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可是朱元璋的眼睛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是老朱沒想到朱桂打起了其他藩王的主意,弄得現在藩王們都不高興。
不過這些藩王雖不滿意,但他們留著那些人才也沒啥用,還不如讓朱桂去搗鼓些新鮮事物出來。
正當朱元璋這麽想著的時候,又有錦衣衛來報。
“陛下!”
“代王在大同府……”
錦衣衛頓了頓,似乎不知該如何清晰表達。
“有話直說。”
朱元璋皺了皺眉頭,他不喜歡別人吞吞吐吐。
錦衣衛這才說道:
“代王在大同府用高俸祿請了一批原本已告老還鄉的錦衣衛出山。”
“說是讓這些老錦衣衛發揮專長,幫一個名叫鮑叔牙的人查大同官員貪腐情況。”
這話一出口,老朱當場愣住了!
臉上滿是驚愕!
這他娘的是啥狀況!
小十三連我的人都挖!
朱桂為了大同府發展,挖其他藩王府的人才也就罷了,怎麽連自己老子的人也挖!
朝廷上的文武百官也聽到了錦衣衛的報告。
聽說朱桂以高薪聘請了一批退隱的錦衣衛去大同府查貪腐,一時間,百官們個個瞪大了眼睛!
好家夥!
代王這是在太歲爺頭上動土啊!
這就像是在茅坑裏點燈——找晦氣!
朱桂這是在玩火!
畢竟朱桂招攬的不是旁人,而是錦衣衛!
雖說招攬的不是在職的,而是退休的錦衣衛,但錦衣衛這個身份對整個大明朝來說極為敏感!
要是換成其他大臣或是武將這麽大張旗鼓招攬錦衣衛,可能就見不到明日的太陽了。
但既然是朱桂幹的,百官覺得老朱肯定不會動朱桂一根毫毛。
事實上,老朱本人聽到這事時也隻是驚訝,絲毫沒有動殺心。
“有意思。”
“小十三竟然能想到讓告老還鄉的錦衣衛再出山抓貪官。”
朱元璋笑著想。
抓貪官這事本身就是朱元璋的喜好。
如今朱桂能繼承這一喜好,對老朱來說還是挺欣慰的。
而且朱桂還懂得物盡其用,用高俸祿讓那些退隱的錦衣衛再度出山,這幾乎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麵。
首先,朱桂增強了查辦貪官的能力;
其次,老錦衣衛得到了輕鬆又高薪的差事,不用再像年輕時那樣奔波;
再者,錦衣衛今後也有了好去處,想頤養天年了,就拿著朱元璋的賞錢迴家養老;
覺得自己精力充沛,還想為大明出力的,就可以去朱桂那裏領高薪抓貪官。
錦衣衛是朱元璋的眼線,是他的利劍,這些年也犧牲了不少。
即使是心硬如鐵的朱元璋,對錦衣衛也有那麽一絲情感。
因此,對於那些退隱的錦衣衛能多個好出路,老朱還是挺滿意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個出路是他兒子朱桂組織的。
換作別人,老朱絕不會讓他們靠近錦衣衛一步!
可滿意歸滿意,朱桂這事做得卻有點不上台麵。
為啥?
這不合乎規矩啊。
老朱頭要是不拿個鮮明的態度出來,往後大明朝怕是要雞飛狗跳了。
想罷,朱元璋琢磨了片刻,臉上立馬掛上不快,沉聲道:
“小十三真是膽大包天!”
“咱們錦衣衛的人,他也敢拉攏!”
“還說高報酬拉走的!他這是嫌給錦衣衛的銀子少嗎?”
“這是要造反不成?!”
朱元璋帶點兒怒氣的質問一出,朝堂上的百官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多數人下意識低了頭,哪個敢在朱元璋動怒時替朱桂說話?
倒是戶部尚書楊靖,心裏認朱桂為恩人,硬著頭皮上前,拱手道:
“陛下息怒!”
“殿下高薪請迴了告老還鄉的錦衣衛去大同府,隻為捉拿貪腐的官兒啊!”
“殿下絕無異心啊!”
朱元璋自然不認為朱桂有異心。
即便朱桂真有了二心,那也是自家兒子,老朱自信能好好教育他。
但這次朱桂的確做得過分了。
若當眾寬恕,那朝廷的團結可就受影響了。
這場戲,朱元璋還得唱下去。
“不管他是不是要造反,有沒有二心,總之這麽做惹我惱火!”
朱元璋的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如今他惹得一堆王爺要彈劾他,還挖了咱的人,這事絕不姑息!”
“既然大家都來了,就議一議吧。”
“看看該咋處罰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代王。”
朱元璋話音一落,下麵不少官員恍然大悟。
他們明白,朱元璋其實並不生氣。
若真生氣,他自己就定了罰,哪會問他們這群臣子。
如今朱元璋這麽一問,明顯是要百官給個台階。
見狀,刑部侍郎趙勉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明鑒!”
“代王用高薪挖別家王爺的人不對,該罰!”
“但他先前立了幾次大功,朝廷還沒賞呢。”
“臣以為,不如功過相抵。”
“這次代王的過錯不追究,未賞的功績也算了。”
老朱想了想,覺得這個辦法不錯。
功過相抵,不罰不賞!
畢竟朱桂這次確是做錯了。
要是其他王爺或別的行當都這麽明目張膽地以高額報酬挖牆腳,那村裏還不亂了套?
更何況朱桂還拉攏了錦衣衛,雖說是退休的錦衣衛,但也踩了條線。
因此,朱桂這事,老朱必須定性為錯,並施以懲罰。
當然,定性歸定性。
實際上,朱元璋也有理由說。
不是不想罰,而是朱桂的功績太多,剛好抵了過。
這樣一來,既不用真的懲罰朱桂,還省下一大筆獎賞的銀子。
再者,因老朱定性此事為錯,也讓其他王爺不敢效仿。
畢竟,其他王爺可沒朱桂那樣能功過相抵的功績。
想到這,朱元璋下令:
“那就這麽辦!”
“鑒於代王朱桂昔日功勳赫赫,這次雖犯錯,但功過相抵,不罰不賞。”
“來人,擬旨,速送大同府!”
朱元璋一錘定音,朝堂上百官都鬆了口氣。
果不其然,朱元璋的雷霆之怒,雷聲大雨點小。
對朱桂的懲罰,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說是功過相抵,實則是朱元璋有意庇護朱桂。
畢竟過去的功,再大也是過往,曾經有免死金牌的,朱元璋也能下手,所謂功過相抵,全看老朱心情。
不過這些藩王雖不滿意,但他們留著那些人才也沒啥用,還不如讓朱桂去搗鼓些新鮮事物出來。
正當朱元璋這麽想著的時候,又有錦衣衛來報。
“陛下!”
“代王在大同府……”
錦衣衛頓了頓,似乎不知該如何清晰表達。
“有話直說。”
朱元璋皺了皺眉頭,他不喜歡別人吞吞吐吐。
錦衣衛這才說道:
“代王在大同府用高俸祿請了一批原本已告老還鄉的錦衣衛出山。”
“說是讓這些老錦衣衛發揮專長,幫一個名叫鮑叔牙的人查大同官員貪腐情況。”
這話一出口,老朱當場愣住了!
臉上滿是驚愕!
這他娘的是啥狀況!
小十三連我的人都挖!
朱桂為了大同府發展,挖其他藩王府的人才也就罷了,怎麽連自己老子的人也挖!
朝廷上的文武百官也聽到了錦衣衛的報告。
聽說朱桂以高薪聘請了一批退隱的錦衣衛去大同府查貪腐,一時間,百官們個個瞪大了眼睛!
好家夥!
代王這是在太歲爺頭上動土啊!
這就像是在茅坑裏點燈——找晦氣!
朱桂這是在玩火!
畢竟朱桂招攬的不是旁人,而是錦衣衛!
雖說招攬的不是在職的,而是退休的錦衣衛,但錦衣衛這個身份對整個大明朝來說極為敏感!
要是換成其他大臣或是武將這麽大張旗鼓招攬錦衣衛,可能就見不到明日的太陽了。
但既然是朱桂幹的,百官覺得老朱肯定不會動朱桂一根毫毛。
事實上,老朱本人聽到這事時也隻是驚訝,絲毫沒有動殺心。
“有意思。”
“小十三竟然能想到讓告老還鄉的錦衣衛再出山抓貪官。”
朱元璋笑著想。
抓貪官這事本身就是朱元璋的喜好。
如今朱桂能繼承這一喜好,對老朱來說還是挺欣慰的。
而且朱桂還懂得物盡其用,用高俸祿讓那些退隱的錦衣衛再度出山,這幾乎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麵。
首先,朱桂增強了查辦貪官的能力;
其次,老錦衣衛得到了輕鬆又高薪的差事,不用再像年輕時那樣奔波;
再者,錦衣衛今後也有了好去處,想頤養天年了,就拿著朱元璋的賞錢迴家養老;
覺得自己精力充沛,還想為大明出力的,就可以去朱桂那裏領高薪抓貪官。
錦衣衛是朱元璋的眼線,是他的利劍,這些年也犧牲了不少。
即使是心硬如鐵的朱元璋,對錦衣衛也有那麽一絲情感。
因此,對於那些退隱的錦衣衛能多個好出路,老朱還是挺滿意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個出路是他兒子朱桂組織的。
換作別人,老朱絕不會讓他們靠近錦衣衛一步!
可滿意歸滿意,朱桂這事做得卻有點不上台麵。
為啥?
這不合乎規矩啊。
老朱頭要是不拿個鮮明的態度出來,往後大明朝怕是要雞飛狗跳了。
想罷,朱元璋琢磨了片刻,臉上立馬掛上不快,沉聲道:
“小十三真是膽大包天!”
“咱們錦衣衛的人,他也敢拉攏!”
“還說高報酬拉走的!他這是嫌給錦衣衛的銀子少嗎?”
“這是要造反不成?!”
朱元璋帶點兒怒氣的質問一出,朝堂上的百官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多數人下意識低了頭,哪個敢在朱元璋動怒時替朱桂說話?
倒是戶部尚書楊靖,心裏認朱桂為恩人,硬著頭皮上前,拱手道:
“陛下息怒!”
“殿下高薪請迴了告老還鄉的錦衣衛去大同府,隻為捉拿貪腐的官兒啊!”
“殿下絕無異心啊!”
朱元璋自然不認為朱桂有異心。
即便朱桂真有了二心,那也是自家兒子,老朱自信能好好教育他。
但這次朱桂的確做得過分了。
若當眾寬恕,那朝廷的團結可就受影響了。
這場戲,朱元璋還得唱下去。
“不管他是不是要造反,有沒有二心,總之這麽做惹我惱火!”
朱元璋的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如今他惹得一堆王爺要彈劾他,還挖了咱的人,這事絕不姑息!”
“既然大家都來了,就議一議吧。”
“看看該咋處罰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代王。”
朱元璋話音一落,下麵不少官員恍然大悟。
他們明白,朱元璋其實並不生氣。
若真生氣,他自己就定了罰,哪會問他們這群臣子。
如今朱元璋這麽一問,明顯是要百官給個台階。
見狀,刑部侍郎趙勉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明鑒!”
“代王用高薪挖別家王爺的人不對,該罰!”
“但他先前立了幾次大功,朝廷還沒賞呢。”
“臣以為,不如功過相抵。”
“這次代王的過錯不追究,未賞的功績也算了。”
老朱想了想,覺得這個辦法不錯。
功過相抵,不罰不賞!
畢竟朱桂這次確是做錯了。
要是其他王爺或別的行當都這麽明目張膽地以高額報酬挖牆腳,那村裏還不亂了套?
更何況朱桂還拉攏了錦衣衛,雖說是退休的錦衣衛,但也踩了條線。
因此,朱桂這事,老朱必須定性為錯,並施以懲罰。
當然,定性歸定性。
實際上,朱元璋也有理由說。
不是不想罰,而是朱桂的功績太多,剛好抵了過。
這樣一來,既不用真的懲罰朱桂,還省下一大筆獎賞的銀子。
再者,因老朱定性此事為錯,也讓其他王爺不敢效仿。
畢竟,其他王爺可沒朱桂那樣能功過相抵的功績。
想到這,朱元璋下令:
“那就這麽辦!”
“鑒於代王朱桂昔日功勳赫赫,這次雖犯錯,但功過相抵,不罰不賞。”
“來人,擬旨,速送大同府!”
朱元璋一錘定音,朝堂上百官都鬆了口氣。
果不其然,朱元璋的雷霆之怒,雷聲大雨點小。
對朱桂的懲罰,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說是功過相抵,實則是朱元璋有意庇護朱桂。
畢竟過去的功,再大也是過往,曾經有免死金牌的,朱元璋也能下手,所謂功過相抵,全看老朱心情。