
不久,朱元璋下旨給各藩王府,要求他們將細作的家眷送往大同府。
藩王府的王爺們個個覺得憋屈極了!
有的原本還琢磨著,既然報複不了朱桂,就打算殺了細作的家人出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